-
相关文章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2023-08-16 11:35:53小雪时节的饮食保浇法大全
2023-08-12 09:39:15油菜的相关知识大全最新
2023-08-15 18:28:19吸烟的危害有哪些
2023-08-01 16:59:27恐龙那些知识最新
2023-08-01 07:01:13怎样养狗知识大全
2023-08-06 01:44:57中华鲟鱼知识最新大全
2023-08-12 12:34:58赞美袁隆平的现代诗歌大全
2023-08-11 20:01:38怎么写好年会主持开场白幽默模板
2023-08-08 15:41:44五年级特别的端午节作文五篇
2023-08-04 03:42:21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直播心得五篇
2023-08-03 17:10:00
新媒体科技传播知识有哪些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方式
1.科技网站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网站作为一种应用框架,可以把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及应用系统汇集于一身,以信息管理平台的方式以及统一用户界面的形式服务用户[1]。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科技网站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主力。我国目前各类科技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它主要是以科学知识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作为其传播内容,以网络作为传播平台,汇聚大量的知识资源,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较起来,科技网站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大、传播范围广、储存内容量大等优势。科普网站的兴起和运用加快了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力度,让公众更快速、更便捷的了解科学知识成为了现实。
2.数字电视电子图书的发展
数字电视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相对于传统的模拟信号的电视,数字电视具有信号强、保真度好、内容丰富、可随时点播、更多新的应用、节目指向性更加清晰等特点。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科普节目和科教频道将会陆续出现和更新,而且可以在非节目时段为受众提供点播服务,这将极大的方便受众在业余时段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电子图书又称e-book,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与传统书刊相比,电子图书具有方便信息检索、存储介质容量大、成本低、内容更丰富、数字化资料可以包含图文声像等各种资料的优点,增强了可读性;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组织信息,方便读者阅读,降低了工作量。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阅读电子书作为其娱乐的方式之一,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已经超过了传统书刊。面对如此广大的用户市场,如果能将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电子书刊中,必将产生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3.微博博客论坛的运用
微博和博客是指为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而论坛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这几种传播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即信源-渠道-信宿的传播模式。由于加入了双向互动的因素,受众可以随时的反馈信息,使得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一传播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科技传播模式死板单一的自上而下现象,能有效地让受传者及时发表自己对一些信息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不但能促进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也能使科学共同体和公众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4.智能手机已成为第五大传播媒体
自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手机1973年4月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诞生以来,手机的外观和功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如今已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伴随着手机的推陈出新,移动互联网络的运营服务也悄然进入了4G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通信和网络融合形成的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逐渐具有媒介的特性,并且与4大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2003年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手机媒体、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媒体等概念[2]。如今的智能手机可以添加众多的APP应用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用这些软件发布和接受信息,使得原来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范围划分已经不再明晰,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也变得模糊不清,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手机凭借着使用数量和便捷的网络服务,继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成为第五大传播媒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新媒体对科技知识传播的有利影响
新媒体大多数是指网络、手机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之类的“旧媒体”而言的新兴传播工具,新媒体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在当今传媒领域迅速占领了大半江山。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也给科学知识的传播留下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课题。
1.有利于传播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复合型组合,决定了对科技知识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例如,互联网与电视节目的组合,形成以网络电视或者网络视频的传播形式,人们只要通过一种工具就能便捷的收看到想看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无限次点击、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接收想获取的科学知识。又如,手机短信与科技类报纸的组合,用户既可以实时浏览到当期的报纸,也可以看到所有往期的报纸内容及该报的近期活动。同时,读者还可以对报纸上的单篇文章进行留言及提问,实现报纸与读者的互动。
2.有利于信息搜索与查询的广泛性。
新媒体快速的连接功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人们若想查询某个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只要在互联网的相关网站上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眼,相关资料的和信息便以海量的信息标题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还可以享受由链接功能带来的更多的科技信息。人们在网上查询阅读的过程中,经过这种无限制的信息链接,科学知识便因此得到了扩充。只要读者感兴趣,任何科技信息和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新媒体这种便捷的传播特性省去了为了解决某个科学问题而要跑图书馆、一本接一本地翻阅资料的繁琐。
3.有利于掌握科学与知识的现实性
无处不在的新媒体传播工具扮演着科技传播的使者,诸如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人们掌中的手机电视,家中的互联网络等先进的新媒体工具,在传播科学知识时,都利用了图像、画面、声音等多媒体化的数字化传播形式,使科学知识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单调的文字信息,而是丰富成立体的、生动活泼的真实再现,极大地激发读者获取科学知识地欲望。生动多彩的多媒体传播特性满足了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愿望。新媒体传播手段解决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难以花时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科学读物的难题。使人们了解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现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形态和传播环境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起着越来强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新媒体的重要使命,便是要通过多方努力使传播的功效朝着非负面的方向发展。所以,新媒体更应传承传统媒体作为受众“把关人”的角色,在过滤信息的环节,去伪存真,从源头上提高科学传播的真实性、可靠性,让真正属于科学知识范畴内的有用信息广为传播,造福社会。努力打造一个更先进、更开放、更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知识传播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趋势
(一)话题生活化
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相比,科学话题因为有较高的认知门槛,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的能力较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虽然有重大科技新闻诸如“引力波”“黑洞照片”等,在新媒体环境下被分享放大成为现象级话题,但在日常的科技传播过程中,科技传播的话题还要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联系,着力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内容应聚焦于生活,帮助受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对科技的困惑。
如果壳网的“生活方式”栏目,推送如室内植物是否能净化空气、预防龋齿的三大法宝、各种类型的药到底该怎么吃……将科技传播融入人们休闲、购物、医疗、旅游等日常生活之中,科学传播突破自身局限,积极扩大外延,实现科学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二)表达通俗化
众所周知,科技传播有许多难点,无论是科研人员和大众传播者在传播理念上的冲突,还是新媒体中的科技传播权威性和科学性良莠不齐,科技传播产品要注重科学用语与大众话语的转换。
科技传播者对科学问题的表述要注重受众对象、阅读场景、自身定位。例如对于“引力波”的科普传播作品,不应着力于解释激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而应忽略技术细节,强调其潜在的应用,一些科学家用微波通信类比将来可能出现的引力波通信,让公众更好地接受理解引力波科研的重要意义。
(三)画面趣味化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作品要大胆运用图片、视频和其他生动表现形式,增加科学信息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弥补文字说明的缺陷。目前科普漫画、视频等新颖的创意表达手法持续涌现,专业人员与科技传播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布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的科技传播作品,极大增强了科技传播的效果,受众爱看并能从中汲取科学知识。
被誉为是“目前中国人制作的最酷的关于化学的科学传播作品”的原创科普项目《美丽化学》,使用4K高清摄影机捕捉化学反应中的微妙细节和缤纷色彩,辅以电脑建模动画和互动技术,向受众全方位展示化学反应中发生了什么,加深受众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
截至目前,YouTube上的ScienceTake科技传播视频专栏已经制作了超过160个趣味科技视频,其中一期《火焰之中》视频以每秒一万帧的超高速摄影,记录了火柴燃烧时宛如原子弹爆炸般的惊人细节,这种用视频实录、建模演示加真人解说的形式对科学原理加以阐释,带给观众震撼的同时传播了科技知识的传播方式,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