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河北高考志愿设置新变化
2023-08-03 22:45:43中国茶文化知识有哪些
2023-08-16 02:17:26公共文化基础知识大全
2023-08-09 10:10:29春季养生知识及注意事项
2023-08-04 21:04:39恐龙那些知识最新
2023-08-01 07:01:13怎样养狗知识大全
2023-08-06 01:44:57中华鲟鱼知识最新大全
2023-08-12 12:34:58工作会议主持开场白文本五篇
2023-08-12 03:15:04难忘的劳动节小学生作文五篇
2023-08-03 06:23:39劳动模范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大全五篇
2023-08-01 01:47:43两弹元勋邓稼先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2023-08-06 09:04:58
棉花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棉花的基本知识
发展历史: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下级分类: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6.5公分〔1~2.5寸〕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比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纱布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1.3~3.3公分(0.5~1.3寸);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2.5公分(0.375~1寸),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已趋淘汰。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1.54~1.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中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2.12~1.56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4.5cN左右。中国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栽培技术:
抓全苗
缺苗的地方应尽早采取措施:将同时播种的预备苗尽早移入缺苗处,移苗越早缓苗期越短,恢复正常生长越快,越能缩小与其它苗的差别。没有预备苗时,应尽可能移行间的多余苗,时间越早越好。如果没种预备苗,行间又无多余苗而且缺苗较多时,应尽早补种。对缺苗处的移苗或补种要适当稀疏,做到缺2补1,缺3补2,缺4补3。
中耕松土
对露地行早中耕松土能尽早消除播种时机械行走和人员踩踏形成的板结,能降低土壤湿度减轻苗期病害,能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早发育。在每次降雨过后要适时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层保持疏松,土壤温度、空气、水分、养分得到较好调节,促进根系生长快、扎的深、分布广,成为发达的根系,增强吸收水分、养分和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能力,实现壮苗早发。露地行中耕深度以8~10cm为宜,中耕次数不宜过勤,经常保持地面无杂草、不板结、表土较为疏松即可。
早防病
棉花在现蕾之前所发生的病害统称为苗期病害,这个时期营养面积较小,根系尚不发达,在遇到低温阴雨天气时,病菌极易感染,轻者棉苗生长弱小,重者造成大面积死苗。从历年发病情况看,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等最为突出,这些病种发病早、传播快、危害重,必须高度预防。在防苗病方面要突出一个“早”字和一个“防”字。
所谓早,就是在未发病之前实行喷药。“防”字当头,就是体现出防病不见病,要有防的意识才能在“早”字上体现出主动性。如果等到见病后治病,会加大防治成本、费工多、弱苗多、易早衰、影响最终产量。三片真叶之前喷药不少于两次,第一次是在齐苗时,喷洒80%乙蒜素,兑成2000倍溶液喷雾,第二次是在1~2片真叶期间,用70%恶霉灵3500倍液喷雾。气温变化较大时,应喷洒营养壮苗的药剂,如天丰素、硕丰481、丰收素、天达2116壮苗灵、福施壮等。
早治虫
棉花苗期虫害较为严重,不同的危害时间和危害方式,给棉苗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也对田间防治带来一定难度。害虫的发生有的传播病毒、有的影响棉长推迟发育,还有的失去生长点变成公棉花、或是断茎造成无头棵。例如,小蓟马在棉田发生较早,该虫活动敏捷,怕光,不易被人发现,主要危害棉苗生长点,它危害棉苗生长点后,棉苗只留下两片肥大的子叶不能再生长。
棉蚜虫在棉田发生也较早,它繁殖快、食量大、危害重,经蚜虫危害的棉苗,轻则叶片皱缩影响棉苗生长推迟发育,重则叶片脱落死苗。盲蝽蟓也是以危害棉花生长点等幼嫩部分为主的害虫,危害后的棉花有的变成多头棉无序生长,有的叶片呈网状影响光合作用。地老虎更是一种破坏性大的地下害虫,习惯昼伏夜出,白天不易被人发现,尤其是二龄以后的大龄幼虫,夜间活动猖獗,专门咬断茎秆,一夜可破坏2~4棵棉苗,地老虎破坏后的棉田往往补救难度大。
无论哪类害虫都要高度重视防治,防治棉蚜虫、小蓟马、盲蝽蟓、红蜘蛛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地老虎低龄幼虫时,可用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喷雾。如果防治地老虎大龄幼虫,可用毒饵杀虫法:炒香的麦麸或棉仁饼5公斤,用50%辛硫磷50毫升加入1公斤水,喷拌均匀,傍晚撒入行间。
消灭大小苗
俗话说大苗欺小苗,小苗不结桃,意思是说大苗形体大,有较强的争光、争营养优势,而弱苗处于劣势条件下越是被动,两者差距越是拉大,形成这样的群体结构不会获得理想产量。因此,棉田管理上要早动手对小苗施用偏心肥,用0.5%~1.0%尿素水溶液灌根(苗较小时用低浓度),方法是将溶液装入喷雾器内,卸下喷头顺棵流渗,每棵流渗溶液150~200毫升即可。
蕾期管理
棉花蕾期是指现蕾至开花这一段时间,一般棉田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期间棉株生长最快,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以营养生长占优势,以扩大营养体为主。正常生长的棉株,株高平均日增量初蕾期为1-1.5厘米,盛蕾期2厘米左右,约3天出现一个果枝,果枝上5-7天出现一个果节,进入花铃期常遇干旱,现蕾至盛蕾日增长量为1厘米,不宜超过1.5厘米,盛蕾至初花为2-2.5厘米,不宜超过3厘米,风花时株高达50-60厘米。
1. 施肥:蕾期施肥既要满足棉花发棵,搭丰产架子的需要,又要防止施肥不当,造成棉花徒长。因此要根据苗子的长势施用。对长势弱的棉苗,采用病苗10-15厘米偏施,多施,提高蕾期的生长整齐度,同时注意喷施叶面肥。
2. 浇水:蕾期一般雨量偏小,易干旱,特别是底墒不足的棉田,适量浇水,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对高产棉田容易徒长,应适当推迟浇水时间,有利棉株稳长,促根下扎,增强抗旱能力,如遇干旱年份,浇水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最好采用小水隔沟浇,切忌大水漫灌。
3. 中耕:蕾期中耕可起到抗旱保墒、抑制杂草、促根下扎、提高地温、生长稳健的作用。
4. 揭膜培土:进入盛蕾期后应及时揭膜,促根下扎,提高抗逆性。
吐絮期的管理
棉花从开始裂铃吐絮到吐絮收花结束的时间段称为吐絮期。冀南一般棉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吐絮期,此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根、保叶、促早熟、防早衰,具体做法是:
① 继续搞好整枝打杈。加强棉花后期整枝,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增结秋桃,提高铃重,促进早熟,并可减少烂桃。整枝的主要任务是:减去棉株下部老叶和空果枝,并打掉果枝群尖。对于枝叶繁茂、密度偏大的棉田除整枝外,还应在雨后趁土壤湿润时采取推株并垄的措施,即将相邻的两行棉花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这样使并在一起的棉花两侧及行间地面都可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起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的作用,以促进吐絮,减少烂铃。
② 坚持中耕松土。俗话说“棵衰根先衰、防衰抓保根”,由于棉田后期土壤板结,影响根的呼吸、养分的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应中耕松土,以达到保根防早衰的目的,但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一般中耕3~5厘米即可。
③ 喷施叶面肥防早衰。由于后期温度较低,根的吸收能力较差,应喷施叶面肥,达到保叶增产的目的,一般每亩喷施60倍液的尿素溶液或5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0公斤,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④ 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棉花吐絮期虽然需水不多,但适宜的水分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保证,因此要旱能浇、涝能排。浇水时要小水沟灌,避免大水漫灌,遇涝要及时排水。
⑤ 加强病虫害防治。棉田后期主要害虫有:盲椿象、蚜虫、棉铃虫。盲椿象可用辛硫磷、马拉硫磷、锐劲特交替使用;棉蚜可用高深吡虫啉、啶虫脒喷雾防治;棉铃虫菊酯类、甲维盐高氯喷雾防治。防治时间一般掌握在上午9点前、下午5点后。
⑥ 化学催熟。对晚熟棉铃较多、不能适时吐絮的棉田,可采用乙烯利催熟,一般喷药后3~5天气温保持在20℃以上或枯霜前15~20天晴天喷雾(即常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亩用40%乙烯利水剂300~800倍液60公斤,喷雾重点是棉株上的青铃。
⑦ 适时采收。棉花从开裂到收摘以5~7天为宜。过早色泽差、品质低,过晚则纤维强度下降。采摘时应注意分开烂铃棉、虫蛀棉和僵瓣棉。
棉花基础知识
1、 棉花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植物纤维,它原产于热带干燥的草原地区,最初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后来逐步引种到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地区,发展成今天的一年生作物。目前,由于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棉花的种植范围已有较大扩展,在北纬45度到南纬35度的范围内都有种植。棉花生长应具备一定的热量、水分、日照、土壤等条件。如要求全年日照时数不小于1300个小时;需要深厚的活土层;棉田一般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好;要求地下水位最好在1.5米以下。棉花的生长分为萌芽出苗、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5个阶段。棉花生长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到立冬16个节气。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讲,棉花生长期较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2、棉花的分类。棉花为锦葵目棉属,棉属有四个栽培棉种组成,即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又叫细绒棉)、海岛棉(有叫长绒棉),我国不是棉花原产地,棉种是由国外引进的。我国植棉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陆地棉成为我国的主要品种。其次是长绒棉,长绒棉纤维较长,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产量。
3、棉花的加工与检验。 棉农从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经过加工后去掉棉籽的棉花叫皮棉,习惯上所说的棉花产量,一般都是指的皮棉产量。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锯齿棉,皮辊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皮辊棉,皮辊棉轧工质量不好,生产效率低;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轧工质量好,但对棉花纤维有一定的损伤,目前陆地棉的加工基本上都用锯齿轧花机,长绒棉的加工使用皮辊轧花机。
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是10:3,即每10吨籽棉可加工成3吨皮棉。轧花机加工成的皮棉经打包机打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棉包。国家标准皮棉包装有三种包型:85公斤/包(±5公斤);200公斤/包(±10公斤);227公斤/包(±10公斤)。
棉花等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棉花品级分级,二是长度分级。
1)品级分级。一般来说,棉花品级分级是对照实物标准(标样)进行的,这是分级的基础,同时辅助于其它一些措施,如用手扯、手感来体验棉花的成熟度、强度,看色泽特征,看轧工质量,依据上述指标将棉花分为七个品级。
2)长度分级。长度分级用手扯尺量法进行,手扯纤维得到棉花的主体长度(一束纤维中含量最多的一组纤维的长度)。依此标准将棉花长度分为25、26、27、28、29、30、31mm共7个长度级别。
品级分级与长度分级组合,可将棉花分为36个等级,构成棉花的等级序列。如国家制定指导价的标准品级是328,“328”即指长度为28.1-29.0mm的3级棉花。
尽管棉花有这么多等级,但一般规定5级以下为等外品,市场销路不好。正常年景,我国棉花绝大部分在3级以上。
4、棉花的储存。棉花的储存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风、防潮、防止发生霉变等,特别是防火,棉花储备库都是特级防火单位。棉花在符合储存的条件下,保质期较长,一年之内品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超过一年,即使品质有一些变化,一般也不会影响使用。储存时间过长的棉花,会影响到色泽和品级。
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棉花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棉花从出苗到吐絮所需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中熟陆地棉品种约130一140天。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生育时期 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共经历五个生育时期,
1.播种出苗期:播种一出苗,约需10一15天;
2.苗期:出苗一现蕾,约需40—45天;
3.蕾期:现蕾一开花,约需25—30天;
4.花铃期:开花一吐絮,约需50—60天;
5.吐絮期:吐絮一收花结束,30—70天不等。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1.棉子发芽出苗过程 棉花种子内部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棉子发芽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吸水膨胀过程;二是贮藏物质分解分化过程;三是胚细胞生长、分化过程。种子吸水膨胀后,酶的活性逐渐加强,使子叶内的贮藏物质分解转化为可溶性的、较简单的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吸收养分后,即开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幼苗的不同器官。当胚根突破珠孔向外伸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叫做发芽。发芽后,条件适宜,胚轴伸长为幼茎。幼茎起初弯曲呈弓背状,待顶破土后便很快伸直,并将子叶带出土面,当子叶平展时,叫做出苗。
2.棉子发芽出苗需要的条件 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棉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5一12℃,适宜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在临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在昼夜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发芽。棉子出苗时对温度的要求比发芽高。试验表明,一般陆地棉品种出苗需要l60C以上,在16— 32℃之间,随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水分 棉子种皮厚而坚硬,种子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所以棉子发芽需要吸收较多的水分,陆地棉为种子风干重的 61.6%。因此,棉子在播种前需要浸种,吸足水分,利于发芽出苗。棉子发芽出苗与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时,发芽率高,出苗快;若土壤水分 为田间持水量的45%时,则发芽率低,出苗慢。盐碱地棉田, 在含盐量不超过0.25%一0.3%的范围内,土壤含盐量越高, 棉子发芽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也越高。主要是降低盐分溶液浓度,有利于棉子吸水,发芽出苗。氧气 棉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要有充足的氧 气,才能增强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动,将不可溶性物质转化为可 溶性物质,供发芽出苗需要。因此,要做好整地保墒工作,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播后松土,以满足棉子发芽出苗对氧气的需要。
(二)根及其生长 棉花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和根毛组成。棉花是深根作物,主根入土深,侧根分布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米以上。侧根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10—30厘米土层内,上层侧根扩展较长,一般可达60一100厘米,往下渐短,形 成一个倒圆锥形的强大根系网。棉花主根生长速度是前期快,后期慢。现蕾前主根比茎生长快,主根长度约为茎高的4—5倍。现蕾后,棉株地上部分生长加快,侧根迅速增加,主根生长速度相对减慢。开花后,由于棉株地上部分生长旺盛,进入大量开花结铃期,主根生长速度缓慢。适宜棉花根系生长的条件是:土壤温度18—25℃,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一70%,土壤酸碱度(pH值)6.5— 8.5,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三)茎、枝及其生长 棉花的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着生叶片的地方叫做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节间的长短是衡量棉株生长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生长稳健的棉株,节间较短,徒长的棉株节间较长。茎的颜色生长前期呈绿色,以后随着茎秆逐渐生长、成熟, 由下向上逐渐变为红色。主茎颜色经常作为田间诊断的指标。另外,主茎上着生茸毛,具有保护作用。还有油腺,油腺内有棉酚,有抵抗害虫作用。棉花主茎的生长速度,一般苗期生长缓慢,现蕾后逐渐加快,初花期生长最快,盛花期后又逐渐减慢。主茎生长快慢,受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等条件的影响。棉花的茎上有分枝。分枝有果枝和叶枝两种。果枝能直接长出花蕾,开花结铃。叶枝间接长出花蕾,开花结铃。棉花的茎枝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9℃时,果枝发育受抑制。温度高,水肥不当时,茎枝徒长。一 般现蕾后,温度在25℃左右时,主茎每长一节或出现一个果枝约需3天左右。果枝每长一节约需6天左右。土壤水分以 田间持水量的60%一70%为宜。另外,还要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养分。
(四)叶及其生长 棉花的叶分为子叶、先出叶和真叶。子叶两片,一般呈茧形,对生在子叶节上。子叶是棉花出现真叶前,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因此,三叶期以前,要注意保护好子叶。先出叶位于枝条基部的左侧或右侧。为不完全叶,叶形多 为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易脱落。真叶有主茎叶和果枝叶,为完全叶。叶片为掌状,通常有 3—5裂或更多。真叶出生的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出苗到第 l片真叶出现,气温在14℃时,需要20多天;16一18℃时, 需10一12天;25℃时只需5—7天。自第 l片真叶出现以后, 随气温升高,真叶出生速度逐渐加快,平均每隔3—4天可长出 l片真叶。叶片的叶龄可达70—90天,其中以出生21—28 天的光合效率最高,超过60天以上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据研究,丰产棉田的叶面积动态应该是:初蕾期叶面积系 数0.2—0.3;初花期1.5—2;盛花期3—3.5,最大叶面积系数不宜超过4;始絮期2—2.5,以后缓慢降低。
(五)现蕾 当棉株第一果校上出现荞麦粒大小(长、宽约3毫米)的三角形花蕾时叫做现蕾。棉花的花蕾是由果枝的顶芽分化发育而成的。一般陆地棉品种长出6—8片真叶时,开始出现第一果枝,长出第一个花蕾,大约现蕾后20—25天就可发育成完全的花。棉花现蕾的顺序是由下向上,从内向外,以第一果枝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曲线由内圈向外围发展现蕾。相邻两果校的同一节位现蕾间隔的天数称为纵间期,一般为2—4天。同一果枝相邻两果节现蕾间隔的天数叫横间期,一般为5—7天。棉花现蕾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9—20℃,在肥水条件适宜,温度不超过30℃时,温度越高,现蕾速度越快,现蕾越多。天津地区7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多在25℃以上,所以棉株 生长旺盛,现蕾数最多。蕾期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待水量的 60%一70%为宜,如果低于55%时和高于80%以上,都会不利于棉株正常生育,影响增蕾保蕾。
(六)开花、授粉与受精 棉花现蕾后约经25天左右开花。开花顺序和现蕾顺序相同。开花前一天的下午,花冠急剧伸长露出苞叶,于次日早晨花冠开放,呈乳白色,到下午三、四点后逐渐萎缩,变成微红色,第二天变成紫红色并凋萎,一般到第三、四天花冠脱落。但在开花时遇雨,花冠残留在于房上,易引起幼铃感病脱落。棉花开花后,花粉粒落到柱头上,称为授粉。棉花以自花授粉为主,因花大色艳,又有蜜腺,能引诱昆虫传粉,所以也有一部分是异花授粉的。一般异花授粉率达2%一12%,故称棉 花为常异花授粉作物。授粉后,花粉粒便在枝头上萌发,约在 l小时内即可伸出花粉管,开始受精过程。从授粉到受精结束,一般约需24—30小时。没有受精的胚珠,就很快死亡成为不孕子。棉花授粉、受精,一般以天气晴朗微风,空气湿度60%一 70%和温度25—30℃时最为适宜。开花时遇雨,花粉粒吸水 膨胀破裂,丧失生活力。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也会使花粉粒的生活力降低,阻碍受精。没有受精的子房就会脱落。
(七)棉铃、种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 棉铃是由受精的子房发育而成。棉铃有3—5室,每室有子棉 l瓣。棉铃的生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积增大阶段受精后约25—30天,棉铃体积可能长到应有的大小。内部充实阶段:棉铃体积达到应有大小后,便进入内部充实阶段,约经历25—35天。开裂吐絮阶段:棉铃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铃壳脱水失去膨压而收缩,沿裂缝线开裂,露出子棉,称为吐絮。从开裂到吐絮大约需要5—7天。三个阶段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并不能截然分开。棉铃的大小,常以平均单铃重或每千克子棉所需的铃数来表示。陆地棉品种的单铃重一般为4—6克,即180—240个铃可收 l千克子棉。棉铃按结铃时间,可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总称为三桃。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成铃(棉铃直径达2厘米)为伏前桃;7月16日一8月15日所结的成铃为伏桃;8月16日以后所结的成铃为秋桃。根据棉铃吐絮时间早晚,可分为霜前花和霜后花。在生产上常把严霜后5天以前所收的棉花,称为霜前花;把严霜后5天以后所收的棉花,称为霜后花。霜前花纤维品质和铃重等均好于霜后花。棉子是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在棉铃发育的同时,棉子也迅速发育。一般在受精后20—30天,棉子体积可达到应有大小。棉子的大小用“籽指”来表示,即100粒干棉子的重量。一般为9一12克。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扭曲期三个时期。伸长期:棉花开花后第2天纤维初生细胞开始伸长,受精后5一15天伸长最快,25—30天纤维达最后长度。一般开花后3天内开始伸长的可发育成长纤维,3天后开始伸长的只能形成覆盖种子表面的短绒。影响纤维伸长的速度和长度,除品种等因素外,水分是主要因素。据研究表明,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5%时,则纤维缩短2—3毫米。此外,温度低于16℃及光照不足,也会使棉纤维变短。加厚期:棉纤维加厚一般从开花后20—25天开始,每天淀积一层,直到裂铃时停止,约需25—30天。加厚的速度和厚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在环境条件中,温度是影响纤维加厚的主要因素。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加厚越快,而低于20℃纤维停止加厚。因此,后期棉铃不成熟的棉纤维较多,品质差。扭曲期:此期一般在棉铃开裂后3—5天完成。棉子上纤维的多少,常用“衣指”或“衣分”来表示。衣指即 100粒子棉的纤维重(克);衣分是指皮棉重占子棉重的百分数。
三、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一)无限生长习性 棉花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主茎能向上持续生长,不断地生长果枝,果枝又可不断地横向增生果节,蕾铃能不断增加。这一特性,对夺取棉花高产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生产上应用的适期早播、促壮苗早发、防止早衰和地膜覆盖等措施,都是根据这一特性,尽量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结铃期,来充分发91挥棉花的增产潜力。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易徒长,易贪青晚熟,后期还容易出现二次生长等。
(二)喜温、好光 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据研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棉花各生育时期所需最低温度是:种子发芽10.5—12℃,出苗16一17℃,开始现蕾19— 20℃。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低于15℃纤维不能伸长,低于20℃纤维停止加厚。棉花是好光作物,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棉花的生育。一般棉花在每日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发育最快, 而8小时光照条件下,由于棉株营养不良,反而延迟发育。棉花需要的光照强度比一般作物如小麦等都要高。
(三)生长并进时间长 棉花从现蕾开始,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直到吐絮,一般长达70—80天。在这段时间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在营养物质分配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需要上存在着矛盾,如果处理不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或是生长不良,都会引起蕾铃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 的。
(四)再生能力强 棉株的每个叶腋里都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时间充裕,采取措施创造适宜条件,就可以长出新枝条,获得一定的产量。棉花的幼根断伤以后,能长出更多的的新根。蕾期深中耕,就是对这一特性的利用。此外,棉花还具有适应性广和株形可控性,使棉花丰产栽 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1.蕾铃脱落的比例 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 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约为3:2。
2.蕾铃脱落的日龄 现蕾以后11一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后3—8天的幼铃最容易脱落,以3—5天为最多,10天以上的幼铃很少脱落。
3.蕾铃脱落的部位 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蕾铃脱落较多;靠近主茎的蕾铃脱落少,离主茎远的蕾铃脱落多。但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棉株徒长时,蕾铃脱落部位与上述相反。
4.蕾铃脱落的时期 蕾铃脱落的时期,一般是棉花初花期以前很少脱落,以后逐渐增多,到开花结铃盛期达到高峰, 以后又逐渐减少。据研究,7月下旬一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左右。
5.不同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 据统计,陆地棉脱落率最高,海岛棉最低。陆地棉品种间,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
1.生理脱落 生理脱落是蕾铃脱落的基本原因,约占总脱落率的70%左右。造成生理脱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l)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
(2)没有受精 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
(3)植物激素平衡失调 棉株体内含有生长素、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内源激素。这些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后,会使激素之间失去平衡状态,引起蕾铃脱落。
2.病虫害 病虫害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虫害有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病害主要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等。
3.机械损伤 棉花生长期中,田间操作管理不慎,或者遭到冰雹、暴风雨等的袭击,都会损伤枝叶或蕾铃,引起蕾铃脱落。
(三)保蕾保铃的途径
1.改善肥水条件 主要是针对瘠薄棉田,这类棉田肥水供应不足,棉株后期易早衰。增肥、增水对减少蕾铃脱落有显著效果。
2.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主要针对肥沃棉田,这类棉田容易出现徒长。应通过肥水、中耕、整枝和使用生长调节物质等综合栽培措施,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有机养分分配合理,减少蕾铃脱落。
3.用合理密植改善棉田光照条件 主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荫蔽,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蕾铃脱落。
4.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把病虫害所引起的蕾铃脱落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棉花的需肥规律
(一)产量与需肥量的关系 棉花产量不同,需要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同。一般每生产 50千克皮棉,约需吸收纯氮6—9千克,五氧化二磷2—3千 克,氧化钾6—8千克。据研究,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有减少的趋势。因此,提高产量不是单纯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项栽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也不同。棉花对 氮的吸收,出苗至现蕾期为5%左右,现蕾至开花期为9%一 l1%,开花期为56%左右。对磷、钾的吸收量,则表现为前期少、中后期多,开花后磷、钾吸收量分别为70%和80%左右。
(三)施肥原则 棉花需肥量大,生育期长,施肥次数多。科学、经济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应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
六、棉花的需水规律
(一)需水量 棉花的需水量或称田间耗水量,是指棉花从播种到收获, 全生育期内本身所利用的水分及通过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水量的总和。据研究,亩产50千克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300—400立方米,亩产100千克皮棉则总耗水量为450立方米左右。棉花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总趋势是与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相一致。苗期株小生长慢,温度低,耗水量较少;随棉株生长速度加大而耗水量也不断增加,到花铃期生长旺盛,温度高,耗水量最多;吐絮后,棉株生长衰退,温度较低, 耗水量又减少。棉田的水分消耗,在苗期约有80%一90%是从地面蒸发的,而棉株蒸腾耗水仅占10%一20%;蕾期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各占50%左右;花铃期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分别占25%一30%和70%一75%;吐絮后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又基本趋于相等。
(二)对土壤水分的要求 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适宜含水量的要求不同。发芽出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待水量的70%左右为宜,过少种子易落干,影响发芽出苗;过多易造成烂种,影响全苗。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一60%为宜,过少影响棉苗早发;过多棉苗扎根浅,苗期病害重。蕾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60%一70%为宜,过少抑制发棵,延迟现蕾;过多会引起棉株徒长。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最多的时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为宜,过少会引起早衰;过多棉株徒长,增加蕾铃脱落。吐絮以后,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一70%为宜,利于秋桃发育,增加铃重,促进早熟和防止烂铃。
七、棉花的产量结构、生育进程和种植密度
(一)产量结构 皮棉产量由每亩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据研究,棉花平均单铃重一般在4—5克,衣分约为36%一 40%。照中产田计算亩产125千克以上的皮棉需要7.5—8万个成铃。由此可见,亩铃数是构成皮棉产量的主导因素。如亩铃数相等,则产量又取决于铃重和衣分的高低。
(二)合理生育进程 亩产125千克皮棉,其适宜的生育进程应是:4月10—15日播种,5月初出苗,6月中旬以前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底9月初吐絮。一般伏前桃l一2个,伏桃3一4个,早秋桃1—2个, 8月15日左右全田开花结束,10月25日大部分机采。
(三)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光和空间,发挥棉花增产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棉区经验,一般以株高定密度。株高85一90厘米,每亩留苗11000—12500株;株高70一85厘米,每亩留苗13500— 14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