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知识

立秋时节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2023-08-02 02:22:50 高考在线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2021年立秋时节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年立秋时节的养生方法,欢迎查阅!

立秋养生方法

立秋养生方法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立秋养生方法2、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立秋养生方法3、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立秋养生方法4、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立秋养生方法5、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动物性食品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立秋养生方法6、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养生的食谱

(1)百合土鸡汤

【材料】土鸡1只,水发百合50克,枸杞子10克。

【调料】盐、醪糟、啤酒、姜片、植物油、香葱花各适量。

【做法】

1.土鸡切块,加啤酒腌制10分钟;百合、枸杞子洗净。

2.锅中倒适量冷水,捞出沥水。

3.炒锅放植物油烧热,下姜片煸香,放入鸡块翻炒三分钟,冲入开水,加醪糟,倒入砂锅中炖45分钟左右,加盐调味,撒上香葱花即可。

(2)百合烧香芋

【材料】芋头500克,百合100克,

【调料】白砂糖、椰汁、牛奶、植物油、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

1.芋头去皮,切成大小均匀的三角形小块;百合洗净,掰成小片。

2.炒锅放植物油烧至五成熟,放入芋头,用中火炸3分钟,炸熟待用。

3.锅中留底油烧热,放入百合,用小火煸炒至断生,放入芋头,加入椰汁、牛奶、白砂糖,加入少许盐、鸡精,大火烧5分钟即可

立秋节气的人群养生

1. 男士:

(1)正确看待“秋乏”

当夏天的炎热渐渐散去,秋天悄然而至。此时人们开始觉得精力不济,疲惫困倦。这是因为人的身体在初秋会进入自我休整的阶段,即“秋乏”。

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秋乏是人体由于夏季过度消耗而进行的自我补偿,同时也是机体为了适应金秋的气候而进行的自我修整,它能使机体内外的环境达到平衡,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秋乏”可以通过逐渐适应和调节来消除,不用担心它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补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时要适时摄取营养,同时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关键在于保持规律的作息。最好晚上10点钟前入睡,中午补个小眠,从而让秋乏得以缓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夜间0~4时是各个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的时刻,而中午12~13时是交感神经最为困乏的时刻,因此在这两个时段里,应该尽量保持休息状态。

(2)冷水浴健身,从秋天开始

冷水浴又被称之为“不流汗的血管体操”,它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反应更为灵敏,促进血液循环。秋天人的体温和大气的温度以及水温相近,冷水浴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十分适合此时进行。

冷水浴健身必须遵循渐进。包括季节上,“有秋入冬”,淋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调节“由高到低”,淋浴时间“由短渐长”等。冷水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头面浴,指的是用冷水对头和脸部进行清洗;第二种是擦浴,指的是用冷水将毛巾浸湿,轻轻擦拭全身,但不要持续过长时间;第三种是淋浴,将水温渐渐调低,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冬天5分钟)之内,淋雨之后擦干身体,选择宽松的衣物穿上,用两手摩擦关节,以防止关节炎。

虽然冷水浴对人体有诸多益处,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重度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患者不宜通过冷水浴进行锻炼,儿童和年龄较高的人在进行这项锻炼时也应多加注意。在空腹时,酒足饭饱之后,或者身体困乏之时都不适合从事这项锻炼,另外,在感冒发烧时、支气管发作时也要暂停此项锻炼。

2.女士:

(1)初秋养生,养阴为上

立秋预示着收获时节的来临,天气渐渐转凉。剧传统中医研究表明,金秋时节阴气逐渐滋长,而阳气慢慢收敛。由于肺部受到燥气的侵袭,会造成体内津液的损伤,如果可以按照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养护阴气,就能够使得阳气有所收敛而不至于散失,从而保证气血的循环畅通,保证生命机能的顺利运行。因此,若要在秋季保持身体的健康,应该着重养护阴气。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阴气分为两种,一种是病理性的,这种阴气是无用之物,应该排出体外;另一种是生理性的,这种阴气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作为阳气的根基,阳气倘若不足则会连带影响阳气的聚集,因此在秋冬两季对阴气进行养护,有利于为春夏两季阳气生发打好基础。

刚入秋时应该选择口味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护阴气。年纪较长、胃肠比较脆弱的人,可以在早上喝点粥,既易于消化,也可以益骨生津。另外要注意适时补充水分,服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药物或者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清热祛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2)润肺除秋燥

《难经》中说:“其实人之根本也。”民间也有“人活一口气”的说法,可见气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肺部可以帮助机体聚合自然界中的气,所以肺部的运行于气具有相当大的关联。肺比较脆弱寒气入侵肺部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而燥热则会侵害肺部的阴液,多种肺病均可能由此而生。

初秋时节,天气燥热,口腔和鼻孔就是燥气侵入肺部的突破口。倘若侵入肺部的燥气不能及时化解,则会影响肺部的功能,使肺部的阴气受到损害,并造成发热、发冷、头痛、少汗无汗、口干舌燥、脉浮等症状。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病的人,还有体质较弱、年纪较大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更应该注意。

初秋可多吃一些滋阴养肺、祛燥补气的食品来预防体内的阴气缺失,还应该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中医认为,人的各种情绪都会通过影响气机而引发各种病症,其中当人感到悲伤的时候,对肺部的伤害最为严重。在秋季要适当增强运动,这样可以调养肺气、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各种器官抵御寒冷能力。

3. 老人:

需要在精神上认识到,虽然秋天的燥气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对其加以防治的。通过练习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平和心境、养护心气,便能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干燥的秋季。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宁信养神、强身健体尤为重要,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养心祛燥、宁心安神的药茶,食用一些补阴祛燥的食物,让身体更快的适应秋天的天气。

秋天时节老人在强身健体时,务必要注意循序渐进,起初保持心跳占最大心率60%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坚持每周有两天的运动时间。持续一个月之后再慢慢增强运动量。一定要注意延续性,倘若半途而废,运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如果放弃锻炼之后再重新运动的话,一就要像先前一样循序渐进,不可突然进行大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