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五篇
2023-08-08 04:39:34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08-07 04:56:55五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五篇
2023-08-02 22:55:00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五篇
2023-08-14 04:46:01高中父与子读后感作文800字五篇
2023-08-11 22:42:30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
2023-08-09 14:49:06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
2023-08-17 17:21:00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五篇
2023-08-08 04:39:34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08-07 04:56:55五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五篇
2023-08-02 22:55:00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五篇
2023-08-14 04:46:01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五篇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 颇)
破釜沉舟——(项 羽)毛遂自荐——(毛 遂)
纸上谈兵——(赵 括)卧薪尝胆——(勾 践)
背水一战——(韩 信)田忌赛马——(孙 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 “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品悟、有感情朗读、联系生活想象读,等多种方法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逐步培养自己的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1、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从而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呢?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引导抓住“十公里”、“一个小时”、“一担”,读好文章,并体会取水的不易,突出了水的珍贵;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 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27、水
最珍贵
十里挑水 雨中洗澡 一勺水冲凉
(细节描写)
反衬
苦 乐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3
教学要求
1、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
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板书设计:
莲 叶 青 青
(幻画荷叶)
(祖母) 爱莲 剪叶
关爱他人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4
一、教材解读: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是当代散文家赵丽宏的一篇写月散文,文章以“望月”为聚焦点,角度独特、构思新颖,清新优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作者用生动活泼的文笔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是一篇很容易激起学生审美情感教育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清课文条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的句子,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 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的《竹里馆》、《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历来,月亮被看作是皎洁直率的象征,是清纯高洁的象征,是离别的生发意象,许多大诗人对月亮都情有独衷,因此中国古代咏月诗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板书: 24、望月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明确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课文的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 划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问题。(可以和同桌讨论)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学习朗读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
外甥 娥眉 瞳仁
镀 比喻 船舱
清辉 凝望 晶莹 云絮 剪影 不假思索 隐隐约约 绘声绘色
指名朗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提示注意点。
3、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收获,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脉络 ,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它读好。
提示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1、交流:(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
一、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1-2)
二、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3-13)
三、月亮像什么——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14-20)
四、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21) ]
2、学生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 用钢笔描红。(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2、 抄写词语
3、 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授:
师:你们有谁留心观察过月夜的景色,那是什么样的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指名交流)
乡村的月夜是静谧的,美丽的。江上的月夜又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部分(1-2),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你觉得那些词语写出了江面及两岸在月光照耀下的景色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诗。
评价交流。齐读
4、指导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5、交流:这一组对话前面两句有提示语,后面几句没有,你能给他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吗?
(1)学生加上提示语后交流,读。(建议加上“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话音未落”等词语。)
(2)讨论:你觉得自己加上提示语后读起来感觉如何?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再加上提示语?
(引导学生感受这里的对诗很快,照应“一眨眼就是一句”,语言干净利落,符合当时的情景。)
5、指导读诗,背诵。
6、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齐读,有感情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三、课堂小节
读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同桌交流,再在班级中交流。)
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 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部分段落。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月夜的景色是美丽的,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这一堂可我们继续学习《望月》。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积累了许多的诗句。我们能和他比一比吗?谁也能来背诵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呢?
过渡:
小外甥是好孩子?他的聪明好学不仅体现在他积累了许多的古诗文,他还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 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通过讨论引导感受到:小外甥的想象很奇特,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即新鲜,又十分自然贴切。“月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月亮完全看不见,这是月亮闭上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月亮睁大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半闭半睁,有时侯月亮眯成一条缝……还富有童趣,月亮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羡慕我们人间的美好生活吧!
(3)指导朗读课文之中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
2、指名继续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2)指名朗读上述句子,可以先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板书:爱幻想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品读第四段
(一)齐读课文。
师: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何感想?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二)让我们也一起和作者去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月夜,去展开丰富的幻想吧。
1、播放课文完整的配乐朗诵,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就在甲板上,沐浴着月光。此刻你在想什么?也许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你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 现在请你把你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吗?
五、布置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用几个句子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