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报告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23-08-13 10:49:03 高考在线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一、论文题目:乌鲁木齐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认为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的“第三利润源泉流”.通过对物流的发展规划研究,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收入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毕业论文以乌鲁木齐市物流状况出发,对物流的利弊进行阐述,从专业的知识角度,着重研究,并对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要包括:

  1、乌鲁木齐市物流概述:描述本市物流的背景,概述其发展现状以及特征。

  2、物流SWOT分析 包括其在成本、价格方面的优势;管理水平不够,缺乏品牌效应方面的劣势;国内外市场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等方面的分析

  3、乌鲁木齐市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与国内较发达地区相比, 乌鲁木齐相当数量的物流企业没有现代物流的观念 ,对物流业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搬运等范畴大部分企业都未使用高新物流技术,未能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乌鲁木齐的总体物流成本和全国较发达地区相比较高。

  4、乌鲁木齐物流发展的建议及对策。通过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综合物流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物流。

  四、课题进度计划:

  20xx年5月21日---5月23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题目,初步确定论文写作方向。

  20xx年5月24日---20xx年6月1日: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6月12日:提交开题报告。

  20xx年6月15日---6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

  五、参考文献:

  1、《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 马丁·克里斯托弗、何明珂、崔连厂、 郑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01出版)

  3、《管理运筹学(第2版)》,韩伯棠主编,高教版。

  4、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5、 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 林荣清 杨华俊,《整合企业物流资源 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特刊 P52-54

  7、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8、《应用统计学(第二版)》,作者:耿修林,谢兆茹编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9、《物流信息系统》 傅莉萍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09出版)

  10、《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作者:薛华成主编,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1、《物流竞争-后勤与供应链管理》作者:马丁。克里斯托弗(英)着,马越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12、《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高鸿业、高文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市场营销原理》,作者:(美)科特勒,(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G.)着,郭国庆等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4、《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作者:陈荣秋,马士华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一、选题背景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总体呈现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分布散、效率低”的现状,处于弱势状态,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必须积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然而,第四方物流的进入壁垒相当之高,需要必须具备世界水平的供应链策略制定,业务流程再造,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供应链集成方面有优势;在擅长关系协调管理;第三方物流市场成熟等其他条件⑴。根据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大力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时机还不成熟。在此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们面临两种可能:弱小物流企业被国内外大型企业兼并收购或淘汰;二是顺应规律,充分利用资源,专注核心能力,联合外部资源与竞争对手即竞争又合作,利用信息整合技术使资源、资金、网点的规模化,实现规模经营[2]。规模相当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相互合并的资金实力与管理能力,使企业规模扩大,物流服务体系完整。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剖析自身优势,在各自核心竞争力基础上通过合作弥补缺陷,形成优势。联合专长,互补短处组建动态物流联盟参与市场竞争。目前,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开始组建动态联盟,他们充分利用联盟中的资源,开展广泛的物流协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形成规模竞争力。也有一些物流信息技术公司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为第三方协调者促进动态物流联盟的形成。动态物流联盟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利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幵发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状态[3]。2003年,英国政府通过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低碳经济”,这一说法得到了世界各国及组织的支持,此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发表文件或制定政策支持,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大趋势的引导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来促进低碳经济。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了《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报告突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2011年的《低碳经济报告》指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持续增长,在2020年以前可能胜过美国成为第一。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是世界第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迅速发展,获得收益也需承担责任,实现减排目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物流在低碳经济的核心部分,物流业需要是消耗大量能源,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据统计,运输物流企业总成本中能耗成本占40%,甚至更高,运输高能耗成本是物流业的症结所在。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和仓储等消耗了 20,643亿吨标准煤,比1994年多2.7倍,呈持续上升态势,从1994年的4.58%上升至2007年的7.78%,虽增速一般,但我国能源消耗基数较大、增量大,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一旦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原有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方法将不在适用,本文将低碳因素考虑到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选择中去,可以为未来碳交易环境下动态物流联盟组建过程中提供决策支持。企业如何选择动态物流联盟伙伴提供建议和方案。通过分析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挖掘未來更具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需具备的素质,为动态物流联盟中非核心企业提供发展的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选择动态物流联盟伙伴能够降低动态物流联盟完成物流任务的碳排放量,从而降低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因此,可以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论文基于我国物流行业现状,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和已有的动态联盟研究成果的分析,充分考虑了物流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直接面向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客观相结合、全局优化的方法体系。结合低碳经济特点,初步构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理论框架,弥补关于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缺少低碳因素的空白。因此,本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理论价值。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凯文和威廉认为物流联盟是“一种介于第三方和托运人(买方企业之间)的相对的、持久的、跨企业的合作安排”。这个定义被引用较多,它强调了物流联盟是一种跨企业的关系,这种关系以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Walter: Zirm和A.Parasuramant6]指出可以按范围宽窄和强度大小对物流联盟进行分类。Susanne Hertz和Monica Alfredsson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中的物流联盟问题,认为联盟和并购对物流业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联盟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即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信任、共担风险、收益共享的长期物流伙伴关系[8]。田宇、朱道立人为物流联盟是为获得比个体从事物流活动的更佳结果,物流企业间建立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收益共享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路艳江、刘伟华(2003)[iW认为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间,为达到生产企业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与协议而结成的互补优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Mary Johnson等(1995)提出利用关系理论的五个维度来指导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弹性管理,从而指出动态评价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指标为持续时间、多样性、交互联系频率、合作关系的共同促进及对称性。陈飞儿等(2004)把企业素质、历史与发展、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情况作为基本准则层,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等。FeiYe, Yi-NaLi等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有时间间隔值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关系选择问题,采用两个扩展TOPSIS方法组来进行群体决策解决带有时间间隔值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史成东等(2009) 利用主客观复合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合作伙伴的重要程度;在决策目标中融入重要度和利润率,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孙晓东等(2006) 以货代型物流企业选择工艺型物流企业为例,建立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构建物流联盟成员选择的评价模型,经过示例说明模型的应用性。黄健柏、郭壳琦提出了物流联盟构建的伙伴选择流程,基于三阶段模型确定物流联盟最优伙伴。第一阶段依据候选伙伴的核心能力进行分类;第二阶段以效率为依据,利用DEA模型进行初步选择;第三阶段经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候选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伙伴。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有的动态物流联盟主要有三类,以制造企业企业的动态物流联盟,以商业企业企业的动态物流联盟,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的动态物流联盟,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种,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企业在把握市场机遇,得到物流任务后,选择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结成的动态物流联盟。物流项目几乎都包括运输、仓库、配送三个环节,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为响应此类物流项目的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即核心企业承接包含运输、仓储、配送三个环节的物流任务后,欲组建动态物流联盟而进行的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对本文涉及的动态物流联盟与低碳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要用到的可拓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对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介绍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目标,进行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流程设计并选择相应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第四章构建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综合模型,融入低碳要求,分三阶段进行筛选,最终选出最优的伙伴组合。

  第五章进行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实证分析。第六章得出结论并简述文章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不足之处。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9-12

  1 绪论 12-24

  1.1 选题背景 12-14

  1.1.1 动态物流联盟成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 12

  1.1.2 低碳经济时代到来 12-13

  1.1.3 问题的提出 13-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0

  1.2.1 物流联盟相关研究现状 14

  1.2.2 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现状 14-15

  1.2.3 动态物流联盟相关研究现状 15-18

  1.2.4 低碳方面研究现状 18-19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9-20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20-21

  1.3.1 研究内容 20

  1.3.2 研究意义 20-21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23

  1.4.1 研究方法 21-22

  1.4.2 技术路线 22-23

  1.5 主要创新点 23-24

  2 理论基础 24-32

  2.1 动态物流联盟理论 24-26

  2.1.1 动态物流联盟的内涵 24-25

  2.1.2 动态物流联盟的基本特征 25-26

  2.2 低碳理论 26-27

  2.2.1 低碳经济 26

  2.2.2 低碳物流 26-27

  2.3 可拓学理论综述 27-32

  2.3.1 物元理论 28

  2.3.2 可拓学 28-32

  3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32-45

  3.1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现状 32-34

  3.1.1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流程 32-33

  3.1.2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方法 33-34

  3.2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存在问题 34-36

  3.2.1 工作量大且周期长 34-35

  3.2.2 未考虑客户满意度 35-36

  3.2.3 未考虑联盟的稳定性 36

  3.2.4 未考虑低碳因素 36

  3.3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目标 36-38

  3.3.1 减轻核心企业负担并快速响应 37

  3.3.2 提升客户满意度 37-38

  3.3.3 提升动态物流联盟的稳定性 38

  3.3.4 降低动态物流联盟的碳排放 38

  3.4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流程设计与方法选择 38-45

  3.4.1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流程设计 39-42

  3.4.2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方法选择 42-45

  4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综合模型构建 45-58

  4.1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初选 45-46

  4.2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局部优选 46-52

  4.2.1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可拓学分析 46-47

  4.2.2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7-49

  4.2.3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评价模型的建立 49-52

  4.3 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全局优选 52-58

  4.3.1 动态物流联盟的碳排放来源与量化 52-55

  4.3.2 问题描述与变量定义 55-56

  4.3.3 模型构建与求解 56-57

  4.3.4 灵敏度分析 57-58

  5 E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实证分析 58-73

  5.1 背景介绍 58-60

  5.1.1 E公司介绍 58-59

  5.1.2 任务介绍 59-60

  5.2 E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综合模型构建 60-72

  5.2.1 E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初选 60-62

  5.2.2 E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局部优选 62-67

  5.2.3 E公司基于低碳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全局优选 67-72

  5.3 结果分析 72-73

  6 结论与展望 73-75

  6.1 主要结论 73-74

  6.2 不足与展望 74-75

  参考文献 75-78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张长森.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思路研究[J].商业时代,2005(27).

  [2]王雄.动态物流联盟组建与运作管理[D].中南大学,2008.

  [3]李士,方虹,刘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

  [4]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业[EB/OL].

  [5] Kevin R.Moore, William A.Cunningham. Social exchange behavior in logistics relationships:a shipper PersPee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Management, 1999,29(2): 103-121.

  [6] Walter Zinn, A. Parasuraman. Scope and intensity of logistics-based strategic alliances: Aconceptual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J]. Industrial MarketingManagement, 1997,26(2): 138-147.

  [7] Susanne Hertz,Monica Alfredss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providers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32(2): 139-149.

  [8]中国物流与釆购联合会.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北京,2001,1.

  [9]田宇,朱道立.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物流技术,2000(2): 34-36.

  [10]骆艳江,刘伟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实施物流联盟战略探析⑴.物流技术,2003 (3): 69-71.

  [11] Mary Johnson, Laura Meade, Jamie Rogers. Partner selection in the agile environment [A]. 4thannual Agility Forum Conference Proc[C],1995 : 496-505.

  [12]陈飞儿,张仁顿.物流企业联盟伙伴的选择[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25(3): 47-5.

  [13] Fei Ye, Yina Li. Group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odel to partner selection in the formationof virtual enterprise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 36: 9350-935.

  [14]史成东,陈菊红,郭福利.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和业务分配m_工业工程,2009(5).

  [15]孙晓东,焦玥,胡劲松.优度评价法在物流联盟成员选择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6(6).

  [16]黄健柏’郭尧琦.基于DEA和BP神经网络的三阶段物流联盟伙伴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0’ 17: 179-181.

  [17]汪贻生,论虚拟物流研究及其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 141-145.

  [18]董敬欣,罗霞,李冬俊.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理论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it, 2001 (9): 30-33.

  [19]孙国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戴勇.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构建与管理P].上海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1]何世明,孙建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科学管理研究,2001 (6): 4447.

  [22]余福茂,肖亮.动态物流联盟系统规划技术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23]戴勇.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与结构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0,3(1):89-94.

  [24]汪贻生,王丰,姜大立.虚拟物流组织构建过程[J].交工运输工程学报,2004, 4(4): 79-83.

  [25]詹晓勇,朱汉民?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7(6): 703-706.

  [26]董敬欣等.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理论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1, (9): 30-33.

  [27]王小丽,张文杰,周旭东?我国的物流企业构建动态联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0(3): 31-32.

  [28]杨鹏,王成钢?基于BPR的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的探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 21(2):100-104.

  [29]张韬,赵新刚,李学伟.基于服务构建虚拟物流企业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1(4): 57-60.

  [30]汪贻生,王丰等.虚拟物流组织伙伴选择与优化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2004,7(6):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