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报告

审计调查报告范文(通用7篇)

2023-08-03 05:31:18 高考在线

  审计调查报告 篇1

  一、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所谓结构,就是报告的内容如何分段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罗列调查出的问题,审计的评价、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何体现等。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审计调查的概况。在写明审计调查报告的标题、日期、受文机关后,就要阐明审计调查概况。写明根据什么可简单的交代调查的缘由、内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审计调查过程和结果。它是审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好这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是否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叙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基本情况主要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主要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评价要针对被调查单位财经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调查结论,进行评价,做到把握总体、客观适当,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防止审计风险,尽量不要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评价。

  (二)问题的集中、分类和分析

  从诸多的调查材料中,寻找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相对集中在一起,按顺序单列起来。反映问题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单个罗列、轻重不分、分类错误等现象。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上要先总体、后列举,要首先反映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发展规模、程度和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从中发现客观实质,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审计调查建议

  要针对具体问题,从根治和控制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促进整改和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县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问题,在写建议时不能简单写出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可以建议政府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计生经费支出要分类管理,据实测定,进一步细化预算,这样才能便于采纳,达到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工作的目的。

  第三部分:结尾。主要写清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并注明报告日期。

  二、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

  (一)整理审计调查记录,分类归类

  在审计调查工作结束之前,应对审计调查全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总结,做一番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舍弃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针对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任务是否完备齐全。如果材料不足,应予补足;证据不充分,应进一步充实;数据未核实的,应抓紧核准;工作底稿不齐,应继续补充,将审定后的材料,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如分成哪些是挤占、挪用方面的,哪些是违规发放奖励、补贴的,等等。

  (二)拟订提纲

  专项审计调查与其它文章不同,需要靠大量的事实材料说话,在收集和选择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按照问题的主次,统筹安排,确定表现形式,编写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起草调查报告,修改定稿

  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提纲的拟订,审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只有用文字组织说明,调查报告初稿也就自然形成。初稿形成后,要经过研究,认真加以修改,尽可能做到完整无缺。

  三、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是对审计调查事项的准确、客观、高度概括和评价,是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上述谈到的形式,是一般的写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生搬硬套。在审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适合表述各种不同需要的形式。

  (二)语言要朴素、简练、确切,结论要有证有据

  审计调查报告是应用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更不能大发议论,进行逻辑推理。

  (三)文风要实事求是,法规引用要正确

  写审计调查报告,就是要求事实准确,文字表述无误,引用法规正确。发现多少问题,就写多少问题;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让事实说话。如:在审计调查时发现计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可以写出以下事实,表明问题的严重:“某县某年应投入计生经费2410万元,实际投入670万元,实际投入占应投入的27.8%。”注重把事实说清楚。既防止望风捕影,夸大事实,又要防止大事划小,小事划无。

  审计调查报告 篇2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按被审计人的审计阶段和审计目的可以分为离任审计、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等。除以上形式外,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已开始扩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尝试实施了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工作。这一审计模式将审计对象从高级管理人员扩展至具体承办业务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监督职能也进一步完善。对此,本文以工商银行的具体实践为基础,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强制休假离岗审计这一经济责任审计特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讨,力求扩展经济责任审计外延,丰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解。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定义

  通常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的审计。通过审计分清企业负责人应负有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包括对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验证,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负责任的界定和评价。

  具体到商业银行领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法规及履行职责情况,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所在单位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等作出的客观、公正的审计和评价。

  二、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定义

  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适用于具体承办业务的关键岗位人员。其主要包括关键岗位的界定、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的定义。

  (一)关键岗位:关键岗位是指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且涉及风险控制点,承担较高风险责任,根据有关规定应当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岗位。具体岗位需各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义和分类。

  (二)强制休假:强制休假是指根据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在不事先征求本人意见和不提前告知本人的情况下,临时强制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在规定期限内休假并暂停行使职权,同时对其进行离岗审计的一种制度安排。

  (三)离岗审计:离岗审计是指各级机构在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期间,组织对其履行岗位职责、经营管理活动既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等情况实施审计的行为。

  (四)经济责任审计与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正如前文所说强制休假离岗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扩展和特殊形式,其本质上仍然是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其审计对象、审计方式、适用范围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略有不同。一是审计对象较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更广,既包含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包括承担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二是审计适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更多地是指管理人员任职期满即将离职或在任职期间需接受履职考核情况下开展审计。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则是针对关键岗位人员任职时间较长但因某些原因还不能按规定进行岗位轮换的情况下,为防范风险安排其离岗休假并对其工作进行审计,审计结束后关键岗位人员还需返回原岗位继续工作。对于已按期正常轮换岗位的关键岗位人员是不需要进行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审计方式和范围略有区别,对于承担管理责任的的关键岗位人员其审计内容和范围应与传统经济责任审计一致。对承担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其审计内容和范围与其工作职责相一致,不涉及各类管理指标等内容,审计内容和范围相对单一。

  三、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对象的界定

  在明确了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基本定义后,要进一步实施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就必须对审计对象进行界定。从字面上理解,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审计的对象自然是关键岗位人员,从上文的定义中可以归纳为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且涉及风险控制点,承担较高风险责任,根据有关规定应当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岗位。由于各商业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所以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界定也存在区别,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主要包括:一是一级(直属)分行正副行长、二级分行行级负责人、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二是二级分行以下各级机构负责人;三是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岗、上门收款岗、上门服务岗、经办行密押员、经办行密押主管、对公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消费信贷调查岗、值班经理岗、财务核算岗、事后监督中心经办、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岗、对账中心经办、现金营运中心主任、现金营运中心库管员、打卡岗位、空白卡保管岗、作废卡保管岗、已制客户证书管理岗、落地及可疑指令处理岗等。其中一和二可理解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其承担更多的是管理责任,故对这些人员的离岗审计基本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同。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因为更多的是承担一种业务经办直接责任,因而通常采取较为特殊的离岗审计。

  四、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实施方法

  关于如何对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强制休假离岗审计,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本行实际有着不同的组织程序和审计方法。本文还是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重点阐述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实施流程。

  (一)审计的组织实施。在中国工商银行,关键岗位离岗审计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内控合规部门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每年年初各级行人力资源部门需根据本行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情况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编制离岗审计对象人选计划,并通知内部审计部门组织离岗审计;内控合规部门在接到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审计通知后负责离岗审计的组织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则视需要协同内控合规部门实施离岗审计工作。

  (二)审计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工商银行,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离岗审计主要以该关键岗位的内控管理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包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执行本岗位相关内控管理规定的情况以及履职时限内所经办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具体内容还需依据不同岗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主要风险点分别确定。

  (三)审计的流程。在中国工商银行,关键岗位人员的离岗审计一般遵循以下流程。一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前两个工作日通知相应内控合规部门组织离岗审计;二是由内控合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成审计组,或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组成审计组,并确定审计组组长和主审人;三是审计组以被审计对象所在岗位内控管理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为依据,编制《离岗审计方案》,经内控合规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四是开出《离岗审计通知书》,开展现场审计工作并确认审计事实,五是出具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人的意见;最后是由主管行长签发和发送审计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后续整改。

  五、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积累了较多经验。但在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这一较为特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对象较多,涉及范围广,审计工作量大。作为一家内控严密的商业银行,设置的关键岗位通常较多,从事关键岗位人员也相对较多。客观上导致审计对象的多样化。以工商银行为例,除去一、二级分行行级领导岗位,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以外,还有运营类、营销类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关键岗位,其中光对公、对私客户经理的从业人员数量就已十分庞大。因此,理论上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对像相比以管理人员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要多出很多,客观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缺少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审计质量较难把握。由于商业银行关键岗位人员一般分为各分支机构承担管理责任的人员和承担业务经办直接责任的岗位人员两类。前一类人员的离岗审计即是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内容、范围、评价指标等均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审计工作可以按图索骥,能够较好的把握审计质量。后一种类型即为本文重点探讨的适用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关键岗位人员。这类人员众多,涉及营销、运营、操作等不同工种,对于这类人员的审计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也没有相对标准化的审计模式,对审计质量不易把握。例如对客户经理的审计、对大堂值班经理的审计,除对其履职情况进行了解外,很难找到其他评判标准,再加上商业银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未能完全标准化的情况下,审计工作更难以规范。

  (三)基层审计人员素质、力量较为薄弱。当前,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基本采用“分层审计,下查一级”的模式。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审计一般以承担较多经营任务的基层支行开展。由于要承担各类经营任务,支行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一般较难得到保证,独立性也相对较弱、缺乏专业审计人员,从而给基层支行的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离任审计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较难充分协调。

  按照现有的管理办法和惯例,商业银行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工作一般由人事部门根据岗位轮换计划提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有审计部门单枪匹马实行审计。由于各部门审计、考核和调查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标准不一致,在时间上往往不能统一进行,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充分。

  六、完善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鉴于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存在以上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结合工商银行近年的审计实践,提出一些完善该类审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结合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际,完善关键岗位设置,建立规范的轮岗机制。由于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前提是关键岗位人员未能按照要求进行轮岗。因此,商业银行根据本行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关键岗位,建立规范的轮岗机制是减少审计工作量的有效方式。商业银行需定期更新完善关键岗位目录,做好人员储备,每年制定轮岗计划并认真执行,对于客户经理等营销岗位则应定期更换其服务对象,实施“轮户”管理,从而大量减少需开展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对象。

  (二)建立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推进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质量评价规范化。由于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审计缺乏标准和评价指标。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对本行的所有岗位进行梳理,制定统一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梳理关键岗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将关键岗位的工作流程标准化,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固化。如此,审计人员则可以按照标准化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对相应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从而保障审计规范,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对基层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由于基层审计人员素质、力量较为薄弱。为保障基层行的审计工作质量除需加强人员保障外,还必须加强对基层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上一级审计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基层行审计人员的理论修养。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有计划的征调基层审计人员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另外,上级行审计部门应考虑制定并下发类似于《经济责任审计手册》等内容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各专业和部门的考核结果。

  商业银行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需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有序开展。以工商银行为例,该项审计工作在支行层面应已内控管理委员会为平台进行协调,合规经理牵头,各相关科室人员参与,相互协作,并充分利用被审计人的年度考核结果、支行、网点的内控评价结果以及各专业检查结果,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审计调查报告 篇3

  首先,要明确审计调查目标:审查供电所营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营销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只有目标明确了,才有行动的方向。

  其次,要了解所被审计乡镇供电所的基本情况,如供电所的沿革、人员构成情况、供电区域内人口构成及经济发展状况、供电负荷发展情况、过去受公司考核的情况以及营销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和其执行情况等。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可以为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营销管理进行恰当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制定切实有效的审计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资源,节约审计费用,提计审计效率和效果。

  第三,要重视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考虑。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始终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由于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的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就越多,我们就应实施越多的测试工作,将检查风险降至我们可接受的水平,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范围内。从目前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的现状看,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状况,以及我们了解到的管理情况,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考虑,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取证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审计证据的适当性问题,保证所下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性,它要求所获取的审计证据与我们的审计目标相关,有针对性地获取审计证据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比如,为审查明被审计单位抄表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抄表台账获得相关信息,作为审计工作底搞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人员所关注抄表台账的复印件,以支持审计人员所下的抄表率情况的结论。二是可靠性,一般而言,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如,供电所要证实供电所欠收电费的余额,根据工作需要,要对相关客户进行函证,以证实被审计单位欠收电费余额的真实性,这时,客户的回函比供电所提供的证实电费余额的依据更有可靠性。

  第四,重视与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沟通。为掌握更多的线索,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与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沟通,一方面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如市场营销科等部门,了解他们平时报送相关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发生预案时处理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询问相关人员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执行流程等,以及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管理方面的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同时还要积极走访客户,了解供电营销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以及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和客户合法权益的情况。

  第五,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正确撰写审计工作底稿,最终形成可靠的审计结论。

  同时,在本次审计结束以后,要组织检查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使审计调查工作发挥切实的效用。

  最后,我们要规范审计工作流程,以严密审计程序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以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威慑,使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公司对审计工作重视,正确看待和支持审计调查工作,使营销审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审计调查报告 篇4

省审计局:

  根据局第xx次会议决定,我们于xx年7月1~15日对我省xx外贸公司与香港xx公司合营办厂引进设备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外贸公司是我省具有进出口业务权的地方工贸企业。该公司现有职工436人,设八个科室,一个直属五金加工厂。该公司1983年被批准自营出口业务,主要出口小五金产品。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出口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1985年出口销售额达736万元,出口创汇145万美元,均比1983年翻了两番。但是,由于该公司主要出口货源基地直属五金加工厂的设备陈旧,因而继续扩大出口业务,增加创汇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xx年初,经有关人员提供线索,该公司决定与香港xx公司组成合营企业,合作生产经营机丝螺钉。xx年3月,双方签订合营合同,其基本条款规定:合作期四年,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机丝螺钉生产工艺,由我方以租赁方式提供厂房1300平方米,负责招聘生产技术人员和工人。香港xx公司提供国际上80年代出产的螺钉流水线全套设备共78台,并负责提供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的外销。双方总投资115万美元,其中机器设备总金额94.96万美元。按投资比例,我方承担六成,产品外销60%,内销40%,注册资本64万美元,年提折旧25%。四年后设备归我方。

  (二)存在的问题

  经审计上述合作项目,从洽谈到成交,反映出的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

  1.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陈述的情况不真实。

  第一,申请理由缺乏事实根据。建议书说,国产生产机丝螺钉的设备工艺差、效率低,不能适应市场对机丝螺钉的需求。经查明,我国制造的生产机丝螺钉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世界标准,且有供应,完全不需要引进。

  第二,轻信对方谎言,香港xx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五金商店,规模不大,注册资本仅10万元港币,且从未搞过机丝螺钉的生产经营,其对我方投资的设备,是从一家行将倒闭的螺钉工厂低价买来的二手货。xx外贸公司对其未作任何调查研究,仅凭对方自叙,就在建议书中轻率肯定对方生产经营机丝螺钉的经验丰富,销售网点、资金来源可靠及设备先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

  第三,可行性报告的资料来源不可靠,分析粗糙。“报告”的资料来源不是建立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是借用其他单位的可行性报告为蓝本依样画葫芦杜撰的“报告”,未对香港合营方的资产信誉情况加以说明,对经济效益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假定引进设备是国际80年代先进产品,年产量能达到4亿只的基础上测标的,缺乏真实性。

  2.引进设备与合同条款及所附设备清单不符。

  3.赴港考查设备小组不负责任,留下隐患。

  为了掌握和了解香港xx公司投资设备的情况,经有关部门建议,xx外贸公司于xx年5月,派出3人考查组,赴港对引进设备进行检查,在港期间考查未按预定要求,对所有引进的设备逐步逐台全面检查,仅对其中的8台设备做了表面观察,占全部引进的10%。在抽查中,既未核对出厂年号,也未进行单机鉴定,就断定该批设备有七八成新,大部分为xx产品,特别是在不了解同类设备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就轻信对方报价合理,并向国内写了调查报告,以致报告反映的设备性能、新旧程度、制造年份和价格水平与实际鉴定的情况差距较大。

  4.各经办部门把关不严,官僚主义严重。

  当xx外贸公司上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其主管部门对“建议书”和“报告”内容未作任何调查核实,就批转同意立项,并呈文合营办厂批准机构,建议纳入1986年本省技术改造和引进设备的项目内,其他有关部门亦采取文转文的审批形式,逐级批转,为xx外贸公司盲目与香港xx公司合资经营机丝螺钉引进设备开了方便之门。

  (三)处理意见

  1.鉴于引进设备正处安装阶段,尚未运转生产,建议抓紧安装工作,安装完毕,立即组织试车生产,掌握设备的实际完好率和生产效率,重新测标经营效益,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与香港xx公司进行交涉。

  2.香港合作方有意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欺骗,其行为违反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五条的规定责成xx外贸公司立即向香港xx公司提出索赔要求,要其赔偿我方由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

  3.鉴于合同主要条款与事实不符,建议合营主管部门立即通知xx外贸公司,暂停执行合同,待清查完毕后,再予考虑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条款。

  4.建议中国银行xx分析,暂停执行信用证项下承付贷款的契约,以减少国家利润受到进一步损害。

  5.建议合营主管部门组成一个专门小组,对合营事项进行一次全部清查,对责任者根据事实后果给予必要的政纪处分和经济制裁,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调查报告 篇5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较之于农村信用社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使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现状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

  1、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审计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总体以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性为审计主要目标。近年来更加注重审计项目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审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审计范围、人员配备和审计独立性等方面受制于体制建设,其职能作用尚待进一步开发。总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对于深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稳健发展,意义十分巨大。

  2、制约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

  (1)体制建设落后。绝大多数基层单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以及人员的考核仍然与本单位经营业绩和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虽然在很多基层单位正在努力探索给予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单独的考核办法,甚至给予审计部门一定的“特权”,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其内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均是由从事本单位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化而来,其人员关系往来、人情脉络熟络,即便在工作上独立,情理上也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2)审计方法落后。随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断的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个领域,农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采取现场审计为主,审计多采取内从纸介质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中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方式。审计抽样过于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数据不够严谨。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部门审计人员基层锻炼时间短,对业务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二是培训跟不上业务发展,从上到下采取分任务的方式开展审计项目,而不是采取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特别是项目任务重时就会忽略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一些审计人员盲目上岗,审计效果差。三是业务部门重管理轻指导。基层单位业务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较大,较少深入基层信用社调研、只是简单的定制度、发文件,事后落实情况较少问津。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情况

  1、尚未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试水阶段。虽然从上级决策者来看,农村信用社内部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工作十分重视,并且组织了部分审计骨干从事该工作的研究,并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包括不断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并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审核制度,虽然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本质差距,但并没有组织建设者们的热情。

  2、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难统一。

  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极其附在的金融体系,从省联社到县(市)级联社都存在独立的法人,并且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如果采取统一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不尽合理。尽管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对县(市)级联社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尽可能的统一标准,但如果地区发展不平衡或者省级联社本身制定的标准存在内容不全面、评估不科学的漏洞,那么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3、软件设施见识尚不够完善。

  一方面缺乏人才,农村信用社的定位是面向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这就决定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人才战略是适应农村市场的相对“低端”的人才类型,而这一类人虽然能够在农村市场风声水起,但对于具有国际范儿偏“洋火”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接受起来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村信用社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改革和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落后,其中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直接表现就是,绝大多数客户经理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许多好的软件不能推广、推广了的项目不能好好利用,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被动性。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

  1、内部意识方面。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难以保持独立性,农村信用社较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未转变,不能将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职责的部门,而是视作本单位设置的附属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长期的重经营轻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业务增长和效益推进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丝毫不在意。而被审计单位更是得过且过,采取一切应对手段甚至动用人情关系公关,丝毫认识不到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暮光短浅,只顾当时利益。

  2、外部环境方面。

  一方面缺乏长期开展的动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目前在我国没有强制性要求开展,企业只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开展,多数企业开展项目前首先论证成本,而作为业务发展并不是很超前且创新性不够强大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更加缺乏推动力。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做为金融企业,不仅对股东和职工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为整个社会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各基层单位一边绞尽脑汁制定对策在激烈金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又一边制定这沉重的任务指标使全体员工在压力中艰难跋涉,所有的经历全部用在发展业务和收益上,很难拿出十足的经历发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项目。

  (二)解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信用社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估,建议采用内部自我评估方式,即由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辖属范围内所有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大力宣传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作用及优点。

  农村信用社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监督审计职能,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防范业务风险。二是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成果的合理运用。基于以上两点,由省级联社集中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一方面省级联社在开展外部质量评估中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对各基层单位开展强有效果的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目前各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采用外部评估方式的条件并不成熟,盲目使用外部评估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运用省级联社开展的相对“外部”的评估方式,给予适当的缓冲时间,更有利于其向外部评估方式顺利过渡。

  2、优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段。

  一是优化财务评估指标。财务指标是衡量农村信用社业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多体现为一种长期效应或隐性效性,无法直接衡量和准确度量。因此,财务评估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否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重心、是否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为防范风险和改善运营等发挥了源头控制作用。二是完善客户反馈。客户评估指标主要反映客户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决策方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无记名方式考核。考核包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认可以及对风险的关注程度、内部审计建议和意见被采纳的比例等。指标值越高,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越高;指标值越低,其内部审计质量越低。三是跟进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审计业务流程反映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具体涵盖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流程是否进行再造、流程改进的次数、实际工作是否按审计流程执行、从审计工作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天数等。四是注重学习与成长评估指标。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最终决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单位应该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程度、职称人数比例、持内部审计证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人数比例、培训费用增长率等。通过设置学习与成长指标,督促各单位配置政治素养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

  审计调查报告 篇6

  一、审计调查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xx〕54号)精神,凤庆县于20xx年9月7日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寄宿学生早餐计划,为每名中小学寄宿制学生(含农村学前班)每天发放一个熟鸡蛋,惠及201所学校的30713名寄宿学生。20xx年xx月28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一个熟鸡蛋、一杯学生奶(价值2元)的营养早餐和一个串荤(价值1.5元)的营养午餐,资金除国家为每生每天补助3元外,县财政为每生每天补助0.5元,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为学生提供营养餐产生的水、电、燃料、人员工资等费用。20xx年春季学期,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学校共256所,覆盖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xx05名学生受益。农村寄宿制学前班学生xx40人和城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生860人继续实施原来的早餐计划,即为每名学生每天提供一个熟鸡蛋。凤庆县通过政府采购,鸡蛋和牛奶分别由云南双江三祥养殖有限公司、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及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配送到乡镇,营养午餐通过学校食堂供餐(194校)和家庭托餐(62校)解决。

  (二)审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是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各乡(镇)教办室及调查实施营养改善项目计划的20个学校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31日营养改善项目情况。

  (三)营养改善项目资金情况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31日,凤庆县安排营养改善项目资金3077.3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043.18万元,市级补助资金68.5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965.54万元。

  (四)营养改善项目计划信息公示情况

  凤庆县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实施学校名单以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各实施学校、学校食堂和托餐家庭按要求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带量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审计调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学校情况

  审计调查了凤庆县13个乡镇实施营养改善项目计划的21所学校,确保每个乡镇至少调查1所学校。

  (一)学校营养改善项目资金情况

  21所学校营养改善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清楚,各项支出能够按照资金性质列支,专款专用,学校结余资金也按规定管理与使用。

  (二)学校食堂情况

  在调查的21所学校中,4所学校食堂属于学校直接管理,其中:1所学校的食堂工勤人员为公益性岗位,3所学校的食堂工勤人员为学校临时聘请;2所学校食堂属于家庭托餐;15所学校食堂属于承包经营,其中:14所学校不收取承包费,1所学校每年收取食堂租金8万元。有2所学校的食堂承包给学校教师的家属,其中:1所完小食堂由中心校报账员的妻子承包,对学生的服务态度差,食堂卫生条件差,补助资金由报账员支付给其妻子,缺乏监管制约。

  (三)营养早餐、午餐及晚餐的满意度情况

  审计调查学生586人,营养早餐满意402人,占69%,不满意184人,占31%;营养午餐满意375人,占64%,不满意xx人,占36%;498名学生在学校吃晚餐,晚餐满意365人,占73%,不满意133人,占27%。审计调查教师64人,营养早餐满意58人,占91%,不满意6人,占9%;营养午餐满意61人,占95%,不满意3人,占5%;52位教师在学校吃晚餐,晚餐满意50人,占96%,不满意2人,占4%。审计调查工勤人员14人,营养早餐、营养午餐及晚餐满意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食堂大多数仍然属于承包经营

  凤庆县营养改善项目实施学校256所,其中:25所学校食堂由学校直接经营,后勤人员工资由财政与学校承担;168所学校食堂属于承包经营,学校负责指导与监管,其中:162所学校不收取食堂承包者任何费用,6所学校收取食堂承包者一定的管理费或食堂租金;1所学校由教师亲自做饭;62所学校无条件自办食堂,实行家庭托餐。

  (二)学校食堂硬件条件落后,实行零利润经营难度较大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凤庆县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部分学校食堂面积狭窄、食堂冷藏、消毒设备缺乏。根据省、市、县要求,所有学校食堂20xx年底必须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审计调查认为学校食堂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学校无食堂;二是学校食堂退出承包后,后勤服务人员编制不足,聘用人员的工资经费困难,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区域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三是部分学校因与外商签订10年食堂承包合同,学校食堂所有设备由外商投资,如何完善退出机制,尚待有关部门研究。

  (三)营养早餐品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浪费

  按照凤庆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方案,营养早餐由学校每天早上发给每名学生一个熟鸡蛋和一杯学生奶,但学生天天早上吃熟鸡蛋,有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不想吃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浪费。

  (四)特殊群体学生营养改善问题

  在营养改善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因身体状况特殊,不能吃鸡蛋或纯牛奶;有的学生因民族特殊,如回族,不能吃猪肉,这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营养改善问题如何解决,尚待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促进营养改善项目的公平。

  审计调查报告 篇7

  按照省审计厅统一安排,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从5月中旬至6月底,对全市20xx年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村低保)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全市共延伸调查了4 8个乡镇,124个行政村,964户农户,抽查享受低保人数3708人,查阅低保档案l289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开展及资金收支情况

  我市于20xx年建立和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探索,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市实现了社会化发放,大荔、白水、蒲城等县还结合县情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至20xx年末,全市享受农村低保885.15户,保障人数27.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30.71万人的6.34%,全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1161.75元/年人,人均补差水平661.87元/年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337.25元,低保标准占人均纯收入的34.81%;人均补差水平占人均纯收入的18.85%。

  20xx年市县两级共收到低保资金25186.68万元,其中:收到省级拨入农村低保资金22419.7万元(含省管大荔县3455.7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资金2757万元,利息收入9.98万元。当年支出23629.46万元,其中:市本级使用20万元,各县(市、区)使用资金23609.46万元。市县两级当年结余资金1557.2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4887.89万元(财政部门结余4650万元,民政部门结余237.89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市民政、财政部门在低保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在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筹集、管理、使用低保资金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低保政策执行中事权、财权分离,资金基本达到专户储存、分账管理,为农村27.34万贫困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由于部分县(市、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低保资金在管理、使用中还存在着滞留、挤占、挪用等问题需加以完善和纠正。

  三、存在问题

  (一)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l469.2万元

  20xx年市县两级应配套4226.20万元,实际安排配套资金2757万元,占应配套资金的65.2%,少配套资金1469.2万元。其中:市本级537万元,高新区29万元,蒲城县451万元,大荔县141.11万元,韩城市311.09万元。

  (二)两个县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

  调查发现,澄城、韩城两县(市)农村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造成各项专款年末结余混在一起,难以分清。

  (三)利息收入未计入农村低保资金收入63375.84元

  20xx年市财政局将低保资金当年产生的利息收入63038.1元,华县民政局将低保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337.74元未计入低保资金。

  (四)挤占低保资金56.53万元

  1.大荔县20xx年挤占低保资金38.40万元用于五保户支出;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垣村将7户21人11214元低保金集中领取、平均发放给村上70岁以上老人;大荔县许庄镇周家村以低保名义给村小组长发工资6228元。

  2.蒲城上王乡分水岭村平均分配低保资金4.99万元。

  3.韩城市民政局从农村低保地方配套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11.4万元,用于补充经费不足。

  (五)农村信用社滞留资金80.38万元

  20xx年大荔县段家信用社低保代发户二、三、四季度共收到低保资金80.38万元,每次滞留时间超过一个月,未能做到及时发放。

  (六)“非保得保”占有较大比例

  从市审计局对潼关、华县、大荔、蒲城四个县入户调查情况看,“非保得保”户数占到调查户数的10.53%。潼关、华县和蒲城五保户重复享受低保金39人;华县和蒲城贫困、特困重复享受5户18人;潼关县还存在多报家庭人口数申请享受低保金问题。

  (七)低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完全做到按户施保

  经调查发现各县均存在未按户施保现象。全市共入户调查了964户,通过公安户籍部门调查了3030多户,有797户未按户施保,占到调查户的20%,差异人数1306人。

  2.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档案资料不完整,普遍存在以申请表代替申请书;不少档案缺少支撑申请理由的证明材料;普遍缺少低保户收入测算、核实资料,走访调查记录等,基层乡镇档案仅由村级填写了简单的家庭情况,有的审批表甚至存在审批签字手续不全、盖章不全等问题,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3.执行低保程序不够规范

  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测算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难核定,乡镇、村在实际操作中基本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来评定困难程度,确认保障资格;二是申请、审批程序不够规范,个别享受低保家庭,没有个人申请资料,未经村委会评议,个别家庭审批表民政部门批准时间在前,乡镇审核在后,日期前后矛盾;三是不少县未严格落实农村低保对象公示制度,不少群众对本村享受低保的家庭不清楚;四是部分县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不够,应退尽退难以实现。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存在未完全按户施保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家庭父母与子女已分灶吃饭,实为两个家庭,但公安局的户籍资料是一个家庭,与实际有差距;另一方面因低保名额受人数限制,村干部为了平衡矛盾,将有限的资金惠及更多的农户,形成按人施保。

  (二)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均存在“非保得保”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主要的依据是计算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但农民收入中实物收入占相当比例,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货币化;二是低保核查手段落后,申报环节主要靠村干部的操作,容易出现人情保、关系保;三是边缘人群难以区分,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保障标准附近的农户资格认定,往往把握不准,具体执行标准难以统一;四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少群众误以为,只要进入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待遇,同时,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不愿意得罪人,造成应退出的难以退出。

  (三)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低保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现有从事农村低保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近年来,农村低保一直在扩面,工作量不断增加,不少民政工作站未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有关数据的统计需借用或与其他部门合用,客观上影响了管理的规范性。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迸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目前乡镇民政工作普遍存在办公条件落后,人员少,业务能力低,政策观念不强等问题,而包含农村低保在内的涉及各项救助救济工作量大、面宽,政策性强,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实人员,提高素质,改善条件,发挥乡镇一级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完善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低保家庭收入的测算和动态管理既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难点,又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重点。政府应完善《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制定明确的测算收入标准,细化测算方法,加强收入测算的可操作性,尽可能的做到收入测算的准确性,同时要考虑家庭必不可少的刚性支出,如:大病医疗支出、子女上学支出、家庭主要成员失去劳动能力等,积极探索动态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农村低保信息数据库。审计调查发现,不少县存在享受低保户不以户主名义申请低保、重复享受低保现象,管理部门应建立农村低保家庭信息管理数据库,对享受低保的家庭每个成员的住址、身份证号码、收入来源等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避免重复施保,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应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对低保等各项民生资金的政策执行、资金运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纠正存在问题,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