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初中班主任述职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2023-08-18 22:08:33最新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师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
2023-08-07 22:48:07客房实习报告五篇
2023-08-06 14:50:41初二政治教师期末述职报告
2023-08-14 01:21:45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2023-07-31 23:40:08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2023-08-13 22:33:10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2023-08-17 01:30:33关于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的演讲稿
2023-08-16 00:25:18资助贫困生校长讲话稿范文
2023-08-04 23:45:54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的讲话稿(精选六篇)
2023-08-02 15:41:24幼儿园大班班务工作计划
2023-08-14 10:27:02
玉林市最贫困村调查报告
玉林市最贫困村调查报告
治“贫”之招
20个村(屯)的贫困状况,是玉林442个贫困村的现状和缩影。确保玉林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如期脱贫,必须把“精准”作为灵魂和准则,以超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强力推进。
(一)首要任务:完善基础设施
“路、房、水、电”等的落后,群众反映最强烈。20个村(屯)中,未通硬化路的贫困自然屯有30%左右。可见自然屯通硬化路对于脱贫的重大意义。目前,全市还有8022个自然屯未通硬化路。村屯道路主要通过一事一议来解决,但是一方面财政奖补指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群众集资不能满足修路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村屯道路硬化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财政奖补额度、增加奖补指标、整合扶贫资金、发动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多管齐下。
“住有所居”是脱贫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市有4万户农村危房需要改造,按照每户补贴1.7万元,共需投入约7亿元,资金压力大。必须按年度、有计划地推进。对条件好的村庄,要加大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的力度,搞好村屯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玉林是养殖大市,70%的污染源来自小散养殖,必须下大力气完善减排设施,推广高架网床、建设生态养殖集中区等推进养殖业的生态化。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全市饮水困难和不安全人口50.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58万,占31%。要优先安排贫困村修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渠道配套改造工程,划定村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构建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调研驻村期间,我们多次遇到停电现象,既有跳闸、也有整镇拉闸的。时间少则1个多小时,多则半天甚至一天。电压不稳、供电不正常,村民很无奈。必须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电网薄弱问题。
(二)主攻方向:发展产业
强调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以此推算,相当于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有43%要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而玉林就有25万。玉林农村情况各不相同,发展产业必须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短结合,培育和壮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布局。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三个迥然不同的产业发展“故事”。一是博白县浪平镇引进麻竹种植,带动2000多户并发展到2.5万亩,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群众高兴地说:“种植麻竹一百蔸,柴米油盐不用愁;种植麻竹一千蔸,致富小康有奔头;种植麻竹一万蔸,买车买房乐悠悠。”二是博白县西北部的乡镇大量种植单竹,受当地竹编转型芒编的影响,竹子销量大减、价格大跌,每根竹子仅卖2元钱,加工成蔑条每根也仅值8元钱。三是在博白隔壁的浦北县开发以单竹为原料的“丹竹液”饮料,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竹农收入。三个村同是竹子产业,却得失各异。究其原因,在于其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玉林是农业大市,产业扶贫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要优化布局水稻、荔枝、龙眼、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和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把442个贫困村纳入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
要组织全市200个龙头企业、2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多个家庭农场、1650家专业大户采取一扶一、二扶一、多扶一等帮扶形式,与442个贫困村结成产业发展对子,带动贫困村户发展产业。要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支持电商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和一批 “淘宝村”。
(三)富民之本:就业创业
一定意义上说,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0个村(屯)中,外出务工11181人,占劳动力人数的55%,外出务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贫困村群众就业有着“三多三少”的特点:从事低收入产业多、高收入产业少,自发就业多、组织就业少,流动打工多、稳定就业少。因此,要抓紧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市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大轮训,免费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充分发挥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在专业化、特色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优势,培养一批现代农业“CEO”。人社部门要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行就业援助“一对一”、创业帮扶“一帮一”、职业指导“一带一”的'精细化服务。很多80、90后青年群体都有“创业梦”,但由于缺乏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要推进金融扶贫,落实财政资金贴息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把“信用村”、“信用户”的评级授信工作拓展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向贫困户倾斜。
(四)治本之策:扶智强志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村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实行教学点撤并后,偏远村屯的孩子要走3-5公里的山路、泥路才能到学校。孩子“上学难”是贫困群众的心头之痛。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比如加快道路硬化,让孩子方便上学;支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学校,让孩子安心上学;发展农村校车,让孩子安全上学。玉林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9万人,进入高中或中职约6万人,还有约3万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打工。这个群体,技能低、门路窄、收入少。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职业教育上下功夫。要抓紧推进容纳在校生6万人规模的玉林职业教育园建设,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孩子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调研发现,一些群众“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严重,有的坐等着政府的救济,土地宁可丢荒也不种菜种粮,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的贫困户多年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甚至越扶越穷,“懒汉”思想严重。精神贫困是难以根除的痼疾。必须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讲清讲透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讲清讲透我们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施,讲清讲透我们党对贫困群众关心关怀的政策,讲清讲透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以群众为主体的“大会战”,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信心,增强勇气,看到希望。
(五)关键之举:移民搬迁
玉林的移民搬迁主要有两种:一是水库移民,二是生态移民。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水库移民村落生产资料缺乏,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村庄虽然依山傍水,但山是林场的、水是水库的、地仅有一点点,缺少发展生产的基本条件。玉林有水库移民及影响人口90多万人,排广西第2位,其中贫困人口11万,约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2%;环境条件恶劣,迫切需要移民搬迁的还有3万人。全市还有回流返迁移民327户1768人,基本处于无耕地、无林地、无宅基地的“三无”状态,难以实现就地脱贫。玉林虽然不属于石漠化地区,但有2万贫困村民居住在自然灾害多发区、水源林保护区、边远山区,这部分贫困群众必须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玉林是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区的53.4%,保护好水源对玉林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一些处于水源林保护区的贫困村(屯)“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只能抱着“金娃娃”过穷日子。面对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两难选择,只有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帮助村民致富。要抓紧制定移民搬迁计划,科学选择安置点,精心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配置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让群众搬出去、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实行生态移民后,处在水源林保护区内的村(屯),要留一部分农民转为护林员,从事森林管护抚育。
(六)长期任务:政策兜底
保证困难群众“一个都不掉队”,这是对实施低保政策兜底提出的目标要求。玉林人口基数大,列入政策兜底人数约占贫困人口的20%,兜底的任务重。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政策兜底作为长期任务,将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贫困人口、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范围,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建立农村临时救助基金,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临时救助。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和老有所养的两条重要防线。然而在我们调研的20个村(屯)中,新农合参保率仅为83%,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53%。要强化宣传引导,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确保符合政策的村民都纳入社会保障救助范围。
(七)动力源泉:改革红利
农民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和房屋。要激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因此,必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一是确权。市场认证不认人。农户的土地房屋都确了权、颁了证,群众才能吃下“定心丸”。至2015年底,全市土地确权颁证将完成45%,预计2016年基本完成。二是市场。要充分用好广西首家地级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这个平台,顺应群众期望,适应市场需要,培育发展、壮大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规范管理,把握规律,扩大新品种,开辟新模式,在目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1个亿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三是流转。资源在农户手里,只有把这部分资源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公司等土地利用效率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全市目前土地流转率已达到54%,比例已远远超出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但要注意转的质量、转的效益。四是融资。产权实现抵押融资,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是农村改革的落脚点。要着力解决产权定价难、抵押难、融资难等问题,探索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确保政银企三方多赢、运转有序、激发动力、释放红利,推动 “把产权推向市场、把红利留给农民”,多渠道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八)力量保证:乡村治理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村级脱贫攻坚的“主心骨”、“领头雁”,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高度关注农村发展中的3个新组织和3支新队伍。3个新组织指的是:经济合作社、村务商议团、屯级村民理事会。经济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要把千家万户集聚到产业链上,成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要按照村村有合作组织的要求,全市442个贫困村都成立经济合作社,每户都加入,与合作社利益风险共享共担。村务商议团是连接“两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是村级民主的具体体现。要让群众利用村务商议这个平台围绕脱贫攻坚议事、评事、定事、办事,以“商议”的“小支点”支撑脱贫攻坚的“大舞台”。屯级村民理事会要吸引农民党员、致富能手等屯中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参与到理事会中去,由理事会管理屯级“事务”。
行政村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均含多个自然屯,人口居住分散且主要功能之一是行政职能等因素影响,虽为最基层的行政单元,但仍存在对所辖区域情况了解不深入、不具体的情况。而对“精准”扶贫工作而言,不仅需要的是发挥行政职能,更多的还要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功能;还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现有发展条件等的准确把握。因此,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重视行政村以外的三支队伍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一是“屯长”,有的也叫村民小组长。自然屯多是由一小群居住较为集中的村民组成,规模小且人口集中。“屯长”正是所在屯的一员,不仅是屯内居民最熟悉的人,在屯里威望高,说话有人听;而且对屯内情况了解深入、具体。要加强“屯长”队伍建设,在村里推选群众口碑好的“屯长”,把他们纳入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给予适当的报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充分发挥他们威望高、带动力强、熟悉情况的优势。二是“乡贤”。乡贤是村里的“精英”群体,要充分发挥他们有文化、见识广、信息灵、眼光长远、看问题深刻,又对屯情有所了解等优势,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要注意培育乡贤群体,在回乡安度晚年的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商人中推选“乡贤”,引导他们反哺家乡,传承传统,延续乡情。三是经济能人。经济能人敢闯、敢干、能干,且干出了成绩,有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他们的奉献精神,带领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