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简单的个人辞职报告(集合十五篇)
2023-08-09 12:36:58幼儿园大班教师个人总结报告
2023-08-05 12:54:21学校教师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2023-08-05 17:31:36学校领导班子的年度述职报告
2023-08-07 09:07:53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2023-07-31 23:40:08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2023-08-13 22:33:10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2023-08-17 01:30:33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状范本
2023-08-16 22:18:24感恩学校老师演讲稿
2023-08-11 00:39:55春季开学教师代表国旗下讲话稿
2023-08-18 09:53:44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2023-08-14 16:29:34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1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 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平,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政府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近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 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 1 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 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 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 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政府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2
加快工业发展是调优经济结构,促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业、基层,就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调度、工作讲评等举措,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好发展。,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5亿元,比的137.8亿元增长2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4亿元,比的120.7亿元增长24.6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3.53万元,比的42.1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亿元,比的35.3亿元增长15.1%;实现规模工业利税25亿元,比的21亿元增长19%;区国税本级工业税收收入2424万元,占区国税本级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0.76%,所占比重比的13.31%提高7.45%;年末实有规模工业企业58家,其中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业11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24.8%,比的21.4%提高3.4%。全区工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万多人。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区人大下达的目标任务,荣获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市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
通过突出重点,加强协调,优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项目建设。中信新城、长沙电机厂、中电集团48所太阳能电池厂房及生产线、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二期厂房、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龙盛实业、塑峰实业等8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长沙电机厂新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有望达到8亿元;天鹅工业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扩大生产能力2亿元;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完成厂区建设并顺利投产;塑峰实业1.2万平方米的2栋商业用房已建成使用;长庆机电主厂房已竣工,将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东方厨具完成全钢结构新厂房建设并投产;新引进的奥特莱斯、五田医药等5个项目相继入驻我区。
(二)抓园区建设,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
近年来,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夏书记、曹区长亲自对“两路一基地”项目进行部署和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和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两路一基地”建设进度,全年共拆迁腾地1313亩(含光伏基地112亩),拆除房屋297栋,动迁人数1270人,中信绿化广场等9个项目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光伏产业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6条道路的开工建设,总长4.8公里,总投资达1.2亿元。
(三)抓企业改制,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认真做好了区属企业改制扫尾。区委、区政府加强调度,整合法院、规划、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单位和部门的力量,经过区企改办及各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区12家区属企业的改制工作。
二是切实做好了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企改办要求,对接收的移交人员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资料库,并已将移交人员分解到各街、镇,顺利完成了第二批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
(四)抓技术改造,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力。
一是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我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92亿元,同比增长122%,企业荣获产品及项目专利26项。湖南开关厂的zf□-126/t-40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项目荣获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天鹅工业泵的高效节能大型立式斜流泵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长沙水泵厂的水泥涡壳泵项目和国浩工程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推广项目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项目。长庆机电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2个新产品并投产,赢得了新的市场,再次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天鹅工业泵加强研发,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试验站解决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机汽蚀试验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泵行业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三远钢结构改造引进了3条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8000吨。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经营,搞好品牌策划宣传和名牌申报,努力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体、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天心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沙电机厂“长利电机”、长沙水泵厂系列水泵和长庆机电系列教学仪器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防火装备厂生产的防火防盗门、南泥湾食品厂的生鲜湿面、“采鲜园”蔬菜在全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抓环境优化,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制定奖励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从纳税贡献、新办企业、招商引资、创优创新等方面对企业给予奖励。
二是全力优化服务。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帮扶措施。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员对企业改制、经济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各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去年共为区内企业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3800多万元。
三是加强政企联系。组织召开了全区工业企业联席会,并就会上收集到的27个问题及建议提出了解决意见,明确了责任部门,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企业满意度高,效果比较好。四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依法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极富挑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这次金融危机对今年工业经济影响超过去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超过大型企业,同时我区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不大。我区区域面积在内五区中本已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区域属市区中心地带。而向南拓展区域为省府核心区,整体规划偏向于发展第三产业。环保工业园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土地制约成了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企业融资难,发展内劲不足。虽然当前国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但由于融资门槛较高,我区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部分企业土地是租赁的,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实施面向大企业、成熟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收缩;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比较紧张,融资比较困难。
(三)企业分布零星,集群效应。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依靠老南区时期的传统工业布局而生,分布较为零星,直接导致现有工业布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现有工业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入区,很难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坚克难、推动经济逆势而上的挑战之年。
(一)把强化服务作为主要手段,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
一是要统一思想。
首先,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住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就保住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其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维护民生”的现实需要。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较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因此,抓好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连接市场、繁荣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区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区域城市化的建设速度依靠工业化来推进。工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路子。
二是要提振信心。
虽然当前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
其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低息贷款、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其二,“两型社会”建设支撑力度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方案全面获批,大河西开发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我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前所未有。
其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快。沿海不少产业正在向中部转移,我市制造行业、汽车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节能减排、能源战略正在催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这都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后发至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要形成合力。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我区工业发展。
首先,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
其次,要全力服务企业。通过建立由县级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政企和企业间的联席会,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我区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
(二)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一是纵向拉长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大带小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术为龙头,以装备、硅材料、组件封装、下游配套产品为支撑,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打造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使其早日建成、顺利投产、形成集群。
二是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区内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一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比如长沙电机厂、天鹅工业泵、湖南开关厂、南方自动化、新兴电器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形成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发展体系。
三是壮大中小企业群。一方面继续组织召开银政企座谈会,以项目为媒介,以政府为中介,向银行推荐企业,为企业发展争取资金。另一方面筹建天心小企业创业基地,主动承接核心大企业的配套环节,提高本地配套率,实现产业配套的“内循环”,形成大小企业和谐共存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把推动技术创新作为主要方向,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积极支持天鹅工泵、长沙电机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产品关键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推广引进先进技术,并促其消化、吸收和创新,指导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究开发机构,为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天成汽车配件厂和长沙市防火装备厂等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提供扶助,重点发挥其科研优势,力争在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创新。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视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政治上给予鼓励,经济上重奖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激励企业家成长、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创新工业发展模式。
一是完善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体系。把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严格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将节能降耗减排的阶段计划和任务目标,落实到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二是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项目优先考虑环境容量,企业优先考查污染指标,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区内三远钢结构轻型钢机构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等节能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三是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抓起,积极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时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实现积极增长、良性增长、和谐增长。
(五)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强化工业发展支撑。
一是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在广泛了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以及所处的周边市场、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开发储备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良好、能够激发客商投资欲望的重大优势项目,形成高质量的项目库。
二是引进争取一批大项目。加强与省市和东部地区的对接,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可研论证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说服力强的新项目,争取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项目信息,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产业转移、资本扩张、产品配套的动态信息,加强跟踪联系,抢抓机遇争取,力争年内在引进争取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建设、竣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对龙盛、塑峰、防火装备等工业项目,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六)把园区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全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园区的建设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业落户。按照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发[]7号),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园区建设。
一是抓园区规划,促进建设提质。按照夏书记提出“把园区当城区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园区规划,提升建设品味,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与“省府新区”的对接,彰显三市融城核心园区的新形象。
二是抓资金投入,促进建设进度。按照“拉通大路网。打通微循环”的路网建设目标,全年投入2.5亿元左右,修建道路总长7700米。续建的5条道路年底全部实现竣工通车,拉通园区“三纵三横”大框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适时启动5条道路的建设(新岭路、新梅路、新兰路、新园路和机场三街)。同时加快电网、水网、气网、电信、排污、学校和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的定位,重点突出光伏产业、奥特莱斯及重大项目中信、长电等周边的配套。加快发挥这些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投入的效果更明显,产出的效益更显著。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3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调转促”为主线,落实“稳增长”要求,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工业运行总体情况
1—6月,全县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18.9亿元,同比增长10.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位列全市排名第四,四县一市第二,高于全市增速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列四县一市第二,全市第四,占序时进度(全年256亿元)的46.1%,落后进度3.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超目标增速0.6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6.4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市考核目标260亿元的44.8%,落后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1.4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148亿元的55%,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整体平稳,主要体现为“三个发展”
1、支柱产业全面发展。上半年,我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3.2%,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2%,其中,石化(16.4%)、电工电气(20%)行业的产值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全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一览表
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增幅%占全县规上比重%五大主导产业431.710.383.2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94.37.718.2电工电器46.9208.8机械制造120.15.923.1钢铁加工及建材96.59.718.6石化73.916.414.3 2、重点乡镇园区支撑发展。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规上企业增速同比实现增长的有14个,其中一类乡镇实现工业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县产值增速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二类、三类乡镇有11个乡镇的规上工业增速都实现了增长。但向好趋势中存在隐忧,另有4个乡镇园区工业增速为负增长,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3、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上半年,全县102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累计产值同比实现增长的有84户,占比82.4%。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马合板材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产值9.7亿元、13.5亿元、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1%、20%。此外,1—6月,全县工业累计用电量3.58亿度,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县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呈现出稳中趋好的态势。
(二)经济效益整体改善,主要体现为“二增一降”
1、盈利空间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3.5 %,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
2、工业税收稳步增长。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入库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前百位企业实现入库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4.1%。
3、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3.49亿元,同比下降1.5 %,其中利息支出2.56亿元,同比下降3.1 %。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帮扶调度,确保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影响,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工业快速发展。一是科学确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在市政府确定我县工业发展指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县情,提出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增加值超26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对重点乡镇园区按产业分类和目标任务进行了统筹安排,科学分解到各乡镇园区。二是完善各项调度制度。坚持定期调度、分解调度和长效帮扶的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业发展实时动态数据,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运行监测,通过定期召开运行调度会议和专题会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三是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企业qq群、微信群、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政府出台最新政策,谋划出台**年县域工业扶持配套政策。今年以来,计划兑现符合条件的60户企业贷款贴息1278万元、12户企业品牌建设奖励200万元、34户新增规上企业奖励170万元等各类奖项累计达2200余万。四是发挥好企业转贷资金的作用。牵头制定了县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申报文件和操作流程图,自去年正式运转后已累计为37户企业转贷资金1.3亿元。五是抓银企对接。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今年上半年,县中小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笔数259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笔,增长率为4%;在保余额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亿元,增长率为8.6%,大力推进政银担项目的落实,共完成政银担项目102笔,担保金额5.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加快发展。
(二)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每月对在建工业项目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及时了解在建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掌握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计划及序时进度等情况;摸排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整理和梳理,带着问题跑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园区及项目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及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好“联系员”和“服务员”。通过深入企业和项目单位,了解和掌握29家企业7个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29家企业的问题已全部解决。同时,对20xx年以来,全县招商预审通过的246个工业项目经过摸排和梳理,梳理出86个项目未落地开工建设的原因,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促进我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鼓励、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工业企业被认定为**年度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企业技术中心45家,其中:市级29家,省级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结构转型。一是组织好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集成应用。6月份,推荐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合肥市**年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的推进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开展“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申报。为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今年以来先后两批次组织安徽乐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智能工厂”项目、合肥方源机电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数字车间”项目。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获得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共877万元。三是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通过政府引进第三方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由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用于网页浏览、邮件收发、即时通信、移动办公等基本应用,加快完善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大力促进无线局域网在政务、商务、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成无线网络访问节点(AP)834个,实现全县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宽带网络免费接入。
(五)加大工业节能力度,提高企业用能效率。一是夯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进一步加强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摸清企业家底,精确企业用能统计,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化节能宣传和培训。二是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上半年组织实施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循环水水泵节能改造等7个重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0.8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000吨,节水60000吨,废弃物利用12000吨。三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工作。对合肥瑞宏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合肥锦泰糖业有限公司等2家合肥市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均为良好;对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计93台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未达国家能效标准的变压器一律予以淘汰,该5家企业目前在用配电变压器均达到能效标准;组织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和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完工,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经信委验收;在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中开展能源审计,今年我县共有合肥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接受能源审计,目前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当前工业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县重点企业如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安徽天辰公司等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尤其烧碱、糊树脂和液氯产品价格正处于相当长的历史最低位,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预计短期内市场难以好转,盈利能力下降。机械制造行业如叉车行业受整车主机厂生产减量影响,全行业形势不理想。起重及停车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情况不一,合肥春华起重、华星智能停车等企业产销两旺,订单较好。威萨重工、江淮起重等企业订单量不足,产能利用率率低,受货款资金回笼慢、账务坏账风险高和利润率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困难。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订单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企业反映目前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行业竞争较大。
2、部分乡镇园区增长乏力。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和企业面临着去产能化的竞争和压力,加之招商引资方面大项目引进难度加大,园区建设发展速度放缓,我县传统工业乡镇发展出现减速,今年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中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有4个,产值同比下降的有5个。
3、从产业带动看,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增速明显放缓。钢铁及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增幅回落到个位数,酒饮料、通用设备制造业出现负增长。
4、工业投资缺乏后劲。一是在建项目投资额度较小,无重大项目支撑。今年1-6月份,全县在建工业项目241个,计划总投资246亿元,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项目212个,占全部在建工业项目的86.2%,计划总投资91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75亿元,下剩投资只有16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不足。据合肥市**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开工情况调查不完全统计,**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7个,截至目前,只有5个项目开工,开工率仅29.4%;肥西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0个,开工项目9个,开工率90%;**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2个,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91.6%。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实施“产业强县”为第一战略,紧扣“调转促”主线,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有效增强发展动力;加大精准服务力度,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工业发展氛围。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产业立县”战略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二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预审机制,从项目源头把关预审,确保落地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县政府领导定期听取经济专题汇报,及时解决涉及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功能。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三是抓好要素保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沟通合作,缓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大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力度。
2、强化运行调节,加大精准服务力度。坚持定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一是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由县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时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就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讨论会办。二是抓政策落实,鼓励支持企业及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年政策的宣贯工作,对全县工业企业、项目和各乡镇园区工作人员做好政策培训工作,并结合去年政策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出台**县**年度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
3、找准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依据我县现有的优势、基础、资源作好产业招商,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等优势领域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引龙头、聚配套、成集群”的模式,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区域竞争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4、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益;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淘汰老旧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壮大产业规模。二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和程序,围绕产出密度、产出效益等关键指标进行优化设置,形成倒逼发展机制,对进入重点产业企业目录的企业在项目要素保障、支持政策优先申报等方面积极争取,让优质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5、加快项目建设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一是围绕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全面贯彻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一线工作法”服务和“绿色通道”制、并联并行审批制、审批办结限时制、审批通报公示制,抓好项目用地、供电、供水、环保、融资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协调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二是在督促现有在建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快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力求工业项目特别是优质大工业项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紧跟在谈重点项目,确保工业项目储备不断层,力争每年都有优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工业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三是对照目标,加大工业项目调度和服务。县政府围绕下达的全年工业投资任务,对照目标,强化序时,加大工业项目服务和调度,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尽快达到序时进度,确保三季度工业投资全面达到序时进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把你们的支持和建议化为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推动**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4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__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xx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__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__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四、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