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公司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十五篇)
2023-08-16 13:35:12寒假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3-08-17 19:22:23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十五篇)
2023-08-05 19:58:54工作交接报告集锦五篇
2023-08-11 12:00:25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2023-07-31 23:40:08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2023-08-13 22:33:10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2023-08-17 01:30:33公司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十五篇)
2023-08-16 13:35:12寒假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3-08-17 19:22:23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十五篇)
2023-08-05 19:58:54学期工作计划锦集十篇
2023-08-15 11:04:02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1
山西是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长期以来,煤矿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给山西带来了严重后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存环
境。
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以沙峪煤矿为例,沙峪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着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xx余人。矿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对矿山环境的较大破坏,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矿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
沙峪煤矿是一个具有34年开采历史的集体矿山,采掘生产机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达65%,累计原煤产量110万,t采动面积约2.6km。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位下降
据调查,沙峪煤矿现采***煤,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其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达300~500m3/d,由于其集中排放,改变了地下水运移状态,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使煤层之上含水层储水结构遭到破坏。矿区中部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处水井,浅层均先后干枯,使矿区内的村庄、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矿坑排水大多数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2、采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沙峪煤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全冒落顶板管理,回采率65%以上,煤矿投产34年来,采动面积达2·6km2,因井田地处低—中山区,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松散层厚度30~70m。据实地调查,在采空影响范围内发现地裂缝20余处,矿区内部分民居于1997年末开始出现地裂缝,地裂缝宽度1·5~2cm,最大降幅1cm,最大宽度5cm。农田中也可见到多条地裂缝,宽度10~20cm,最大降幅15cm,最大宽度38cm。采空塌陷面积达0·1km2,造成33·3hm2土地破坏,房屋轻微破坏51间,严重破坏32间,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3、煤矸石堆放的潜在危害
据相关资料,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
1)煤矸石自燃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3的矸石山发生过自燃,放出大量的so2、h2s、co、co2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并伴有大量烟尘,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煤矸石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
3)矸石山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
矸石山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就容易造成滑坡;由于降雨等作用使得矸石山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便可能形成泥石流。
沙峪煤矿现有废石堆放场2处,分别堆放于主井口西侧的山坡和风井附近的沟谷中,堆放量分别为8万立方米、12万立方米,形成了约38°的松散边坡。高度分别达12~20m、8~10m。废石堆放既压占土地,破坏植被,又存在引发相关地质灾害的隐患。主井口附近的废石堆距东-夏公路仅10~15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滑坡,严重威胁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风井附近废石堆距风井约10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泥石流,从而对风井造成毁坏,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废石露天堆放,在降水淋滤下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二、治理与恢复方案
1、避让搬迁
由于煤矿的多年开采,采空塌陷面积达0·1km2,造成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塌陷还在不断扩大。村庄地下浅层水疏干,人畜吃水困难,对村民生命财产均造成威胁,需采取部分避让搬迁方式进行治理。选取的新村址范围内地形地貌较好,有一定量的地下水资源,可基本满足当地人畜用水。耕地、植被情况较好,水土流失轻微,仅有挖方量较小的交通、居住、耕作方面的人类工程活动,交通方便,无采空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适宜建筑。
2、采空塌陷、裂缝的治理与恢复耕地
首先清理旧村庄,用推土机推平,通过压道机、推土机和运送汽车往复压实,及时覆盖黄土。对因采空塌陷造成破坏的耕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填埋(夯实)裂缝和陷坑,平整田面,因地制宜,修筑相应的田间道路及排水工程,并在各级梯田的外边缘修筑护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坝田,恢复农田的耕种功能。土地复垦后,耕作层的土壤大部分变为生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需要在深翻的同时,配方施肥,培肥土壤。同时,为了保持人工土壤中的水分,宜尽量在其底部回填约0.5m的亚粘土或粘土,形成人工隔水层,然后再回填亚砂土。恢复
耕地后种植一些抗旱性强的乡土植物。
3、煤矸石堆放场的治理
沙峪煤矿每年矸石排出量1万~1·5万,t现在较大的煤矸石堆放场2处,累计堆放量20万立方米,本次治理工程拟修筑一条煤矸石坝,并将残余煤矸石堆进行平整,表面覆盖0.5m黄土,然后种草植树,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对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危害。
4、修建回风竖井地下储水仓,解决居民人畜用水
区内奥陶系岩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匀,施工深井风险较大,增设井下储水仓将新施工的回风竖井井下排水作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带来的风险。同时,可满足矿区居民供水。
20xx年4月,沙峪煤矿在草桥村闫家庄北约600m的沟谷中新建回风竖井,竖井垂直深度402m,在84·80-90·91m和156·63-159·14m穿过两层砂砾石层,地下水微具承压性,松散层之下2#煤层之上的k10(厚2·62m)、k9(厚6·99m)、k8(8·39m)砂岩中均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水质良好,竖井揭露上述含水层后,排水量较为稳定,枯水季节450m3/d,雨季过后600m3/d。为使矿区村民吃上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可在回风竖井井底修建井下主、付储水仓各1个,配套建设井下泵房及管道仓,用于储存上述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配套建设井上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解决蔺家庄、曹家庄、闫家庄、韩家庄4个村的人畜用水。
三、治理工程工程量
1、农田整治与恢复
对已破坏的60hm2农田进行整治与恢复,复垦工程程序及标准为:
①将田面阳土剥离集中堆放一边;
②农田内塌陷、裂缝填平、夯实;
③田面平整,田面平整为梯田形式,梯田单级高差宜根据地形变化而定,一般控制在2~5m之间,各级梯田田面基本保持水平,并向内侧略有倾斜。
④因地制宜,修筑相应的田间道路及排水工程;
⑤在各级梯田的外边缘修筑护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坝田;
⑥地表覆盖阳土,厚度0·5m以上,并适度压实,覆盖土壤ph值为7~8·5[3]。
2、煤矸石的整治
采用浆砌石修筑一条煤矸石坝,坝长205m,高6m,顶宽1m,底宽2·85m,外侧坡角约72°,基础底宽4·9m,顶宽3·65m,内外侧坡度均为72°,深2m,砌筑石方4120·5m3。在煤矸石坝下部预留三排排水孔,最下一排位于坝体底部,每两排排水孔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m,每两个排水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m,三排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基础开挖动用土石方2173m3。将残余煤矸石表面整平、压实,覆盖厚约0·5m黄土,然后进行种草、植树,预计土方工程5000m3,树苗10000株。
3、回风竖井井底储水仓及供水配套
(1)、回风竖井井底储水仓
区内奥陶系岩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匀,施工深井风险较大,增设井下储水仓将新施工的回风竖井井下排水作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带来的风险。同时,可满足矿区居民供水。
回风竖井井下储水仓的井下平面布置由煤矿实施,必须做到既保证井下排水(来自煤层之上含水层)不受采煤的污染,又不影响煤矿正常生产。
本工程设井下主、付储水仓各1个,配套建设中央水泵房,管道仓和水泵房绕道仓。主、付储水仓及中央水泵房、管道仓、水泵房绕道仓的断面形态均为门洞形(下部为矩形,上部为拱形)。主、付储水仓长分别为113·8m和52·3m,横断面下部矩形宽3·6m、高1·8m,上部拱形半径为1·951m,拱高1·2m(图3);中央水泵房长17m,下部矩形宽4m,高1·8m,上部拱形半径为2·168m,高1·2m;管道仓和水泵房绕道仓长分别为22·6m、33·6m,下部矩形宽为2·5m,高1·7m,上部拱形半径为1·355m,拱高0·8m。以上工程均采用机械挖掘成仓,仓壁喷厚200mm的混凝土仓壁,工程量见表2。
(2)、供水配套工程
①配套深井泵1台(扬程400~500m),地面多级泵2台(扬程150m)。
②配套4寸供水管道4200m。
③修筑井口蓄水池1个,高位蓄水池3个,容积分别为800立方米和400立方米。
④配置150kw专用变压器一台。
四、工程经费预算与工期
1、工程经费预算和工期
根据上述工程量,沙峪煤矿矿山环境整治与恢复工程共需经费479·44万元[4](表3)。沙峪煤矿矿山环境整治与恢复工程工期共需1年。
五、地质灾害的预防
综上所述,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直接危害了矿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延续,使人们无法安居乐业,治理灾害的工程量巨大,耗资不菲,工期较长。在煤炭开采之前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有可能产生的灾害应遵循“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于可能产生地面蹋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煤矿,可采取特殊的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地面塌陷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对塌陷的地表随时进行综合治理,以恢复和进一步改善矿区环境质量,使治理后的环境比原有环境质量更好。
近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法不断完善,煤炭开采技术日益进步,由于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将会逐渐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矸石亦可完全利用为充填开采或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2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为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局《关于印发〈xx年度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土资规发〔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市局对我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这是对我分局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分局党委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根据检查要求,现将分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该项工作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高成喜局长为组长,皮文胜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分局地籍地政科,由科长具体负责专班工作。
工作专班任务是负责排查、巡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确保通讯畅通;如在排查中发现问题或是群众反映出现隐患点,要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协调、配合区政府和有关技术人员开展排险、预防;并迅速向市局、分局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将处置情况及时向市局、区政府提交书面报告。此外,工作专班还负责积极协调区政府及辖区街道、社区共同排查地灾隐患,掌握各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保日常工作中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顺利展开。
二、狠抓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在实处。
(一)及时制定《江岸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实际,分局及时修订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今年的防治工作任务,要求辖区各街道制定和完善区片、局部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防治责任人,明确避灾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及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求工作专班人员随时做好观测记录,密切注视灾情动态,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和处置,方案还要求积极与建设、市政、交通、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进行沟通,形成合力,加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力度。
(二)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为提高全体职工的防治地质灾害意识,我们把宣传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宣传重点,并注重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分局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地质灾害宣传片,让大家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预防工作的必要性,还通过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全体职工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分局还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图画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从而扩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广泛利用社会有效资源,达到共同监督地质灾害隐患的现实动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群测群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落实规章制度,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为主。
1、坚持排查监测和巡查制度。分局领导小组带领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全区开展排查工作,我辖区虽然没有地质灾害重点易发区域,但分局仍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效的排查安全隐患,并密切联系各街道和乡、镇、村,形成良好的巡查排险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巡查网络,使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群测群防工作制。分局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辖区各街道、社区共同做好预防地质灾害工作,要求各负责人定期收集群众反映,及时汇报辖区内有无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并且要求他们提高警惕、配合分局搞好监测,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3、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汛期内,工作专班人员坚持24小时电话畅通,加强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4、落实培训制度,增强预防灾害的意识。坚持落实集中培训制度,分局除了要求各科室定期组织预防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外,还邀请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曹微副处长,为全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题为“地质灾害防治及管理”专题辅导课,培训效果明显。分局工作专班还坚持深入街道、社区进行培训,让群众了解更多预防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方法。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分局扎实开展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奠定了基础。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联动,提高群测群防员防灾避险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确保不留死角。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编制应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明白卡和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对已编制的预案要加强宣讲,让群众知道预案的预警信号、避让路线、避灾地点等内容,使群众遇到险情能够按预案有序避灾。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工作范围,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坚决克服饶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的认识。
(二)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力度。建议市局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加强这项工作的培训力度,除了电视电话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意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趋势,进一步组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根据自然因素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时间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江岸分局将以市局这次检查为契机,不断查漏补缺,健全防灾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建设,不断增强汛期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3
(一)前言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工程涉及削方、锚固工程、支挡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管理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二)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三)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1.防止扰民与污染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保护空气质量措施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应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应安装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3.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应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6.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7.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8.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四)结语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4
省国土资源厅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我县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xx县地灾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xx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结构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历来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20xx年我县经过汛前的巡排查,现有灾害隐患点220个(不包含磨西、新兴),“4.20”xx地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2个,遍布全县各乡镇,地理环境复杂,涉及群众众多。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泥石流111处,滑坡45处,崩塌24处,不稳定斜坡39处,地面塌陷1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人民政府编制印发了《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成立了xx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设立了综合协调、事故调查、现场抢救、治安防范、医疗救治、交通管理、善后处理和办公室等抢险救援工作组。形成政府主导,国土部门组织协调抓落实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xx年5月27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专题安排部署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县政府落实了专项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
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县国土资源局把加强防灾宣传、普及防灾知识作为重点,20xx年3月19日,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分管地灾防治工作乡镇长和国土员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4月3日,县国土资源局在德威乡组织召开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汛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县国土资源局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xx桥广场开展了宣传日活动,通过对国土员、监测人员及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思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人人关心地质灾害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制度,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xx年3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了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并对各乡镇应急避险场所及撤离路线进行进一步落实,发放两卡一表2万余份,安装制作地质灾害隐患点标识标牌100个。
2、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汛前,县国土资源局同各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在建工程项目、矿山企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细化。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动态巡查和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置;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亲临现场、靠前指挥,避免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3、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根据省、州工作安排,县国土资源局会同驻泸汛期督导员,在汛前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各乡镇发动驻村干部、群众及专职监测员随时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逐一落实监测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对原有的监测人员进行核对排查和必要的调整,做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4、严格落实汛期各项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
三、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县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项目共分为九大类,建设资金共计2.0255亿元。分别为xx州xx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国土资源应急能力建设、xx州xx县地质灾害勘查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维护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xx州xx县2处重点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xx州xx县2个重点城镇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
(二)工作推进情况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全县242处隐患点“两卡一表”更新工作、监测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复核及培训工作,该项目已完成。
2、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共160户(xx114户、xx46户)。截止目前,已完成132户(xx114户、xx18户),其余28搬迁对象已承诺在主汛期来临之前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主动搬迁。
3、国土资源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整合资金,在田坝新区与县政务中心打捆建设。
4、应急排危项目。应急排危共计5处,包括泸桥xx子村二组滑坡、泸桥镇押卓庄子村斗地沟泥石流、冷碛镇和平村小藏避不稳定斜坡、兴隆镇和平村瓦板崖滑坡与田坝乡木角村木角小沟泥石流共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
5、xx州xx县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已全面完成3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勘察工作(该项目由州国土资源局实施)。
6、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根据评审情况,专家同意取消了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将对其余30处地质灾害治理点(xx县24处、含海螺沟6处)进行工程治理。我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30个点分为六个标段开展工作。4月26日完成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抽签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3个点进场开工(不含海螺沟分局6个点),其余各点正抓紧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待完成调查后进场施工。
7、xx州xx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维护项目。该项工作将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后启动。
8、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重点城镇综合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兴隆沟小流域、潘沟小流域。重点城镇综合治理包括泸桥镇重点城镇、田坝乡重点城镇。6月8日在州政务中心完成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机构比选工作,确定四川兴诚信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招标代理机构,力争7月20日进场施工。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防灾技能有待加强;全县没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监测预警监控手段单一落后,缺乏有效技术支撑,严重影响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部分群众缺乏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避险知识和技能不足,自我保护和主动避让意识较差,仍有部分房屋建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给国土部门防灾监测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推进困难。一是项目征地、协调工作难度大;二是部分项目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符,导致无法施工,影响工程进度。
(四)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弱,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抵御地质灾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精心组织,继续抓好排查巡查。按照省、州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和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继续依托专业力量加强汛期地巡排查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严格按照省、州的要求,加快推进地灾治理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强值守,建立地灾快速应急机制。切实抓好地灾防治值班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地灾预测预报,确保上下信息畅通。
各位领导,在省、州国土资源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克服了“4.20”xx地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的严重影响,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加强监测巡查、隐患治理,做到了“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查、事事有人抓”,实现了“平稳度汛、人员零伤亡”目标。今年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更为严峻,加之xx新城、雅康高速公路、s211复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防治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困难挑战客观存在。我们将站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科学研判形势,充分估计困难,周密制定措施,强力抓好落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防控,从单兵作战转向群防群治,从事后排危转向源头治理,牢牢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加强地质灾害动态调查,狠抓防范工作,落实部门联动防灾责任、坚持果断预防避让机制,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长效防治,深入扎实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
按照《州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转发<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的通知》相关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综合施策、强力督办、立即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整改基本情况
(一)项目数量
县重大地质灾害项目共计90个,其中非灾后重建地灾治理项目10个,“4.20”灾后重建地灾治理项目44个(其中县38个、海螺沟6个),“11.22”灾后重建项目36个(其中县25个、海螺沟11个)。
(二)项目进度
截至目前,我县共计5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中未初步验收项目2个,已初步验收合格正准备竣工决算项目43个,正在办理竣工决算项目9个);正在开工建设7个,未开工项目29个(均为“11.22”灾后重建项目)。
二、整改措施
(一)抓管理、保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制订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管理方案,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考勤管理,特别是主汛期即将来临,各项目部务必确保汛期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等。
(二)抓进度、保质量。为加快各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按照实际工作难度和工作情况,整合人力资源,配置现场代表人员,积极与项目所在地乡镇、村组加强协调、沟通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进场施工。同时通过监理、当地群众、业主大力监督,保证项目质量第一。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县将按省、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把此项工程作为“生命工程”,借鉴各兄弟县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