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清洁人员的辞职报告(通用五篇)
2023-08-17 20:34:35商务英语实习报告四篇
2023-08-04 06:40:37学校学生自我陈述报告
2023-08-04 20:18:26新护士长年终工作的述职报告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18 20:53:40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2023-07-31 23:40:08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2023-08-13 22:33:10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2023-08-17 01:30:3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习报告
2023-08-07 05:17:13南昌大学毕业实习报告格式
2023-08-03 16:12:30物流公司实习报告范文1500字
2023-08-15 09:28:25测量顶岗实习报告600字
2023-08-06 02:36:32
体育运动报告集合8篇
体育运动报告1
【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 选题的意义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学习、户外休闲运动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使得幼儿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水、土、风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跑、跳、蹲等的练习,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活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外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格外的重视。欧洲国家中,北欧的挪威、瑞典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中充分重视户外活动”.英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中注意兼顾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常见的活动活动区包括玩水区、玩沙区、体育区等。
美国保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如“玩大积木、大型玩具,爬迷津梯,去动物园”等)。日本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强调要在大自然和户外开展幼儿健康活动”.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多种体验的获得,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我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等的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田丽莉,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然也有对户外活动的研究,如朱家雄对国内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设备进行过调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提出有关户外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本园的教学特点来开展户外活动。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零散,主要是在晨间户外活动、教学活动之后、午睡之后,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户外游戏为主,玩大型玩具、荡秋千、攀岩、玩沙包、毽子等;幼儿园每个年级段户外活动会受本班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之类的问题。
由于当前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及开展频率、户外活动的场地及设备、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疑难等,并对户外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今后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我们共同制作了多种玩具,如:利用废旧的纸箱做的飞碟;用碎布制作小沙包;将易拉罐用绳穿起来成为高跷;用废纸做纸球;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还用一拉罐装沙制作铜铃……利用户外游戏时间带领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第二部分 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1].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2].
观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们的活动和兴趣,从中知道通过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来进一步开发新的玩法。就这点我观察到我班幼儿在晨间锻炼玩跳圈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对此已不感兴趣了,我就把本来是摆成直线的圈摆成弧形或蛇形等,通过不断的变换圈的摆放形式并且适当的增加圈的数量,这时我发现幼儿对跳圈又感兴趣了,又喜欢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变换游戏的方法可以增加儿对游戏的兴趣可以慢慢的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创造新的玩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格锻炼活动,有早操活动、小型器械、集体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形式,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保证每天不少于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心,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质、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
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3],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平均2.5㎡”[4]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1999年,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5],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7],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xx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8].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9].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xx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10].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11],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xx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光有教育是不够的,家长工作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学初,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介绍本学期我们班级的目标、方法等等。为了让家长们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册来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家长们也认真地进行了填写,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现。当时,班上有个叫李梦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就在联系册上告诉我们,小孩有尿急的现象,而且有二次把小便解在身上了,说实话,这正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大班的孩子怎么会呢?这也许就是我们工作中的小小失误,原来这孩子在家就有尿床的习惯,知道这些后,我们对她更加注意,再也没有类似现象发生。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
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玩具的配置情况如下:“88.9%”[12]的样本园拥有滑梯,“83.3%”[13]样本园配有大型多功能组合式玩具,“55.6%”[14]的样本园有秋千、荡船类玩具,有攀登架(网)的样本园占“61.1%”[15],而跷跷板、木马、平衡桩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然而“2.4%的幼儿教师表示,近三年本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玩具设施几乎没变”[16].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体育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普遍存在过时落后的现象。”[17]
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18],“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19],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99年,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20],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2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22].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游戏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家长的鞋子,然后让家长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爸爸(妈妈)的鞋子,并帮家长穿好,先穿好的为胜利者
从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23],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24].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25].
20xx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26]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27].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28].1999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29],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30]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xx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31]. 然而在田丽莉于20xx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32].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在我们的努力下,幼儿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了,也结实了许多好朋友。他们还学会了不少礼貌用语,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立能力。在教学方面,幼儿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念儿歌、听故事、唱歌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成绩。幼儿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生长也特别好,出勤率较高。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保育员: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52-53.
[2]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28-335.
[3][4][18][19][28]冷小刚。1994年上海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6,(01):47-48,44.
[5][6][20][21][22][29][30]冷小刚执笔。1999年我国部分省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xx,(06):20-21.
[7][17][31]宁姝。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01):15-17.
[8][9][12][13][14][15][16][23][24][25]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11]孟成伟。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研究--以丽水市机关幼儿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xx.
[26][27][32]田丽莉。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xx.
体育运动报告2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420名(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各取105名学生:男生60名,女生45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确定问卷的主要内容。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发放420分收回400份,有效380,有效率为90%。
3、数据统计法:对38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4、访谈法:从所调查的420名女生中随机抽取50名进行访谈,为最终结果的分析与建议的提出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调查结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总调查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共有275人,所占总调查人数68.5%,而很少参加和一般不参加的体育锻炼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5%,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在余暇时间会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但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却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275人中,因为喜欢运动而参加锻炼的有83人,占总调查总人数的27.5%,为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进行体育运动的有55人,占总人数的13.8%,为塑造体型而空余时间进行自主锻炼的有45人,仅占10.2%。综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高校学生有部分有较好自主锻炼意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分析
由表三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对某些运动项目具有明显的偏爱,对健美操类运动、羽毛球、健球等非对抗性的球类运动较感兴趣的人数有270人,占总人数的60.7%,像跑步具有较强对抗性运动类运动如篮球仅占21.3%,带有危险性的运动却少有人问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运动量小,动作变化较多,有一定美感和非对抗性运动较偏爱,对于运动量大、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却少有人参与。
1、健美操
健美操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它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而且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健美操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练习者可根据的目的不同进行锻炼,有益于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动作记忆、想象力等智力开发,明快的节奏即动、音、效的和谐统一,能调节情绪,不断地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磨炼性格、塑造自身,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上进,展示个性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健身、健心的真正效果,健美操练习大都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提高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2、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喜欢竞技性运动项目,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从而可以正视自身价值,还有助于自我认识和教育。在运动中暴露的优缺点,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改正,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有利于提高生理素质。
3、田径运动
田径运动主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它对促进大脑生长发育、改善大脑功能有着积极作用,经常参加此项锻炼的人、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较强,劳动耗氧量大,可以增加血液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和红白球的含量,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生理条件,田径运动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思想作风。另外,中长跑项目极点的出现,更是磨炼意志品质的时候,这时出现呼吸困难,只有靠顽强的意志,才能克服这个痛苦的阶段,跑完整个过程,有助于永不放弃信念的培养,促进心理健康。
三、总结与建议
体育运动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团体相互合作,促进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交往、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理念开展的,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活泼愉快的个性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提高对健身的重视带动全民健身,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良状态的建议:
第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第二,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有助于自我锻炼与习惯的培养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
第四,学校应根据学生运动的需要,在大力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场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有趣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引导开发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将运动精神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令其激发奋进,不断积极拼搏的毅力,培养挑战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
体育运动报告3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
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3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3%)、“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3天左右运动一次,23.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XX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体育运动报告4
一、前言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在这里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59份,女生21份。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影响。
三、结论和分析
(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较小,项目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整体来说,锻炼时长、频率都不太高,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跑步与球类是多数学生选择锻炼的方式。虽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有教授舞蹈类,武术类等,但是真正将其当作体育锻炼方式的学生占少数。总体来说体育锻炼较少,同时也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被运用到实际中。
(二)学校与个人是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大因素。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自己的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他们表示自己偷懒而不想锻炼,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克服。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运动是因为学校设备条件有限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
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
目前学校的设备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 同时, 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
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 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四)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
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应当定期开展科学化体育锻炼的讲座, 开展各种课外体育锻炼的咨询会, 创办各类关于科学化体育锻炼的板报,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身体、心理多个角度去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我认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加以组织、引导,在掌握锻炼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倡导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此外,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余暇生活,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健身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以后成为社会栋梁贡献自我做准备。
体育运动报告5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全国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还有离我们不远的2008年北京奥运的举办。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和在校学生们的青睐。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次数也大为增加。 而作为普通人民大众,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健身和保健指导,并且思想上也没有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对于他们来讲,他们本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都相对差,这也是引起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他们在参加运动中经常会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严重的还可造成残疾,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还有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伤害,对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打击,造成严重心里障碍。使社会和家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家庭的和睦团结,以及社会的秩序。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基础体育项目,不仅能全面的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而且能对培养人和塑造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均有显著地位。而跳跃和身体对抗又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激烈的竞争气氛,火爆的感官视觉冲击,极强的观赏性等特点,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篮球运动。而篮球项目的技术特点决定其在篮球运动中是损伤发生的“宠儿”,所以研究篮球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意义重大。
研究篮球项目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和解说,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这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工作的开展和运动员,学生及广大群众终身体育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篮球在、国内的不断发展,竞争性是越来越激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篮获得排名第八、女篮第四的优异成绩,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内篮球事业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此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赵颖的《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损伤的现状与预防对策分析》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原因分析、袁世龙的《初中生篮球运动中踝关节、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探析》对初中生关节损伤做出原因分析,加建华的《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等对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的综合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08级篮球专修队72名队员篮球运动损伤的问题。
2、研究分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
3、结合实际和有关文献资料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将阅读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人体解剖学,篮球等相关书籍,另外通过电子图书馆、以及相关网站查阅国内外有关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主要原因、部位、种类等,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3、数据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制作表格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五、主要的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体育保健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12
[3]朱玲, 张春晓. 对我省高校篮球运动常见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四川体育学,1999,3:7-9
[4] Jung A.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影响[J].运动医学杂志,2000,5:3-9
[5]崔玉萍. 优秀运动员手部损伤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1,2:30-31
[6]王正勇. 篮球运动员常见损伤分析[M ].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8
[7]李艳. 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学问题[M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2;73—75
[8]陈鹏. 篮球运动损伤的简单分析,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
[9]王祥生. 高校篮球教学及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2008.3;18—30
[10]王正良. 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损伤原因及防治[J .辽东学院医学部体育教研室2002.3-196
体育运动报告6
调查时间:xx年xx月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xx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xx.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xx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xx%)、“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xx天左右运动一次,2xx.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xx%),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xx%)。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xx.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xx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xx%)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xx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xx.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xx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体育运动报告7
体育运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次调查运用在线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了部分大学生的运动状况,进而研究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额相当。就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参加运动体育锻炼的态度欠缺积极,体育运动的动机与方式上男女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较少参加调查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参加的运动项目强度一般,运动量适中者或较低者居多,特别是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者坚持一周运动一小时以上的仅仅占4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运动积极性相对比女生高,运动强度也比女生的好。
大学生缺乏运动或疏于运动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几种:首先,学习压力及就业等竞争过大导致心情不好,情绪提不起来,宁愿呆在宿舍或者逛逛街打打游戏。其次,懒惰或缺乏组织也是影响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这类同学会以早上起不来太早,晚上上完课天都黑了这两种理由作为疏于运动的借口。第三,天气与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成为影响锻炼的有一大因素。特别是天气,数据显示大约有65%同学不愿在不喜欢的天气锻炼。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也影响他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就调查结果来看,一般参与者会选择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散步,这几种方式较为受欢迎,但运动方式相对显得较为单一而传统,当然,这也与一所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一定相关。最后,有没有人作伴一起锻炼成为多数参与者特别是女生来说参不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原因。相对来说,有人陪伴参加运动的频率与强度就相对高些,调查显示,在没有人相伴时,有信心或者有毅力坚持锻炼的人不到40%,这是就男女总体而言。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大学生运动的毅力不够强,这受个人性格,习惯影响比较大。
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发展呢?针对目前这种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在学生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运动自信心,乐观面对生活。
在学校方面而言,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更加重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要加大运动设施资金投入,采用何种方式鼓励或者经常举办体育活动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就社会或政府而言,应该加大体育健康的宣传力度,倡导全民健康运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动全民运动,例如积极举办大学生运动会等等。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已经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借着各种理由不参加体育运动。并且应注意进行长期的锻炼与练习,保持足够的营养、休息与睡眠等。
运动状况调查意义:运动有助于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缓解压力,特别是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难免受到较多挫折,适量运动正好改善这种难题;而且,运动韵助于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并能够迁移到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去。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运动状况,对提高他们运动健康意识,敲响大学生的警钟,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促使国家与学校加大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力度,借助国家,学校,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如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体育运动报告8
问题:
1.你的年级是--------专业--------性别--------?
我们大学共有机电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等13个学院,而此次我们所调查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机电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文化与传媒学院的部分学生。且取部分来估计总体的结果。其中我们组做调查对象约50%为x级学生,30%为xx级学生,其余为x级学生。结合我们大学的男生女生比例,我们所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7:5。
2.你觉得参加体育运动对你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大约25.2%的人认为体育运动不但强健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拓展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加深了朋友间的感情,在运动中结识了新的朋友,也巩固了和老朋友的关系,起了多个层次的作用;约有44.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和平时好像差不多;另有约18.4%的人表示尚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会特意去关注这个方面;其余10.7%被调查人群表示不经常参加运动,对此不发表看法。
3.你大约多久做一次运动?
在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人群之中有大约25.2%的人坚持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并且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约有44.7%的人会在每34天做一次体育运动,他们认为这样的频率比较合适,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情趣的热度,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活动都是自己较为喜欢但又非非常喜欢的,过于频繁的反复进行反而会减少他们的兴趣度;大约有18.4%的被调查大学生每周有一次的体育运动活动,他们认为体育运动只是自己的兴趣所致,什么时候兴趣来了而且又有时间就会约朋友去运动,这一类人群的运动时间往往比较的随意,没有固定的规律;剩余大约10.7%的被调查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几乎不怎么运动,或基于没有时间或基于没有喜欢的运动等,他们几乎在学校不参加任何运动。
4.你参加运动的目的是?
在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人群中大约有7.8%的人表示自己参加体育运动是基于想要强身健体,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想法,其中也有部分人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才开始进行体育运动的;而作为其中绝大部分的67.2%人表示自己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致,他们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是自己喜欢的,进行此项活动的时候心情愉悦,乐意进行下去;而其中约20%的人也表示参加体育运动是想要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更好的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剩下的约4.4%的被调查人群表示是其他原因让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以上所有数据皆为除去不参加体育运动的被调查人群后的人数作为总体后的比例)。
5.你觉得如何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认为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人之中有60.8%的人认为应该积极宣传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乃至身心健康的极大好处,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具体说明。同时,学校要为体育运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与设施,安排一些空余的活动时间。让体育运动在同学之间传播开来,并广泛的开展起来。20.1%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一定程度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但是体育锻炼并不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所以要让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益处。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活动鼓励大家参加。其余人则认为体育运动是自己的事,主动与消极是自己来掌握,不需要外界因素干扰。
6.你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是否改变了你的性格?
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大约36%的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体育运动使得他们更加开朗乐观,在与别人的交往之中显得更加自信,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好;另外64%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体育运动与自己的性格没有关系,性格也许会改变,但是和体育运动无关(此类人群中包括不喜欢运动或者参加运动非常少的学生)。
7.参加体育运动对调节你的情绪程度如何?
在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人群中约有22.4%的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调节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参加体育运动后会心情舒畅,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让自己更多的时间处于快乐中;其中11.1%的人认为体育运动对自己情绪的调节作用效果还可以,也承认体育运动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少数的4.7%的人则容易受比赛的影响,反而会因为体育运动而情绪不好,容易受到输赢的影响;作为大部分的68.2%的人表示体育运动对情绪的调节没有明显的效果,情绪在自己的经历之中已经成型,不会因为参加体育运动而轻易改变的。
8.参加体育运动对你哪方面的能力帮助最大?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约25.2%的人表示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有较为明显的帮助提升,大约有44.7%的人则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在体育运动中有了改善,另18.4%的人表示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收获是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其他表示体育运动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中10.7%的人为其他方面的帮助。
9.假如你不参加体育运动,是什么原因?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些是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在这其中,约10.7%的人觉得参加体育运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44.7%的人则表示是由于气候和场地的限制无法参加体育运动的;其中25.2%的人表示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不参加体育运动;由于其他原因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占18.4%。
10.你认为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吗?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总结出类似的结论。如在被调查人群中有89.5%的人认为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类型的喜欢的体育运动,所以不同性格的人会参加不同的运动。一次可以鼓励不同的人参加适合他们的运动以增加对运动的兴趣。其余人则认为运动都差不多,什么样的人参加都没有什么影响。
小组总结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已经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借着各种理由不参加体育运动。并且应注意进行长期的锻炼与练习,保持足够的营养、休息与睡眠等。所谓锻炼,就是反复进行相似的活动,产生全身适应性变化,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并且我们通过调查总结了不同性格的人适合的运动并列出如下。优柔寡断者应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车、跨栏、跳高、跳远、击剑、角力等体育活动。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良机,久练能帮助人增强果断的个性。
急躁易怒者应该多进行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些体育项目能帮助人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克服。缺乏自信者若坚持一个时期的诸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锻炼,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遇事紧张者心理缺陷者要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足、篮、排球等项目活动。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久经沙场,从而可给学习、工作带来益处。自负逞强者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运动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可找些实力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以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不可自负、骄傲。孤独、怪僻的心理缺陷者应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会帮助你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腼腆胆怯者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箱)、平衡木等项目活动。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自然会大,处事也老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