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上海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5:08:43北京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5:04:37安徽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4:54:37新疆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6:37:58内蒙古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6:36:07西藏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6:34:26河北高考排名1848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
2024-03-12 15:10:53上海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2024-03-12 15:08:43吉林大学福建录戎数线 排名多少可以上
2024-03-12 15:06:53河北高考排名85340名历史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
2024-03-12 15:04:47
2024年广东有哪些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附简介和历年分数线
广东部委直属大学名单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广东部委直属大学名单
地区 | 学校名称 | 直属部门 |
广东 (4所) | 中山大学 | 教育部 |
华南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
暨南大学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民用航空局 |
二、广东部委直属大学分数线
1、中山大学在广东分数线
年份 | 录取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录取率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9/4152 | 录取率 | 439 | (21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6/4935 | 录取率 | 439 | (20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5/5193 | 录取率 | 439 | (2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4/5523 | 录取率 | 439 | (2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9/6855 | 录取率 | 439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8/7387 | 录取率 | 439 | (21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5/8386 | 录取率 | 439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5/8363 | 录取率 | 439 | (21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分数线
年份 | 录取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录取率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12213 | 录取率 | 439 | (2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1/14155 | 录取率 | 439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0/14662 | 录取率 | 439 | (20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3、暨南大学在广东分数线
年份 | 录取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录取率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10862 | 录取率 | 439 | (22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4/12810 | 录取率 | 439 | (22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3/13370 | 录取率 | 439 | (228)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0/14598 | 录取率 | 439 | (22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20754 | 录取率 | 439 | (2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5/23486 | 录取率 | 439 | (21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24939 | 录取率 | 439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24484 | 录取率 | 439 | (2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25185 | 录取率 | 439 | (2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3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6/37583 | 录取率 | 439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三、广东部委直属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鲜亮红色基因、追求卓越品格和爱国奋斗精神。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起稳居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1‰。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6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央**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