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答辩状

(不同意)离婚答辩状范文

2023-08-06 06:20:28 高考在线

  (不同意)离婚答辩状范文1

  答辩人:田某,男,19**年*月**日。汉族,家住xxx市某某新苑*单元*户,电话:13**********

  被答辩人:唐某,女,19**年*月**日。汉族,家住渭南市 某某花园*单元*户,电话:15**********

  答辩人就田某提出与答辩人离婚纠纷一案现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感情良好,只是存在一些误会,不应当解除婚姻关系。

  答辩人和被答辩人是大学同学,双方情投意合,相爱4年,大学毕业后,答辩人留在了xxx,被答辩人回到了渭南,双方分居两地,但每星期双方都在一起,……

  xxx年双方在xxx结婚,婚后感情很好……

  答辩人和被答辩人之间的小问题是被答辩人有了新的相好的。被答辩人在银行上班,因为银行要求每个职员要扩大自己的客户,被答辩人就与郭老板来往密切……

  二 、被答辩人在诉状中说答辩人跟xxx的一个医生刘某有不正当关系,这个不是事实……

  三 、被告十分痛爱儿子田某某,无论是平时生活上照看,还是给孩子看病,陪孩子出去玩等等,不存在孩子生病住院被告不管的情况。

  四 、答辩人不存在赌博的情况,答辩人与xxx年在xxx某路上购买了某某茶楼,平时为了照顾生意,联络客人打牌,但是答辩人没有参与。

  综上所述,答辩人和被答辩人婚姻感情基础牢固,尤其是有了孩子让双方更珍惜这一段感情,现在由于一些小问题,使双方有了一些误会,望法院查明事实,帮助答辩人和被答辩人解决问题,驳回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判决答辩人和被答辩人不准离婚。

  上述答辩意见望法院采纳 !

  此致

  某某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

  xxx年**月**日

  (不同意)离婚答辩状范文2

  答辩人:田某某,男,xxx年4月23日出生,汉族,住址:xx市xx区某某花园,联系电话:139********

  被答辩人:方某,女,xxx年8月1日出生,汉族,住址:xx市xx区某某花园。联系电话:155********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离婚纠纷一案,贵院已依法受理。现答辩人就被答辩人的起诉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被答辩人的起诉不符合《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定离婚条件,答辩人不同意与被答辩人离婚。

  一、双方感情尚未破裂,未达到离婚的程度。

  (一)双方经介绍后,经过恋爱,相互了解、彼此认可后登记结婚,婚前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婚后经过十多年的婚姻磨合,生活中偶尔因生活琐事产生一些口角,但夫妻过日子,口角的发生也是在所难免的。俗话说,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合”,不能因为生活中一两句的口角就离婚吧?更何况双方还育有一子,这是双方爱情的结晶,是夫妻感情的真实见证,怎能说双方的感情已经破裂了呢?

  (二)答辩人因工作在企业,并担任一定的职务,因单位工作安排,经常加班、出差,或许有时候顾不上关心妻子,引起妻子的埋怨,但答辩人肩上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上有老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如此工作也是为了整个家庭的生计,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才不得已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多工作,多加班,多出差,多赚钱来养活家庭。以后,答辩人愿以后多抽出时间陪陪妻子,愿意维持住这个家庭。

  (三)因被答辩人长时候不在家居住,丈夫想念妻子,孩子想念妈妈,所以答辩人于2013年10月26日去探望妻子时无意中与妻子闹出误会,虽然报了警,但却是意料之外。答辩人事后也是非常的后悔。

  因此,法院不能仅以性格不合就认定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不能因此而判决双方离婚。

  二、双方离婚不利于儿子的成长。

  (一)儿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双方的共同照顾与呵护。

  双方婚后生有一子田小某。一个幸福和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可少的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个阳光向上的成长心态。更何况儿子现在已十一岁,正是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离婚,儿子长大后也会使其心灵充满阴霾,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维持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的婚姻,才会使这个家庭完整幸福,从根本上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一旦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儿子判归答辩人抚养为宜。

  从儿子田小某出生到现在11年的`时间,儿子的一切生活与学习都是由答辩人与答辩人的父母负责照顾抚养。

  被答辩人工作的收入也全由自己掌握,未用于家庭生活,未尽到做母亲的监护职责。如果儿子由其抚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衡量也不便由女方抚养。但女方须向其支付必要的生活、教育、治病就医等费用。

  综上,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所提之诉讼请求,既无事实根据又无法律依据。同时又考虑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因此请求法院查明事实,驳回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