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导游词

色拉寺导游词参考

2023-08-02 17:37:51 高考在线

色拉寺导游词参考

  篇一:拉卜楞寺导游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

  篇二:拉萨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小李。欢迎来到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

  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达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达赖的宫殿、大经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和僧官学校等。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的监狱,印经所、作坊及马厩。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如现在这样宏大的,是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几世达赖先后都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有幸进入到布达拉宫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

  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了。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寺里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四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的艺术特色。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业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内有120多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家摊点。在这里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类藏饰,尼泊尔首饰,小工艺品,地毯,唐卡等。当然这里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篇三:藏传佛教塔尔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而塔尔寺在藏语中被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佛像弥勒洲”,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听下文分解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塔尔寺的著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的故事我们随后再讲。

  塔尔寺现有各类建筑9300余间,殿堂25座,占地约600余亩,成为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他是青海最大的寺院,全国解放后,塔尔寺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于1961年3月4日,被我国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人民政府一直重视塔尔寺建设,多次拨款修葺,使之具有了今天的壮观恢宏的气势。

  游览塔尔寺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看点。

  第一;塔尔寺主要建筑及参观游览的景点众多,进入塔尔寺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如来八塔,依次向东是:莲聚塔、菩提塔、初转法轮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祈寿塔、涅槃塔、之后参观的是小金瓦寺、也叫护法神殿,然后依次是时轮大塔,祈寿殿、印经院、时轮坛城等,接着主要参观大经堂,他是整个寺院最大的殿宇,紧接着是参观寺院的厨房,依怙殿、医明学院、释迦佛殿、塔尔的主殿大金瓦寺,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弥勒殿,九间殿,达赖遍知殿、时轮学院、密宗学院、大拉让以及神秘的酥油花馆等。

  第二;我们可以欣赏到塔尔寺鲜明的建筑风格。他主要以藏式建筑为主,又兼有汉式建筑和地方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殿宇经堂,金碧辉煌。

  那么她的第三个看点是什么呢?那当然是在建筑中喇嘛们所传扬的藏传佛教,朋友们到了塔尔寺还可以了解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参观游览反映传统文化的四大扎仓,考察宗教色彩浓郁的四大法会。

  最后一个看点呢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秀。尤其是奇特的酥油花。可谓是塔尔寺的文化艺术代表。

  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周的群山叫莲花山、塔尔寺就坐落早莲花山中央的山坳之中,我们所在的塔尔寺俄日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于1357年诞生在这里,1419年圆寂。大师法名罗桑扎巴,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因诞生在古时称为“宗喀”的地方,故称宗喀巴,由于他在藏传佛教界的崇高声望,被广大的信徒和僧众誉为“第二佛陀”和“雪域佛陀”,并尊称为“杰仁波且”,意思是宝贝佛爷。

  下面我们来讲讲佛教的历史,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迦毗罗卫国,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多,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创始以来,到公元12世纪的1800年间,经历了大致四个时期,共三个600年的发展,第一个时期为原始佛教和部派时期,这一时期是释迦摩尼创教和为弟子们传教时期,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释迦摩尼涅槃后,弟子们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生了争议,分裂为两大派系,传统的称为上座部佛教,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到了

  我们首先要介绍四组建筑他们是:八大如意宝塔、小金瓦寺、祈寿殿、印经院。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大众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信仰的地区和人数不断扩大,称之为大乘佛教,(乘,原指交通运载工具,后用来比喻为普度众生到达觉悟彼岸的门径和手段,大乘佛教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修行应自利利他,普渡一切众生为特点,以利他为最高目标,认为最为殊胜,故自命大乘)他的修行果位为罗汉、菩萨和佛三个等级,修行的目的在于自我解脱成佛,并以解救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为最终目标,弘扬菩萨行。因此有区别的将原来只信仰一佛的,自利自渡的上座部佛教称为小乘佛教,其实他们的区别就是,一个信仰多神,并希望利己利人,普度众生,修行的果味是罗汉,菩萨,和佛。另一个是信仰释迦摩尼一神,自利自度,实现自我解脱,修行的果位最高时罗汉。属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原是大乘佛教对他的贬称,但是近代学者也都习惯沿用现在的称呼。因为此时他已经不具有褒贬的含义了。这就是中600年的大乘佛教,到了公元7世纪至2世纪,大乘佛教中的部分派别吸取印度婆罗门教以及民间信仰中的诸神邸,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形态,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特征,乘为密乘佛教,自称是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故称密宗。其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径》等。强调修习“三密加持”就是,手拿经文,口诵真言、心观佛尊、使身口意,也就是行动、语言、思想。与佛的身口意相应,就会成佛。这样,便把之前的大乘佛教称之为显宗或显教,认为是受应身佛释迦摩尼的经典传授的佛教。与后期的密宗佛教相区别,这就是后600年的密乘佛教时期。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佛教基本退出了印度过境,因此,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却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包括密乘佛教,因其佛教经典主要采用汉语,所以也称之为汉语系佛教。

  二是南传佛教,由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以巴利语为主,所以也称巴利语系佛教,三是藏传佛教,也就是今天我要讲给诸位重点讲解的一支佛教派别,他是由古印度密乘佛教与我国藏区传统本教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派,他流传于我国的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压特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欧美地区也广泛流传,他的经典主要靠藏族语传播,所以称为藏语系佛教或藏传佛教。

  在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藏族信奉的是当地的原始本教,佛教传入之后吸收了部分本教的神邸和仪式,在教义上,大乘、小乘兼容,以大乘为主,显宗、密宗共修。一般是先修显宗后修密宗,并且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咒术、尊崇喇嘛、活佛转世制度,宗教也政治相结合,为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

  藏传佛教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两次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内地传入藏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即前弘时期,这是藏传佛教大繁荣的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这段历史,被佛教界人士称之为再弘时期。

  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密法传承、戒律和教法体系等种种因素,先后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大致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夏鲁派、息结派、觉囊派和格鲁派等教派,其中影响深远,传承至今不衰的有宁玛派,因为僧人穿戴红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称红教,第二个是萨迦派,也称花教,因为该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由此而得名。第三个是噶举派、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第四个教呢就是我们此次要重点讲的教派,格鲁教,该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加上至今留存在川青交界地带的觉囊派,合称为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另外原始本教依然存在,因该派教徒身穿黑色法衣俗称黑教,教法上对佛法多有吸收,藏传佛教各派和本教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寺院和教法体系。

  “宁玛”一词在藏语中有古河旧的意思,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远久的一派,形成于公元8世纪,祖师和早期代表人物是莲花生大师和无垢友大师,该派的根本密典为:十八部怛特罗,但通常所奉行的只有八部,其教法以大圆满法为正传,该派的传承形式以父子承袭或转世承袭相传,修持者多数的一类叫做咒师,不举行出家仪式,不受比丘戒,可以结婚生子拥有自己的财产,只注重民间的各种法术和仪式,另一类是正式的出家人,常住寺院,具有严格的修学制度和戒律寺规。起初宁玛派的发展以分散修持为主,到16-17世纪才有较大规模的寺院,并在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支持下得到较大的发展。著名寺院有多吉扎寺、竹庆寺、和噶陀寺等,这个古老的教派至今任然很兴旺。

  萨迦派呢,大约形成于公元11世纪,他一直以吐蕃贵族昆氏家族为教派的领导核心,昆氏家族的后代贡却嘉波,于1073年在西藏萨迦地方建萨迦寺弘法,遂形成萨迦派。该派的教法传承始于卓弥?释迦益希,教主由昆?贡却嘉波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统和法统两大传承,主要弘扬道果教授等显密教法,早期僧人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性。该派的代表人物有萨钦?衮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萨班、贡噶坚赞和八思巴?洛哲坚赞,合称“萨迦五祖”,他们的`著作《萨迦五祖全集》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经籍。13世纪中叶,“五祖”中的萨班和八思巴叔侄与蒙古皇帝、贵族和部分汉族人士的信奉,可谓萨迦派得到广大藏族、元朝皇室、贵族和部分汉族人士的信奉,可谓显赫一时。至元末,萨迦政权被噶举派取代,萨迦派仅保持了萨迦派地方的政教权利。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派系最多的一个教派。“噶”为佛语,“举”是传承的意思,那么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教言传承”,特别突出了该派以密法的口传修习为特色,该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最初由印僧蒂洛巴和那若巴传出,后由玛尔巴,米拉日巴和琼波南觉传出的称为香巴噶举、巴戎噶举、帊竹噶举四大派系,其中帕竹噶举又分出止贡,达隆、帕竹、雅桑、淖普、修赛、叶巴、玛仓巴八个小支系,所以噶举派有“四大八小”之说,噶玛噶举和帕竹噶举的上层喇嘛,曾受元朝和明朝的册封,相继建立了噶玛政权和帕竹政权,掌握西藏政治权利达3个世纪,噶玛噶举派又分为红、黑帽尔系,黑帽派著名喇嘛噶玛拔希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现已传至十七代,通称“噶玛巴”。该派主要继承月称中观见,注重秘法的修炼,其大手印教法,不重文字,重在师徒口耳单传,以苦修证理通达大印的境界,具体修法种类繁多,而且十分深奥,非一般信徒可以理解。

  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塔尔寺属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晚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的意思是“善规“通俗的说就是有好的教规,是一个严守戒规的教派,宗喀巴大师在创建格鲁派之始就倡导必需要有严格的教规和戒律,倡导僧人要严守教规,脱离农事,规定不可以娶妻,严格寺院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因此格鲁派始终以组织严密、恪守戒律、制度完备、教育精深而著称,该派非常注重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教义《中观》为正见,主张“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就是“依缘而起”说得再详细一点就是;借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的原理,“性”指的是“自性”就是世间万物,因缘而生,没有自己固定的性质,综合一下“缘起性空”就是说世上没有不依因缘的孤立事物。格鲁派在修学方法上,弘倡显密共修并重,强调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由此推动了藏传佛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正是由于格鲁派宗师师徒的这种品格和行为,以及他们奉行的严密修学次第,收到各派僧众和信徒的崇拜和拥护,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使其道行为藏传佛教的最大教派,随着教派的壮大,到了明末清初,格鲁派已经传遍雪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并逐渐形成了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与此同时,格鲁派在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遇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格鲁派的寺院遍布藏区各地,其中以西藏的甘丹寺,哲蚌斯,色拉寺,札什伦布寺,加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格鲁派六大寺院,这些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珍藏着大量的经文、艺术珍品和文物,分别为当地的藏传佛教文化中心。

  塔尔寺在藏语中称之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佛像弥勒洲”。相传在宗喀巴大师诞生时,从剪断脐带滴血之处长出了一株白树,树上有十万片非常茂密的树叶,每片叶子都自然显露出一尊狮子吼的佛像,传说是释迦摩尼身像的一种,因此,藏族称之为“衮本”也就是十万身像。

  宗喀巴大师,系今青海省湟中县人,生于1357年,父亲叫鲁本格,元朝末年任达鲁花赤,是监管当地军民政务和地方官员。母亲香萨阿切,共生有子女6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宗喀巴3岁时,父亲把他带到夏宗寺,就是今天的平安县三合乡寺台存的阿尼极利山。夏宗就是指鹿蕾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指这个地方是幽静的树林修行之地。拜见来青的噶举派黑帽系,第四活佛若白多杰,受近事戒,什么事近事戒呢,就是佛教信徒不出家而受持的五戒,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受戒后呢就被称为近事戒男和近事戒女,7岁时被送到夏凉寺,就是今天省化隆县,查浦乡,创建于1349年,相传寺内有用佛舍利和阿底峡遗骨装藏的洛格夏惹观音像,宗喀巴7岁就是在那里受戒学习的。他当时受到该寺的创建者王端智仁钦的灌顶,什么是灌顶呢,就是由传承上师将某佛或菩萨授权给求法者,准其修行,灌顶的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瓶灌,即以灌顶壶中装满的甘露,也叫净水,灌洒在在入门弟子头顶上以清除罪障,接受洁净的密法,取密宗名,端月多杰,后又受沙弥戒,沙弥戒是出家要受的五戒之一,其余四众是,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他受戒后取名为罗桑扎巴,16岁赴西藏学习佛经,先后师从蔡巴?贡塘学习医方明,师从仁钦南加,和萨桑玛德班钦学习声明学,师从南喀桑布学习诗词学,之后又到后藏萨迦寺。师从仁达哇?循努洛哲学习密宗《中观论》《般若经》和因明学等。后又师从松巴德钦却吉贝学习密宗典籍《时轮经》,1385年,师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1388年,他该戴黄色桃形帽,表示他继承喀且班钦?释迦室利,一位印度大师所传扬的佛学“说一切有部”的戒律。“说一切有布呢又被”简称有部,这是个印度教派,形成于释迦牟尼涅槃后300年后,1401年写出了著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1406年写成《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宗喀巴一生之中共有著作19函170多卷,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达到的,因此在藏传佛教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他于1409年在拉萨首创祈愿大法会,并创建了甘丹寺,担任首位法台,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创立,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八位,他们是嘉曹杰,杜鲁?扎巴坚赞,克珠杰,绛央却杰,释迦也失,多敦?江白嘉措,吉尊?喜饶僧格,格敦朱巴,其中克杰朱时第一世班禅,格敦朱巴是第一世喇嘛。这些弟子都是佛学大师,在宗喀巴试图的努力下,格鲁派迅速发展,日益壮大。

  大师于1419年63岁时在西藏拉萨甘寺圆寂,在他去西藏学佛6年之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托人捎去一封家书和一束白发,,让宗喀巴大师回来看望母亲,大师接到母亲家书后,为了学习和弘扬佛法而坚持不回归。派弟子智华坚赞带给母亲香萨阿切和姐姐各一幅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以慰老母和姐姐,并在信中告诉母亲:“若能在我出生的地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犹如与儿见面一样”什么事胎藏呢,就是立塔造像后,在佛塔佛像中装入咒文经卷等,藏就是塔像的内脏。为此,第二年,就是明朝洪武十二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成了一座佛塔,取名叫莲聚塔,这座塔建成后180多年,几经改建和维修,但是最终没有形成寺院,知道嘉靖年间由禅师仁钦宗哲坚赞在莲聚塔旁边修建了静房1座,用于修禅,至此寺院才有了雏形,17年之后的明万历十年,又在莲聚塔南侧建造了弥勒殿,从这时起,塔尔寺不仅初具规模,而且因为先建塔后建寺而被称为塔尔寺,到了明万历十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青海居住时,指示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以及当地藏族部落进一步扩建塔尔寺,并赐赠供奉佛像,同时进行了各种隆重的建寺仪式,自此以后塔尔寺不断扩大和发展,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经院和僧舍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巨大规模。

  塔尔寺现有各类建筑9300余间,殿堂25座,占地约600余亩,成为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全国解放后,塔尔寺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一直重视塔尔寺的建设,多次拨款修葺,使之具有今天大家亲眼所见的壮观景象。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塔尔寺的有哪些建筑:八大如意宝塔,小金瓦寺、时轮大塔,祈寿殿、印经院,时轮坛城,大经堂,大厨房,依怙殿,医明学院,释迦佛殿,大金瓦寺,弥勒殿,九间殿,达赖遍知殿,社火院,时轮学院,密宗学院,大拉让,酥油花馆。

  现在呢我们来看看塔尔寺的第一组建筑,八大如意宝塔, 和很多寺庙的情况相同,塔尔寺的各组建筑建成的年代也不尽相同。

  八大如意宝塔呢 建于公元1776年,就是乾隆四十一年,他是覆钵式佛塔,是根据佛经中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记载为纪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这第1座塔叫莲聚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据记载,佛祖是从他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生的,下地就会行走,共走了7步,每走一步均现出一朵莲花般的云彩,即所谓“步步生莲花”。这第2座塔叫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佛。释迦牟尼出生于帝王之家,父亲期望他继承大业,但王子天性聪慧,悟性极高,深感俗世的痛苦,最后终于在自己29岁时悄悄弃家出走,经过7年艰难的苦修不得解脱之后,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风清之际在天空见到一只金轮,并见到金轮中的天地三界,参悟了六道轮回,终于成佛。因些佛经中常以“菩提”比喻成佛。他得道后,在鹿野苑第一次转法轮,弘扬佛法。所谓“转法轮”就是佛的教法。凡是讲经传授教法,做佛事,做有益众生的事业都称为转法轮。

  第3座塔是初转法轮塔:该塔即用于纪念佛祖大彻大悟称为佛陀后,去找寻跟从他却在中途丢失了的5个侍从,找到后向他们讲解皈依佛法,修行解脱,待来生进入极乐世界的初次讲经说法而建。也有的称它为多门塔。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4座塔。第4座塔是降魔塔,也叫降伏外教塔,佛经中常将不同于佛理的见解和作为称为“外道邪魔”。降魔塔就是为纪念佛教最终拥有了广泛的信徒,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过程而修建的,并有欢庆佛教获得胜利的寓意。这座塔叫做降凡塔,也叫天降塔:相传释迦牟尼出生之后3天,其生母摩耶夫人就故去了,是他的姨母将他养大,传说佛祖成佛飞身上天之后,将哺育他成长的姨母摩诃波提,超度而降临人间,使得摩诃波提最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女人。

  这第6座塔叫息诤塔,也叫和平塔,我们前面说过,佛教在整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徒内部时常出现有关“正道”的争论,而这座塔正是为了纪念佛祖以其大慈大悲之心平息了诸比丘僧人内部争端的功德而建造的。这第七座塔称之为祈寿塔,也叫胜利塔。是为了纪念佛祖在广严塔城中测算自己的寿数而建,信徒弟子们为祈愿他长生不老,佛法永存而修建此塔,最后这座塔叫涅磐塔,涅磐是梵文的译音,就是“圆寂”的意思。是指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佛祖得道后,传教45年,于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圆寂, 这8座如意宝塔由拉科部落头人桑杰龙珠出资修建,每座宝塔均属于方形底座圆身,是典型的藏式塔,他的底座塔基周长9.4米,塔高6.4米,塔上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表象的不同塔行,塔中镶有佛龛,上半部分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13重,刹杆顶端设有仰盘,覆盘和日月宝珠镀金曳采,显得宏伟壮观。这是典型的尖顶喇嘛塔,因其形状像瓶,所以也叫“瓶塔”。这种塔普遍见于藏传佛教庙宇的进门部位,通常内部是空的,装进成千上万个小小的泥佛像,但是塔尔寺的这8个塔内埋着该寺历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常来这里绕塔参拜,虔诚有加,这也是塔尔寺佛塔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因此这八座宝塔成了塔尔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大家可以在次留影,以示纪念。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上面提到的小金瓦殿,各位团友可以抬头看一下,这就是著名的藏式鞭麻层建筑,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藏式建筑的一个特别的地方:即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