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导游词

关于浙江的导游词

2023-08-12 04:36:24 高考在线

  浙江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于不断兼收并蓄和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内在动力。缙云仙都,相传为轩辕黄帝铸鼎炼丹与驭龙升天的地方(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已记载),缙云黄帝文化是由历史传授的长期积淀和多种因素交合而形成,源于50xx年前黄帝缙云氏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学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其精髓渗透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黄帝的踪迹及其相关的传说遍及缙云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给大家说说有关黄帝的故事。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帝鸿氏,乃少典国君之次子。他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当时炎帝神农氏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伐,战乱不已,生灵涂炭。黄帝毅然担负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许多部落纷纷前来归附。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被蚩尤打败,退到河北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欣然应允,与炎帝联盟,在涿鹿的原野与蚩尤决战,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从而黄帝的威望越来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渐形成。炎帝虽被蚩尤打败,但尚存实力,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霸主,起兵反抗,于是炎黄二族发生火拼,决战于阪泉之野,最后黄帝得胜,奠定了天下。

  黄帝即位之时,有云之应,因此设置了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为春官,叫青云;管军事的为夏官,叫缙云;管治安的为秋官,叫白云;管营造的为冬官,叫黑云;官中央事务的叫中官,叫黄云。黄帝在加强国家管理的同时,又开始抓生产、治五气、艺五种、劝民农桑,在种植、纺织、造字、造车、作乐、作舟、作弓矢、算数、筑城、测气象等方面均有发明,开启了中华民族50xx年之文明。黄帝为寻求控制阴阳、养育百姓、富邦强国的长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渡黄河跨长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广成子与黄山仙人容成子的指点,找到了奇峰异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缙云仙都,遂安营扎寨,在仙都鼎湖峰铸鼎炼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后,金丹炼成,万众欢腾,鸾鹤飞舞,仙乐响亮,在缭绕鼎湖峰周围的五彩祥云中,飞出一条五爪神龙,迎接黄帝上天。黄帝给自己的儿子与五官的大臣们交代完后事,遂驭龙登天。当神龙离地数尺时,附近的臣民见黄帝登龙升天,也慌忙攀住龙须跟着上,这龙须哪里经得住众人的攀扯,纷纷断了,并连人一起摔了下来,众臣民不禁伤心大哭。龙须落地却化成了草,人们就叫它为龙须草,也叫缙云草,现鼎湖峰脚下仍长着茂盛的龙须草,汉司马迁《史记》、晋谢灵运《名山记》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有详细的记载。

  好,现在我该给大家说说仙都与黄帝文化联系最密切的几个旅游主景点:

  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高70.8米,底面积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0平方米,面临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直插云霄,誉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更奇的是在这峰顶上还有一个小湖,湖里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传,这就是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龙升天而去的地方,这湖就是被鼎所压塌而成,故称“鼎湖”。唐白居易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天下奇观。大家看,鼎湖峰右侧有一小石笋、高40.7米,小而尖,与鼎峰峰一大一小相映生辉,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峰,传说这就是黄帝的儿子小昊化成的,他办完父亲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亲炼成的金丹埋在昆仑山下,帝位传给黄帝之孙昌意后,毅然回到缙云山中,永远和当地的老百姓在一起。我们再到鼎湖峰脚下看,这一根根长得如针,颜色翠绿的草就是龙须草,当地人把龙须草织成草席,叫“龙须席”,这龙须席具有冬暖夏凉、安神养性、并能防治皮肤病等特点。其实,它的药理作用还很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峰,洞口面溪,形如古镜,古又称“镜岩”。有泉水从洞中石缝里渗出,注于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曾用此水炼丹。饮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寿,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复饮此水80余年而仙化,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有诗为证。我们来看投资者为他们的诗所立的石碑。我们从仙水洞内往北50米,看步虚山下面有几条东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岩沟,如车轮压碾痕迹,传说这是黄帝乘龙车登步虚山的辙迹,叫“轩辕辙迹”。

  黄帝祠宇:前面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黄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缙云堂,建于东晋,作为天下百姓祭祀黄帝的场所。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听说缙云山是黄帝觞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称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由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缙云县令、小篆书法家)撰额

  浙江的导游词2

  大家好!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浙江的导游词3

  仙都位于浙江省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整个风景区由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部面积2466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个小湖泊,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鼎湖景点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要由仰峰洲、练金溪、鼎峰潭、登仙桥、鼎湖峰童子峰等组成。

  芙蓉峡又称铁城,位于仙都九曲练溪、十里画廊上游。自鼎湖向北溯好溪行,约五华里许到。沿途水,山野村舍,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田园风光,清淳古朴。雄伟壮观的芙蓉峡,三面围抱,一谷出口,山顶似万朵芙蓉竞相开放,山壁象墙铁壁,谷底长近百米,一道通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仙都的天然风景真美啊!那些奇峰异石使人留恋,那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使人陶醉,那些离奇多趣的神话令人神往。让我们来欣赏仙都风光的美妙,细细品味仙都文化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