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450字(精选10篇)
2023-08-01 12:19:34我是90后读后感参考
2023-08-13 12:11:56香菱学诗读后感范文
2023-08-13 03:17:03拇指班长读后感五篇
2023-08-16 10:12:03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三毛流浪记读后感450字(精选10篇)
2023-08-01 12:19:34教师考编自我介绍
2023-08-04 13:16:30法学自我鉴定合集7篇
2023-08-18 18:14:19农行处级后备干部竞聘演讲稿范文
2023-08-17 10:11:41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精选21篇)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
看了《在人间》这本书,我心绪不宁,感慨万千,心情难于平静。使我有了许多启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了钦佩之情。
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是幸福快乐的,而且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世长辞了,他就寄居在外祖父家。他是自学成才的,饱尝了人生的辛酸,才登上了文学圣坛。想必他吃了许多苦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这种乐学的精神可敬可佩,值得我们学习。
《在人间》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题材,都是关于他的童年生活。因为高尔基三岁丧父,就跟随母亲和外祖母到了外祖父的家。他的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他贪财、自私;他的两个舅舅和他的外祖父一样,而且影响了第三代的人。外祖父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一次把高尔基打得非常惨,因此生了一场大病。外祖母给了年幼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善良而又坚强。在他的心目中慈祥的外祖母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高尔基和徒工伊凡是好朋友。每次外祖父打他,伊凡都会替他挡着,他每次手臂都会青一块紫一块。伊凡受了外祖父和两个舅舅的坏影响学会了偷窃,他每天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因为两个舅舅把十字架的主干放到了伊凡的肩上,最后可怜的伊凡活生生地被十字架压着悲惨地死了。
我想:高尔基之所以能自学成才,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外祖父的坏习惯,仍然有一颗善良的心。在他的身边也有良师益友,让他对生活有了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他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而大都数人有幸福的童年,他们有些人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意志薄弱。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运用良好的生活条件,创造出自己美好的未来呢?我们比高尔基不知幸福多少倍,有些人却不像他一样努力学习,勇敢地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学习知识能使人进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学习高尔基的优点,好好学习。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2
今天我看了高尔基写的《在人间》。
这本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书中的阿廖沙当过三次帮工,第一次是到一家鞋店里去帮忙,有一天晚上,厨娘来找阿廖沙聊天,向他诉苦,过了几天,他们到厨房里找吃的,结果发现厨娘已经死了,老板知道了以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叫警察来处理,然后又请了一位厨娘来,所有人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阿廖沙受不了这里的人对死亡的漠视,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这期间,他的小弟弟死了,他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就只好去他外祖母的妹妹那里给她儿子当学徒,这家人除了主人之外,另外两个女人的脾气都很暴躁,天天都要吵架,阿廖沙受不了这两个人天天吵架了,而且阿廖沙在这里看不了书,那两个女人很讨厌读书人,所以他就逃跑了,他逃到了一艘叫“善良号”的船上洗盘子,有一个厨师叫斯穆雷伊,对他很好,没事的时候就让他看书,但他最终还是离开这艘船了,因为食堂老板误会他了,所以他就继续到绘图员家里干活。
高尔基周围的人都反对他看书,除了斯穆雷伊和绘图员瓦里西,有一次他看书看得太入迷了,就忘记烧水这回事了,那个老妇人看到水都烧干了,就打了他一顿,医生从他的背部取出了四十二根木刺,尽管这样,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看书这个念头,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看书,想想我们现在的环境和高尔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的童年有许多不幸,他父母双亡,只剩下外祖母和外祖父了,他也没上过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在那种环境下还不忘学习,看了很多书,加上他的勤劳刻苦,最终成为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3
今天,我读完了一部小说,它的名字叫《童年·在人间》。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高尔基。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阿廖沙结束了童年,走向了社会。但社会中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去面对。
阿廖沙的第一个工作就很让他厌烦。他去了一家鞋店当学徒。这个老板是个矮胖子,栗子脸,很不招人喜欢。鞋店里还有阿廖沙的表哥萨沙。他很傲慢,根本不把阿廖沙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他让阿廖沙看他箱子里的“宝贝”。里面只有一些纽扣。他见阿廖沙不满意,很不高兴,说主人会骂他弟弟的。阿廖沙忍无可忍,逃跑了。他的第二个工作同样让人讨厌,就是要天天面对一个老太婆。她爱吵闹,还奚落阿廖沙的外祖母。虽然外祖母一再请求说让他在干一段时间,但他还是逃跑了。在社会上流浪完后,他又回到了以前的主人家。干了一段时间后,阿廖沙遇到了裁缝的妻子。她人很好,常常借书给阿廖沙看。可是,好景不长。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裁缝一家搬走了。
虽然他们搬走了,但又搬来了一位美丽的夫人。她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阿廖沙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阿廖沙。有一天,夫人的小女孩在她妈妈怀里迷迷糊糊的睡着了。阿廖沙便回家去,可是小女孩耍脾气,不跟阿廖沙道晚安不肯睡觉。阿廖沙跟小女孩道了晚安后,回去睡觉了。第二天,我向夫人借了本书,睡觉时就偷偷地吟诗。后来,我离开主人家,去圣像作坊当学徒。作坊里的人都很让人喜欢,有一个人还会在夜里吟唱自己写的歌。可是掌柜很烦人,老是把钱扔到地上,我把钱丢了,他就说是不小心掉的;我把钱还给他,他第二天还玩这种游戏。阿廖沙很讨厌他,于是独自在街上走,遇到了以前的主人。干了一段时间后,他走进了大学,改变了人生的航道。
一个人要想独自在社会上生活很难,何况阿廖沙还是一个不到18岁的孩子呢!但,社会中的困难,他都一一克服,证明他不是个孩子了,而是一位大人了。在我们的世界中,又有谁具有阿廖沙的这种精神呢?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4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童年·在人间》。从书名便可以看出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童年》这部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出世后随母亲寄居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期间,他是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他在们生活锁事中表现出的自私贪婪;《在人间》则讲述了小主人公在十一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间痛苦。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这本书在描写小主人公奋斗过程和人性美好一面的同时,但也写出了人性的自私贪婪的一面。正如荀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评论员叔叔在评论《少年派奇幻河流》时曾引用过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一个理论,弗洛依德曾提出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境界:本我、自我、超我。在读《童年·在人间》时,我想这个理论运用到小主人公和他的舅舅、外祖母身上也挺合适的。书中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的精神状态都只停留“本我”阶段,只知道满足自己生存欲望;阿廖沙通过一系列艰难困苦的磨砺,精神境界已达到了追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自我”阶段,而在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眼里,外祖母则代表了至高至善的超我的道德境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阿廖沙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从“本我“向“自我”、“超我”飞跃。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5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黄埔书店买书,忽然,我看书的时候被一本书吸引住了,就是《在人间》这本书。
这本书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当然,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劳。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
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而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6
在最近,我读了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人间》。这本事中阿廖沙的许多做法和心里所想到的,使我感触很深。
这本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为了生活,与外婆贩卖野果,做过绘图师的学徒,在船上做洗碗工,在圣像坊做学徒等人生经历。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任务打交道,并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书籍。书籍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充实了他的头脑。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能为环境所屈服”。怀着这样的信念,阿廖沙离开家乡,奔赴喀山进入大学,走上了坚定的人生之路。
阿廖沙真的让我有所感动。他那么小就独立生存,并不害怕别人的辱骂和歧视,坚持将自己的生活走了下去。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他为了挣钱,仅仅十一岁就出海,在船上做洗碗工;在荒山野林里捡果子,为了生存,他什么都做过。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没流一滴眼泪,甚至暗暗发誓要养活唯一亲她爱他的外婆。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怎能不使我感到敬佩呢?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虽然我的生活条件比他好,但我却不如他。他遇到困难会迎难而上,而我却选择退缩。我总是选择简单的事情来做,有时也会做的一塌糊涂,一旦失败便流下眼泪。可是阿廖沙呢?从头至尾他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而且努力奋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但我却没有,经常偷懒。对此我感到很愧疚。
读了整本书,我明白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大人来帮忙,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完成,就是自己不努力。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才是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学会坚持,而并不是偷懒。从小学会吃苦,长大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加油吧,总有一天会成功!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7
在五一小长假中,我阅读了由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所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是自传体三部曲。高尔基是一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的代表。
本书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基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世界的典型。
高尔基在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的家里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还要忍受舅舅们的嘲讽,外祖父的打骂,哥哥们的白眼以及东家的辱骂。只有外祖母对他一心一意,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是外祖母给了他力量。高尔基酷爱阅读,他向小裁缝妻子借书,向“玛丽皇后”借书,向卖书的小贩借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十六岁时,他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抗争中他深入社会基层,饱尝生活之艰辛,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
读完本书,我感悟颇多。高尔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着,阅读书籍。而我们作为父母捧在手心拍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儿童,却对学习不以为然,只是漫不经心的应付着老师和家长。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创造了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难道就不可以好好学习,拼搏进取,天天向上,报答老师和父母吗?让我们一起向高尔基学习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建议大家也来读读这本书,会让你受益匪浅。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8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了解了高尔基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高尔基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梦想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动。
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了外祖父家,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随着母亲的去世,外祖父家道的中落,阿廖沙不得不走向人间,靠做学徒、给人家打工过活。正式在这段时间,阿廖沙接触了书籍,并从此沉浸于书的世界。书中的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怀着对理想的追求,阿廖沙只身来到喀山。在俄国革命的暗流涌动和一群进步人士的熏陶下,它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阿廖沙着一世界经典文学形象,长久地留在人们新天并始终激励着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我佩服高尔基在污浊的环境中,对生活的热爱开始萌芽,努力成为政治善良的人;我佩服高尔基觉得社会的现实和复杂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考验。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
想想高尔基,比比我自己,我很惭愧。我也很爱看书,可看书不仔细,总是一目十行;学习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又一次,老师布置一张试卷,后面是思考题,我回家一看,题目比较麻烦,想也不想,就去问爸爸。爸爸批评我不动脑筋,可我觉得无所谓,还振振有词说什么:不懂,不能装懂吗!“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的行为,是没有坚强意志的表现。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这座高峰,没有平坦的路,有的是悬崖峭壁,大牛市只要时刻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精神振奋,攀登不止。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9
挥笔的时候,就直接采用了这本书的题目《天使在人间》作为书评的题目。这也是奥黛丽—赫本的儿子肖恩—赫本对她的评价。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吐言:虽然没见过上帝,但我们的确遇见了天使。
“母亲坚信:爱可以疗伤,生命会变得更加美好。她做到了——用爱去对待世界,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对她的爱。
她,奥黛丽—赫本,以《罗马假日》获得奥斯卡影后美称,不仅拥有超俗的容貌,过人的演技,更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是最早披露索马里儿童因内战和干旱遭遇困苦的外国人士之一,她在埃塞俄比亚投入大量精力,对悲惨,瘦弱的儿童付出了所有的母爱,当一具具皮包骨的身躯在她的怀里哭泣,连呼吸也很困难,她也陪着孩子们哭泣,心疼他们的遭遇。甚至,病重后,她还念念不忘那里的孩子们,她告诉自己的家人: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被饥饿折磨的孩子们。
赫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获得了比容貌更长久的魅力,源于她那颗天使般的善心。
天使的善心,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高度,到达另一个更有魅力的层次。
在中国,也能轻易找到赫本天使的身影:最美妈妈吴菊,不假思索伸出双手,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面对摄像机,她微笑告诉人们:“谁的孩子不是孩子,我也是母亲,我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
作为母亲的她们:是优雅的同义语
是魅力与神圣的标尺
我们为她倾心,无论男女,上帝也渴望亲吻她天使般的脸颊。她,是飘落在人间的天使。她是——奥黛丽—赫本。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0
阿廖莎彻底和继父闹翻了,他又搬回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更加的瘦了,也更吝啬了,无论什么东西都和外祖母分的很清楚,阿廖莎从此也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因为外祖父的吝啬,阿廖莎每到节假日就去捡垃圾,他捡骨头、破布、碎纸,然后再把这些卖掉,把得到的钱交给外祖母,因此得到了外祖母的赞赏。虽说阿廖莎的成绩很好,但他还是放弃了上学,因为学校的同学们都嫌弃他,并且外祖母也生病了,为了挣到更多的钱,阿廖莎过上了街头流浪的生活。
继父被单位开除了,母亲和小弟弟又搬回了外祖父的住处,母亲又瘦又虚弱,小弟弟也是皮包骨头,为了照顾母亲和小弟弟,阿廖莎成了保姆。母亲的病很严重,整天的不说话,外祖父依然很小气,连饭都不给母亲和小弟弟吃饱,阿廖莎感到很难过。母亲还是死了,阿廖莎很伤心,外祖母也很伤心。母亲去世没几天,阿廖莎就被小气的外祖父赶出了家门,从此阿廖莎开始了在人间的生活。
到这里,这本书《童年在人间》完全结束了,我的心也很沉重。阿廖莎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从小到大受了多少折磨和苦难,父亲、母亲的相继离去,给他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我们从小就不愁吃喝,并且玩具多的要命,爸爸、妈妈对我爱护有加,过的简直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无法体会到阿廖莎的生活,不知道在寒冬中捡垃圾的滋味;不知道鞭子抽在身上痛楚;不知道饿肚子的感觉。我们生长在蜜罐中,却不知道去感恩我们的亲人,认为他(她)们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是多么的'无知啊。阿廖莎的精神也值得我去学习,我要学习他坚持不懈、尊老爱幼、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1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读了高尔基的《在人间》,你才能真正地了解19世纪末期沙皇统治俄国时的黑暗和猥亵,龌龊。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在读这本书的第一遍的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只是觉得有趣罢了。读第二遍时,我隐约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与痛苦,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心路历程,是一种另人可怜的童年。
读第三遍时,我开始迷上了这本书。我视乎可以进入阿廖沙的人生路程,去陪他一起走过这条黑暗之路。我甚至可以进入阿廖沙的身体,去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书、一起抵挡那些恶言恶语。多读几遍,我发现我是多么地憎恨沙皇,憎恨那个19世纪末期的俄国。同时我十分可怜那些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例如阿廖沙。阿廖沙小小的年纪就要去打工、工作,还时常被人辱骂、暴打,却一直在坚持着读书与学习,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信念。因为身份和家庭的关系,他过早地去各种地方打工,却在打工的时候想尽办法借书看。他过早地接触这些人情世故,过早地接触一些猥亵、龌龊的事。
高尔基精湛的写法,常常使我身临其境,也去想想如果当时我就是阿廖沙,我会怎么去做?没有任何一朵玫瑰花,可以永留芳香。唯有书中的智慧永世长存!多读读书吧,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吧!这种令人惊叹的笔锋,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模仿的;读高尔基的《在人间》,给你不一样的惊人感受;读高尔基的《在人间》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震撼!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2
我先前只读过《童年》,《童年》还是爷爷在我过生日时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的。我看了《童年》后就一直想看《在人间》,我今天有机会了。这本书是高尔基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堵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我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因为这本书它像富有魔力一样,我只要一打开这本书我就会一直不停地翻下去。这是因为它写得太好了。我对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它说的是他们的厨娘在一次烧饭中死去,可这时,作者和他的朋友就在旁边,萨沙因为这件事吓的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只好找高尔基陪他,才得以平静。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想,我觉得高尔基的身世背景很可怜,还有生活环境恶劣,但是他一个不成熟的小孩,竟在这样黑暗的社会立了足,而且从小爸爸妈妈都死了,只跟他的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像他这样社会底层的人可以成为世界上有名气的大作家,我真得很佩服他。他在人间什么活都干过:烧水、煮饭、洗碗、扫地、带孩子、跑堂、学徒、洗衣、搬运还挨过打,往过医院。总之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但他很顽强,很自信、能吃苦耐劳,学习异常刻苦。为了学习,他承受了一切,被人凌辱,受过饥饿。但他从书本中汲取了力量,因此他看到了光明,看到希望。没有书本就没有高尔基自己这样的精神,他今天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高尔基了。他自学成才的曲折历程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目标:向他学习。
我很喜欢看《在人间》,如果不是它,我就体验不到这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了。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3
《在人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璀璨星河之中最为灿烂的一颗。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状态,从一个小男孩阿廖沙的视角,来反映出人民对自由强烈的渴望和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
当我轻轻合上最后一页书,小主人公阿廖沙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怜悯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家境贫穷,幼年丧父,寡居的母亲没有能力抚养他,不得不把他送到外公家过活。
童年时期的阿廖沙仅仅上过三年学,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母亲也离开了这个人世。这个只有十岁的男孩不得不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独自打拼,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挣扎着活下去。他前后当过洗碗工、佣人、搬运工等等,生活是何等艰辛?
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是,阿廖沙非常热爱读书。书籍,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书籍,仿佛是一把火,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书籍,成为他最好的朋友与陪伴。那些苦闷的日子,因为书,阿廖沙硬是过成了节日。工作之余,每天他都让自己陶醉在书的世界里。
最让人敬佩又感动的是黑夜中他自制油灯与书作伴,周围人们的愚昧和打压并不曾影响到他对书的热情。他对书,仿佛就像蝴蝶对花朵那般痴迷。
反观我们自己,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甚至拥有学习各种才艺的条件,却不自觉、自律,十几岁的阿廖沙能同许多著名人士、知识分子打交道,我们却面对着考卷心痛、叹息!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廖沙哦,你充满着苦难与不幸,可你也充满着坚强与自信,尊严与勇敢,正直与抗争,善良与博爱,勤奋与好学!
你那勇往直前的信念,将引导我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4
这学期,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文字虽朴实却温馨的一个沁人心脾的纯美境界。
城市七岁女孩葵花,随爸爸到农村工作,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叫青铜的善良男孩,青铜是一个哑巴不会说话。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心地善良的青铜家领养了她,葵花和青铜便成了以兄妹相称的伙伴。青铜家为了让葵花生活得更加快乐……,不惜一切代价。
《青铜葵花》是一首谱写爱的诗篇。是青铜自己不上学,变戏法使葵花上了学。为了让葵花照相,他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街头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夜里读书不再跑到别人家借光,他亲手捕捉萤火虫制作点亮了南瓜灯;为了让葵花好好地看一场马戏表演,青铜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把妹妹顶在肩膀上,而自己什么都没有看见;为了让妹妹葵花添补营养,他在水泊里整天蹲守捕野鸭;为了让葵花在舞台上更加绚丽,更加夺目,更加漂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
在饥荒的最危急时刻,村长让村民集合唱雄壮的歌曲,忘掉饥饿。面对这种饥饿的苦难青铜一家尤其坚韧,就在这天,奶奶为了葵花,又卖掉金戒指换大米。她操劳终身,力竭而逝,留下了亲手摘的棉花,留下了生命的温暖。
作品描述这一户两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将苦难写到深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少年时,就有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岁月维艰,爱弥珍贵,正是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拥有爱心,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5
高尔基是苏联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他长大后的成就和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高尔基一共写了三部自传体小说。我读的《在人间》则是其中的第二部,这本小说记录了高尔基1871年——1884年的学徒生活。高尔基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双亡从小就和外祖母、外祖父生活。然而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也并不幸福,外祖父常年不在家,全家就靠外祖母的一点退休金度日。所以高尔基小时候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读后感:
由于家境过于贫寒,外祖母不得不把年幼的高尔基送入她妹妹家当学徒。但是因为外祖母的妹妹对高尔基非常刻薄,所以高尔基不得不离家出走。在此之后,高尔基又在船上当洗碗工、在圣徒坊当过学徒。在人生的道路上,高尔基历尽坎坷但他仍不屈服。在工作之余还不断阅读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在童年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磨难,才使高尔基有了坚强的毅力。而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使高尔基开拓了视野,使他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从而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虽然也有一些坎坷经历,但比起高尔基的童年却算不了什么。有些人遇到了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而不像高尔基坚强面对。我们的生活虽有许多不如意,但是只要有毅力就一定可以克服。而且我们还要多多阅读优秀文秀作品这样才能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有人说大量阅读优秀文秀作品可以使人受益匪浅,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我们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所以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做事要有毅力、阅读大量的文秀作品。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6
本次我读了《在人间》。我看了《在人间》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人生的艰难和艰苦,全在高尔基的人生中展现出来了?高尔基在小时候,饱受他的外祖父的打,每次要个好久才能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一面,而每次他见到他妈妈的时候就觉得他妈妈对她很好,但是有一次他去找母亲的时候,被他的外祖父发现了,他的外祖父又是一阵毒打,对他的妈妈也是,差点连外祖母都打了。
高尔基终于成长了,到了15岁,他的外族父让他去打工,虽然赚得很少,但是却让他得到了丰厚的经验,虽说还是有点苦,但是他还是撑了下来,他的外祖母也总是拿高尔基给她的钱,去买面包,给比她们更穷的人,她带着高尔基一起去发,一开始高尔基十分不解,但是后来外祖母和他说,多积德,多帮助别人,上帝会看见的!后来高尔基准备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也是他之前和书解下的不解之缘。
高尔基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高尔基小时候的生活十分悲惨,而他却没有畏惧生存之艰难,而奋勇向前,面对外祖父的打,还是十分的坚守自己的理念。虽然他们是穷人,但并不是没有尊严,虽然他们经常被军队的人所欺压,更可气的是他们让他的外祖父打高尔基,就是因为他和军队的人的儿子们成为了朋友,虽然有些奇葩,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高尔基受了一阵毒打。高尔基虽然非常的聪明,但是那是毕竟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再聪明没有实力,也是废柴,所以高尔基终于准备学习了。其实高尔基这种精神很另我们学习,因为高尔基这种顽强的精神,现在有许多人都没有这样的精神所以我要学习!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说的一句话。暑假里,我阅读了他写的《在人间》,书中的廖沙使我受益匪浅。
《在人间》描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少年时代外出谋生的苦难经历。主人公阿廖沙刚满十一岁,就离开了抚养他长大的外婆,外出独立谋生。他当过皮鞋店和圣像作坊的学徒,轮船上当过洗碗工,还在当绘图师的表舅家里当过帮工。他历经坎坷,饱受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读书激发了阿廖沙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主人公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在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的黑暗和“小市民”风气的盛行。阿廖沙周围的人民都在做一些下流的事情,打架斗殴、互相捉弄取笑、甚至偷东西、喝酒成为了他们的习惯,阿廖沙正是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生存。但他却并不受坏境的影响,依然做一个正直的人。
阿廖沙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坚强、勇敢、正直,热爱书籍,乐于帮助他人,不受别人恶习的影响。
书籍,是使阿廖沙坚定的做一个正直人的主要原因。高尔基说:“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书籍是我的心灵和智慧受到鼓舞,帮助我从生活的泥沼中爬了出来。如果没有书籍,我会在泥潭中被愚蠢和庸俗憋死。”
由此,可见书籍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我们多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不再空虚,可是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了《在人间》一书,使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书籍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习阿廖沙中外名著读后感大全正直、坚强、乐观以及爱读书的品质,那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8
古往今来,每一个高尚的灵魂都是经过磨难洗礼的,每一颗不屈的心灵都是经过现实锤炼的。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是如此。他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因为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开始了在人间的独立谋生。他曾经当过鞋店里的伙计,轮船上的洗碗工人,也曾在绘图员的亲戚家里和圣像坊里当过名日“学徒”的小佣人。无论在哪儿,他都不仅担负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苦役般的劳动,而且受尽屈辱,饱尝辛酸。然而,他始终坚信:逆境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面对恶梦般的生活,小阿廖沙毫不怯懦,也绝不退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了他的真实写照。
高尔基从幼年时代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就开始接触小市民的生活。此后,在绘图员家里,在居住着各种不同人物的大杂院中,在他干过活的任何地方,一种保守、自私、贪婪、庸俗的习气处处可见。小市民们常常无病呻吟,彼此吵架揭短,用不堪入耳的脏话制造丑闻,传播谣言。“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的诽谤组成一张肮脏的网子……”,处在这种氛围之中,小阿廖沙时时感到烦闷、压抑、简直无法忍受,可是他却始终保持着心灵的一尘不染,始终以高尚的灵魂来应对周围的一切,仿佛他就是淤泥中一株高洁的莲花。
读完《在人间》以后,另一个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尔基执着地渴望读书,自觉地认真读书的顽强精神。在那个认为读书是“歪门邪道”,读书会诱人犯罪的小市民圈子里,阿廖沙为了实现读书的愿望而遭受的屈辱和欺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阿廖沙倍加珍惜所借来的每一本书。从此,书不仅给了他心灵的慰藉,而且打开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思想,使他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从这本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在人间》中,我看到了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和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逆境,能够使人坚强;逆境,能够造就伟人。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19
在九年级上学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抽空读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在人间》。
《在人间》是高尔基长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中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从11岁到16岁时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而这时的我,正是于那时的他年龄相仿的时期,从他的生活体验中,我体会到了许多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经历,也从阿廖沙那里学到了许多我本该具备却没有具备的东西。
在整本书中,我体会到最多的就是阿廖沙的求知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提到的最多的也是书:读书,看书,藏书,借书,论书……一切有关于书的话题在《在人间》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我体会到的第一点是阿廖沙对书的执念。虽然有不少人百般阻挠他读书,但是阿廖沙还是暗地里偷偷地看,享受着书带给他的欢乐,即使是被打,即使是被赶出去,即使是被鄙视被骂,他也没有放弃过,还是一贯的贯彻自己的爱好。但现在的我并没有这样,处于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有时间我宁愿去看看电视,玩玩电脑,而不是感受书香,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但是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阿廖沙,明明比我贫穷百倍,比我累千倍,空闲的时间比我少万倍,但是他确比我读的书要多百倍,经历的事比我多千倍,我又有什么借口来拒绝看书,从书中获得知识呢?
同时,阿廖沙也会通过自己的意识来分辨书的好坏,即使是所有人都认为差的书,他也会凭自己的感觉来公平的评判这本书,以至于他总会在同一本书中发现比别人多很多的东西。而现在的我们,是逆来顺受,老师、家长说好的书就好,差的书就差(单单是名著,玄幻小说,言情小说),读不出属于自己的收获。同时,也不知道扩大阅读范围,只是读古代的名著,而不读现在的比较有意义的书,更符合时代的书。
总体来说,《在人间》教会我们该怎样读书,以什么心态来读书,如何辩书。十分值得我们现在去阅读。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20
雄鹰忍受一次次从峭崖上摔下的痛苦,才有了飞翔天际的一刻;河石接受一次次海浪的撞击,才有了浑然光滑的形体;雨燕接受一次次风雨的打击,才有了高歌飞翔的本领。一沙一世界,一歌一天堂。
渴望成功,追逐成功,平凡的我们必须花两倍甚至数倍的精力,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寂寞,之痛苦,并且咬紧牙关,不半途而废,认准方向,成功定会向我们走来。
当我读完高尔基写的《在人间》这部小说,我被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人间》写的是高尔基十一岁时因外祖父家破产出外谋生的经历。他在鞋店,圣像作坊做过学徒,在轮船厨房里打杂过,过着非常沉重而且苦闷的生活,但他每天都用剩下的时间来读书,有时甚至几天几夜都不睡觉。而读书使他找到了慰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并且心中始终向往着新的生活。
当你读完这段文字,也许你会被高尔基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精神所感动,也会为高尔基为了读书所遭受的屈辱,欺凌而落泪。
是的,无论是他的毅力、惜时、持恒,还是他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都照耀着我前行。
他的毅力告诉我:毅力不能放在嘴上说,它是沉默中一小步一小步不间断的跨越,它是意志力支撑下的持久的行动。檐上水滴之力微不足道,但它却能穿透石块;愚公年老力衰,子孙势单力薄,但他们却敢于向巍然的太行、王屋两山开战;兔子跳跃迅捷,乌龟爬行缓慢,但龟兔赛跑乌龟竟能折桂。这看似不可思议事情由于毅力的支撑而变成现实。也许你的力量很小,但只要你拥有了锲而不舍的毅力,便没有不可征服的高峰;也许你的智力驽钝,但只要你拥有了坚忍不拨的毅力,便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才是胜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磨炼自己的意志,锤炼我们的毅力,为自己的人生写出最美的篇章。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 篇21
我最近读完了仰慕已久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最著名的自传体三步曲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描写自己坎坷的命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进步革命青年的成长过程。
《童年》反映了高尔基童年时父亲不幸去世后,他在外祖母家里度过的艰苦岁月。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们为家产而争吵斗殴,外祖父毒打儿童等一系列的丑恶之事。但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里的这些故事在作者笔下写得深刻细腻,感人至深。
《在人间》则写了高尔基由于外祖父的破产而被迫外出打工挣钱谋生的曲折经历。他曾经在鞋店、轮船等许多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
《我的大学》则讲述16岁的高尔基梦想进大学读书,最终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社会这所大学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起来。
读了这个三步曲,我深深的被高尔基小时侯因为读书而遭受的许多的耻辱、欺凌所震撼,还感受到了高尔基小时侯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不懈精神。在这个记录高尔基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小说中,我体会到了高尔基对人们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正是由于对社会的强烈感受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刻苦写作,终于成为了一名影响全世界的著名作家。
掩卷沉思。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仰,是因为他们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绩。对照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我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自加压力,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