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女巫读后感400字
2023-08-06 20:27:09靠自己去成功读后感600字
2023-08-16 03:15:30★鲁迅传记读后感2篇
2023-08-17 10:00:51哑舍读后感
2023-08-17 07:49:35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女巫读后感400字
2023-08-06 20:27:09我也来说说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
2023-08-16 04:42:49工商行政部科学指导本职工作演讲稿范文
2023-08-18 09:15:39合规文化兴农信演讲稿范文
2023-08-06 22:05:09
贞观政要读后感1000字
贞观政要读后感1000字
开篇,唐太宗就说道,当皇帝首先要考虑到百姓。不能只顾自己纵欲,而影响政事务和扰民。
他这样说道:“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普通人的过分的欲望,通常只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苦。
皇帝的欲望,加上至高无上的权力,绝对是毁灭性的。其对欲望的节制就更为必要了。
适当的节欲,对任何人都是有好处的。并不需要像佛家那样严格禁欲。
习惯性驯化了欲望这头野兽,人生更为平和,更容易到达喜乐的境地。
、情妇情夫、权欲利欲熏心,无不是道德对人性的败北。
然而若是一个经常锻炼、驯化欲望的人,则不会那么容易举了白旗。
主要问题的分歧点,并不在究竟是该“纵欲”还是“禁欲”上,而是分界线的位置问题。
怎样的追求,算是纵欲?
我喜欢吃冰激凌,那么一周吃几个算纵欲?
二 兼听
太宗问,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暗君?
魏征回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皇帝要兼听,百姓也要兼听,否则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观点。
上周,同学发微信朋友圈,抱怨道:
我们只是想看看外国人怎么生活而已,又不是想干坏事,可是facebook也不让我们上,这是为什么?
我回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另一同学Q回复:网上充斥了太多歪曲的信息,当国内所有人都能随便看到时,舆论导向根本无法控制。
我说:流言止于智者。担心的不是国人看到歪曲的信息,而是看到不歪曲的事实。
Q说:智者只是少数,而大多数都是容易被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
我说:容易被煽动,思考能力欠缺,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只有百家争鸣,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自由竞争,而不是被垄断,思考能力才会提升。
我把这事讲给G听,
G说:你这么说,他们肯定没有再理你了。
我说:是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怎么知道的?
G说:因为你说了些他们没法理解的话。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全面的信息,他们以为他们的信息已经很全面了。
三 打江山与守江山
太宗问臣:打江山和守江山哪个难?
房玄龄答道:一片乱世当中,群雄逐鹿,胜者为王,所以打江山难。
魏征回答:守江山难。打江山的时候,顺应百姓的意念,并不难。守江山的时候,便开始骄奢淫逸,税负徭役不减,百姓仍然叫苦连天,于是国家就衰落了。
太宗说:你们一个跟我打江山,一个跟我守江山,所以看法不一样很正常。
同G讨论这点,G的回答是这样的:
当然是守江山难。打江山的时候,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皇帝老儿搞下台,但是守江山的时候,是一百个人想把你搞下台。
我是这样认为:
打江山的时候,一帮难兄难弟怀着必死的信念,打了鸡血一样去干一桩“有意义”的事情,自然气势难挡。
守江山的时候,这帮兄弟死的死,残的残,不死不残的,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好不容易熬到个头了,是该享受享受了,于是都找你这个带头大哥要好处。封个官,分些地,莽夫们就去胡作非为欺压百姓了。
另外一些不是莽夫之流的,脑子里多转几道弯:凭什么我拼命打下来江山,还要俯首称臣?你难道比我更有资格坐上龙椅吗?于是就去背后捅刀子。
带头大哥的敌人,从遥远的在明处的对立面的旧势力,变成了近的暗处的各种势力。
且把带头大哥看作一个理想化的认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圣人,各种棘手的事情他一来没经验管理、二来没精力管理,即便想往好的方向做,却不一定又能力。
更不必说,如果带头大哥是个修养不足的沉浸私欲的粗汉的情况了。
四 当皇帝的内功心法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的一篇。
这一段念书时候背过,温一下故,虽然不一定能知新。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以前跟过一个老总,对我非常好,每每见他年纪这么大,却如此辛劳,总是心疼。
他便是事必躬亲的例子,甚至连公司食堂的事情,也是天天过问,觉得厨子做菜不好吃,就亲自下厨。
于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决策权。所有决定,都得经过老总,老总出差了,这事情就得搁着,绝不敢自作主张。因为很多事情不是电话里足够说清楚的,同时大家也不愿意担着一个惊动了老总的风险,实在有事,也是打电话给我,让我找时机旁敲侧击一下。
以前说所谓“垂拱而治”只是理想状态,其实不然。
垂拱而治是可行的。作为一把手,只需要保证自己的修养足够做重大决策。比如,要有足够高尚的操行、足够的知识和智慧、足够的眼界和预见力。
而埋头于日常细末的老总,是很难脱身去训练自身的修养的——琐事能够磨掉一个人太多的精力。
这一点上,皇帝和百姓的差异还是颇大的,毕竟是功能不同的器官零件。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贞观政要读后感1000字
从《贞观政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个十分注重修身之人,堪称历代君王之典范。他对自己提出了许多超乎寻常的要求,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偶有松懈也能迅速纠正,励精图治、勤勤恳恳,因而开启了贞观之治,创造出一个光辉耀眼的时代,为其后三百年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赢得身前身后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首先学习他忧国忧民的真情怀。在《贞观政要》中,李世民反复提及自己的忧虑和恐惧,他说自己何德何能,竟能享受如此洪福、盛景和礼遇!担心自己愧对天地和百姓,更害怕一着不慎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于是坐卧不宁、废寝忘食,真的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古代并不多见,大多数君王都是健忘症、乐天派,所谓“无知者无畏”吧,他们不愿意居安思危,想太多事情,每天都是歌舞升平,不相信也不害怕灾难,更不必说敬畏历史、敬畏百姓了。譬如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唐明皇李隆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潜在的危险,爆发了安史之乱,差点身首异处,本是咎由自取,却连累了天下苍生,岂不是可叹又可恨。回到现在,反观诸己,我们有幸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和平岁月里,是否就不需要忧国忧民了呢?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么多名言警句,是否能引起我们一点点的惶恐?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每个人都肩负着照顾家庭和建设社会的巨大责任,一家老小、一方百姓都期待着你为他们带来幸福、祛除疾苦,你能不能扛得起来?有那么多的问题等着你解决,怎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其次要学习他自律自控的意志力。李世民说:“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又说:“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这些话历经千年,言犹在耳,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适度的欲望或可以刺激我们发奋进取,但过度的欲望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受控制的恶魔,使人丧失理智,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甚至产生邪恶的念头、做出邪恶的事情,就像沉迷于酒池肉林的商纣王,不但不听劝阻,反以残杀忠良为乐,耗尽民力、失去民心、激起民怨,无异于自掘坟墓,必然会众叛亲离,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被人唾骂。因此,修身的关键就是要驾驭欲望,使欲望服从于志向、顺从于天下百姓的需要,正如魏征上奏的谏言:“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既要驾驭欲望,也要防止懈怠。“懒惰为万恶之渊薮”,每个有非凡作为之人,一定是非常勤勉自励之人,李世民经常处理公务直到三更,一大早读后感()就爬起来听取朝议,连卧室、屏风都贴满了各种奏章、名册,一有空就讲经读史、笔耕不辍,既日理万机,又手不释卷,被誉为比秦皇、魏武还要发奋,岂不让那些习惯于安逸玩乐的普通人感到惭愧?李世民说:“我要让我们大唐的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再次要学习他闻过则喜的好态度。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被赞美,害怕遭否定、被难堪,而李世民却相反,他放下架子、主动求谏,喜欢言辞激烈的直谏,赞赏那些敢于坚持较真的铮臣,厌恶唯唯诺诺之人。他总结历代政治得失,感叹说: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很渺小,所能掌握的情况也很有限,要想正确地处理复杂的国家大事,必需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怎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更何况人非圣贤,很容易受到私心杂念的干扰,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等小错变成大错,就很麻烦了。君臣之间本是共同体,理应相互扶持才能相互保全,上下一心方能长治久安,如果看到有问题却不指出来,害怕得罪同僚、触怒君主,只求明哲保身、高高挂起,这样的大臣要了有什么用?“危而不扶、颠而不持,何将焉用彼相哉?”基于这样的思想格局,所以李世民能一日三省、从谏如流、不怕批评、知错即改,不仅造就了唐王朝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和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佳话。相比之下,许多党员干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明显不够,唯恐丢面子,唯恐伤和气,甚至变成互相吹捧,保全了个人私利,罔顾了国家大义,是否应该反思?“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利于病”,这句李世民经常用来自我告诫的古训,我们也要印刻上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展开,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好好改变一下自己?向李世民等优秀人物学习如何“修齐治平”,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汲取开拓创新的正能量,一起创造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