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李希光我的美国忘年交的读后感
2023-08-11 19:32:32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1篇)
2023-08-13 14:09:59飞箱读后感范文(精选三篇)
2023-08-11 13:20:28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
2023-08-02 09:44:08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大学生简单自我鉴定
2023-08-11 08:58:48医学院毕业生求职自我鉴定(通用五篇)
2023-08-15 02:49:37师范学生干部自我鉴定范文
2023-08-15 01:56:26幼师专业毕业生的学业自我鉴定
2023-08-07 18:30:50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五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1
我想要经过这样一片麦田,那里有人在守望。望着远方,听着风吹。
多漂亮的名字啊——《麦田里的守望者》,未曾翻开它时竟猜想它是温暖而又美好的故事。却不曾想到少年霍尔顿带来的是那么曲折又带点心酸的旅程。
霍尔顿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16岁叛逆少年。他抽烟喝酒四次被学校开除。人们对他恶言相向嗤之以鼻。十字开头的年纪应该像表皮光滑的苹果,可他的灵魂早已腐烂。他带着一种孤独、颓然与灰冷的态度孑然一身。可在文首我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霍尔顿。他是如此的温暖像一阵清风。他想用真心守护住孩子们的美好,愿他们不要如他一般堕入黑暗,永远没有忧愁的生活,不会有阴翳与绝望。霍尔顿是如此的渴求光明!
他带着浑身傲气玩世不恭,努力寻求他心中向往的天堂。为此,堕入黑暗也在所不惜。生命像一张网试图困住他心中的桀骜不羁。可他宁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要屈于现状。后来他离开学校独自一人久久飘零。他决定乔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大概是太过于健全的四肢会撕裂绝对的自由。可流浪终有时,他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回到那个从不属于他的黑暗世界那个冰冷的空间。
文章留下的结局值得思考,但我知道霍尔顿会再次出发。如果真的有天堂请让霍尔顿进去,他比谁都要干净透彻。
我记得霍尔顿说过的话,记得那些恒久的感动。
霍尔顿说: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当我为一些不公与恶言相向而感到是失望时,有些不知所措和无力之感。从这段话开始我才明白,那些对他人加以伤害的人其实更可悲。所以学会宽容,别心生怨恨别以伤害回复,要做干净彻底的自己。
霍尔顿说过: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这大概是最陌生的温暖吧。之后我尝试在他人悲伤时给予一声问候与关怀,将温暖分享给他人。我知道的,在日后哪个寒冷的瞬间我会得到一个炽热的拥抱。
文字仅仅由几笔几画构成,却有着那么大的力量。《麦田的守望者》将守望写得极端写得孤独。那是一种在混沌中的清醒与彷徨。这世界上总有不少的“明白人”,看透了世俗跟著名利与金钱走,而随心的则成了“怪胎”。霍尔顿只是太干净,他一腔孤勇,最后只能遍体鳞伤。时光啊真是最大的暴君!他夺走了清澈的双眼,使它混沌,使它不在明亮。所以,我喜欢霍尔顿,喜欢他的无畏。
守望是一种少有的情怀,是一种姿态又是一种期待。所以霍尔顿说,他想要一直在麦田中守望。因为想要遇见,所以我在守望。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2
那天去朋友家,我从书架上的一堆书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和叙述手法都很新颖。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因5门功课中的4门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但他又因种种因素而无法回家,于是在外漂泊流浪了两个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比的跟随而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避免掉下悬崖去,但最终,他在大病了一场之后不得不再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大病也就意味着霍尔顿的大彻大悟,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最终要与现实接轨,意味着我们的叛逆是错误的。
主人公身上充满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课、吸烟、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征,他厌恶学校,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等一切的人和事,他总是希望逃离现实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却又一次一次被现实打击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着他,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具有差距的。
的确是这样,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却又渴望得到的东西,现实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实现。小说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朴素,但对于他来说,依然是很难实现的。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说的最后,也许正因为作者认识到理想的不切实际,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学校。
我认为这本书的主人公虽然满口粗话,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早恋,但这些都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为了揭示霍尔顿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最打动我的是:他对妹妹的那一份关爱,无时不刻不想妹妹。
世界对于霍尔顿来说,全是“虚伪”、“性”这些字眼,他不愿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因此他的不用功实际上是对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反抗。而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生活环境中,与主人公所面临的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截然不同,这不仅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加见识,而且使我们更积极的去面对生活。
世界是两面的,一面是美好纯洁,另一面是虚伪肮脏,只要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就能生存下来,无论你所处环境是丑是美,这个世界,“适者生存”,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嘈杂,做自己最重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3
才17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几度退学,这点和我有点类似,是最初与我共鸣的地方,要不然根本看不下去,因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他吗的、混帐、腻烦、什么什么得要命、胡搞、伪君子、疯子、假模假式、下流、装腔作势,词汇量广泛,而本人现实中口语出现最高的是:靠,他吗的。我说起来并不觉得痛快,有些人说的很过瘾,言词犀利。此书曾是。就为这些惊人的词汇。
主人公第四次退学是由于成绩不及格而被潘西学校开除,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自己身边都是些伪君子,假模假式的老师与虚伪的成年人、得到退学通知后在学校待了一会,不敢回家,就想着要离家出走,在繁华都市游游荡荡,全文讲的就是这几天的经历。对这几天所遇到的事或人,都是以颓废的无聊的态度来面对的。
他家境富裕,吸烟喝酒,全文满口的脏话,思想偏激,愤世嫉俗,调皮捣蛋,幽默任性,狡辩也很历害。他容易幻想、叛逆、仿偟、苦闷、愤怒、焦虑、反抗现实、这是多少年轻人的影子啊!
但是霍尔顿是善良的,为同学自尊心改放位置的皮箱,为捐钱而惭愧,觉得的那身衣服可怜。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孩子在路上唱着:“如果你在麦田里捉到了我”,这就是霍尔顿的理想,他想保护那些纯洁没有被污染的孩子,守望着,他想做一个守望者,在这些小孩在走向崖边时,就捉住他……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是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一个是麦田,另一个就是那些中央公园南边的鸭子,有三次都出现过,开始还以为是作者实在是无聊,他老是问别人,中央公园的那些鸭子到了大冬天,都结冰了,会到哪里去呢?是自己飞走了,还是被卡车运走了?似乎是在说他和那些鸭子一样,无法适应环境,与社会格格不入。
借书里的话,老实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几乎没有,我说的话并没有违心,虽然退过学,有好多的`影子在里面,不过那些都很遥远了,这本书应该在我三年前看,现在我活的并不颓废,但还是为那个守望者而感动,相信很多人都喜欢那个理想,并向往着。
守望是一种难得的情怀,一种勇气,一种姿势,又饱含着一份期待。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这种大善良让霍尔顿在颓废中也显得那样的可爱,就像在一片沼泽地中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4
金灿灿的麦穗一个个低垂着头,像个腼腆害羞的少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微黄的光,麦田里响起孩子们嬉笑的声响,风铃般的笑声勾动阳光的温热,他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看着,会心的笑着。
他是一个爱做梦的懒散人,是不愿醒来的避世人,活在自己的天空,走在众人的世界,融不进去,走不出来,彳亍行走的魂灵,找不到心灵的共鸣。茡茡而立,任风霜侵蚀。所以他叛逆,逃避,桀骜不驯,只为追寻心中的信仰。他迷茫无措,就像失去指南的航船,面对大海的汹涌,手足无措。世人皆醉我独醒,该是怎样的悲凉与无奈。但是面对复杂黑暗的社会,他依旧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他追寻美好与真理,用单纯的心思去看世界,只希望当个麦田的守望者,在那混帐的悬崖边守望那些狂奔的孩子,留住那些迷失的灵魂……
我知道你那善良火热的心搁浅在麦田的深处,化作稻草人,守护孩子们天真纯洁的梦。
不知何时起,摇滚的曲风,快速的节奏,强烈的律动取代了抒情优扬的小调,成为这个季侯的主打;不知何时起,键盘的敲击,鼠标的快速,屏幕的绚丽,取替了油墨书香的手卷,引领了近一个世纪的潮流,不知何时起,郭敬明、韩寒的校园小说,哈日哈韩风的盛行,许嵩的《素颜》取代着周树人的白话,马克思主义,席卷着整个校园……一切都在上演着时代的变奏曲。
迷茫、失措、无奈周遭被快速的生活方式所感染。我们不得不为那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分数奔波,期待某一天地停歇,为那依旧黑暗的前途寻找出路,等待着象征希望的曙光,为我们身上承载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希冀着某天清新的空气。我们就像被上紧发条的陀螺,不停地旋转,没时间停息。
亲爱的霍尔顿啊,你捉到多少像这样狂奔的孩子。
绚丽的社会,噪杂的世界,麦田里的我们已不复当年模样。可是你是否记得,曾经奋笔疾书,写下一张张斗志昂扬的座右铭,只为老师鼓励的眼神,是否还记得,儿时偷偷摸摸临摹的涂鸦,是否还记得,曾经笑得很大声,用左半边的笑颜牵扯右半边的心房,用右半边的泪水撕扯左半边的悲伤,大声笑,纵情哭,不会为害怕受伤躲起来偷偷哭泣,是否还记得在某个阳光正浓的午后,喝着奶茶,拉着闺蜜,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听小贩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只为寻得旧时最爱的书籍,体味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妙趣……是的!真的太久了!久到忘记心底最初的悸动。
亲爱霍尔顿啊,如果你在,请一定要抓住那些孩子,他们只是暂时不属于自己罢了,等他们长大了,一定会记得,停下来,好好看一看世界。
那一片麦田,有着大冷天穿着风衣,带着红色猎人帽的稻草人,孩子们追逐的身影,彩虹一般的稻田,你望见了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5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是一部堪称给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但是它的语言却十分简单明了,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简单粗暴。初次看到这本小说时,“混账”……的字眼随处可见,可正就是这些略微粗俗的言语吸引了身处叛逆阶段的我。居然在名著中都能看到如此不堪说出口的词语,这将是一次多么有趣的体验,越粗暴,越愤世嫉俗,不正是我们所谓的一种追求?
走进书中,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就是一个孤独愤世的学生,他被退学四次,不求上进,吸烟,酗酒,打架……这么一个大概被周围的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
却将下流的字眼从墙上抹掉,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时就慷慨解囊,对自己的妹妹菲比百般的照顾与疼爱……如此纯洁善良的孩子,也许就是在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中变得彷徨和矛盾。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虽然不生活在霍尔顿那个年代,还意识不到社会虚伪做作的一面,但是,我们依旧愤世嫉俗,也许这就是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过程。
有些时候,我认为过度的反叛是无需的,甚至是幼稚的。因为,从霍尔顿的故事中,愤世嫉俗的结果不还是因为各种牵绊回到事情发生的原点—————正式他所想逃离的————学校、家。倘若是为了结果,那么他这次叛逆的出走是一点也没有意义的,他没有改变社会,没有改变现状,只是用很粗俗的语言把它们骂了一通。但,如果是为了过程,他却得到了觉悟,他渴望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拯救那些不曾被俗世玷污的人们,这或许只是一种幻想,可却似乎给了一种释放。
从这部小说,也同样给了我们警示,他告诉我们什么愤世嫉俗、出走等各种自以为有个性的举动都是没必要的,最后不还是得到躺在疗养院里接受父母安排的结果。然而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不需要用过于偏激的方式。因为在这个年纪,无论你怎么反抗,受伤的只会是自己。霍尔顿也许是被打了一顿什么的,但现在的社会,你怎么知道不会更恐怖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我们想反抗的事情——作业太多,一大堆考试,中考,高考……各种学习的压力就像是霍尔顿心中的“社会毒瘤”,我们也和霍尔顿一样尝试着叛逆,但,哪次不是因为失败而收尾的。社会上不可能没有坏人,不可能没有虚伪,就像我们不可能没有作业。所以还是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了,顺其自然,做我们该做的。
在这部没有高雅艺术语言文字的小说里,我更加理解了作者的叛逆,让我身处其境,我是否也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如此不羁的行为,警惕自己,让自己也成为麦田上的守望者。
我的麦田,由我来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