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800字(精选六篇)
2023-08-17 20:44:22读珍珠有感500字小学六年级读后感作文
2023-08-12 09:06:29米兰的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2023-08-18 16:41:28六年级老虎哈雷狼种读后感
2023-08-04 06:59:59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学生竞选三好学生精彩演讲稿(精选六篇)
2023-08-18 13:17:36普通话比赛的自我介绍三分钟
2023-08-14 14:58:0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800字(精选六篇)
2023-08-17 20:44:22学会感恩演讲稿300字(通用五篇)
2023-08-06 13:47:54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精选7篇)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1
容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忍受、宽容、暂时容忍于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约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础等等。
我们要争取自由,但同时需要先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样才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说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没有承认别人自由的气度,就没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论可能不深刻,可是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吧。
先生文中还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随便抄写一些也会引起大家
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一辈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加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欺骗自己,安慰自己。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2
有人说:“病症是鲁迅看的准,药方是胡适开的好”。我们在这个系列里不谈政治,只是从胡适先生的文章中窥见一点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异常可爱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温和有仁,先生自己温煦蔼然。那种宛如天赋般的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迎面扑来,令人异常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从容平和也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们从容平和,客户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减少摩擦矛盾,我们的合作也会顺利不少。所以今天我们聊聊这
平和的心态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
我们在现场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敌对被刻意刁难,仔细想想,也许客户从心底里觉得我们不是他们,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异己”,是来找麻烦的人,所以才会产生那种难熬的局面。如果我们也采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业务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黄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这是与人平和相处的基石。
最后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3
胡适先生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
文中使用例证法鲜明的阐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这一论点。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
由此联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采用何种方法与学生沟通,从而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很显然胡适先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对学生对自己对同事
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4
读过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这
容忍与自由,粗看二者意思无所关联,而细琢磨起来含义很深。我以为容忍与自由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如果没有容忍便没有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其中道理,一个家庭,假如成员之间不能互相容忍对方的缺点或生活习惯,不允许、容忍对方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久之这个家庭就会出现不和谐之音,人心不悦。社会也是这样,当我们走向社会与不同人接触时,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能接受或容忍别人的观点,争高论低,引起纠纷矛盾,久之互看不顺是非不断,人心压抑。扩而大之,便是国家,世界上有200余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不能相互容忍包容,相互不能友好往来,久之互为利益而争,国之不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不和睦;一个社会不和谐;一个国家不和平,岂不就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了吗?当今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有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不都是把自己的观点认定为是吗?不能接受容忍别人而引发的吗?
反之,我们把念头一转,学会了容忍,它表面看是你接受了别人,更深一层是你已经学会为别人着想,一个家庭之中都互相为别人着想,家庭便和睦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能互相为别人着想,社会就和谐了,国家之间能互相着想,互相尊重,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了我们每个人还会不自由吗?这就是容忍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容忍是门功夫,真能作到了,它的确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胡适先生在年老的时候才看出容忍带给自己与社会的好处。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胡老先生的体会经验借鉴过来为之所用,把从我作起落到实处。不是总等着别人先改变,先改变自己,学着容忍别人,慢慢地,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好!更和谐!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5
胡适先的《容忍与自由》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
随后文章又通过宗教信仰里的容忍与自由,从而得出宗教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结尾以自己和陈独秀以前住在报纸上发表的对待白话文不同态度的认识来结尾,最后再次说明了我们必须戒律自己,必须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语文老师黄老师在分析全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分析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进而提出为什么要先容忍了才会有自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实是自己必须容忍别人的观点,别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别人容忍自己的观点,自己才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转念一想,的确如此,就像卢梭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这样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能够容许你这种观点的存在。
我再仔细的想一想,其实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和而不同“吗?其实孔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都已经提出来了。文章中说:“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态度是基于我们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适先生这句话里所透露出的一种人文观点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差异而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如果春天仅仅只是一种颜色,那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容忍他人的观点,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观点,容忍他人的优秀,自己才会变得优秀,容忍世间万物,花草小鸟才会对你微笑!
想想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曾经对很多事情看不惯,觉得太不合规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也是没有能够容忍的度量,因为看不惯就觉得这种行为需要消失,不能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适应过来了。直到今天读了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觉得这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喜欢古典音乐,所以在寝室里经常放的是古典音乐,而另外一个室友则喜欢英文歌曲,就这样,当
呵呵,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学路,站在大三的春天里,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6
其实,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让我想到了“法律与自由”这对词语。因为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在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就一直在强调自由是寓于法律中体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为代价的。这就好比胡适先生的这
“容忍”与“自由”,于我而言,就是当一个人因某人某事而恼怒时,如果无法容忍,就无法释然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安灵,自由便无可言说。我想,这大概是对胡适先生的文章最通俗的理解了。
从
50年的时光,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他作这
在胡适先生利用古今中外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从年轻气盛到能够随年龄增长体味到容忍的重要性,从无法容忍到包容,然后在
“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这应该就是胡适先生
因此,我们也应该懂得包容,学会包容,然后为自己的心灵谋得一片自由的天空。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
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这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吗?民国的学者如实看到不是他们的理想主张在未来的革命中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先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