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023-08-10 01:45:28读爱的教育有感汇编11篇
2023-08-13 20:24:48大象学校初中读后感
2023-08-07 09:39:31城南旧事读后感三篇
2023-08-16 03:45:37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五一升旗仪式的演讲稿范文
2023-08-15 14:21:25汽车服务求职自我介绍怎么写
2023-08-08 00:28:01医院护士自我介绍
2023-08-07 20:12:53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023-08-10 01:45:28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十五篇)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
龙应台的文字,读来如冬日阳光,字字温暖,如三月春风,字字轻柔。每一位准备要做母亲的、已经做了母亲的、不想做母亲的女人,都应该来读一读,看一看,作为一个母亲的幸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陈旧的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有着我的"专属"座位,那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小椅子"。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一直是妈妈用自行车推着我,从村子的一头到另一头,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还有"一万个为什么"在妈妈耳边晃悠,就这样和妈妈边走边说,直到再也看不见夕阳,直到我早已忘记为什么哭泣。
"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还记得我刚读高中的那会儿,第一次远离家,离开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一起把我送到学校宿舍,妈妈一边帮我理东西,一边嘴里唠叨着:晚上睡觉毛毯盖盖好、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多吃点水果、多交几个朋友……爸爸妈妈走后,顿时觉得--"凄惨",我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也只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三天后,给妈妈打电话,我大哭了一场,据说,妈妈也哭了。但我当时在电话里没感觉到。读了龙应台的文字,我才意识到也许妈妈比我伤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都早已习惯了类似这样的别离。我要来上海找工作,妈妈说:去吧!当时还觉得妈妈怎么这么狠心,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现在想来,或许应该感谢她,因为不知何时,妈妈已经学会了放手,放手让我自己去承担该承担的一切。()每一位妈妈的内心都是柔软的,都是细腻的,但唯有作家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绵柔。我的妈妈不能,但我依然爱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是她的女儿!
"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选择幼儿教师,只是因为打从心底喜欢孩子,喜欢孩子天真的笑,喜欢孩子无邪的话、喜欢孩子纯真的脸、喜欢孩子小大人似的语气和神态……喜欢他们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细细的、软软的、小小的,做起事来慢悠悠的,但我愿意做他们的妈妈,愿意等着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2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有时候一页反复读几遍,特别感动于书里面生活的瞬间,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一个温柔的世界对孩子有多重要.开篇讲了王爱莲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老师打个半死,最后带着三个弟妹投河自杀了,水很脏很脏.....接着又写了一个五岁孩子在系蝴蝶结,我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看到这句话我挺心虚的,想到儿子自己脱衣服脱不下来,穿袜子穿反,我总是不耐烦地说他这么大了还不会,想起儿子当时无助的表情,心里觉得好对不起儿子,其实他都能做,只是做的慢,因为平时都是奶奶给他穿了,所以自己穿的时候就特别费力,不熟练,以后一定多鼓励儿子,不能一大早给他发脾气。
安安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孩,学说话的安安,听故事的安安,调皮的安安,会说四种语言的安安......其实孩子的内心是特别敏感又特别柔弱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欢喜的又是充满无助的。记得儿子之前想学街舞,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学,因为爷爷和他爸爸都不太喜欢让他学,就没有继续。孩子也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我也忘记了。一年级寒假之前,爸爸给儿子说去学跆拳道吧,说怎么怎么好,比街舞好什么的,儿子突然就爆发了,我也特别意外,给爸爸发脾气说:“好什么好,为什么我喜欢的东西你就觉得不好不让我学,让我学我不喜欢的东西呢”哇的大声哭了起来,哭的特别伤心,我当时都蒙圈了,我不知道儿子内心是这样的,我抱住了儿子。爸爸也给儿子道了歉,我也给孩子报上了街舞班。因为自己这两年来回奔波于医院公司,对孩子的内心了解太少了,觉得挺自责的。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外出几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问孩子“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孩子平静的回答“我在想事情”’妈妈忍不住笑着问他“在想什么呢”“恩,我想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这句话太深有感触了,因为儿子也同样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记得儿子说“妈妈如果没有你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记得那天给儿子说了好多话,突然觉得孩子是这样的需要我,需要我慢慢陪他长大.....
看了这本书 突然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以后一定当儿子合格的聆听者,不去磨灭他的好奇心,耐心,对儿子更多的陪伴与关心。有时候快快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儿子穿衣服这件事,如果不是嫌他拖拉不让他自己做,他不会现在也穿不好,快快放手更是给我们家长的任务!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3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着朴实。作文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4
时光在飞,连同自己的记忆力也随着掌中时间的流逝变得健忘起来。喜欢看书却不喜欢写读后感,我觉得自己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看书更多地享受看这个过程,看完之后书中情节啥的都会一并遗忘。那一天,班里的小记者们从晋江机场采风回来,怕孩子们对观后感产生畏难情绪,我这样开导他们,凡走过就需要留下痕迹。今晚,没想到我也是用这样的话来对自己说。
很快地又把龙先生《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留在脑袋瓜里的东西很少,却也足以让我细细回味。故事的帷幕是这样拉开的:“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绳子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不仅仅是这个细节,文章中的好多个章节都彰显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慢”的节奏,她会不厌其烦地跟孩子对话,会用很有趣味性地答案解答孩子在听故事时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天生急性子的我,做事风风火火。我爱我们班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对待他们,我更多的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今天《跳水》语文课堂上,当我抛出跳水一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时,孩子们个个脑袋一个低得比一个低时,我更多地气愤大于谅解,更多地缺乏耐心地引导。当孩子们因为纠纷而前来打小报告的时候,我常常很少能静下心来听他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因为我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我想我在龙先生的身上获益许多。还记得在街道教育随笔交流活动中,何萍娥老师的《牵着蜗牛慢慢走》一文,她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各种赶,对于自己儿子放学后慢吞吞地收东西各种赶。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慢慢来,不要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需要地是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5
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孩子和一个母亲。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着,好好的扮演者自己的角色。
老大华安和老二华飞常常打闹嬉戏,而妈妈则在边上温和的看着他们。所记录下来的,是平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同样,也像是孩子成长的记录册。妈妈怀着平淡的心情将孩子的生活用平淡的语言记录下。但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朴素文字中流露出的细碎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一个小生命逐渐长大,慢慢的学习、明白,正如书名一半,我们也应该慢慢来,慢慢地做,慢慢地想,以致去做的更好,而不是去急切的完成。当一个生命慢慢成长,途中必定会遇见一些变故,只有细心地将它清除,才能继续向前。正如龙应台所说,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她是作家也是一位母亲。她既要作思索,也要毫不思虑的爱。这便是对生命的礼赞。
那时的天还很蓝,碧绿的草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晨的雾气早已退去,而温和的阳光挥挥洒洒,散落在地上。草地上是孩子和他的妈妈,他就像一个平常的其他的孩子一样,个子小小,身体肥嘟嘟的。他抬着头,脸上绽开了笑容,两条肥肥短短的手撑在地上,妈妈微笑着也看着他,蹲下来拍拍他。他吃力的抬起身子,在妈妈的辅助下站起来,妈妈的动作轻柔小心,仿佛面对易碎品。最后,他还是站了起来,小小的身子轻轻晃动,在轻柔的温暖的风里试图迈开步子,微微的倾斜身子,看起来却要跌倒,却仍是跨开步子,稳住了身体。像渴望飞翔的鸟儿,又在渴望新的一步。妈妈站在身后,淡淡的微笑。下一秒,他却趴倒在绿色的地上,嚎啕大哭,不愿起来。
他挥动小手,他的母亲面上带着微笑,再次蹲下拍了拍他的背,像是有魔力的手,让他慢慢平静停止了哭泣。金色的阳光,落在身上,照起了一层光辉。在这短短的时刻,他慢慢走远,妈妈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心里仿佛在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静静地专心干着同一件事,妈妈也专心地做着同一件事——看着孩子。他们都幸福,天地是如此和谐。母爱是不怕时间的磨损的。妈妈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来看着孩子长大,纵使岁月苍茫,侵蚀了她的身躯。妈妈,希望在你慢慢变老时,也能像你拉着我一样,我也能拉住你的手,对你说:“妈妈,你慢慢来。”
你是否也能感受到细碎的母爱?文里她对孩子讲,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必要的。我们能否感知其中的轻?
轻轻抚摸着这本书,我也有些感触,甚至对华安,华飞有些思索,羡慕,他们所拥有的是更多幸福,在这阴雨绵绵的季节,温暖包围我心。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6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难以想象写下这段如水般轻柔的文字的龙应台与笔触犀利并有着万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这不禁让人感叹孩子对父母的改变有多么巨大!那么,让我们一同随着她的笔尖,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去看看华安、华飞兄弟俩的成长历程。
在母亲温和的注视下,兄弟俩一点一点地慢慢长大,有着初识的喜悦,有着懵懂的困惑,有着傻傻的嫉妒……细腻而朴实无华的笔触似和风拂过,让人看着看着就逐渐安静下来。细细品读,灵魂似乎也得到了升华,变得像稚气未脱的孩童一般纯净。
龙应台称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认为“好母亲”这个称谓更加适合她。做母亲是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包括了许多职业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顾孩子,像保镖一样小心地呵护孩子……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是做好一个母亲更难!现今许多年轻人不愿有自己的孩子,正是这个原因。但是龙应台却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护娇弱的小花一样,细心地为两个孩子遮挡住一切会伤害到他们幼小心灵的利剑。现在,许多所谓“儿童读物“并不一定适合小孩子阅读,生死、暴力、荒诞……诸如此类的负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纯净、没有一丝瑕疵的心灵扭曲!龙应台选择将它们放置于儿子们触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们接触到这一方面的东西。但我们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而这种爱又绝非溺爱,是一种理性的感情,在该严肃的时候,她绝不会含糊过去,在罪恶还未在孩子心中扎根时眼疾手快地将其清除。当自已的孩子安安无意识地与好朋友弗瑞第“分脏”时,龙应台毫不留情地认真地分析了他的过错并给予了适当的惩罚。但她绝对不会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书名一样——“孩子你慢慢来”,恬淡轻柔,不紧不慢,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吗?
让我们也慢慢来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虑功利,慢慢地走过人生之路,去欣赏那些不停奔跑的人们所忽视掉的沿途美景吧!这样,我们的收获将会更多!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7
虽然我是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但从心底升起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感动。龙应台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本以母亲角度来讲述如何自己是培养孩子的书。它没有以华丽的词藻,而是将普通细小的事描写的细腻动人,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龙应台这样写道:“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觉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来,给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来,也让父母失去了很多!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闺中密友突然造访,她是一个有着一般中年女性没有的年轻美丽的单身贵族。龙应台立刻倍感压力!于是打扫卫生,化妆,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浓浓的胭脂,担心朋友说自己是黄脸婆。无奈,见面的第一句话,朋友还是惊呼:你怎么成了黄脸婆了?可龙应台竟没有失落和沮丧!她们谈过去,谈未来,谈愿望,作者龙应台的愿望有太多太多:出书、旅游、社会调查、制作电视节目……但,最终,为了两个宝贝,她都放弃了。
龙应台把她在阳光里喂奶的照片放在书里让我们欣赏,说明她是多么喜欢这张照片!看她如何描写自己喂奶──
“总是坐在落地窗前,远看观音山与淡水河。婴儿贪心地捧着妈妈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觉妈妈的温软和心跳。我哺华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弛,真想再来一次。”
有的母亲说:“这是最美的风景!”为了母乳丰盈够量,富有爱心的妈妈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无顾忌的.吃喝。龙应台陶醉于这种吃喝:“我很快乐,觉得自己从头到脚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没有一寸头脑,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幸福。”母亲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身材,将身体膨胀得像球儿一样无论是呵护,还是责骂,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我们的家人都为了我们而过早地背上了重担。
我们的调皮、任性都给他们添加了汗水。那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母亲,家人做些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认真品味爱,好好尽自己的努力,不要让他们失望,长大后回报他们。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8
先前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后来在李镇西老师的博客中多次出现此人(开始还以为这作家是个男的,呵呵),一时来潮网上搜索,发现此人的影响力还不小(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
读了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她那颗母爱的心便永远的停留在了我——一个父亲的心中!“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龙应台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说出了父母亲的心声。想想自己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宝贝女儿,疲惫,烦恼都没了;即便晚上10点回到家看到宝贝甜甜的进入梦乡,心中泛起涟漪。想起书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仅仅是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就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叩问心灵,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吗?有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的耐心吗?作为父亲,至爱自己的女儿,但有些时候在教育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她恼凶成怒。(也有些时候看着她要掉泪时,禁不住要笑,女儿太可爱太善良了,真不忍心骂她)。的确,自己潜意识里把对生活的期许,梦想的实现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将来怎样怎样,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过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善良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生命善良的本性。爱需要艺术,爱需要学习,更需要有一颗慢慢等待的心。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孩子是上帝派来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应该是慢的艺术。作为教师,也爱着班上61名学生,但很多时候有些孩子爱不起来却恨之有加。我总希望学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横加指责。静校晚自习的时候,期望学生个个不随便讲话,高效的学习;做作业考试的时侯,希望学生个个独立完成得高分……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
其实,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允许孩子犯错。我们应当给予孩子在学习上更多宽容和耐心,让孩子有自我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坚强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儿子华安写的《放手》中,他回忆母亲是一个“集责任于一身的严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满温暖……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极其严格,督促我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一方面却极其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已开始被我们遗忘的教育真谛。一切都以“快”字当头,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特点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坚守,一种责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功利让我渐渐地疏远了这份耐心,渐渐地不再习惯于等待。“孩子,你慢慢来”,这样的慢慢与速度无关,却是真实而真诚的态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诲、在“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慢”的过程就是信任和责任,是孕育惊喜的历程。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多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父亲和教师!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9
在这个每天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我们被一只无形地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我们不再享受美食,而只关注一顿饭能否填饱肚子。我们不再欣赏风景,而只关注何时能抵达目的地。甚至,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却少了许多深情的等待,不再愿意用一颗柔软的心,静静地守候着一颗幼小的“种子”发芽成长。我们似乎都忘记了:爱,需要慢慢来。
读着《孩子,你慢慢来》,我感受到了龙应台望子成龙的心愿,在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透露出她不急,希望孩子慢慢来,心慢下来,在慢慢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篇母爱日记,记录作者两个女儿——华安和华飞成长的故事。但最触动我心的,是字里行间的款款深情。力透纸背的,是一位深情母亲殷切的爱意。是这位温柔的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蹲下来,保持同等高度去看待世界的耐心与关怀。一天一天,她陪伴着孩子慢慢成长,所以在常人眼中,令人生恶的老鼠也瞬间因为孩子的兴趣盎然,而变得俏皮可爱起来。所以一个看似无趣的话题——触电的小牛,居然成了母子之间能够反复交谈的有趣谈资。所以,绿林好汉谱写的《水浒》传奇,只成了孩子口中咿咿呀呀学习语言的学前练习。一个一个温情的片段,一句一句动人的文字,使我仿若退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爱意所温柔地笼罩。
深情的语言,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我逐渐体会到,我的妈妈对我的那份深切的爱意。以前我不懂,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渴望得到妈妈的“救助”,每次她在一旁像个朋友一样,和我一起为困难烦恼时,我总是埋怨,为什么不能帮我一次解决?现在我才知道,这份等待与陪伴包裹的是浓浓的关爱。当一位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世界,给予孩子跌倒的机会,却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边时,其中需要付出的是多么强烈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我想,我懂得了文字背后的那份用心良苦!爱,需要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0
毛毛虫只是变为蝴蝶的前奏。不漂亮,不乖巧,或许还不讨人喜欢。只是,表为了美丽动人的蝴蝶是拥有危险的。毛毛虫期望破茧而出,人呢?当你只注意到它阳光下的光彩,嫉妒又羡慕之时,那么?你可曾看到她背阳处的那片阴影呢?你是否注意到了?是否体会到了?
成长,历练造就的蜕变。华飞的成长依赖着母亲一路的扶持。当然了,是父母在共同扶持,或许父爱不如母爱那么多而已。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存在的不仅仅是那年龄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弟弟嘛,当然希望能黏着哥哥——安德烈斯。或许是觉得那样会有安全感吧。不过,飞飞的表里可不如一呢!嘴上说着无所谓,但是心中还是很迫切地希望能和哥哥一起去玩儿,真的是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懂么?我也是个小孩子,小时候也会有这些心思。本性,天性?我不知道。
从小出生、长大在书香家庭的安安与飞飞课真是幸福啊!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久而久之,一定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吧!我虽说不是在书香家庭中长大的,但是,我自幼酷爱书籍,家中的“良书益友”也是不少啊!不过,《苏菲的世界——我无法懂得其中的深奥之处。我的爱与泪水被触发——《夏洛的网》,是它,让我在心中织成了一张爱的网,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礼赞,懂得了友谊的真谛。
好的书,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坚定地走下去……
成长是什么?就是忘记以为一辈子都会铭记的东西,铭记以为会一辈子忘记的东西……
或许多年以后,回过头去看一看,原来我是这个样子长大的啊……
因为,我们是在爱中成长着……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1
一本封面朴素唯美的书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树林,金黄的梧桐树叶铺满了地面,一个看似5岁多的卷发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蓝色大衣和一条大红色的秋裤,只留下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露在外面。小男孩边踢着树叶边一脸认真的慢慢走路,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照片下面写着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镜透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感到亲切和蔼的母亲啊!哦!这个作者叫做龙应台!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
我用了近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阅读完整本书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龙应台阿姨一家人——龙阿姨是中国人,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他们互相用英语交流。而华安从小就会说中文和德语,就像一个小小的翻译机。在安安四岁时候有了飞飞这个小弟弟。这一对兄弟十分可爱:哥哥会因为认为妈妈偏爱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时候安安和飞飞还没接触到生理学,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飞飞会把卫生巾说成尿不湿……安安和飞飞童年时,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因而产生的好奇心,经常会闹出笑话,使读者不禁笑出声来。可是也有些片段会让读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泪……
看着正过着童年生活的儿童们,他们的天真和好奇会使他们做出许多令人发笑的趣事和丑事,但是随着现在科技渐渐发达起来,孩子们总是会围着电脑、手机、PSP……电子玩具,让现在的孩子不会体会到更多童年的快乐。这些电子产品也使现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较早熟。而且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过多使用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让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电脑网络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与同学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电脑网络也被称为“双刃剑”。我希望以后,中国的孩子能适当的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梦!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2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作者对孩子打蝴蝶结时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由于还是个五岁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别的协调,因此,总是穿不进洞里,但是他没有着急,仍然不紧不慢的做着,仿佛这个杰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属于孩子的内心的平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中,第二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责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在爱河边跳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的纠了一下。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这段文字被放在这里的目的,也许是想说,若是这位教师能给孩子一个“慢慢来”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因为压力与鄙视而自杀;也许,是想让教师也能和作为母亲的一样,关心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低着头,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看似一个在落叶中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边的风景,又比如,枯树叶中的奥秘。《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夹杂着许多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它记载着一个个母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正如孩子们的母亲一般,熏陶着他们的审美,丰富着他们的学识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孩童般的心灵,他们为我们展示着这个社会各种的美好面。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赐的恩惠吗?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它能极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师、家长逼着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孩子还小,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万万不可着急,我们要耐着性子,让孩子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教育机构调整课程加速发展,千万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进斗金,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あいう”,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当听着家长们交流“成功经验”,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个,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艺自豪不已时,敢问孩子们是快乐的吗?那些被逼着学来的东西真的全都会被坚持吗?而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还是毁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今后会少了解更多呢?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成人们,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孩子是一个人,所以我们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们;孩子是一个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人,因此,我们又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对我们成人说的呢?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所以,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3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在面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面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耐心可以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这就是耐心的老师吧。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教师也是这样。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4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每读一遍它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和心灵的冲击,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每读一遍我都仿佛与作者龙应台女士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的育儿经验和经历,感受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在幼教工作中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和女儿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经历。每个婴孩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给这个世界的欢乐都是相同的,孩子用她清纯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触摸这个世界的灵魂,他将怀着怎样打得好奇心啊!我们这些先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师长,在享受婴孩带给我们的无限温馨与欢乐之余,更应该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做他们的引路人,来帮助他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纽约华尔街的证劵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浅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这样的几句话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母性光辉的蒙眬画。母性的光芒闪耀在她的脸上有了深深的震慑力,因为爱来自心底。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家里,多少次因为时间的关系,督促女儿:“快点,抓紧时间!”在单位,为了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催促孩子们:“快一点,抓紧时间!”曾有几次对孩子说:“别着急,孩子,你慢慢来!”的语言呢?
像龙应台一样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妈妈,老师就要慢慢来,这样的慢慢与速度无关,却是一种淡定而从容,理性而丰富,真实而真诚;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诲,在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这就是母亲和老师的天职!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5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斗量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龙应台则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从这就能看出她的育儿态度。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会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呢?
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其实都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却不能容许他人犯错和给予学习的时间吧!我们有事情忙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等一等”,“学会等待”,可是,我们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长步伐呢?父母慢一点,懒一点,孩子就有多一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便能成长得快一点。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成为母亲后,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变。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还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问题。从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儿的成长,一路走来,我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惊喜,虽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做产检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声,四个月后孩子的胎动,就连每个月增长的体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后的最后,这些音符组成一首美妙的华章。如果要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来处》。
倘若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没心没肺,肆意挥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学上课时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几岁才不是一个孩子?
我的回答是:当我自己成为别人的母亲,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