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有关三字经读后感

2023-08-05 02:59:02 高考在线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1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2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三字经》里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再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3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一本神秘的著作,值得人用一生去解读;它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在这些传统文化所传达出的思想精髓中,人们最推崇的当属孝心,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三字经》,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不知向人们诉说了多少个孝顺父母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黄香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了帮父亲操持家务,冬天还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孝。这样的故事许多小孩都能娓娓道来,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喜欢白云游弋空中的飘渺意象,喜欢约上柔柔东风,邀来绵绵细雨,喜欢与万物一起,住进泛着鲜活的时节里。这深邃的瓦蓝,那澄洁的棉白,被热情的春神簇拥着,以自然而然之式,开启了在幽径里独行的春人、心城里的那扇梦之门。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姓陶的老人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分给了两个儿子。自己到外地租房子,以捡垃圾为生。当他年迈体衰,再也捡不动垃圾时,想得到两个儿子的赡养,两个儿子却互相推诿,老人十分伤心。请问儿子们的孝心何在?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不需要像黄香那样为父母付出。但我们在生活中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洗衣、做饭、洗脚等,少之又少吧?甚至一次也没做过的都有。而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坚持做了多少年,还将做多少年呢?

  同学们,还记得吗?在我们遇到烦心事时,第一时间听我们倾诉的是父母;在我们伤心痛哭时,第一时间安慰我们的是父母;在我们犯错时,能二话不说原谅我们的是父母;在我们获得成功时,能真心祝福我们的是父母。已经身为初中生的我们,仍然是父母心里的牵挂。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而我们呢?嫌弃自己的衣服不是名牌,不是新款,没有谁的高档;父母精心为我们做的`饭菜太普通,没有餐馆里的鲜美……常常因不理解父母而斗嘴,又往往将自己的挥霍建立在父母的血汗之上。

  同学们,孝顺并不是要为父母买什么,也不是要为父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一回为父母捶背的经历,一次在周末为父母做饭的过程——这就是孝!“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呢?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共同努力,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沐浴在温暖的爱心阳光下,把孝的种子撒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4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经常背诵《三字经》给我听,它是我接触我最早的经典诵读书。

  一开始,妈妈只要有空就在我身边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没要求我也跟着学,后来听的多了,我也就慢慢会背了,从一开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扬”,再到“弟于长,宜先知。”。再后来我就经常和妈妈一起配合背,有时候是一起背,有时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妈妈就对后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来越喜欢背《三字经》了。

  妈妈看我背得越来越多,就开始给我讲《三字经》的故事,像《孟母三迁》呀,《孔融让梨》呀,我都特别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听听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决心要做个尊老爱幼,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能自己借助拼音读《三字经》、看《三字经》故事了。一有空闲我就把《三字经》从头来一遍,那些经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课间的我,身边总有很多“崇拜者”围在身边,那是我的同学在用羡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经》、听我讲《三字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