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350字(通用十五篇))
2023-08-02 13:03:33一千零一夜优秀读后感范文
2023-07-31 23:53:15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参考
2023-08-12 14:15:09从容一生优秀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18 22:30:07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木偶奇遇记读后感350字(通用十五篇))
2023-08-02 13:03:33社区人员面试自我介绍
2023-08-12 02:59:00我的梦想演讲稿大学
2023-08-13 00:50:29相亲个人介绍怎么写
2023-08-05 08:37:48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通用十三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
经学校班级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接触到了“知心姐姐”卢勤的教育书籍《告诉孩子,你真棒》。全篇以教育的规律引出,从教育是一门科学说起,引导家长走近孩子的心灵,有艺术地开展家庭教育。身为双重身份的我,既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老师。书中的各个章节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行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我,对此书有着诸多的感悟,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去发展,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让孩子成为她自己。带着教育的困惑,摸索着教育的方法,回首和孩子相处的点滴,今天和大家一同分享学习阅读后的收获和感想。
一、跳一跳够得着,建立发展的合理期望
当下,家长都对孩子们建立了较高的希望,一是家长急切的心理所致,二是家长未懂得孩子的发展是有规律和特点的。书中开篇针对当下的现状谈到“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这使我联想到女儿在学习钢琴时,她的识谱能力比较弱,每次弹奏时总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识谱上,自己感到了很大的挫败感,兴趣也逐渐下降。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反而对她进行指责,认为她没有用心。在严苛的要求下,女儿只得完成“任务”,过高的期望带给了她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书中的介绍和自我的反思,我意识到是成人没有理解孩子的个体发展差异,总认为同龄的孩子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为什么你不能做到,我的行为使得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对成功的期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它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为孩子制定“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目标,充分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支持和引导孩子从原有水平向更高发展,才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
二、听一听,关注心灵的成长需要
教育的奇特之处不仅仅在于求真求知,启迪智慧,更在于能激起人的心灵的美好、感动与追求。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对于情感的呵护,心灵的滋养少之又少。第三章节“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给了我较大的启发。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各种情绪体验。你是否能在成功后给予她肯定与鼓励,犯错后给予理解与宽容,宣泄后给予帮助与引导,实则都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同理心,看懂孩子的喜怒哀乐。女儿自小喜欢各种昆虫,常蹲在地上观察,琢磨,甚至捉回家饲养。天牛、瓢虫、蜗牛、蚂蚁、蝈蝈、蚱蜢等,只要活动着的生命,它都将其饲养在各式各样的容器中,给水喂食,饶有兴趣。对于她的这种行为,家人一致持反对态度,一是不讲究卫生,二是这个兴趣爱好不适合女孩子。一次吃饭时,她津津乐道地讲述这个昆虫喜欢晒太阳,吃苹果,那种昆虫不能晒太阳,怪不得它经常出现在潮湿的地方……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一番她的发现。原来,孩子的天性在于和大自然的相处,生活的赋予,四季的更迭,亲密了孩子和大自然的关系。在自由的呼吸中,幼小的心灵荡起了美丽的涟漪,纯真的童年流露出自然的天性。而后,就女儿的兴趣爱好,我还买了《法布尔昆虫记》这套书籍,让孩子在更加专业的知识引领下,去研究自己的爱好,满足自己小小心灵的需要。
家庭教育应当从孩子的心灵出发,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那根隐秘的情感琴弦,悄悄拨动发出悦耳的琴声时,尊重生命的教育之树便悄悄开始萌芽。
三、学一学收获大,赋予自己改变的力量
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试问“我们合格吗?”,是孩子引发了自我深刻的反思。家庭教育最为可怕的是“发现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无所谓之,导致最终的无力为之。检讨自己:我是一个吝啬赞美之词的妈妈,性格急躁的我常常挫伤了孩子。书中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的确存在,家庭中或多或少的都在上演着这一幕幕。人无完人,只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勇于改变都为时不晚。关键在于要懂得教育的真谛,学习教育的方法,你才能成为孩子的指路明灯。我们应努力成为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改变的父母。
众多的实践证明:小学教育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孩子的发展应该顺应天性。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求索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为自己,又是为孩子。我们要做顺应天性,顺势而为的教育,家校携手共同呵护孩子唯一的童年,陪伴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2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它的作者是卢勤,一位知心姐姐。它引导了一些家长,也激发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乖孩子。
我读了这本书后,特别令我吃惊的是,书上记的那些孩子竟然和他们的父母是那么的陌生!举二件书上的例子说明吧。
有一个男孩,他上了初中后,他的妈妈打电话对知心姐姐卢勤说:“我孩子上初中了,一放学,他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说什么也不出来。我刚走进去,孩子就瞪着两眼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我怎么也不理解,我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养到大,他怎么对我这么的陌生?”
还有,有些家长最爱看孩子的日记,这些家长自以为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这样反而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因为大人偷看孩子们的日记,所以孩子们很有意见。
一个小孩对知心姐姐说:“我妈妈又偷看我的日记了。”
知心姐姐:“你怎么知道你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呢?”
他回答道:“我就知道,我妈妈非常喜欢偷看我的日记,虽然我没有证据,可我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接下来,他给知心姐姐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他说:“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了。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搁什么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自己搁的。”
读了那两个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那些家长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还有,那些孩子为什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的陌生呢?”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有一对好父母,他们从来不偷看我的日记,他们从来不背叛我,他们和我很亲近,从来不陌生。
我有一对比上面说的爸爸妈妈还要好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甚至几亿倍的爸爸、妈妈,实在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下决心要做一个乖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3
从教至今已有一年了,这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我真的远远不够,我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多看书,看好书,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暑假期间我就找到了这样一本好书,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看后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孩子从来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老师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不断开创新的光辉领域。
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我是在与朋友对话,是在面对孩子那一双双渴望、期待的目光在说话,面对父母那一个个充满困惑和忧郁的面庞在说话,用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只知道爱孩子是不够的,书中告诉我们爱孩子的方法,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新时期、新事物扑面而来,孩子在不同于前人的新环境中生活,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常常超出父母已有经验。许多的父母常感到苦恼和困惑。书中谈到家庭教育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给父母的忠告。首先改变自己,千万不要跟孩子较劲,把对抗变成对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环境,才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是什么,则样去挖掘孩子的潜能,书中都有很精细的阐述,书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当代家长是极其受益的。
聪明的父母不应希望孩子一辈子不跌倒,而是要培养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读过这本书后,你将会动的如何去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得法、更巧妙、收效更大!
这真是一本启人心迪的好书,值得更多的人去欣赏,感悟!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4
前几天,看到同事读这本书介绍说非常好,自己也找来认真读了一下,读完后,自己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那些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爱孩子,这是千千万万父母都有的情感。但是,如果他们只知道爱我们,任何事都听我们的,如此的袒护,对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这反而是对我们有所不利呀!我们的父母应当懂得教育自己的子女。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得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啊”,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5
“一定是特别的缘份,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宝贝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这一生的缘份,一生的相互陪伴,鼓励,帮助和呵护,妈妈因为有你而自豪,而骄傲。宝贝,妈妈爱你。
相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讲,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在成长,都在经历欢笑,痛苦,失望,成败,一切的一切……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踏着有朝气有活力的步子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着,然后妈妈只是比你稍微迈得快了点,妈妈在前方等你,但是精神和信念会一直围绕着你周围,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
看完“知心姐姐”的书,我记忆犹然而新,瞬间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在对照以前自己走过的童年,似乎我有很多事儿都做的不够完美。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做家长的为了自己事业,工作无日无夜的打拼,却无视了我身边的小宝贝,漠视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把家庭也当作“作战场地”,随意忽之来,即之去,甚至把自己的小时候的不足以及缺点,都强加给后代身上,希望他们不在走我们的后路,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她;我的想法是善意的,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参照物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对象,导致我的做法有诸多的不当,家教的严厉,宝贝的叛逆,复杂烦闷的心态一样接一样的到来。忙碌成了我们做家长的借口,忙就没时间跟宝贝沟通,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不了他们内心的声音,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小孩们也有自己伟大的理想,也有他们执着追求的东西,看到这本书上提到的很多心痛的故事,才知道我们家长有时却在隐隐约约会刺伤他们幼小的心,有时可能直接“扼杀”在摇蓝里,一句漠不关心的话,一个不起眼的眼神,一个无知的动作,随时随地都在伤害他们。然后从现在我会以“知心姐姐”为榜样,以她为中心,用她的方法去改变我跟宝贝的沟通交流,然后用那些小故事来参照自己,活学活用,努力使她们在一个阳光有爱心有创造力的家庭滋滋成长,也许以后会有稍稍的不足和漏洞,但希望宝贝,老师与我们相濡以沫,互相监督,互相成长!最后谢谢老师的提醒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在最短时间及时发掘这些错误,我们一定会细细聆听……
分数不是根本,理想才是现实,理想的种子,要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必须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先做人后做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锻炼,我们一定会快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6
本书是《中国少年报》高级编辑卢勤所著的。卢勤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的“知音姐姐”栏目,多年与孩子及家长们接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很有发言权。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和第五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第一章节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对于孩子的教育日趋重视,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就在这种心态下,驱使家长犯了不少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经常会抱怨,同样在教,为什么有的孩子这么聪明,有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浅力也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等待,学会等待就能收获成功。孩子不会的,你再说一遍;孩子不好的,你慢慢引导他改正。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一步到位,一下子成功的。
第五章“怎样发掘孩子的浅能”。告诉我们爱孩子的四种原则: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个章节,卢勤主要以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晶女士的育儿经验作为案例,记录王晶女士是怎样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的棒孩子。当中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王晶的女儿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女儿哭着喊着,可是王晶最终还是没给孩子开门,而是让她一个人走回了幼儿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母亲太狠心,这位母亲告诉我们:“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骄弱不堪,等她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一本提倡换位思维的书,该书本身就是一个换位思维的产物,很少有说教的词语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完全从一个个形象的小故事出发来阐明事理,同时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细节经验与读者分享。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但是阅读本说时,一段段活生生的案例,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感叹到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习惯,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呢?教师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言传身教不仅是行动,更要看效果,而好的效果和正确的策略方法是连在一起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指引的方向。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7
看到《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我十分高兴,我知道“你真棒”这三个字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对孩子,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还是深有体会的。我想,用赞赏、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看完《告诉孩子:你真棒!》之后,我领悟到,教育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就是我所必须、迫切要掌握的。
爱孩子,这是人共有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它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前人在千百年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教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后代让后代可以在新的起跑线上向前开拓,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局面。
爱孩子,应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
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如何爱孩子?首先得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有了一颗爱孩子的心,你就能够尊重孩子,就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比较懂得孩子,比较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在幼儿园有众多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情况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希望在大集体中得到肯定,更渴望听到喝彩!那就更需要我们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放大孩子的亮点。心中有爱就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就能发现“棒”的孩子,去挖掘孩子的才能。
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我们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这一点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更为重要,不管是在游戏中、学习中、平时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要让所有来幼儿园的孩子高高兴兴的来园,带着收获(可能是对他的表扬、肯定、鼓励或是爱的抚摸等等。)兴高采烈的回家。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所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是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会感谢我们,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光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经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想告诉所有爱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且要及时。
我的职业决定,上班时间就是孩子的时间。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我,要求我必须每天都要充满激情地去面对我的孩子们。爱是激情的源泉,激情是爱的表达,如果我哪一天没有了我的激情,就没有了吸引孩子魅力,所以我必须向知心姐姐学习,学习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学会了像知心姐姐那样用心去观察、关爱每个孩子,那我就会有用不完的激情,永远拥有能吸引孩子的魅力。
我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这些事怎样做得得法、巧妙、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科学与艺术,这就是我的目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8
读了《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受益匪浅。谢谢老师让孩子把书带回家让家长读,给了我们家长学习的机会。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生活上:过多过细照顾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反而众之,孩子依赖性大。每次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总是时不时告诉孩子这儿危险,那儿不安全,所以孩子听胆小的。书中写到,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学习上:自从孩子上学以来,每天写作业我都会坐在一旁辛苦“陪读”。这样的辛苦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之养成了孩子不动脑的习惯。月月写起作业总是磨磨唧唧的,读题不认真,想当然的就写,写完了发现错误又去擦改,时间都用在改错了,我看了很着急免不了训斥一通。
二、多鼓励,少批评。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肯定她,鼓励她。的确是这样,有一次,月月预习读课文,读了一遍时,总是落字,读错字。我在一旁总是不停地提醒这错了,那错了,孩子很烦,不愿再读下去。我心想也许对孩子来说,第一遍就读好很难。于是读第二遍时,只要不是大错,就不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就说“很好”“有进步”,第二遍确实比第一遍好多了,孩子听了鼓励的话也愿意读下去。
三、培养孩子的爱,学会接受爱。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杨老师。杨老师把煮好粽子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父亲节时,给爸爸送上了礼物,让孩子有了爱心,懂得应该爱父母。书中写到特别好。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略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有一个爱你的孩子,你就要在乎它,呵护它。
这就是我看后的心得,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9
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今天当孩子真累,今天当家长真烦,今天当老师真难。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些我也有真切的感受。读完“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才意识到:所谓的累、烦、难,都只因缺少了一句:“孩子,你真棒!”这句赞美的话。
常听人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扬,这就是赏识的开始,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说是“赏识教育”。然而,赏识并不是随意的表扬、一味的说好话,赏识是需要学习的,做到赏识有度,才能取得实在的效果。作为父母,需要学会赏识,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会赏识,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老师有几十个孩子,他们需要在赏识中学习,使孩子在赏识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应该是“尊重”和“宽容”,用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给予及时批评。我们一定要记住,学生不是教师劳动的一个简单的产品,我们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请记住批评教育你的学生请在单独的环境下进行,表扬你的学生请在大庭广众之下。
曾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老师们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角落里——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换了一位新班主任,她仿佛特别喜欢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小男孩,近来出去都要摸一下孩子的头。孩子开始喜欢新班主任了,每天都渴望她来上课,成绩也就一天天地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孩子现在已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了。说起当年的老师他依然是泪光闪闪,饱含深情地说:“她是我太阳,她让我的前方一片光亮”。
一句话,一个动作,如此朴素的心灵对话,竟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自身的情感魅力,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已经十几年的老师,我在工作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得我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热爱,使得我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越来越顺利,我也坚信只要坚持赏识教育一定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心智健康的人才的。
家长、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自信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自信是人的半个生活,但我要说自信就是一个人命运的主宰。一个不断被批评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灰心丧气、毫无斗志、自卑无能,总觉得自己永远失败,一事无成。这样的事例身边就有,想一想我们每次挨批评后的样子吧。
因此,大胆为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会创造奇迹!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0
两年前,“知心姐姐”卢勤应邀来扬给全市家长们作演讲,我也有幸成为一名现场观众。记得当天数千人的会场上座无虚席,观众席上坐满了二十多岁的年轻父母及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们。当时的“知心姐姐”也已是六十多岁的奶奶辈儿的老人了,但在讲到家庭教育问题时,却激情澎湃,字句激昂,发人深思。使人不禁觉得台上站着的更像是一位正在呼唤全民觉醒的革命家。家长们每至共鸣之处,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许多家长不仅详细地做笔记,听得动情时还会悄悄流泪。
为什么一场“知心姐姐”的教育演讲,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听过“知心姐姐”的演讲,看过“知心姐姐”写的书,你会发现,“知心姐姐”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是能真正走进孩子和家长内心世界的人。
概览时下的中国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又有多少。记得社会上曾经就中国家长是否需要持证上岗展开过讨论,说的是中国家长大多没有接触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很多问题,有人呼吁家庭教育能像国外一样上升到必修课的高度。
我觉得这个讨论,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知心姐姐”要对家长们说的话: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谁?怎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学习成绩和成长哪个更重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发掘孩子潜能……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是否认真思考过,是否知道的做法。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实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困惑已逐渐显现:你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已不再是幼儿时期的乖小人儿,许多时候他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做事情,尽管你一再强调小学生应以学习为己任,而不能将玩儿放在第一位。结果是孩子满口应合着,实际行动上就看不到回应了。读了“知心姐姐”《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家长总是对孩子苦口婆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件事情,结果总是收效甚微。是不是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有问题?
“知心姐姐”在书中指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总以强者的姿势居高临下地与孩子对话,孩子虽小,却需要被肯定与被尊重。否则,不管你怎样苦口婆心,孩子也仿佛没听进去。没有尊重的沟通何以形成有效沟通?许多时候,家长如果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包括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过错,与孩子做朋友式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不论孩子到了哪个时期,都会向家长敞开心扉,亦会听取家长好的建议。我想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应当如此吧!
记得“知心姐姐”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作为家长,我们还应当常常反思,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难道仅仅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正是我们做家长的一笔一笔在白纸上书写着孩子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想来,真的是这样,每个孩子出生时差别不大,后期会随着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天壤之别。“知心姐姐”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长处和短处,我们做家长的任务,就是努力帮孩子肯定和放大自己的优点,从而修正和淡化弱点。所以,我们家长要像书中说的,学会夸赞孩子,学会使用正面激励,而不是总以负面否定进行消极暗示。正如“知心姐姐”说的,家长总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觉得自己真的和家长说的一样,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试问孩子今后该怎样迎接重重挑战,走向美好未来?
“知心姐姐”还在书中写到一个普遍现象:有时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会简单粗暴地对待。这种以强欺弱式的教育,或许短时内达到了一定效果,但它的负面作用却不容小觑——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想孩子不暴力,要想孩子不叫嚷,家长要试着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暂时出现的一些缺点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作为孩子心目中最亲的人,父母都不能耐心地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而是希望以自己错误的方式——打骂来纠正孩子短期内的错误。这种以错制错的做法,如何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认识到自己需改进的地方,如何学会以自我驱动来不断完善自己。
记得前段时间,我每天下班较迟,回家检查孩子当天学习情况时,小家伙一会儿要上厕一会儿要喝水,总之以一系列理由拖延时间。工作的疲劳和孩子的拖拉,以及时间一分一秒流失产生的紧迫感,使我顿时就火了,冲着孩子喊:“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一年级了,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不能专心学习,拖拖拉拉地你想要干什么?”孩子被我的叫嚷吓哭了,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是不但没能好好复习,更糟糕的是孩子在入睡后被恶梦吓醒。时间再长一点,居然发现孩子也学会了对着大人叫嚷。由此可见,错误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不但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灵体验,更会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做法。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非常糟糕,于是找机会向孩子道歉:“妈妈本来是希望你尽快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专心学习,珍惜时间。可是妈妈的那天的做法不对,妈妈不该对你叫嚷,请你原谅妈妈,希望你以后也不要对着别人叫嚷,我们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吗?”孩子听后微笑着点点头……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的一个小点滴:孩子刚学的知识容易遗忘,复习时效率会不高,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着急流露出来,别看孩子年纪小,却善于捕捉大人的不良情绪。那天孩子做着算数题,情况有些不理想,不经意间,我咂了几次嘴,没想到这个举动的反作用却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顿时有些发慌,连之前会做的题也突然懵掉不会做了。由此可见,家长的耐心和肯定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反之,孩子从小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真由可能向另外一个方面发展了。
“知心姐姐”说到孩子的养育问题时,还提到“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和书中写到的黄思路一样,我的孩子在两周岁多就会很娴熟地用筷子夹菜,而且是左右手都夹得非常好,至今还记得小家伙自己吃饭时的成就感,给孩子带来的快乐远远胜过吃饭本身,孩子不论做什么事儿积极性都很高。然而好的开始并没有得到好的延续,由于祖辈的包办代替,以及孩子后期更加专注于玩儿,导致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一边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一边由大人填鸭式地喂养。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理实践的快乐,包办代替抹杀了孩子对许多未知问题的探索能力和挑战的激情,没有了由此产生的成功的喜悦,甚至对许多问题缺乏主动认知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所以,正如“知心姐姐”所说:要想发掘孩子的潜能,就不能惯养,不能包办代替。当我们懂得这些道理时,就应该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积极主动地应对一切未知,或许短期内会出现失败或错误,但孩子却因此收获了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看到一个各方面能力与日俱增的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1
念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以后,我的内心遭受了明显的震撼人心,懂了自信来源于取得成功的暗示着,害怕来源于不成功的暗示着。这既合适大家文化教育自身的孩子,另外也合适我们自己。
很多父母,一天到晚逼着孩子学习培训,缺乏的更是对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l推着、压着、吵着、骂着r的父母,刚好是缺乏对孩子的自信。
细心思量自身,我又何尝不是那样,当孩子学比不上我所预估的那般好的情况下,自己最先丧失自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動中显露出去,使孩子学习培训的主动性遭受严厉打击、造成我不这方面料的念头,让自信的商务大厦此后塌陷。
实际上因为我见到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说:有发展、还能够做得更强、不必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取得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事儿,不成功是取得成功之母等积极主动有发展的言语暗示着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愉悦洋溢在脸部,更为勤奋地去保证最好是;但许多情况下大家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如何还不容易呀、怎么讲,你也不容易搞清楚的、算了吧,就这样吧、如何那么笨呀、对孩子的过错,没法做到包容和了解,一味的表明不满意,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产生过多的负面消息。见到消沉孩子写在孩子的脸部的情况下,也没有思索过那样的言语和斥责对孩子导致如何的心理负担;沒有思索过那样的个人行为是否会让孩子缺失自信。
对孩子而言,有木有天赋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有木有兴趣爱好,有木有自信。看见孩子对学习培训失去自信心,大家是否应当思考一下自身的个人行为:是否应当多学习培训一些文化教育孩子的造型艺术,像卢勤那般爱孩子、重视孩子、了解孩子、明白孩子,让孩子日常生活在你可以行的自然环境中,让孩子渐渐地由消沉变成积极主动,将你可以行变为我能行。让孩子感受到取得成功的觉得,创建自信,重构理想化之圣殿。
因而,根据思考,在文化教育孩子的全过程中我觉得自身应当保证:
一、重视孩子的人格。
重视人格不是分時间、地址的,都不分优势多還是缺陷多。假如父母在孩子有考试成绩时就重视他,在出現难题时也不新重视他,随意褒贬,这就做不对。父母何不用心理状态互换的方式想一想,自身拥有缺陷、不正确时,期待他人如何看待自身。孩子期盼被重视,最先是被父母与老师的重视。重视孩子,就不可以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語言。
二、协助孩子取得成功,常常激励孩子。
一切细微的取得成功,都能提高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适当答复了老师的难点,他全是有成功的喜悦,会希望本身下一次做得更强。做为父母,给孩子协助,使他有点点滴滴的取得成功感受,并并不是多么的难的事儿。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取得成功中,累积一分一分的自信。
读了过一遍文章叫《一位妈妈与父母会》,文章中的妈妈共报考报名参加了小孩的三爸爸妈妈会。第一次报考报名参加爸爸妈妈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小儿多动症,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他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由于全班30名小孩子,唯有他主要表现最烂;唯有对他,教师主要表现出不屑一顾。殊不知母亲作出引以为豪的模样对儿子说:教师夸奖了你,说小宝宝原先在板凳上坐不上一分钟,如今能坐三分钟了。别的的母亲都十分羡慕嫉妒母亲,认为全班仅有小宝宝发展了。那天晚上,她孩子破天荒地吃了二碗大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第二次爸爸妈妈会,中小学校的老师对妈妈说:班里50名学生们,本次数学考试,你孩子排49名。大家猜疑他智商一些阻碍,您最好是带他到医院查一查。母亲她落泪了,殊不知,当她返回家中,却对坐着桌前的儿子说:教师对你满怀信心。他说道了,你并并不是一个笨孩子,要是能仔细些,会超出你的同桌的,此次你的同桌排到第21名。
孩子暗淡的眼光一下子充满了光,低落的脸一下子屈伸起來。儿子温驯得让她惊讶,仿佛长大以后很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常必须早。
第三次爸爸妈妈会,妈妈蹲着孩子的座位上等候老师点她孩子的名字,因为每一次爸爸妈妈会,她孩子的名字在差等生团队一直被点至。殊不知,此次却超出她的意料,直至完毕,都没听见。她一些不习惯。临别,去问教师,初中老师告知她:按你儿子如今考试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满怀愉悦的情绪摆脱校门,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甜美,她告知儿子:班主任对你很令人满意,他说道了,如果你勤奋,很有期待考入重点高中。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2
应女儿班主任推荐,最近认真看完了《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书中通过作者讲述身边一件件小事,告诉家长一个个道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所有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一路看下去,许多故事,令人感慨,许多细节,令人感动,许多话语,令人深思。
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一次周末回乡下老家,路上正巧遇上我们那儿一所重点高中搞拓展拉练跑,一个个花季少年穿着厚厚的'棉服,有气无力、跌跌撞撞的向前拖行。坐在我身旁的女儿问我:“妈妈,这些哥哥姐姐怎么这么跑步啊?”想必我8岁的女儿也看出他们不在跑步的状态。更不可思议的是学生队伍旁边跟着一群爱心泛滥的家长,拿着各类小吃,保温杯,不停地对着自己的孩子讨好的问道,“还行吗?要不我们歇歇?”顿时感慨这些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越俎代庖。
回想女儿成长的这8年,我一直充当一个“懒妈妈”的角色,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都尽量放手让她自己解决,女儿自信阳光的性格也是这样养成的,通过一步步自己解决问题,她收获了宝贵的自豪感和对自我的认可,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冬天,每次带女儿去单位公共浴室洗澡,从5、6岁起总会听到有人夸我女儿,自己洗澡,自己脱衣穿衣。女儿很是乐意自己去做,觉得自己可以,我也会对她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大大的鼓励“你真棒!”长此下去,女儿将这件事做得近乎完美。可是当下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时候是放不开手的,常常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来,于是我们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就连刷牙也能代劳,没有给孩子留下尝试和成长的机会,不是孩子的太无能,而家长剥夺了他们成为有主见、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的权利。过度的保护,只能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干涉,只能让孩子无奈。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深深地感触:“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里素质差的,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恍然大悟,反思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忘了“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情商的重要性。其实,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你真棒!”就是开启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适度的夸大他们的优点,缺点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而不是大张旗鼓的批判他的那些缺点。在女儿班上选班长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和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都会重复问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你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你会选谁做班长?”第一次问我的时候我没把她当回事,随便说了一个我认识的小孩,“那第二个呢?”女儿接着问,我又说了一个,女儿还不满意?当我最终说出了女儿的名字时,她高兴的说,“是不是因为我很棒啊!”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女儿会重复同样的问题游戏,最后都是在听到自己名字后游戏结束。赏识教育能为孩子的人生点亮星星之火,能让孩子自信的自我认可,拥有自信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为何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幸运的。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共有的情感。可是如何去爱,用何种方式去爱却也是我们很多父母需要审视的问题。谢谢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做母亲的言行,让我懂得了要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去夸奖、去赞美、去赏识、去理解、去尊重我们的孩子,去发现、去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敢于放手,属于孩子们的失败也要让他们去经历,因为这也是他们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养分。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3
第一次知道“知心姐姐”卢勤是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讲座——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空间,立即就被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她的语言幽默风趣非常具有感染力,把一些简单的道理通过大量的事例表达出来,你会不知不觉跟她产生共鸣,不知不觉就会想,我该如何对待我的孩子,如何跟他沟通,如何才能不让悲剧发生,如何才能让他更加快乐地成长。
看完讲座我就去书店找她的书,买了这一本《告诉孩子,你真棒》,这只是她的其中一本,还有包括《告诉世界我能行》《写给年轻妈妈》等,都是非常好的书,不光给做父母的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从中获得启示,受到触动,对于孩子,在获得理解的同时也能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成为父母与孩子间沟通的桥梁。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写了家庭教育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的办法、如何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爱孩子的几种办法、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可以说每一章都给我许多启示,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第一章和第五章。第一章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拼死拼活地累,对于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好。父母不关心孩子是否快乐,有没有学会爱身边的人,是否具有责任感,是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缺点,甚至连缺点都谈不上。这种对孩子物质需求无限满足,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的教育方式,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也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像几年前发生的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不了解他的人可能会认为他太残忍。而事实上做妈妈的为了补偿他缺失的父爱,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为了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除了学习,海洋在家里没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忠实执行妈妈的命令,自己一点点独立思想都没有,甚至到不小心把脑袋撞破也不知道去医院的地步。终于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却出了这样的“伤熊”事件,做妈妈的这时候最关心的不是熊的伤情,也不是儿子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异常,而是儿子的学籍能不能保留。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面对屡屡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轻生事件,卢勤痛心疾首。在书中用大量的事例告诉家长:“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分为本,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书中同样也举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象担任北京国际艺术学校副校长的贺谊芳,就特别注意保护孩子小小的爱心。儿子用妈妈给买冰棍的钱为妈妈买一枚小小的戒指,这礼物微不足道可妈妈当成宝贝一样珍藏,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的一颗爱心!这种爱或许不像100分、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
北京男孩张驰是英国剑桥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他18岁就去英国读本科,“BBC”广播电台称他为“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成功归结于父母对他道德的培养,父母认为儿子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父母通过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知心姐姐”卢勤的个人魅力,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知心姐姐”事业,用自己的爱心征服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有一双爱的眼睛,五分钟之内就能发现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她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人都有很棒的地方,如果能被发现,他们比谁都不差。
正因为如此,无数的处于迷茫处于苦恼中的青少年们纷纷向她求助,向她倾诉自己的秘密。在她的劝说下重拾信心甚至放弃轻生念头的人不知有多少,听了她的讲座,看了她的书,父母与孩子间改变剑拔弩张关系的更不知有多少。
在她前往重庆看望一个用智慧挽救父母婚姻的9岁男孩时,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车子无法向前走了,马路上,山坡上黑压压的全是孩子,无数的孩子为了要亲眼看一看“知心姐姐”,和“知心姐姐”说句话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家远的也由爸爸妈妈陪着赶来了。卢勤说自己早已泪流满面。每每读到这里我的眼里也蓄满感动的泪花,为这么多渴求理解的孩子感动,更为这样有魅力的事业感动。孩子是大地,孩子是太阳,我希望能像“知心姐姐“一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孩子带来一片清凉,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