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胡适文集读后感

2023-08-15 02:27:13 高考在线

  胡适文集读后感【1】

  哲人说,母爱是最无私、最珍贵的爱!

  诗人说,母爱是最动人、最伟大的爱!

  笔者说,母爱是最勇敢、最无畏的爱!

  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他的母亲从小就变成了寡妇,不仅要管教自己的儿子,还要照管他那死去的丈夫所留下来的,自己还要大的“孩子”。

  在这重重的困难、劳累,痛苦中母亲仍然让胡适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她的宽容,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她的刚气。

  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亲。

  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不仅给予我伟大的生命,还付出了她所剩下的所有时间与精力。

  我,在他那无微不至但又默默无声的关心下快速的成长。

  她和胡适的母亲一样,对我十分的严厉,她在别人面前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她显得那么坚强,一切事情不管有多大困难,她也能很好的完整。

  但是,她对于我,却显得那么软弱。

  记得,一次爷爷做手术,住院了,我们一起去看望他。

  爷爷得的是一种会传给下一代的眼病,这种眼病很可能会在年近花甲的时候双目失明。

  在看望的同时,也陪同这爷爷去检查眼睛。

  “医生,也给我的女儿也检查一下吧?他爷爷这个病会传染,不知她的眼睛会不会有这种玻”母亲对医生说。

  “快,过来,你也让医生来看看!”母亲带着奇怪的微笑把我拉向了医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呢?好像隐藏着极大的不情愿,和极大的焦急与担心。

  我把头移到了机器前,一束微弱的光毫无阻挡的摄入了我的眼睛,使我感到特别刺眼,我不断的把自己的目光从那光上移开,这使的医生不断的提醒我:“盯着这束光看。”这时我突然感觉的了一种奇怪的安静。

  你们肯定会问,医生这么唠叨,怎么还会安静呢?不,是因为母亲,她一句话也没说。

  要是在平时,她早就插嘴了,为什么呢?我向母亲瞥了一眼,发现母亲像木头一般站在旁边,她的神情显示出很不安,仿佛头顶上有一块被细线绑住的大石头,一动就会掉下来。

  终于检查完毕了,母亲急急忙忙走向前问:“怎么样医生?她的眼睛不会有事吧?”

  “当然没事,仅仅是有点近视罢了!”

  “那就好!”母亲异常轻松的说。

  走出医院,母亲竟对我说:“从你刚出生起,我就开始担心你有和你爷爷一样的病,但是我一直都不敢带你去看,你知道吗,刚才妈妈就好像站在法庭上等待判刑一样,不过,幸好现在是无罪释放。”

  我惊奇极了,没有想到母亲竟如此为我担心。

  接着母亲踮起脚尖抚摸我的脑袋,我都已经比他高了。

  我拉过母亲的手,那双圆润有力的手,那双为我洗过无数尿布的手,那双为我做了很多可口饭菜的手,早已失去了光泽,布满沟沟壑壑的道道裂痕。

  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我能感觉到母亲的温暖传递给我,我的手是饱满的青春的充满活力的手。

  看母亲的手,我知道我是她生命和希望的延续……

  我缠绵的情思在这伟大的爱中不断的盘旋,这使我感到了无比的幸福,美好!

  胡适文集读后感【2】

  读罗志田新版胡适传,上载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享受的是美国归还的庚款补贴,数额不菲,除接济家中外,甚至还雇了一个佣人。

  胡适常对人言,吾等留学生,在外代表炎黄子孙,不可只图省钱,而须处处注意吾等形象,免为西人歧视也!自己留学在外,对胡适当年此言有直接的体会。

  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千方百计地省钱,自己衣食节省无可厚非,但寻机贪图小便宜,遭外人背后议论,实在令人为之汗颜!我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挥金如土,但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决志不做金钱的奴隶,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称心,不图省钱,由此虽落下个“懂得享受”的恶名,也不以为意。

  但即便是如我这般消费,每个月的奖学金还是能颇有结余,而一些中国学生想着靠省下的奖学金将来买房买车,实在令人不解。

  且不说现在房价已涨,省下的钱实在杯水车薪,买不了几平米,就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也应该是在学业上用功,将来谋个好差使,拿高工资,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胡适当年回国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也没听说兜里带了多少钱回来啊。

  活着应该享受每一天,年轻的时光更是弥足珍贵,为了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亏待自己大好的年华不说,还养成个小器爱占便宜的毛病,甚至于有失国人脸面。

  两相衡量,实在觉得不值。

  胡适被后人誉为一代大儒,社会导师,大学问家,学贯中西,但其实他的国学功底一部分是在出国前奠定的,另一部分则是回北大后“补课”的。

  在美国的几年,据罗织田推测,可能并没有认真读多少书。

  先是在康奈尔,书没读好,倒是成了校内小有名气的演说家。

  后来转学到哥大,应酬不减反增,平均每天要写好几封信。

  记得以前读胡适的留学日记,他常自责不安心读书,朋友来信中也常劝他好好读书。

  说胡适在美国没有读书自然不可能,但从日记中按图索骥,其这一时期所读之书,要是比起陈寅恪吴宓等来,就显得黯然了。

  胡适日记中记载其与友人打牌、喝酒,动辄半天,多不甚举。

  如此留学之胡适,后来竟能得享大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之人物,虽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胡适本身聪慧过人,又早怀做“社会之导师”之宏志,为此亦做了相当的准备。

  胡适读书博杂而不精,自己亦承认此为生平大过,但要成为一代之精神导师,必须是个通达之才,而不能只是一个专功之家,而胡适于专业学习之外尤关注现实政治,实为其归国后呼风唤雨奠定了基础,这些又是陈寅恪吴宓等所不及的。

  读至此,不禁想,“浪子回头金不换”,胡适虽在美国虚度了些时日,但后程发力,终成名山大业。

  但当年,中国虽处内忧外患之中,没拿学位的胡适尚可回北大任教,既而掀起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且在其后的岁月中纵横议论,针砭时弊,还差点参选了总统,其一生可谓传奇而多彩。

  试想今日回国之留学生,虽有绝世之才干云之志如胡适当年者,安得成就如彼之洪业乎?思之不禁 “西北望长安”,一声叹息尔。

  胡适文集读后感【3】

  借胡适的文集的时候,是因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

  所以我想看看先驱是如何写文章的。

  看胡适的文集的时候,我还真的不曾留意那些曾经扣在他头上的无数的光环。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治学严谨是我对他的一个最初的印象。

  “卖药游方二十年,人间浪说小神仙。于今回向人间去,洗净蓬莱再上天。”这是他四十七岁生日的自嘲。

  胡适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的一生珍视思想甚于世俗声誉。

  他的眼中,人要自由,要解放自己。

  心中怎么想,手上的笔就怎么写,发自内心即可,并不需要把读者捧来捧去。

  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我睁着双眼看不到意境,就像在聊天室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感觉。

  因为他并不刻意加工文字,虽无三分美,却有七分真。

  “月光下的老槐树,落英缤纷的秋山,柳岸花堤,青山处处,绿水长流……”以上是我加工的,在胡适的文章下,不会有如此美好的意境,但又确确实实是他所写。

  毕竟现实在眼里,浪漫在心中。

  呵呵,不知道胡适先生写那些文章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如果要我说出对胡适先生的感觉,我想他应该是一名“文坛的守望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