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精选7篇)

2023-08-13 12:59:02 高考在线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1

  《你在忙什么》以幸福、压力、财富、情感、快乐为关键词,关注当下社会现状,针对现代人的思想误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世人打开一条光明之路。被这本书吸引,源于书的名字:你在忙什么?看完书名我也在思考:我在忙什么?为一日三餐?为孩子的教育?为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是为了让家庭更加和睦?想来想去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也许这些都是生活中合理存在的目标与期许。

  这本书从佛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在我们生活中不同现象所包含的智慧,我被作者对“人定胜天”这个成语的诠释所吸引。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是指:人在一定的努力或外物的支持下,一定可以战胜自然,改变自然,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它另一层更美好的意思:人心的安定高于一切。在作者的眼里“人定胜天”则是他所推崇的低贪生活,因为只有低贪,才能低碳。因为“贪”就是人心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内心不节制,就会引起更大的贪念。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不能免俗。在我们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在保证日常好习惯的同时,心中需要增加一点内心的主观意识——“低贪”。在内心少一些攀比,少一些物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反而会让我们的内心平静。用走路、单车、公共交通工具代替开车,会减少碳的排放,腿脚动起来会增加运动量;用下班回家吃饭代替不必要的会餐,会增进与家人的感情,还会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合理,更利于身体健康;使用适合自己的物品而不是去追寻别人拥有并推崇的高价值生活,会让我们更从容,舒心。

  人们不停地追求各种各样的享受只是为了找寻快乐、幸福,然而真正的快乐是源于内心的。因为内心的欲望越少,幸福感就会越大,我们常常羡慕孩子无忧无虑,殊不知他们才是欲求最少的。此时的你正觉着生活乏味、重复,甚至有些迷失,那我们真的需要换个角度,去发现一些新的感悟。放下包袱,去完成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跟进的计划,陪孩子嗨玩一场,完成对家人的承诺,用调心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效。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2

  忙忙碌碌的过完了一天又一天,当看到突然如题目一般的问题,你在忙什么的时候,自己不由的楞了一下。自己在想着,是不是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做了无用的事情。忙碌的日子不过是为了生活,若是身体一直忙碌,内心却没有一种满足感,那么也着实是有些遗憾的。解压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趋势,可是当用佛法来解压的,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索达吉堪布在本书中讲述了佛法的作用,他鼓励修行,让此起彼伏的分别念停下来,认识到万法实相,之后利益一切众生。书中关注当下社会现状,针对现代人的思想误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开启了一条光明之路。作者说的,成佛,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幸福是建立在利他基础上的,所以,希望你们以实际行动利益众生。于是我想到了高尔基说的那句:给,永远比拿愉快。帮助别人,自己也同时会获得快乐。佛语,说禅。在《六祖坛经》这样定义:外离相,内不乱。简单的讲,就是让心远离外境纷扰,处于平静中。而学佛会让你明白佛说的道理。菩提心功德,是妙胜良药,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乐。可以实行利他,获取快乐的方法。忙碌的生活不免会有些内心嘈杂,所以关于佛,我们也会有所敬畏。不一定说自己有多么高深的佛法,却也希望着能让自己获得内心安宁。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来从浅入深解说有关佛的禅理,有关生活的不解,在阅读的时候和跟着别人的提问,来获得自己的'想要的答案。从一问一答中,让读者能对佛教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它不是神秘主义,是现实主义。而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是为了舍弃自己。悟禅、无道,了解科学,敬畏生命。压力、财富、情感,不管是失业带来的抑郁,还是得不到带来的痛苦,都会在佛的讲述中获得解脱。身体的忙碌根本在心,作者用佛理的讲述,会让人看到藏传佛教大德。作者也希望着由此读者们能得到佛教中的宁静心灵,减少无意义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一句你在忙什么,会让人去思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想要轻松,寻找让心宁静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也尤为重要了。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3

  今天这个时代,似乎所有人都处在一种忙碌的状态:忙着赚钱、忙着花钱、忙着工作、忙着玩乐……似乎找不到一个不忙的时候,你在忙什么?你为了什么而忙?如果你一直这样忙,这是你活着的意义吗?如果不是,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把这个题目推向了终极问题。不可否认,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着我。

  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精通藏语、汉语,翻译多部佛经,被誉为“当代玄奘”。善于将藏传佛教的大义精髓用浅显易懂的形式传播给世人。在本书中,收录了他近些年在世界各个大学名校的演讲,并且还收录了一些演讲后的问答。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即使不信仰佛教,对于处在这个时代的的人们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心灵读物。

  他在各大名校的演讲中,不带任何讲稿,真接用心与大家交流,其中不乏有很多智慧。索达吉说人的忙,累,苦,皆源于心,阻碍我们的,不是财富,是对财富的执著。所谓成功,不单单是有钱有地位有名声,对心有驾驭能力,经常有满足感,方可称得上成功。过于依赖外在的一切,内心就会迷失自己。

  忙碌本来是一种充实的表现,说明是有事做还有钱赚。我们努力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是,当我们赚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欲望却越来越大,我们的内心反倒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浮躁。索达吉堪布说,幸福的根本,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东西,在于你减轻了多少欲望。

  在本书中,索达吉堪布的演讲内容,涵盖了当今世人最关心的财富、爱情、压力、环保、科学、幸福快乐痛苦等内容,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佛学的知识,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佛学的科普读物。这本书让人沉思,又让人感到内心宁静。其实说的都是些很朴素的道理,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智慧源于对自己的觉察,停下来,才能看到,我的欲望、痛苦和问题,停下来,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周围的一切,六祖坛经对禅的定义:外离相,内不乱,让自己的心远离外境纷扰,处于平静中。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世界,去读这样的一本书,不仅可以了解佛法,增进智慧,增强幸福感,而且能让人寻回内心遗失已久的宁静。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4

  有人说,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精神世界却不能同步。因此各种光怪陆离的迷思日复一日。在忙乱的世界中,守住心的沉静,似乎很有必要。

  《你在忙什么》是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作品,收录了索达吉堪布近年来赴哈佛、耶鲁、斯坦福、哥廷根、清华、北大、港大等全球近百所顶尖学府的演讲精粹。他运用自己遍及全球的影响力,从幸福、压力、财富、情感、快乐等关键词出发,结合当下社会现状,针对现代人的思想误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打开了一条寻找宁静心灵的路。

  索达吉堪布说,我们的忙碌,根本在心。他希望我们能从不变的佛教宗旨中,找到解决现代问题的真正答案。看了《你在忙什么》,我跟随大德的智慧,步步观心,便觉得这本书蕴含着开阔心灵的力量。它是心灵鸡汤,因为在心灵困顿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狭隘与烦恼,都是来源于自己。比如我常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常生烦恼和迷茫,常情生执着,在这本书中,我都能慢慢打开内心,虽不能做到瞬间开悟无忧,但亦能找到点滴的觉悟。诸如人类的最大痛苦源于自私,这时的痛苦便缘于“我”少了的慈悲心,不仅是对别人的慈悲,也是对自己的慈悲。故而善待自己,便也是一次次“无我”的照顾自己。书中有一点给我感悟很深,讲一个堪布蒙冤入狱多年,被释放后,他说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对那些伤害他的人是去慈悲心。试想我们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到!多是在被别人伤害的时候,心生憎恨,报复者更有甚者。但这位堪布在那样的环境下,最害怕失去的,是慈悲心。他是从平凡人的心出发,怕自己做了平凡人最正常的心里反应,也继而产生相应行为和后果。

  学习佛家思想,很多人都会想到“看破红尘”。我想,如果学习佛教相关,看到的是这样的世界,心生的是消极避世的念头,那便是最坏的鸡汤了。谈及最坏的鸡汤,也是因为开悟的,并非真意。比如懂得知足所拥有的便是大富翁,却因此而满足得过且过,便失去了本该可以作为的价值。比如懂得情归执着,却因此而淡泊情谊,不珍视友人之爱,便失去了对他人的慈悲心。

  好的老师总是用简单的话,通俗的语言,引导我们去成就自己,而不是一味安利思想。我读到的索达吉堪布大德,便是一位好老师。书中他的演讲与互动问答,皆随处引寓各种名家典籍,让科学、哲学等与佛家思想明出互通之理。在这样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这样的书,这样的人,我想能打开一道心灵的修行之路。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5

  “你在忙什么,”这书名就一下子问住了许多人,看看朋友们迷茫的眼神和思考的投入,我忽然觉得,这个社会真的病了,我也病了,是心病了。

  “我”这个字,你瞅瞅,已经在短短的问句中出现了很多次,人在世间,往往执着于那个真实的自私的自我,我们在寻找的幸福,在佛陀看来都是不真实的东西。

  “机缘”,本书的作者认为这是个玄之又玄,解释不清楚的词语,这个来自于你的生活,你自己,你遇见的任,你曾经的经历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些都可以叫做机缘。

  看这本书的时间是在考场上,我作为监考老师在偌大的考场上打发着很无聊的时间,但是正是如此我才有安静的空间让自己的心灵放空去读书。真的不说也许这就是一种机缘,短暂的沉静让我汲取了大量优质的内容,心中自然是美的,因为书真的很好,心真的需要静。

  对“佛”我始终是个门外汉,不过也一直有着极大的兴趣想去了解,想去安讯,曾经有人带我入过佛堂,也有人送过佛经给我,也曾经游历过小布达拉宫,许多寺庙,还虔诚的拜佛,希望愿望能够达成,现在还想要去还愿,始终记得自己的诚心。但可惜的是知道如今我仍然是那个迷茫的自己。

  其实,自己就是堪布口中所说的那个佛教中的门外弟子,只是看些书和拜佛,但是没有明白这是为什么,而藏传佛教责专心研究佛教的精神与大义,从浅入深,让修行之人明白道理更为重要。

  喜欢这本书,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因为他可以解惑,书中分了好几章,其中每章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然后都是用的是堪布在大学讲经中学生的问题和答案来讲述,这个方式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因为其中许多都是我想问的,而堪布都给与了回答,比如关于执着,关于感情,关于如何修行等等都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一直想问但是没机会问的问题,然后看看这位大乘的佛法传教者是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也许在某一刻你可以得到顿悟,不管是短暂的心情宁静,都是一种收获。这是一本好书的标准,所以得者有幸,很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寻找那也许是片刻的宁静,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6

  95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这种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旨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一位日本禅学家将松下的话解释为: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

  那么,什么是禅?索达吉堪布在他的新书《你在忙什么》里说:“安住于法性才叫禅。”就像《六祖坛经》里的解释,“让心远离外境纷扰,处于平静中”。

  在社会高速发展,俗世纷乱复杂的今天,找寻内心平静,谈何容易?不求学,就没有好工作;工作不好,就娶不到心爱的姑娘;结不了婚,就无法使父母安心。生活像团乱麻,问题层出不穷。于是,索达吉堪布向我们提出了一条人生建议:如果把禅当成一种习惯,世间的事就容易解决多了。

  索达吉堪布生于甘孜藏地,年逾五十,是四川省喇荣五明佛学院法师。他学识渊博,心智深邃,是位浮躁社会难寻的精神导师。著有《做才是得到:索达吉堪布给你点滴加持》、《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教你珍爱痛苦》和《生命的真相》等书。

  本书是堪布在国内各大高校的演讲集。面对象牙塔里的精英学子,他始终在强调“我”与“心”的关系。所谓修行,就要学会放弃自我。无论身体多忙碌,根本在心。

  胡兰成说:禅是一支花。对于每一个研究禅宗的人来说,禅都被赋予独特的见解与诠释。在本书里,索达吉堪布从现代人为财所累的“禅与财富”讲起,直到鼓励人们听从内心召唤的“只为一颗心”而止。书中十二章节的内容,包括诘问爱情的“问佛陀情为何物”、谈论现实主义的“科技时代的佛法”、指导当下生活的“减轻压力的智慧”……这些话题几乎贯穿了人世间所有的思想角落,令人不由自主地重新定义幸福与快乐。

  这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年代。所有人都标榜个性,突出自我。可索达吉堪布却竭力规劝众人去“忘我”,忘我即利他。我们耳熟能详的佛语,诸如“菩提心”、“慈悲”和“菩萨”都隐含着佛教的核心,“就是利他,希望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菩萨的本意是勇敢的心。勇敢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真正的勇敢是去帮助别人,甘愿自己承担痛苦。放下“我执”是艰难的,因为你放下的也许是情感、金钱或者地位等诱人的享乐。可通过“忘我”的快乐去感受所有人的快乐,那种愉悦是“失去”的得到。

  索达吉堪布说,“幸福的根本是心”。众生平等,其实无论贫富美丑善恶,我们的喜怒哀乐是相同的。如果有朝一日你被问及是否幸福的时候,堪布的妙语或许会为你提供回应,“知足,就是获得幸福的药方,有了它,哪怕人生过得平淡无奇,照样可以品味幸福”。陈文茜曾告诫年轻人“理性的叛逆”,而堪布想说的是“有限的欲望”。学会控制欲望,才能掌握内心,最终使心回归平静。

  倘若我们相信生命轮回,永无止境。那么修禅,便是“我”和“心”的双重修行。索达吉堪布说,如果把禅当成习惯,“心”安宁了,“我”就快乐。

  《你在忙什么》读后感7

  很多时候我们被工作的繁忙捆住了身心,会因为一件事而埋首桌前,会因为一个烦恼而痛哭流涕,你有放下心来,打开窗,去静心的看一看蓝天吗?哪怕只是静下心来,去品读一份安宁。

  不知道为何,当我翻看了《你在忙什么》后,我的脑袋里,只记住了一句话,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孩子。

  我记得有次我给红妆打了一个电话,那时候心情很不好,她回了我一句《无量寿经》里的话,“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什么不是一个人,死也是孑然一身,恰巧,在我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就看到这句话,有人问佛,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会说,对情不要太执著,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作茧自缚。

  所以,爱是怕失去,却有求不得。所以,他用刘瑱妹妹的故事,说明了爱情是无常的。用摩登伽女爱上阿难的例子,去说爱情的本质。甚至是佛陀的爱。

  放下自我,化解执著是一个境界,也是对感情的参悟。

  这本书是索达吉堪布的述著,很多时候,我们日复一日,来不及作答,来不及发问。而堪布在书里,一点点地用他的领悟去洗濯尘世的智慧,守护我们心灵的沉静。这本畅销书,影响力遍及全球,堪布对藏传佛教的传统法义学修甚深。我记得书中有个商学院的学生问堪布,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西藏文化、藏传佛教会不会冲击时?堪布说,外来文化确实有冲击,当短期内不会有大问题。他指明藏族人本身就重视学修佛法,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把佛法视为如意宝一样,不可能轻易舍弃。他说一部分在藏族人去了汉地或国外,信仰消失,但西方重视了起来,开始关注藏地文化及佛学。

  他说,这些藏族人的心,还是会回来的。从汉地到西方,再回到自己的故土……

  佛教最重视智慧,而在提问中,堪布也说了,智慧有两种,意思懂得取舍并接受真理的智慧。当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通达万法实相的智慧。在学与修的离与合中,他就指明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而是了解佛陀的独特智慧,而不是办个皈依证,参加个佛教仪式。所以,缺少听闻佛法,盲修瞎炼,会变成没有智慧的旁生。所以,要懂得怎样做?怎样才能心静下来?静下来又有何用?

  所以,修佛和做人一样,都需要踏踏实实,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

  三是对年来,索达吉堪布,身体力行地引导大众实践佛法的学修传统,同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

  面对一个引导人的大师,有人问他,我曾帮助过一个人,他若是伤害了别人,我有过失吗?

  堪布说,你如果没有害其他人的心,就没有过失。

  他引用了自己曾帮助过一个贫困生的经历,他希望这个学生有前途,但没有想到他用所学的知识伤害了很多人。他说我帮他有过失吗?

  他说没有,因为他的心是想利益他,。他做坏事只会害自己,对堪布不构成伤害。

  所以,他只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前辈,他心向善,他渴望众人能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他认为,时代在变迁,但佛教的宗旨没有变,人们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现代问题的真正答案,这是应该去提醒大家的。所以,对外界的种种赞誉,他说,我只是一名老师,教传佛法的老师。

  这本书没有那么多的循规蹈矩,它就像一个前辈在与你对话,平心静气,他希望你能摒弃杂念,当我们富裕的时候,不要得意骄傲,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当我们贫穷的时候,不要伤心沮丧,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放下执念,去守护我们心灵的港湾,没有什么不是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