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读我可以抱你吗,宝贝有感
2023-08-08 10:22:29爱的教育的读后感500字(精选22篇)
2023-08-17 16:38:52三国演义小学优秀读后感
2023-08-14 04:47:29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05 10:39:32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范文集锦八篇
2023-08-01 13:08:22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英语演讲稿
2023-08-06 15:16:07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汇总八篇
2023-08-10 05:17:25大学毕业生的个人鉴定推荐
2023-08-14 11:56:58
读《呼兰河传》有感(11篇)
读《呼兰河传》有感1
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便成就了《呼兰河传》。
在萧红的记忆里,童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童年有烦扰人们却走不过去的泥坑,呼之“盛举”;童年有化子们吐不尽的悲哀;童年有扎彩铺为死人准备的大排场;童年有害五个孩子大闹一场的麻花,和人们花光积蓄也要吃的豆腐;童年有美妙无穷,变化无穷的火烧云;童年还有在精神上的盛举;童年还有和蔼的祖父和承载欢乐的大花园;童年还有令人讨厌的祖母和奇怪的有二伯……
这些记忆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笔下的这个小城并不繁华,都是一些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然而作者却写得如此有趣。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大泥坑有六七尺深,车夫和马经常翻进泥坑里去,翻进去了之后,车夫爬了出来,而马就算连滚带爬也出不来。泥坑还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狗、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面,他们想了许多方法,如:拆墙、种树,却没有一个人想过把坑填平。可以体会出当时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和麻木。
在充满童趣的后花园里,他与他的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春天,作者爱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或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
但是,可能童年中的乐趣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吧。但还有一个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还教她唐诗,讲实在听厌了的故事。祖父算得上是萧红童年时期的‘一束光’。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小城,一段渐渐为人遗忘的历史,一个天真无知的孩子,一个无法触及的世界……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愚昧而又麻木的人们,看到了萧红小时候美好的童年。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生活知足,平平凡凡,健健康康,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未来。
读《呼兰河传》有感2
《呼兰河传》是一名已经逝去的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书。萧红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里,写下了《生死场》《跋涉》《呼兰河传》等巨著。她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就写在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中。
著名作家茅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由此可见,萧红那抒情诗般的意境,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萧红童年生活的丰富、快乐。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萧红小时候与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的情景。萧红的祖父是一个慈爱、和蔼可亲的老人。萧红出生时,她的祖父就已经六十多岁了。萧红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与一般的女孩有着明显的性格差异。她总会在一家子里闹出什么小笑话来,无不使人哈哈大笑。想到萧红童年时候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样子,我就不禁羡慕起来,可是又一想,萧红小时候那么自在,可是长大后就不一样了啊!这个年仅30岁就离开人世的伟大作家,实在令人惋惜。当看到《呼兰河传》中萧红在祖父的菜园子里闹腾的场面,我就想起了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姥姥家菜地里的趣事……那时,我4岁了。妈妈带我去姥姥家玩。我看着姥姥家门前的一片菜地,心里不禁疑惑起来:咦,为什么这块菜地里种的都是杂草呢?又细想了一下,嗯!也许是姥姥和姥爷太忙了,来不及除杂草,所以就耽误了。我转了转眼珠,又想起了一个点子:我为何不自己拔掉这些没用的杂草呢?一想到拔完后妈妈她们就会奖励我的情景,我不禁偷偷笑起来。一到中午吃完饭,大家都午睡了,我假装乖巧地躺在妈妈身边。
不一会儿,妈妈就睡着了,我便跑向菜地,拿了一把镰刀,开始铲除杂草。因为我还小,所以干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没有力气了。其实我也没除多少杂草,就只除了一小排而已。这时,姥爷睡不着,便打算出门逛逛。我看见姥爷,就像看见了什么似的,马上冲过去,趾高气扬地告诉他:“哈哈,姥爷,我帮你拔了杂草呢!”姥爷看见我不睡觉在外面不知道干什么,也很好奇,便答应我去看看。本以为姥爷会夸奖我,谁知道姥爷看到后失声尖叫:“天啊!你个傻孩子干了些什么啊?那是韭菜,不是杂草啊!”我一听,吓了一跳。还好姥姥比较宽容,无奈地说:“唉,算了吧,小孩子不懂事,有这个勤劳的心就不错了!”说完,便开始教我认识蔬菜。但是我并不想学,看到外面飞来了一只很大的白蝴蝶,趁姥姥不注意,就偷偷跑到菜园子里去捉蝴蝶,还瞎闹。
被妈妈追回来后,我还是屡教不改,又偷偷跑到别处去了……现在想一想,小时候的我和小时候的萧红没什么两样嘛!《呼兰河传》,一个美丽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闭上眼睛,静听童年的风声,萧红,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童年乐章……
读《呼兰河传》有感3
看了萧红以直率朴拙、平易近人的手法塑造出的沉闷、迷性而又有色彩、很有趣的《呼兰河小城》,我万分感慨。在呼兰河小城中,人们过着简单、平凡、朴实的生活。大家总是把陈旧的事摆出来当作新鲜的事,对于自己有好处的事,置之不理,抱着一种随它去的心态;而对于自己有害的事,就担惊受怕,一会儿扯到神,一会儿扯到鬼,花了许多冤枉钱,真是可笑啊!每到小城隆重的节日,街上热闹非凡,人们对此谈天说地,言人人殊。还有主人公这个平凡家庭的各种令人牵肠挂肚的悲欢离合,更加详细地讲述了这些人们的品格。我觉得,做人不应该做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顾别人感受的事,这样损人利己是不好的,就算别人不说,自己心里倒也愧疚。做人还要做得勤劳朴实,虽说这样有点辛苦,但来日方长,看到了沉甸甸的硕果,又何必在意这之中的分分秒秒呢?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好好珍惜生活。在呼兰河小城的普通家庭中,买一块豆腐也要忍痛割爱,还要痛心上一整天,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花钱大手大脚,钱像尘土一样挥出去眼也不眨一下,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现在有电视、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来娱乐,、了解新闻,而他们什么都没有。因此,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中成长,一定要好好学习读了《呼兰河传》,我有了许多感触,这些有意义的感触,我会努力去实现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4
这本《呼兰河传》,描述了呼兰河附近的人们曾经的生活,虽然他们有些迷信、死板,但却十分的淳朴,该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
呼兰河畔的人们,也有茶余饭后消闲的事物。比如那个在路当中的大泥坑,在那的人眼里面竟是十分有威严的,因为在它里面淹死过许多牲畜,所以总是会有人说:“大泥坑里又淹死了一匹马。”尽管马最终还是被救上来了。《呼兰河传》里还描述了作者萧红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事和物。她最喜欢和她的外祖父一起在菜园里一起玩耍,将她那小孩贪玩的本性展露无遗。萧红会把稻谷从地里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草;会把盛开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听祖父说:“今年的玫瑰真是香。”而乐的哈哈大笑;会到贮藏室里探险,那木尺、铜环这样的“好东西”来玩。
我小时候自然也像萧红那样贪玩,而且还有一个童心未泯的外公。有一次我和姐姐还有外公乘着一辆两层的公交车,在市区里闲逛。我们三人聊着天,不一会儿便到了终点站,公交车的广播开始仗着自己的大嗓门催促乘客下车,而我突发奇想,想直接坐这辆车回家,于是便和外公姐姐一起躲到了最后一排,以逃避司机的检查。车上立刻变得空无一人,在后排的我们三人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从街上传来的轻微的嘈杂声。司机从楼下走了上来,来检查车上有没有人。我却在这时不合时宜的打了一个喷嚏,虽然不响,但司机却听得真真切切,并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姐姐和外公拼命的向我挤眉弄眼,似乎想用眼神把我杀死。司机越走越近,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还是被司机赶下了车去。
《呼兰河传》把我带回了我的童年,让我仿佛也生活在呼兰河畔。
读《呼兰河传》有感5
童年,人生难得一现,可昙花的开放也仅仅只有那么一霎那,美丽不在。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童年。
在《城南旧事》中,林海英以孩子的目光去构织故事和环境,为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在《呼兰河传》中,晓红则以大众的目光视野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以及这座小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繁琐的日常生活故事。可以说,林海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从她的文笔能看出来;萧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亦能从她的文笔中能得出现这现在的结论。
林海音写的是自传体小说,不过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的,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自己的感受,让人更加感到了作者林海音当时的独特感受,然后然后越来越不可收拾地让读者产生对作者童年的怀念,更产生了共鸣,给人以一种孩子,天真无邪、稚拙的孩子形象,让人紧扣心弦,不禁与作者始“同甘共苦”来了,似乎自己也成为了林海音。《城南旧事》里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指出善者与恶人,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真实的情感,我又玩含蓄地揭露了各界人士的人之间恶人的丑恶嘴脸。柔中有,言外有言,一语双关。
《呼兰河传》,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对呼兰河城的留恋,但读完全篇,作者借用读者的心声:箫红肯定会爱这座小城的!来明确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作者并没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写,这是尽力的写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只不过出现了一两次第一人称方式来写,想理顺读者的头绪,让人感叹:作者的思维紧密。箫红自己的作品趋于大众化,直接了当的说明了哪些人的善恶,一发揭露无遗。字里行间处处充现着刚烈的情感……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都有对童年的依恋,林海英生活温憙,萧红生活清闲,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撞在一起,迸发出同一个火花:童年,是一去不还了……
愿天下人惜今朝、昨日、易逝、现易有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有感6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百感交集。
呼兰河是一个东北小城,作者萧红的童年就是在这儿度过的。这儿有淳朴的乡情,有四季的美景,还有各类当地的风俗。但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古板保守和城里居民思想的封建愚昧,因此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虽然没有作者的特指,但却无不透露着作者对故乡人愚昧思想的讽刺。这些迷信的人们真是对待任何事物都执迷不悟。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本该欢笑嬉戏,可却被这些思想的禁锢活活残害致死。作为同龄人,我愤怒,作为读者,我为这个封建社会而感到悲哀,我们不得不说,她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她身上,有着被男权中心主义深深残害的烙印。
面对这种情景,我的思绪不由荡漾开来,一个路边的乞丐涌入我的大脑。他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无家可归,而且没有学历,但是他却拥有一个正常人该拥有的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他——年纪也不大。一个人最珍贵的是青春,既然仍未失去所谓的青春,为何不怀着自己的抱负去为美好的明天打拼呢?其实仔细回味生活的“一花一草”,一个人活着并不是由钱财才是最重要的。钱财乃身外之物,人世间还有比其更可贵的亲情与友情。也许这个年轻人是为生活的窘境所逼而不得放弃自尊乞讨为生,以换取微薄的收入。但是有一点是不可置疑的——爱拼才会赢。也许当今社会中一些人为钱财蒙蔽了双眼,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利益,也许一些人更喜欢不劳而获,也许在一些人看来钱财的价值已高过一切,有钱才有权势,有钱才有尊重。但是我们作为肩负着成为祖国新一代栋梁的使命,我们不能为此蒙蔽双眼,而应辨别事情的是非,就像要极力反对愚昧的思想一样。
读《呼兰河传》有感7
近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开始读前两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描绘家乡的语言不是太吸引我,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读时发现了它那种特别的味儿。
作者的语言简单,把我带入了他们的年代。在我看来,那时候整个社会没有半点色彩,就像文中所说的: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也就算了。
这里的人们被动漠然地对待生与死,关于生命的珍贵,死亡的悲哀,他们毫无感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想想,12岁啊,跟我们的现在的年龄差不多,12岁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龄,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要拼命的干活,还有忍受各种打骂,还要被人们“治病”的借口,惨不忍睹的折磨,最后惨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婆婆的愚昧吗?不,是整个呼兰河城人们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
封建迷信,苦难生活,使这个小城尽显落后,而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又让我感受到了呼兰河城的希望。
唉,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冯歪嘴子这样的人,可怕的封建迷信,正是《呼兰河传》,给后人敲响的警告啊!
读《呼兰河传》有感8
写《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他原名叫张迺莹,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到最后都会表达出一种激愤与批评当时社会一种不好的现象。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对。
“一篇叙事诗”体现在作者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从她一开始跟着祖父去菜园子里胡闹,到她来到街市上观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庙”,还有一些丰富的传统活,让我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习俗。最后她还将她的一些周围邻居的事也讲给我们听了。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叙事诗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体现在当时的风土习俗,像“放河灯”啦,“跳大神”啦,“野台子戏”啦等许多在我们南方一般见不到的东西,在她们那就常出现。这样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谣”体现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包办现象,一切由大人说了算。而且在那儿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浓,谁家死了个人,第二天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象没发生过一样。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钱和谁说定了“我出5000吊钱买你家的娃”,只要家长说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 整本书看下来,欢乐给了我不少,但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人类的愚昧无知,改造一下我们的灵魂呢?我认为是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呼兰河传》,感触很深。这本书里的有趣故事很多,如唱秧歌,放河灯、跳大神、野台子戏和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作者萧红用优美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了她快乐却又孤寂的童年
这本书是作者萧红的自传。小时候的萧红是一个好奇,调皮的小孩,她有一个慈祥的,疼她,爱他的祖父。在祖父的后花园里,她总缠着祖父陪他玩儿,和他一起捉蝴蝶,一起摘花草。有一次,他还在祖父的帽子上插满了红花,有意思极了!小时候的萧红还是个馋嘴猫,祖父经常会烧淹猪或烧鸭子给她吃,无论萧红犯了什么错,祖父都不会怪她,我认为祖父是一个慈祥、爽朗、宽容的老人。我的外公也是这样的好人。小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几乎是由外公带大的。外公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儿,外公带我到田地里,用打火机烧虫子给我玩,用布带子绑着南瓜给我当球踢,和我一起养小鸡小鸭……看着小说里的祖父,想着自己的外公,心里暖洋洋的!
当然,小说里也描写了那个年代的许多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任意抽打小团圆媳妇,我看到这儿,心都纠起来了,很厌恶那个凶恶的婆婆,同时也很同情小团圆媳妇。而最令我气愤的是,站在旁边的人,没有一个肯伸出援助之手,上去替小团圆媳妇解围。这也让我看出那个年代的庸俗和无奈。
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萧红以她幽默而富有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为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和那个时代的画卷!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这几天,妈妈从新华书店买了许多书给我看。我挑起一本书,无聊地看了看,但我看完第一章后,就觉得,好像有一种魔力在牵引着我继续看下去,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到现在我还回味无穷,它使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年幼的萧红,一出生就和她祖父生活在一起,她们生活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里,作者萧红整天都和她的祖父呆在一起,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使她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使她更快乐的成长起来。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记得,书上有一段:幼年的萧红看到一只猪淹死在井里,祖父看了,用黄泥包起来了烤给萧红吃,萧红觉得很好吃。有一次,一只鸭子也淹死在井里了,萧红看着祖父,又用黄泥包着鸭子,烤给了小萧红吃,小萧红吃了,觉得比上次的烤猪还好吃,虽然鸭子比猪的肉少,但小萧红觉得鸭肉比猪肉鲜美的多。萧红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啊!虽然只是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但呼兰河掩盖不住她那快乐的光彩!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不要把时间放在玩游戏上。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童年时光。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一天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么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法:请"云游"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