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把事情做到做好读后感范文
2023-08-16 09:45:5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精选)
2023-08-03 06:41:07暑假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2023-08-05 16:06:3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2篇
2023-08-02 00:50:32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把事情做到做好读后感范文
2023-08-16 09:45:5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精选)
2023-08-03 06:41:07暑假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2023-08-05 16:06:3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2篇
2023-08-02 00:50:32
儒家思想读后感范文(通用十三篇))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1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是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儒家思想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体会,但毕竟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我将会继续学习儒家思想,希望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及体会。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2
我对儒家经典有所爱好,《论语》、《孟子》等也读过一些。经过张乘健教授讲座指导,我对儒家学说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
一、主要心得
1、儒家哲学是积极有为的哲学,要求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对现实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特别是对在机关里混日子、不作为是有力的针砭。
2、儒家的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核心道德观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融合的,一致的,必须好好学习,学以致用。
3、对儒家思想要存真去伪,掌握真谛。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断地有注释、增减。特别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对儒学进行篡改和曲解,使儒家蒙受不白之冤,不明就里的人受骗上当。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似仇寇”到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手里就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疑为“刑不逮君子,礼不逮小人”真是天壤之别,必须睁大眼睛。
4、儒学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照搬照抄。如孔子轻视女子、相信天命等,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提出的,现在社会形态变了,科学发展了,摒弃一些落后观点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二、以儒家思想指导做本职工作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等级观念。我还认为更是要求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观念。即君主做君主的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做父该做的,子做子该做的。在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的社会里或单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整个单位或整个社会也就好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又极大地避免有好处抢着干,没好处踢皮球的现象。
我们提倡多奉献,但这种奉献是在本职工作上的多奉献,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他人多做奉献。
孔子提倡等级这是对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直到今天全中国乃至世界,不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有等级,无可厚非。孔子对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上等级必然高要求。所谓“责大任大”。现在一些人论待遇,论级别,什么都要,一个不能少;说责任,说付出只想一推了之,作为公务员必受到唾弃。所以必须有上进心,必须做好与责任相当的事情,争取做得最好。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3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百家争鸣,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可谓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而它的核心著作,就是这部由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编辑而成的《论语》了。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小学,似乎不能算作是“接触”吧,不过是鹦鹉学舌地复述几句,至于它的意思,用“一窍不通”形容倒是丝毫不为过,想想那时都是这样,不论是现代文、古诗还是文言文,只需要把作者和背诵内容记住,就足以应付考试了。步入初中,我又一次“遇见”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论语》,同样是在课本上,学习方法却大相庭径,原本主要的背诵成了次要,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那是孔子毕生的思想结晶,也是君子基本的道德素养。
尽管由于年龄的关系和语文书的局限性,我还是不能完全地去理解,去认识孔子的思想世界,那些明了的道理却仍一次次地令我受到触动。孔子讲究孝道,“百善孝为先”是我国从古至今都不曾变更过,只是逐渐变成了一种呼吁,而不是行动,如今有些人把父母的付出看做是理所应当,不懂得感恩父母,使得有些老人明明儿孙满堂,却因无人照看而活活饿死,有些老人已年逾古稀,却还要挣钱养活自己,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已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遗失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对亲人仁爱,对朋友仁爱,对敌人亦是如此,看似简单的三点,能做到的人又究竟有多少呢?一、二两点很好理解,第三点就不尽然了,敌人是伤害过自己的人,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仁”呢?敌人,换个角度谈就是对手,一个人,即使他再优秀,没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那他面临失败也就不远了,这样去理解,孔子的“仁”就更容易接受《论语》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任凭我们从中打捞着智慧的甘露,即使我们从中提出上千、上万桶,却依旧取之不竭。了,感谢那些曾使自己进步的人,这是应该的。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4
中国蕴含着许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许多人都已经在这条源远流长的河中,开始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足迹。尤其是小朋友,他们非常渴望知识,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足迹中让他们明白做人的大道理。
《小小儒家》本书用〞儒家文化〞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孝亲尊长、谦虚礼让、勤奋俭朴、关爱他人。特别是小学教育,更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洗礼。
《小小儒家》这本课程,对小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影响,书中的道理给小学生有了许多启发,每个启发都会让小学生懂得每一件事情的因果,告诉小学生要怎样去面对事实。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的责任放到他们身上,他们会很努力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这对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巨大的帮助。小学生们从这本书中能够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书中自有黄金。人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人读书的时候,就要细细心心、慢慢积累一些重要的词句,要牢牢记住道理和内容。而蜜蜂就要到外面去耐心地从花丛中采到一些蜜糖,一天一天地采,就会积累下许多蜜糖,蜜糖就会突飞猛进地增多。读多点书,人生就会积满许多知识,就会纯正,做人就会德高望重,人生就会越来越有意义。
《小小儒家》这本书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影响着中华儿女,并成为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美德和教育思想很有必要。这本书主要是针对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而编写的。小学生读过这本书后,他们会大胆和他人沟通,现在的孩子已经是开开朗朗、活泼可爱,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向他人请教,在家里每天向父母讲个开心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把学到的东西教给父母,让他们知道一家人的温暖,将心比心的行为是常见的行为。
除了孩子变得外向之外,孩子也会让自己的父母减轻工作的负担。父母不在的时候,在家里劳动,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完后,就把饭菜煮好,等父母回来时,就给父母一个惊喜。孩子以前十分懒惰,现在的个性已经变化多,变得越来越勤劳,自己知道父母的辛苦,就会自动为父母減轻工作,让父母可以舒服地休息,这就是爱。是从〞儒家思想〞中学到的。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更伟大。从父母和孩子互相相爱可以知道,孩子看了这本书能关爱他人、尊敬长辈。这本书对孩子是有用,它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成为下一个博学于文的〞孔子〞。
《小小儒家》这本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希望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成为心智健全、道德高尚、言行高雅的一代新人,希望这一代新人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从儒家思想中能够看到的,每一点都是为中国文化做出的改变。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5
中国是个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人民与文化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的范围内,许多学校都以《小小儒家》的内容为主题。我们学校也跟随着中国的脚步踏上了历史文化的道路,自从学校开展了〞小小儒家〞的活动之后,我就受益匪浅。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孝亲尊长、谦虚礼让、勤劳俭朴、关爱他人。给我的学习增添了一份很大的力量。
中国的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让许多人努力追求,一些热爱文化的外国人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中国文化带到他们的祖国里。从这可以说明中国的文化已经踏入了国外的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中国文化的身影处使中国获得〞文化传统〞的称号,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自满、惊喜苦狂。中国文化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希望,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力量……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奋的结晶,是现在中国人民宝贵的遗产。中国文化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它是一种灵魂,伟大的灵魂,每当中国人民失落时候,他就会让中国人民震奋起来,它就是这样伟大,在关键时候为中国人民创造关键的机会,中国文化不得不要世界人民敬佩。
《小小儒家》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四大内容,他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它的内容有:孔子简介、儒家名句精选、三字经和弟子规,这四大内容。这四大内容中,〞儒学名句精选〞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的句子虽然看上去简简单单,但意义却非常深刻,每句名句都深深印在我心中,深深打动了我。在我困难时,我就会勾起对它的思念,它马上会让我树立自信心,让我把事情坚持到最后,它已经是我的座右铭了。它像一个雷达,无时无刻地提醒我,当初我选择的读的时候,是有点不愿意的,现在读了之后才明白,原来之前的选择是对的,我真是太幸运了!那时我在想是不是天帮助了,我现在才明白,不是天在帮助我,是中国的文化让我走上了成功利理想的道路,我跟中华文化的缘分还真好,中国是一个引以为豪的国家,他的文化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的荣誉!
学习就本书就像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它启发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儒学名句精选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这句名句给我深受启发。从中我明白了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艺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要求弟子目标在〞道〞,坚守高尚的道德,不背离仁爱之心,要爱好知识与技艺,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还应学习各种技艺,不然,人生就会没意义,枯燥了。从中也体会到了做人要立下志向,尊敬长辈,要有善良的本性和慈爱之心,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还要流传给下一代的子孙,让他们成为继承人,把中国文化打造得越来越美好,相信中国文化的明天会更好。祝福您,中国!祝福您,中国的文化!
《小小儒家》这本书蕴含着许多文化知识,它要让我们一起到书里寻找更多的文化知识,它要让我们把中国文化传遍全世界,相信有一天这个伟大的愿望会实现。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6
读书不可死读,要有良好的态度、方法、意志。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论有四则,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道理: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学与思要紧密结合,学习要勤奋,不耻下问;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废。有人曾讲过:少年时期学习,就像迎着初生的太阳走路;中年时期的学习就像头顶着正午的太阳跑步;老年时期的学习,就像提着灯笼在黑暗笼罩的迷宫中寻路。这些都充分说明少年时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还要会思。只学而不思考则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只思不学,则因无新知识的不断汲取,此思就成为空想。善于学习的人,还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在学习中要做到勤学、善思、多问,要学会谦虚,不要觉得向别人请教就是不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虚心好学,勤奋好学的人,成功才会眷顾与他。学习中遇到挫折与障碍,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最后一次失败之后出现,切不可半途而废,在学习上就是要坚持学到一点就是一次进步。
从《孔孟论学》的两篇文章中可知,学习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批评与怀疑的精神。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听着老师授课,自己只需要接受知识即可。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更加迷惑,有的问题光听不思考是不会明白的。而现在我们缺的正是在课堂上思路随着老师转,积极思考,既听又思考,才能更加好的消化知识,存进大脑。
但有些人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光自己低着头思考问题,这样既劳神又毫无收获。第一,不听老师讲解,再怎么动脑筋也做不出来;第二,该听的时候不停,错过了最佳时机,以后要补回来也很难。所以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吸收老师教的知识,并不断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学与思想结合。
学与思缺一不可,它们不能独立存在,但结合在一起,会使学习不仅有效率,也有了很多乐趣。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7
看完了深奥的后,我开始研读表现温`良`恭`俭`让`仁`信`义礼`智`信的孟子。
看完后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天将要降大任于你,你必须要多用心,多劳动,少吃饭,空乏你的身体才行。想想我自己,这四条原则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说苦其心志吧!翻开名人史,发现自己并没有勾践那么卧薪尝胆,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这一点我虽经常做家务,可没有哪次我是自愿的,少了那种主动性,我每次干活都有气无力的。饿其体肤更是遥不可及,少吃?多吃还差不多。至于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这每一样都不可能,别提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了。虽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来约束现代人,但这做为目标却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汶川大地震引证了这句话,老天就是要降大任于中国,降给中华龙,地震不是痛苦,而是会心的动力!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8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9
观天道,以定人道,通过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观察理解,而制定出人生所应该遵循的人生正道应该就是一个哲学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了,
儒家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就是“仁”,但就这个仁字,感觉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就字面看,它是个名词,但从傅教授的分析看起来,仁,似乎是一种由内而发的主动力,代表的是一种趋向性的动态。仁包涵三种意思,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
人之性,就是人的本性,儒家提出的是人性向善,而不是本善,许多人认为人性本善,如果本善,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干坏事?再者,既然所有人皆本就善,就不会有修为的问题了,这和儒家的层层提高的修为也是不相符合的。有句话叫大善若水,而水并不是死的,如果不动,是因为外部条件的阻碍,但水本身是存在向低处流的趋向的。如果说本善,就是一种静态了,只有向善,才是一种趋向,一种动态,才体现出人生的希望,才体现一种动力。
人之道,就是指人生应该遵循的正道,大道。人生的正道,应该要配合人的本性加以了解,既然所有人的本性皆有善的趋向,而人作为一种群居者,在社会上自我实现的正道,就应该是择善固执。
人之成,指人最后的集大成者,应在止于至善。在《大学》的.第一句就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综合起来,仁包涵的三个内容是向善的人性,择善固执的人生正道,和止于至善的人生之成。所围绕的就是一个善字,那这个善到底如何解释呢?还是根据傅教授的解释最为合理,善----就是人和人之间适当的关系。
这种适当关系的实现,又包涵了三个方面,第一,行善者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必须是真诚由内而发的去践行,第二,对方的期许,当对方的期许与我们所能做到的不相一致的时候,要诚心的去沟通,获得理解。第三,社会的规范,人与人的互动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在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老幼),朋友。忠君爱臣;父慈子孝;夫妻忍让、内外有别;老幼尊卑有序、爱护弟弟敬重兄长;朋友之间讲究诚信。这应该就是社会里最适当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了。
推而广之,为了让这种最适当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普遍,于是制礼,进行规范,让人人皆有所措,有所遵从,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和谐社会。 读书不可死读,要有良好的态度、方法、意志。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10
一个人,成熟的自然个体,生存于世间,摆在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立身处世了。在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不违背道德伦理的观点和态度。如何能让自己洁身自好、自由坦荡的行走于物欲横流的当代,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正步入社会和成熟年代的青年必须深切体会和完满地意识到的一个基本而首要的问题。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任,焉得知?这三句话和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基本是一个意思,至少两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当然,前者比后者出现的时间要早,是否孟母亦是受孔子三句话的影响而有三迁之举?古人做学问,教子训弟,都希望在一个仁德所在,君子云集的地方进行,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
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民风浮躁,甚至是赌博成风的庄子,我想大部分人是无法潜心做学问的。周围生活的人群,都是靠挤在繁华街市做生意和小买卖为职业,平时都喜欢为芝麻小事翻脸吵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谐,我想这样的小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具备宅心仁厚、谦恭热情的品质的。
强调外因,就是说要立好身处好世,必须有一个好的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鲍鱼,在古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盐浸渍的鱼,有臭味)颜氏的这几句话,意思比较简单,讲人该选择那类人相处,从另一点上也说明了外因对一个人的影响,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品质会发生变化。
《颜氏家训、涉务》: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专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从这个“士”字里可看出,这句话是写为在朝为官的君子看的。意思是说:士君子处世,可贵的是对事对物有益处,不只是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左有雅琴右有经书的样子,以耗费国君给予的俸禄和职位。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这几句话的。当下的一些做官做职的,且不说那些自身本无文化修养的,那些有文化的官人,最喜欢干最没有文化的事。钱可买通,女人可乐通,酒可醉通。要不,为何说中国做官的腐败无能。就知道在大会上虚谈阔论,没有任何实际凑效的行动。自以为读了几年书,就到处传道授经、提字签名,作为文化官人,忘了自己的职责,不去潜心修学问,不去引导和传播优秀的文明文化。
其实,我觉得真正有心潜力做文学的人是不会走官道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向来是偏颇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人行世,自有其乐趣,孟子这里所说的三乐,我觉得有点阿Q意味在里面。一乐里,说到家庭,二乐,说到行世态度,三乐,说到自己的职业。或者说第三乐,才是最为纯粹的快乐吧。而一乐和二乐,是对乐趣理解的深化,如此已是乐趣,那人生就没什么遗憾的地方乐吧!
苏轼《答毕仲举书》: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这两段文字,且不去分析人生态度的消极和积极问题。单单以立身处世来论,他们觉得只要生活安稳无病无灾,穿粗衣、吃饱饭就行,不做损害他们之事,甘愿艰苦的劳动,这样就没什么过错了,因此也就满足了。
我想这是最为质朴直白和简单的立身处世的要求吧,但是,往往是最为人所忽视的。我想有了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人生态度,那么出世行事,焉有失败之理?那么人生,焉有虚度和无为之说?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11
宋天天在其编著的《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中阐述,儒学是一种关于人及人生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讲如何做人的道理。该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读来使人受益匪浅。
该书共分十四个篇章,每一篇中作者选取儒家经典语句,通过形象生动的举例分析、释义、说明,提出极富哲理的人生感悟。在此,从中选取一些与大家分享,也作为自己的进一步回味。
《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悟: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怎样利用时间,我们就会有怎样的生命。
《大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感悟: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只有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而不要仅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格物致知能把我们引向并明了万事万物。
《论语》:“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感悟:能做到德才兼备最好,当一个人二者不能兼得时,品德应重于才干。因为才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成,而没有好的品德,则可能有越多的才能就会掀起越多的波澜。
《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悟: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粗鄙的表现。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是大善,能包容一切是大智。
《幽窗小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感悟;人生到处充满着诱惑,吸引着人去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时刻保持清醒,不去贪图虚荣及短暂的快乐,才是一个负责的人。在宠辱去留间,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活得洒脱自在。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其含意: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小人则结党营私。——感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慈悲。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
《易经》:“即鹿无虞,唯人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感悟: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正确的放弃是成功的选择。
《菜根谭》:“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感悟:人生若要登攀,一定要有果敢勇气与坚定不屈的精神。
《易经》:“弗过,防之。从戕之。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感悟:经常夸奖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少指责,多鼓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感悟: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不要小看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感悟:自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来实现和感受,寄希望于他人的嗟来之食,或寄希望于他人的功成名就,都不能为我们带来自己人生的美满。
《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感悟:为人处世要能以积极心态去主动适应环境,并根据外界环境改变,不断地修改自己的行为。要像水一样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也能在压力面前想办法克服困难。
《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位置上,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省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成功就一定等着他。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12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儒家思想读后感 篇13
前不久,我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之所以读它,是因为它与《百家姓》、《孙子兵法》……书一起来到了我的手边。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等比较有名。有时候,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读的。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甚至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5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当了爱因斯坦的老师;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不耻下问的笑话:有一个人,官位很高,但学问不高,平日喜欢不懂装懂。又一次,他去喝喜酒,见到桌上放着很多水果,他不认识石榴,又不肯放下架子问人,就装出内行的样子连皮啃。只觉得又苦又涩,就对伙计说:“这馍馍还没煮熟,你得再煮煮。”就是这种不懂装懂的人,才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