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读梁家河有感500字
2023-08-16 15:15:07读格列佛游记有感(通用5三篇)
2023-08-03 10:25:15飞鸟集读后感
2023-08-17 20:30:22八十天环游地球初三读后感800字范文
2023-08-04 06:55:31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读梁家河有感500字
2023-08-16 15:15:07读格列佛游记有感(通用5三篇)
2023-08-03 10:25:15飞鸟集读后感
2023-08-17 20:30:22八十天环游地球初三读后感800字范文
2023-08-04 06:55:31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当今是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表现于教育教学,就是大多热衷于所谓“立竿见影”的教学技巧,却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呼声不屑一顾。《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关注教师的心灵,为我们开了一贴镇静剂和清凉剂,提醒我们:真正的教学不假外求,它就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因此,十多年来,它一直摆放在我的书台最醒目的位置,书页中散发的那份纯净得“勇气”,在支撑着我坚定而幸福地走在教育路上。每当教学困惑我的心灵时,翻翻它,便会有一份释然后的轻快;每当学生问题纠结我的情绪时,读读它,便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
一、坚持的勇气,源于“心灵回归”
阅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就犹如经历一次心灵之旅,尤其是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引领我以新的视角来体验教学的悲与喜。大师的教诲叩击我深藏心底的勇气——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在教育实践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
自身完整要求我们识别那些能整合到自我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们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则摧毁我们的自身完整。我们迷恋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识,因为我们相信,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会给我们主宰现实的力量,使我们从现实限制中获得自由。我们被一种似乎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所迷惑,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正如《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告诉我们的一样:给自己一份坚持的勇气,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广厦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二、倾听与对话,源于“心灵相犀”
帕尔默进入到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旅行。对恐惧文化这一章我比较感兴趣。我们身边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我们没想到这对我们形成的糟糕状态,帕尔默解析了这种恐惧,使我受益匪浅。
从小学一开始,教育就成了令人恐惧的事。从当学生起,我身处太多充满恐惧的课堂里,这种恐惧导致许多天生热爱学习的孩子产生憎恨学校的念头。作为一个教师,当我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恐惧学生,还是弄得学生恐惧我,我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作为同事,我们的关系常因恐惧而疏远;恐惧几乎渗透进所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中;而且恐惧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种权威和管理工具。
我恐惧,我的学生一样恐惧,他们的恐惧决不在我之下,尽管我想把这一事实丢在脑后,那时我觉得自己站在教室的前面,惶恐不安,再看我的学生,躲在他们的书本后面,匿名隐藏于人群中,安全得令人嫉妒。我知道,学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被拖进他们想回避的问题中,害怕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害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愚蠢。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减——这样教育进入黑洞。
只顾一个劲的责怪学生。听上去像医院的医生在说:“不要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好医生。”这个比方帮助我理解了教学的一些重要的东西:我们诊断学生健康状况的方式决定我们提供治疗的方法。遗憾的是老师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学生的状况,很少花时间去思考教学能够治疗的弊病。
当我们采用把信息注入到学生被动的躯体的方式教学时,这些入学时本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学生就变成了知识的消费者;等他们毕业离开时,已经变得死气沉沉、麻木迟钝了。
学生为何会这样,学生恐惧:在教室里宁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责的危险,这有何奇怪?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的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为了逃避,学生会说:“不要让我去思考这些问题——只给我事实。”教师则说:“这些是事实——不用去思考它们,直接记住就行。”
为什么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会有如此多的困难?为什么我们以一种会导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可怕方式来诊断学生的状态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他们的内心恐惧并找到帮助他们克服的方法,而是责备他们的无知和平庸呢?
面对学的恐惧,我们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们心中的恐惧。当我开始渐渐地理解学生的恐惧时,我能让我的教学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我不再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我不再那样不准确、自私地评价学生。相反,我体谅他们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而且,当我能这样做时,学生的心灵能健康地成长。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多么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的说话。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地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堵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让我们从善待学生开始善待自己,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提升。
学会放下架子,学会平和,学会等待,认真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相长”,教育应该是心灵的对话,是师生的共同发展。李镇西老师就喜欢带所谓的“差班”,把转变“学困生”当作是一项研究,怀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善待学生,完善自己。愿意和大家相互鼓舞,鼓足教学勇气,追逐那自由呼吸的教育。
三、学习共同体,源于“快乐分享”
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帕氏的“共同体”的论述。如果说我之前就有关于“共同体”的时髦词汇的积累,而这里,“共同体”强迫我形成我的教学责任,清晰我的教学理念,明白我即将走的路。我知道了教学中的“伟大的事物”“第三事物”是形成“共同体”的凝聚力所在,是我所认识的“主体”的“浅出”的理解。他说:“认知始于我们被某一个主体所迷住,但迷住是主体在我们身上作用的结果。”他还说:“我们必须相信主体的内在生命并全情投入之。”从而进一步告诉我们,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学生不会被忽略,教师也得到尊重,而此时,“主体”就是一个比学生经验世界更大的世界,能扩大他们个人界限的世界;也是令教师“一次比一次完整”能激活我们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心灵之间的关联的“秘密”。于是,认知、学习、教学于共同体中,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源自心灵。“如果你身在曹营心在汉,就会带来致命的损害。”(诗人卢米)作为教师,当我们在我们的职业“场”中,我们就要心无旁骛,镇定从容,并努力“从真我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这就是教学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