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普希金读后感

2023-08-17 00:05:58 高考在线

  普希金读后感篇一:自由颂读后感

  自由颂读后感

  这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由颂》不仅仅是普希金的传世名篇,文学史上的佳作,它也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们的诗人的人生命运。走入工作岗位的普希金,更进一步接触了社会现实,关注着自己那个被专制体制掌控的祖国的命运,他开始将笔端从以往的爱情,友谊,生活领域转向时代的主题脉搏。他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思想,认为俄罗斯应该打破农奴制度的枷锁,走上法制国家的道路,他赞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无论是沙皇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他的权力来自法理而不是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自由颂》,仿佛是一声晴天的霹雳,集权体制的最高层--沙皇感到惶恐和震惊,这首诗被禁止,或者用我们熟悉的词--封杀,我们的诗人也被流放。所有的集权体制有着共同的特点,禁锢思想以麻痹人民,对于意识到问题的知识分子所发出的呐喊,进行可耻的迫害,防治民众觉醒。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自由颂》最初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流传开来,成为了劈向沙皇专制体制的第一声惊雷。

  自 由 颂

  [俄]普希金 1817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

  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

  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

  啊,你骄傲的自由底歌手?

  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

  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

  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

  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诗歌的第一节就充满了一种战斗性,西色拉岛上的皇后指的是爱神维纳斯,传说她住在那个岛上,放弃温情的脸孔,呼唤着劈向沙皇的惊雷,作为一个工作在沙俄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能有勇气向这个专制体制发出这样的呐喊,需要的是勇气。诗歌的第一节直接比达了主题--歌颂自由,谴责专制政体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

  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

  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

  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

  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

  听啊,振奋起来,觉醒!

  (第二节中提到的高卢人研究者认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法国革命诗人雷勃伦,有人认为是法国大革命中牺牲的诗人安德烈-谢尼耶,还有人认为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日-德-李尔。但无论是谁,从小接受法国文学熏陶的普希金,后来又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成果,法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第二节,他呼唤那些悲惨的社会底层的奴隶们觉醒起来。从欺骗中觉醒,普希金也是这样,沙皇政府成立皇村学校为的是培养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帮凶,但却在它的体内启蒙了这些知识精英,最终他们要做的是这个专制体制的掘墓人.)

  唉,无论我向哪里望去——

  到处都是皮鞭,到处都是锁链,

  对于法理的致命的侮辱,

  奴隶软弱的泪水汪洋;

  到处都是不义的权力

  在偏见的浓密的幽暗中

  登了位——靠奴役的天才,

  和对光荣的害人的热情。

  (“到处都是皮鞭,到处都是锁链”一个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时都能感受时代的痛苦,在这皮鞭和锁链之下是哀怨痛苦的人民,法理被专制最无耻的玩弄,强暴,而造成这一切罪恶的核心就是那个有着“光荣害人热情的人”,普希金在诗歌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社会问题之所在,并且能有勇气将他揭穿,好像中国的海瑞直接骂到嘉靖皇帝,因为这个核心模式不变其他一切也都不会变。)

  要想看到帝王的头上

  没有人民的痛苦压积,

  那只有当神圣的自由

  和强大的法理结合在一起;

  只有当法理以坚强的盾

  保护一切人,它的利剑

  被忠实的公民的手紧握,

  挥过平等的头上,毫无情面。

  只有当正义的手把罪恶

  从它的高位向下挥击,

  这只手啊,它不肯为了贪婪

  或者畏惧,而稍稍姑息。

  当权者啊!是法理,不是上天

  给了你们冠冕和皇位,

  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

  但该受永恒的法理支配。

  (诗人不是单纯的控诉这个罪恶的体制,而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自由与法理的结合,这才是保证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

  啊,不幸,那是民族的不幸,

  若是让法理不慎地瞌睡;

  若是无论人民或帝王

  能把法理玩弄于股掌内!

  关于这,我要请你作证,

  哦,显赫的过错的殉难者,

  在不久以前的风暴里,

  你帝王的头为祖先而跌落。

  (这一节,诗人举出了历史的例证,那个殉难者指的是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他承担了他的祖先,波旁王朝各位先王的过错,这也是给当时在位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告诫,前车之鉴,但是握有暴力机器的专制统治者是很难理解到这一点的,维护专制也就是维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后世的历史还在重演这样的故事,奇奥塞斯库式的历史剧如同现代版本的复制)

  在无言的后代的见证下,

  路易昂扬地升向死亡,

  他把黜免了皇冠的头

  垂放在背信底血腥刑台上;

  法理沉默了——人们沉默了,

  罪恶的斧头降落了......

  于是,这个恶徒的紫袍

  覆在了带着枷锁的高卢人身上。

  (那个新的穿上紫袍的人是复辟帝制的拿破仑,普希金赞赏法国大革命,但是并不是盲目的推崇,他发对法国大革命中的过激行为,也反对拿破仑的登机复辟,一切问题都应该在法理范围内解决。)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人人会在你的额上

  读到人民的诅咒的印记,

  你是世上对神的责备,

  自然的耻辱,人间的瘟疫。

  (历史和人民会最终完成对暴政的审判,有罪的人必有应得的下场)

  当午夜的天空的星星

  在幽暗的.涅瓦河上闪烁,

  而无忧的头被平和的梦

  压得沉重,静静地睡着,

  沉思的歌者却在凝视

  一个暴君的荒芜的遗迹,

  一个久已弃置的宫殿

  在雾色里狰狞地安息。

  (这里的宫殿指的是俄罗斯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宫,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代暴君保罗一世就是在这里被杀死,这是又一个举给沙皇的例子。)

  他还听见,在可怕的宫墙后,

  克里奥的令人心悸的宣判,

  卡里古拉的临终的一刻

  在他眼前清晰地呈现。

  他还看见:披着肩绶和勋章,

  一群诡秘的刨子手走过去,

  被酒和恶意灌得醉醺醺,

  满脸是骄横,心里是恐惧。

  (克里奥是古希腊神话中司掌历史和史诗的女神,普希金从小对《荷马史诗》就深有研读,所以在其作品中多出会用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卡里古拉是古罗马著名的暴君,最终为自己的近臣所杀,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丁度-巴拉斯的电影《暴帝卡里古拉》中有所了解。)

  不忠的警卫沉默不语,

  高悬的吊桥静静落下来,

  在幽暗的夜里,两扇宫门

  被收买的内奸悄悄打开......

  噢,可耻!我们时代的暴行!

  像野兽,欢跃着土耳其士兵!......

  不荣耀的一击降落了......

  戴王冠的恶徒死于非命。

  (土耳其士兵,是因为当时的许多东方君主都以土耳其军队作为自己的近卫军,相当于中国皇家的御林军,这种近卫军在宫廷政变中历来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保罗一世就死于其中。)

  接受这个教训吧,帝王们:

  今天,无论是刑罚,是褒奖,

  是血腥的囚牢,还是神坛,

  全不能作你们真正的屏障;

  普希金,读后感篇二:读普希金抒情诗选有感

  被后人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一生都在追随时代步伐前进,借助诗歌这样的文学形式反对各种专制和暴政,揭露和批判国内沙皇统治的种种罪恶,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在俄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普希金的抒情诗题材广泛,他通过文字抨击社会黑暗,成为那个时代的呐喊者。

  从1813年到1837年,普希金陆陆续续的创作出了像《囚徒》《致大海》、《我又造访了》等八百多首著名的抒情诗。而《普希金抒情诗选》就收录了这些诗歌中的精品。它一经问世,就得到无数读者的支持与肯定。其中,融入俄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元素,描写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通读本书,对书中的诗歌进行了耐心品味、慢慢咀嚼,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普希金喜欢借助一些简单的事物,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意象往往单纯而又美好,读者读完以后,似乎沉浸在作者迷人的意境之中。例如《月亮》这首诗歌,“孤独、凄怆的月亮,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投下清辉一片?”。一轮朦胧的月亮在普希金的眼里变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它挂在天上却永远不能触及。就如同诗人这迷人的情感,想努力追求最终却无法获得。或许这种淡淡的忧愁在那个时代显得格外珍贵,让诗人普希金不得不诉诸于笔端。《给娜塔莎》也是同一种类型的作品。“在松林微睡的阴影中,阴霾的云雾在弥漫延长。肥沃的田地荒凉了;嬉戏的溪涧寒冷起来;浓茂的树林斑白了;连苍穹也显得暗淡无光。娜塔莎--我的光亮!你现在哪?”。娜塔莎带着一种别样的美丽来到普希金的身边,令他心动不已。没有娜塔莎,包括田地、溪涧、树林、苍穹等所有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普希金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谱写成诗歌,似乎留住了独属于他的最美好的回忆。

  简单和质朴一直是普希金的创作风格,也是他受到无数读者喜欢的原因之一。果戈理谈到他的诗歌的时候曾指出,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徒有其表的炫耀。我喜欢反复咀嚼每个字的韵味,让我不断的在诗歌的世界里畅想和傲游。在《皇村回忆》中普希金提到,“睡意朦胧的苍上挂起了阴沉的夜幕;万籁俱寂,空谷和丛林都安睡了,远方的树林笼罩着白雾”。皇村美丽的夜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置身其中。对于普希金来说,皇村学校是他格外眷恋和怀念的地方。空谷、丛林、白雾这些最自然的事物构成了最美丽的回忆。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夸张的描述,只是简简单单的将其勾勒出来。即使如此,却仍旧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除此之外,普希金的诗歌没有拘囿于个人的小情感,而是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墓志铭》中提到,“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作伴,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普希金一生渴望自由,渴望做一个正义之人,也就是他所谓的好人。当他死亡的时候,人们仍会记住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所有。《阵亡的勇士》全诗充斥着向上的力量,表达作者为自由献身的无畏。勇士的特征是什么,就是胆量和气魄,就是直冲霄汉的英勇气魄。他们始终怀着最顽强的信念,为国家牺牲一切、奉献一切,为人民奋斗终身。普希金的最特别之处是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就是这样的勇士,冲在时代的最前方,勇于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挑战。正义、自由、光明、信仰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

  读完《普希金抒情诗选》,情不自禁的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一字一句,都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他不惧社会的黑暗,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崇高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沙皇社会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公平、自由、幸福是每个时代的追求与信仰,需要更多像普希金这样的人,为自由而奔走。

  普希金,读后感篇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篇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平静,有的人愤怒,有的人从容,有的人抓狂。我们该如何面对?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明智的做法就是直面挫折,战胜它,打败它!

  写这首诗时,作者普希金被流放,那时俄国革命如火,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困境下,普希金并没有丧失希望,他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他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是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我要把这首诗作为我的座右铭,放在我的书桌玻璃下!

  考试没考好,竞选遭落选,比赛遇失利,学业困扰我,朋友误解我时,常常精神萎靡,毫无生活动力,时有逃避之念。这时读一读我的座右铭,我定会打起精神,振作起来。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做好!一切困难都会过去,一切挫折都是瞬息,现在的苦,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也许是最美、最快乐的回忆!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是呀,让心儿永远都向着未来。无论发生了什么,遭遇了什么,我们都乐观向上,积极应对,这样才能快乐活着!开心是一天,伤心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能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幸运的。每向前迈出一步,就离目标近了一步!比起普希金,我们生活得还不够好吗?既然普希金都如此乐观,没有被命运所屈服,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倍努力,好好做好我们应该做得事,用我们最灿烂的微笑,最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新生的太阳 !

  篇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记得上中学时就读过普希金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那时的我爱上这首诗的忧郁和>故事,久久不能释怀,其实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这首小诗,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和生活,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感慨,确实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小到大、古往今来,谁不曾被生活蒙蔽过呢?认识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人是个永远的矛盾体,社会人生又常常是另一个迷。历尽创伤,伤痕累累??谜底揭开时,我们就看见了世界的真相。只是我们也人过中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常常看到在基督教徒的婚礼上,神父问即将结为夫妇的人说:“无论贫穷,疾病,你都愿意娶或嫁他(她)并相伴终身吗?”说的多好呀,无论贫穷和疾病。当这两种能

  够严重影响生活的事物都能够被克服,又何必在意其他的呢?感动之余浮想联翩,为天下有情人祝福!

  生活不断的变化,变化的让人手足无措。回头看看,竟与自认为的,一直在按照自己规划和制定的轨道前行的生活早已偏离的不像样子。“但这又何妨?”生活就是生活,既定模式的又怎能被称为生活?呵呵,与其说生活欺骗了我们,不如说我们一直都在自欺欺人的让自己活在编制的梦里,不愿醒来,在受到伤害和打击后,推卸责任,说,是生活欺骗了我。

  当然,已经逐渐清醒的人们开始擦干眼睛,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审视自己,审视生命。我本人认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样想心里就会豁达些了。 曾经的美好与哀愁,快乐和忧伤,都是我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回想往事,会觉的亲切和没有虚度此生。

  让我们热爱生活吧,欣赏普希金的小诗的同时,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篇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

  这首诗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它不是经常见到的诗人的战斗的檄文,缠绵的>情书,读起来倒像是一位可亲的兄长坐在你的面前,娓娓地交谈,有丝丝的温馨和甜蜜,教人感动。

  这首诗我反复读过多遍,感动之余总感觉读起来缺失点什么,思来想去,应当是缺少点韵律,缺失点节奏。想这么伟大的诗人,这么著名的诗篇,是不可能缺失点什么的,那么感觉从何而来?——是翻译的问题。

  这首诗我读过不同的人翻译的几种版本,大抵差不多,应当是我国的翻译的最高级水平。翻译确有水平高下之分,我记得年幼时读过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到深情处(特别是维特自杀前写给情人绿蒂的信那一段),我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不得不把书扔一边,伏在枕头上大哭一场。几年后我有机会再读另一种版本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感动,却没有了当初的激情,这里边固然有第二遍读时感情的磨损,实在是翻译的不如前一个好。

  诗歌的翻译,准确地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就更高,他不仅是要把意思表达完整,要求翻译工作者要有对双(来自: 博文 学习 网:普希金,读后感)方语言的深刻了解,还要求要有对双方的诗歌要素的深刻了解,懂得诗歌的韵律,节奏,形、神都要具备,缺一不可。但即使具有了这些,仍然还难达到我国读者的要满意,这就是两国文化的深层次的区别,不是翻译的造诣深不深的原因了。

  试想一下,把中国的《诗经》,翻成俄文、英文,纵是经过再顶尖的翻译,也难以有《诗经》原有的韵味和意境了。就好比是绍兴老酒,装在雕花的路易十三的酒瓶子里喝,怎么喝,也不如把热气腾腾的黄酒冲进粗瓷大碗里,来得那么熏人,和畅快!

  话说回来,普希金的这首诗,其实用中国的大白话来说就是一句,“别气了恼了,过去就好了!”——嘻嘻,也算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