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范文

2023-08-12 16:58:30 高考在线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1

  最近,我在阅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本着寻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的方法,我翻开了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案例及作者的思考和观点。这些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小思考。

  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案例,它是在学习人教版第一册“减法”的时候,教师先利用电脑动画设计了一个停车场的情境,学生会开发现了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停车场原来有5辆小汽车,开走了2辆,问停车场还剩几辆小汽车?学生流畅的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把 “5-2=3”板书在黑板上

  ,并结合算式以及“图”“手势”来理解减法:从总量中去掉(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并没有总结性的语言)。紧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第二个学习活动,教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动手“创作”一个“减法”解决问题,并列式解答。在交流汇报时,一位小女孩到实物展台前一边演示“小水果”学具,一边介绍刚才自己的创作过程:“我本来有5个水果,送给同桌2个,问我还有几个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话音刚落,另一个男孩喊道:“怎么还是5-2=3呀?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我没重复,老师刚才是汽车,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于汽车。”展台前的小女孩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坐在下面的男同学站起来反驳道:“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女孩一脸疑惑的看着老师。

  针对这样的“冲突”老师应该怎样处理?课堂中,我们也经常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应对呢?下面请我先说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从中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答案。面对冲突,这位教师当时问:“你还能想到一个“事情,也用5-2=3来表示吗?”于是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编出很多的情境。最后,教师继续捅破 “那层窗户纸”:“为什么有的事情是发生在停车场里,有的事情发生在教室里,有的说摘花,有的说是铅笔,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却能用同样的算式来表示呢?”孩子们终于发现,虽然时间不一样,但他们表示的意思都一样,都是从5里去掉2,剩下3,所以都可以用5-2=3来表示。

  针对课堂生成,要抓住时机追问。在赞叹这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机制的同时,我在想,我们该怎样跟这位老师学习呢?好像无章可循,但细细品味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这位老师是因为抓住了减法的本质才能应变的如此自然巧妙。所以我认为设计问题,尤其针对学生现场生成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抓住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正确的判断出教学中的“生成”是否解释数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2

  我们数学组这个学期一直在共读这本书-《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说在了我的心上,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是多么需要一本指导我们教学的书啊。

  本书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

  书中的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十分深刻。这是一节第一册减法的课。在理解了例题,并得到“5-2=3”之后,教师请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生成”事件。一个小女孩介绍:“我本来有5个水果,送给同桌2个,问我还剩几个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立刻有小男孩反对:“怎么还是5-2=3,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小女孩不服气:“我没重复,老师的是汽车,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于汽车。”小男孩仍反驳:“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于是全班很疑惑。

  面对这样的“生成”,可能有的教师会简单的以一句“是同一个算式,我们就不写在黑板上了”来结束学生的疑问。但我们认真想想,减法的本质是什么?减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一个模型。

  因此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你们还能想一个事情,也用5-2=3来表示吗?”“为什么有的事情是发生在停车场里,有的事情发生在教师里,而且有的说是摘花,有的说是铅笔,完全都不一样的事,却能都用5-2=3来表示?”孩子们终于发现了“虽然事件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也感悟出了“算式真神奇”。

  学生能有如此的感悟,这是教学最成功之处,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成”,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总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教育界永恒的话题。我希望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我的课堂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