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学生读后感

2023-08-13 02:33:13 高考在线

《自卑与超越》学生读后感

  我们在夜里做梦,但在清晨来临时却常常将梦境忘得一干二净。看似水过无痕,毫无踪迹可循。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什么都没留下?

  答案是:有的。

  梦所带给我们的感觉还保留着。没有任何的画面,没有任何对于梦的解释,只有感觉久久萦绕。梦的目的必定就在于它们所激发出的感觉之中。而梦就是唤起感觉的工具与方式。之所以有梦,就是为了留下这些感觉。

  做梦的原因:

  做梦的时候我们总是独自一人。社会的要求所施加的压力不再那么大。在梦中的思想里,我们面对身边的形势时不必那么诚实。(为什么是“不必那么诚实?”)

  只要没有紧张感,并且确定已经为我们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么我们的睡眠就不会受到干扰。梦也是一种对于平静安宁的睡眠状态的干扰。据此可以推断,只有在不能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只有现实压力延及我们的睡眠,一直提醒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时,人们才会做梦。

  梦里面暗藏着什么?

  当人们回顾自己的过去时,他们会对当时的景象和事件加以筛选和编辑。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的选择是有倾向性的,他们总是从诸多记忆中选取那些能够为个人优越目标提供支持的片段。正是个人的目标决定了他的记忆。

  同样的道理,在梦的组织构建过程中,我们所选择的素材也都是能够巩固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在面对特定问题时,揭示出生活方式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

  就这样,事件的选择本身就喻示了:个人生活方式与其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之间的关系。要现实地直面这些难题,我们需要的是常识,但生活方式却坚持不肯让步。(不肯接受现实)

  梦是由象征和隐喻构建而成的,隐喻是绝妙的表达工具,但我们却用它来欺骗自己。例:如果一个学生要面临着考试,问题很清楚,他需要鼓起勇气,运用常识来面对它。但如果在他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着逃避的因子,那么他就可能梦到自己身处一场战争之中,正在打仗。他将这个直白的问题隐喻化了,于是便觉得有足够的理由来感到害怕。他也可能梦到自己正站在一处深渊的边缘,必须往回跑才能避免掉下去。它不得不设法产生这样的'感觉,以此作为一种逃避的策略。一种回避现实的形式。通过将考试比喻为深渊,他完成了自我欺骗。

  梦有很多种形式,每一个梦的背后都是一处个人生活方式的薄弱点,在面临特定的情形时,人们感觉到有必要对这些与之相关的弱点进行加固。

  因此,梦的解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不可能对象征和隐喻进行格式化的解释。即:梦是由个体的生活方式所创造的,源于每个人对其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解读。

  每个人的象征符号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梦,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时它给人留下来的心情及其对于整个生活方式的适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