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通用六篇)

2023-08-06 08:58:13 高考在线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1

  最近我有幸被学校老师特邀参加女儿所在小学举办的“市‘孝在我心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参加这个活动后,我的思想深受“孝”和“感恩”文化的洗礼,震撼心灵,受益匪浅。加上不久前拜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并对照这些年自己的行为,扪心自问,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想法,原来都着实不足,深感惭愧。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传承下的精华。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它是为人子的本分。生活中,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节。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我开始,要做到孝在我心中,感恩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中强调“入则孝”,就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偿。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孝养父母,我们主要三位一体:第一是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第三是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融入在生活细节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

  对父母的感恩就是“孝”。推而广之,感恩则有更大的含义。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报;怒,是培养我们耐性的时机;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乐,是生活对我的泰然处世还以的笑容。如此,还会有什么再影响到自己平静的心绪呢?别人对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们自身有所缺陷,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别人对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诉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就必须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比对对方的伤害大。”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是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因此,“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的准则。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2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可见,做人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大问题,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最近学习了《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不曾终绝而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国自古就重视儿童的早期启蒙教育,在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唐诗》等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第一章,就是“入则孝”顾名思义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报答。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不是想当然的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而回馈报答父母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对他们好那么简单而已……第二章“出则涕”则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交往的方式;第三章“谨”让我们学会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良好品质的人;第四章“信”让我们学会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第五章“泛爱众”这一章则教育我们要先尊重他人,爱社会,爱集体,爱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收到他人的爱戴与尊重;第六章“亲仁”,这一章虽短,但它也深刻的教育我们学会“仁!”;最后一章为“余力学文”,这一章则是让我们懂得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这短短的360句话,1080个字。道出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子女应该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让我们在学习这圣贤的话语时,学会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3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是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相处,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纽扣,要整沽,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才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能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们己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该学的学,不该学的不学。

  这些道理对我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都要时时刻刻地用它来鞭策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4

  近期,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作者为清朝康熙年代的秀才李毓秀,后由清朝贾序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流传甚广,是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三点让我深深受益。

  第一点就是一个人要充满爱心,要爱护他人,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贤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弟子规》中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意思就是: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蠢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做出一件感天动地的事,但是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拒绝任何一次传递爱心的机会的。我们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爱心。我们曾经向贫困小学的同学们捐书,我们帮助受伤的同学,这都是爱的体现。然而你可知道,借阅学校的、同学的书时,不乱涂乱画、不折角、撕页,按时归还,摆放整齐,这也是一种呢?

  你可知道,当你帮老师发作业时,把同学的作业本轻轻地放在桌上,这就是对同学的爱;当你发现同桌在专心地干事时,你不发出一点声音,这更是对同学的爱;当你在餐厅吃完饭时,把饭盒摆得整整齐齐,把碗、勺、纸巾归拢到箱子里,那整洁的饭盒和干净的地面也是你对送餐叔叔,保洁员阿姨的一片爱……让我们一起做个有爱心的人吧!

  第二点是珍惜时间。《弟子规》中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意思是说: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人生短短几个春秋,可谓是弹指一瞬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珍惜时间,切不可概叹人生的告短,让时间白白地从自己身边流逝。

  第三点是讲诚信。《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意思是说:“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诚信,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而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诚信是做人之本,说的通俗一点,以诚信待人,是那些成大事都的做人准则。

  道理很简单,诚信为全天下第一品牌!无论你是谁,做人做事都应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用这种习惯来生活、学习,方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是有许多人却不信这一点,硬要走向另一端,结果既损害了别人,又让自己吃尽了人生苦果。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就是要告诉我们对别人允诺的事要尽力做好,要一诺千金。

  诚信做人,是最根本的成功之道。假如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已经领悟了做人之道,真正能做出大事来,否则你的人生薄上将会写满“失败”二字。

  这就是《弟子规》使我受益的三点,我喜欢《弟子规》,你喜欢吗?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5

  闻过怒,闻欲乐,损友来,益友却。闻举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意思是如果我们碰到人家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就生气,听到别人的赞美就得意,这样坏朋友就会来接近,真正的益友就会渐渐疏远我们。如果听到别人的赞美,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欢喜接受那么正直的人就会渐渐和我们亲近了。

  这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每次听到自己的优点就会得意忘形,听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很刺耳,像浇了一盆冷水,读了这几句话才觉得这盆冷水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修正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迷失在鲜花和掌声中,越是顺利的时候越应当有人泼一盆冷水。只有交到真正的良朋益友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6

  《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之所以分为这几个内容,采用的是《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和亲仁。

  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如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的意思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要立即行动起来;还有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这句的意思是儿女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让他们安定下来。在入则孝这一篇中还有许多像上面两句一样教导我们如何孝尽父母的句子。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亲仁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大多是跟着潮流走的俗人,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正所谓仁者无敌。

  在这两个方面我做的都稍有欠缺,但读了这本书后,我一定会让父母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是自己亲近仁者,学习仁者。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确了价值观念、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