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回归真教育读后感范文

2023-08-11 15:29:30 高考在线

回归真教育读后感范文

  《回归真教育》这本书,从书名感觉它一定是最真实、最基础、最贴近生活实际的好书。

  《回归真教育》总共五辑。第一辑,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收录了梁老师的十四篇教育随笔。这些随笔,似乎应该与梁老师近十年的特殊教育经历有关,记录的是他对那些微弱的、容易受伤的孩子的一种悲悯情怀。悲悯,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份情感,这种普遍关注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本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情怀已经在功利教育的挤压下,一点点地离开了我们。梁老师正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一点点地感悟到了今天的教育缺少的这份情感,并在有意无意中告诉我们:悲天悯人其实是师爱的本源,一个对学生没有悲悯情怀的老师,永远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爱。

  第二辑,“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总共21篇随笔。这些随笔,更多地注入了梁老师对教育的深入思考:从一所课改名校的宣传口号,他感受到了当今教育的拥挤与倾轧,冷静地告诫我们“真正的教育应该追求‘学生第一’,而非让学生追求‘第一’,在教育者的眼里,‘第一’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分数”;从工作群的一次交流,他发出了“教育之累何时不再有”的感叹;从一次监考,他发出了“学习到底为了什么”的质疑;从到一所学校参观,他发出了“别让统一抹杀了学生个性”的谏言;从观看一档电视节目,他断言“起跑决定不了胜负”……他是一个思考着的老师,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会引发他对教育的思考。这份思考,让他站在高处审视教育,并不断触摸教育的真实。

  第三辑,打破关住自己的门,21篇关于教师成长的随笔。很多时候,我总是感觉与梁老师的倾心相交似乎是源于共同的经历。他和我一样,都是在最贫瘠的村办中小学开始的起始教育,也和我一样有很长一段的农村教育经历,我们成长的土壤一样没有营养。同样的草根生长模式,让我们都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天然的.敬畏和感受。只不过,他对教育的理解要比我灵敏的多,从他文章中的那些贴切的故事来看,他应该有着极其深厚的阅读。这些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了他的教育灵魂,帮助他在借鉴与反思中完成了一种回归,而这种回归,本身就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注解——回到原点,寻找教育的根基。

  第四辑,寻找高效管理的标牌,21篇随笔涉及学校管理的细节和姿态。从一位校长在校园内随手乱扔烟头,梁老师想到了更多的“烟头”:校长的口头禅,对学生问候的熟视无睹,无意间对学生的失约……并进而想到了学校管理,发出了“切莫让‘烟头’烧毁了教育”的告诫。教育无小事,学校的管理并不在于那些鸿篇巨著的管理制度上,校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这就是梁老师的独特之处,从细微之处,他可以发现大教育,而这些大教育似乎都隐含在某些不需要言说的朴素之中,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回到生活之中去发现和打磨。

  第五辑,向上的种子成就魅力教师,仍然是21篇随笔。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写到了他对一些大教育家教育理念的追随和解读。无论是陶行知,还是陈寅格,都给作者以教育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而这,也恰是梁老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教育观:无论大师,还是匍匐于教育实践的普通教师,都需要守住朴素的教育心,对教育的真实心怀敬畏。

  “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真的是这样,并且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这是自然规律。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成长氛围,个性特点,众多因素造就感受力,接受力,感悟力不同,怎么定统一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等,我不着急,但是,我却不得尽所有能力让一个不会发芽的种子和所有不在一个花期的种子一起发芽,相互难为着,为难着。什么样的种子?适合什么时候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