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斗破苍穹读后感范文(通用十三篇))
2023-08-12 07:08:59西游记12回读后感
2023-08-13 15:37:19红手指读后感500字
2023-08-12 07:52:32小狼小狼读后感400字(共8篇)
2023-08-03 16:08:26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斗破苍穹读后感范文(通用十三篇))
2023-08-12 07:08:59西游记12回读后感
2023-08-13 15:37:19红手指读后感500字
2023-08-12 07:52:32小狼小狼读后感400字(共8篇)
2023-08-03 16:08:26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通用五篇)
读《红楼梦》有感1
虽然有的同学对我说,读《红楼梦》不读死人才怪。但是,我仍然热忠于它,热忠于它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是爱故事中的“凤姐”,——王熙凤。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个反派角色。可是,我仍然喜欢她。这并不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才能。王熙凤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婆,王熙凤凭着她的万人不及的聪明才智和猴一样的敏锐和精灵,征服了贾家上下人的心。王熙凤办事十分泼辣,因此,在贾家十分有威信。
但是,人无完人,这样的精明能干的女子到底也不完美。王熙凤的不贤良和弄权舞弊,也遭到了世人的严厉谴责。但是,事实上,曹雪芹却十分同情这个使人毛骨悚然的“杀人犯”。为什么?这谁也不清楚,也许只有问早已长眠于地下的梦阮了,然而,最后,王熙凤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变态,都是薄命所致。
其实,王熙凤的本性并不坏,她每有恶念,莫不是有人推波助澜,趁热打铁,就只能她孤军奋战,是不会有那么多人冤死的。但是她一有善念却总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因此,我同情王熙凤,更热爱这个人!
读《红楼梦》有感2
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在光明的角落……
梦已逝,往昔的那张白纸,现在却被万千色彩所粉饰,时间还在延续,无奈,我们已经彻底得输掉了自己的梦,输掉了自己。
《红楼梦》似乎是集结了多少纠缠着爱恨情仇的男女,如果酸甜苦辣是爱情中的体会的话,那么薛宝钗想必也尝到了不少的苦涩。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可能就是这样子吧,大多数的爱情,最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将痴情付与负心人罢了,薛宝钗那个心心念念的宝哥哥却偏偏喜欢那个梨花带雨,折柳葬花的林妹妹。而那所谓的金玉良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只是,一切只因一句话: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世间弱水三千,而他仅仅只取一瓢而饮,而林黛玉,却信仰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也许是给人最大的安慰了,世间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你爱的人他也爱你。而红楼梦,又是一出怎样的戏呢?是忧伤还是快乐,是爱恨缠绵,还是落寞人间……
宝玉出家,立于青灯之畔,青灯易灭,他也斩断前缘。黛玉,吐血身亡,这个一生伤感传奇的女子,似乎也落下了种种遗憾。宝钗,也许从此以后就一个人在这个世上,独自数着人间烟火……我们何尝不想加入这个故事里去,而他们所受到的苦不是凡人可承受的,他们竟在感情里的世界里迷失,沉沦,为爱痴狂,飞蛾扑火……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如同一杯热茶,融化了我们的心。
一群做着同样梦的人,他们生活在冰凉的红楼里,他们热血激昂,寻欢作乐着,歌舞升平。谁还会记得那个金碧辉煌的贾府,那个举止优雅的女眷、才女,单是那个举止言谈里的阔绰,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体会的。
纵观红楼梦,从纸醉金迷到人去楼空;从相爱厮守到生离死别,这个犹如花火般短暂的美梦,就像泡沫一样,噗的一声消失的一干二净。
“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所以说红楼故事缺一个美满的结局。后来,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病逝,慧心兰质的晴雯,被赶出贾府,得痨病而死……正如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原来这真的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王熙凤一生希望披金带银,享不尽一生荣华富贵;贾宝玉希望继续游戏人间;林黛玉希望人间不会在有悲伤;薛宝钗希望一生有一人,白首不分离……到最后,这些被统称为梦的念想,都一一醒来,面对现实的残酷。
原来,生命中有些东西注定要失去,心中总有一处无法治愈的伤。而今天天还是天,云还是云,但愿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3
昨晚第四遍完整地读完《红楼梦》,算来差不多对应少、青、中、老四个年龄段。期间还有无数次只问开头,不及结尾的泛泛,就不足道也。
以前读《红楼梦》,读就读了,合上书,除了对里面的诗词多有青眼外,心中再无更多波澜。说它是宝黛的爱情故事吧,其实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朝代,宝黛之间的交往仅仅发乎情、止于礼,甚至还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孩子气,完全谈不上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倒是认可它就是一部涉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烹饪药理的百科全书。
昨晚当我看到最后一回,在一个乍寒飘雪的清净渡口,宝玉光头赤脚,身披大红猩猩斗篷,笑着无言向贾政稽首拜了几拜,与一道一僧相携登岸飘然而去之后,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并悟出了答案。
曹雪芹为什么要把宝玉设计成一个富家公子?为什么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要把这块顽石放到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去历劫?为什么不是贫寒小户?那是因为放弃贫穷容易,放弃富贵艰难。
《好了歌》唱到: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宋真宗《励学篇》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更勤向窗前读。
由是从古至今,天下士子或众生将能出人头地、荣华富贵作为终极的目标。曹雪芹也不另外。所以他把宝玉直接放到人人梦寐以求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耽溺。是想告诉我们,越难拥有的东西,越难堪破舍弃。
红楼家们诟病,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无论从境界还是语言,都不能与前八十回相提并论。但我觉得结局安排贾兰中举,贾赦、贾珍大赦,重袭爵位,宁荣两府中兴,还是颇有深意的。
宝玉了悟,红尘一游,不过是一曲金悼玉的红楼梦,所以抛下一切回到来处来去处去的青梗峰下。而懵懂不知天机的贾家又开始上演新一轮的红楼梦。
书外的我们似乎旁观者清。其实,同处红尘中的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当局者迷?
凡人如我们,哪有机会梦游太虚幻境知你我来历?如何知道我们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即使有一天明白这不过是一场梦,我们还是得在这梦中继续做着,醒了也无处逃避。
读《红楼梦》有感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读《红楼梦》有感5
《红楼梦》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我为之折服沉迷。那个历来被人视为圆滑世故工于心计的薛宝钗,即便有许多人称她为“冷美人”,对她大加讨伐之词,我依然认为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是个封建社会典型的大家闺秀。她举止端庄,性格稳重,温柔体贴,而且聪明机智博学多才。她既慷慨大度礼数周全,又不拘于小节。当王夫人急需二件衣物给投井的自尽丫头金钏妆裹时,薛宝钗主动拿出自己的两套新裁的衣服以解王夫人燃眉之急,毫不考虑衣服给死人穿的忌讳。薛蟠从外地带回一些南方特产,送给薛宝钗,她又将此分送给每一个人,连赵姨娘都感激不尽,诚可谓礼数周到。在贾府众人(除宝玉外)的眼里她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少女。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她工于心计。难道说只有厚此薄彼才能显出她待人真诚吗?我鄙视那些当面把你赞成神,背后把你贬成鬼,斤斤计较于小事,看领导的脸色行事,媚上欺下的人。
薛宝钗无论是在长辈面前还是在丫头面前都一团和气。这就无怪乎贾母、王夫人对她青眼有加,袭人、麝月对她敬佩无比,就连一向心存芥蒂,怀疑她“有心藏奸”的林黛玉也一度把她当作知己。试想,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讨好长辈,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一直对她有额首称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即使薛宝钗一直都在作假,如果她永远如此,那又何妨呢?我们又何必指责她呢?我曾为此痛心疾首,既为宝钗也为那些本来毫无瑕疵,却因此遭人嫉恨,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的善良的人,因而十分希望世人能多一些客观少一些偏见。
当我看到她成为“宝二奶奶”时,我由衷地替她高兴。尽管宝黛二人未能结下美满的姻缘,黛玉含恨而终,挺让人遗憾的。但我认为她更应该得到这份爱情,因为她付出了,而付出就应该得到。她的成功只能说是“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我们为什么非要过多地因此而指责她呢,世界上有多少人不是因此而成功的呢?
宝玉那样一个痛恨读书顽劣不堪的男子,如果娶了整天哭哭啼啼耍小性子的黛玉,他如何让家族兴盛呢?莫说贾府早就是一个濒临灭亡的“百足之虫”,纵然是正处于兴旺发达之际,如果交给宝黛二人,也定然会落个既死且僵的下场。试想婚姻陷入了僵局,爱情又怎么会美满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接受薛宝钗呢?她待人随和,处事谨慎,肯定不做第二个“王熙凤”,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自然贾府也不会那么快就“唿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我们没理由不相信她的才干,要不高鄂怎么会写出日后的“兰桂齐芳”?
正如温饱是一种幸福,饥饿的人才能体会;宁静是一种幸福,喧嚣才能体会;自由是一种幸福,战乱才能体会。也许薛宝钗的追求只有她才懂。而她那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则让我深深地敬佩。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为了理想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因此“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薛宝钗那雍容大度的笑容。在大观园那百花摇曳生姿、各尽其美的群芳之中,她顾盼生辉“任是无情也动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要说我独爱薛宝钗这在大厦将倾之际依然追求完美的“冷香”。我因此更爱世界文化长廊百花摇曳之中那独放异姿的名著。它的语言优美着我的视觉,它的思想启迪着我的灵魂,它的精神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向成功,一点点地体味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