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松尾芭蕉《古池》读后感

2023-08-12 14:00:01 高考在线

松尾芭蕉《古池》读后感

  “古老池塘/青蛙跳进水中央/噗通一声响。”这是日本“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代表性俳句《古池》。一次偶然的蹭课经历,让接触到这首小诗。俳句是由日本和歌变化而来,最初作为余兴吟咏,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诗体,由十七字音组成,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瞬间感悟,余味无穷。“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或闲寂幽玄,或明朗欢快,或悲壮深沉,或通俗质朴,从而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蕉风。

  在这首《古池》中,诗人用短短十七个字节,白描式的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立体画,特别是青蛙跃入池塘的“噗通一声响”,更是余音袅袅三百年不绝,它穿越时空界限,在历代文人墨客心中飘扬、回荡。蛙跳入池塘,不仅搅动了一池清水,更拨动了万千读者的心,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深入肌骨,荡涤灵魂,让人感慨万千。这首俳句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而且1916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读到它时,也感慨不已:“够了,再多余的诗句没有必要了”,足见它的永恒艺术魅力。

  短短数字的俳句,不以辞害意,直白而意深,既传达出原诗意境,又符合作为古典诗作的结构格式和中国式的审美情趣。

  乍一看,这首小诗朴素的让人质疑它的价值,但仔细玩味,平淡古拙中却禅意盎然,我脑中逐渐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夏日的黄昏,丛林中万籁俱寂,一个废弃的池塘里,也是平静得无半点绮纶。突然,不知躲在哪儿的一只青蛙从杂草丛中纵身一跃,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噗通一声,水花四溅,荡起层层涟漪,短暂动荡后,水面又恢复平静,古池还是古池,青蛙已不知去了哪里。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齐物论》中也出现:“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我想,如果天籁存在,那它一定如这蛙跳的“噗通”一声,充满张力,能够超越时空,从辽远的过往中来,叩击我的灵魂,引领我走向无知无涯的未来。“古老”体现了时间的久远,世事变迁波谲云诡,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沧海桑田,都内聚于这个词中;“池塘”突出了空间的宁静,任时光荏苒,池塘却一直沉默,它既不好也不坏,不掺杂任何价值判断,自然而然地存在着;而青蛙这一跃,用瞬间的运动打破宁静,时空被猛烈撞击,解构了由古老的时间和空间所建构的凝定状态。但下一瞬,池塘又恢复平静,时空再次凝定,只是这种凝定,是“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宁静,厚重而有质感。

  俳句,它着意于转瞬即逝的状态,如卷须上的朝露,如深山里一声磬响。俳句是为了留住事物的美丽,而不是事物本身。它简短,破空而来,转瞬即逝,与它描摹的事物之美相呼应,我认为俳句是一种引导而不是代替,一旦成功引导读者进入想象空间,它立即以华丽的转身退场,让读者自己的心神放开,去联想去体会。文学家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学家永远活在生命的童年,善于用第一次打量世界的目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景一物,这就意味着惊喜、感动、兴奋、新鲜和艺术化。芭蕉把他在瞬间捕捉到的一个感觉传递给我们,抓住我们心底最怀念、最美好、最用情的一段时光去涉及、去翻阅、去刺痛。

  旁听常老师的课有一年多了,她总是说,一个人在宁静的'时候,可以听到宇宙运行的大道。这首俳句像是我们认识世界本真的一个窗口,一凿真理之光。青蛙跳入古池打破沉寂,宁静而纯粹的原初被不经意的一个声响搅乱,继而又恢复平静,但此时的宁静,已是繁华落尽归于平淡的“静”,在它背后有过往的经历做为支撑,充实而厚重,和彼时的“静”完全是两种境界。一静一动互相转化,静极而动,动极复静,瞬间即永恒,永恒存在于瞬间。宇宙万物,被捉摸不定的“道”所主宰,因任自然,世界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没有谁有能力订立一个所谓的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

  “顿悟”的不只是诗人,也有读诗的我。其实人的一生中也会经历许多诸如“青蛙跳进水中央”的时刻,最是那宁静中的一动,打破了习以为常的凝定状态,为生命注入另一种鲜活的体验比如升入大学,比如第一次受到挫折,比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