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读笨狼的学校生活有感7篇
2023-08-08 22:18:35读芭蕉有感
2023-08-09 06:34:47读凡卡有感11篇
2023-08-06 03:45:06卖火柴的小女孩名著读后有感
2023-08-18 20:16:54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8 02:42:22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2023-08-05 01:32:37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2023-08-14 01:53:34读笨狼的学校生活有感7篇
2023-08-08 22:18:35读芭蕉有感
2023-08-09 06:34:47读凡卡有感11篇
2023-08-06 03:45:06卖火柴的小女孩名著读后有感
2023-08-18 20:16:54
知识即使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
2023-08-15 20:28:34 高考在线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深有感触。
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能流利回答提出的问题,会做课本、《练习册》上的习题。这种观点也让我们对学生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反之,就是没能力、没知识。
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比任何人差。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的程度是 “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如果我们经常把要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也能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