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前赤壁赋读后感范文(通用五篇)

2023-08-02 17:06:59 高考在线

  前赤壁赋读后感1

  这个星期的语文课上了《前赤壁赋》,这篇古文让我感触颇深!

  夜游赤壁,虽怡然但却苦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东坡毕竟是个胸怀旷达之人,他放情山水,随缘自适,不禁令人钦佩。

  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时光易逝,生命又极其的短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然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青春就更加的宝贵了。趁着有限的青春去学无穷的知识,这样才无悔自己。

  苏轼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前赤壁赋读后感2

  苏东坡为宋朝豪放派词风的一代大师,其作品风格豪迈、视野广阔、个性鲜明、意趣横生,其赋一如其词,力改堆陈铺就之风,直抒胸臆、娓娓道来,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其中《前赤壁赋》在托物咏志、借景抒情方面堪称一绝。其中一段,反复诵读,颇感包含着某种真理,初具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

  内容如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呼?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呼!……唯江上之清风与山中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作者有感于天地之美、山川之丽,对自然及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亦感悟颇深,设使当时,苏东坡顺其感悟,发展开来,说不定就此能挖掘出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缆线,逐渐延伸、发展、导引出一个系统的光明工程。当时,作者并未意识到他的这种朴素的、朦胧的唯物史观,就像当年曹雪芹原创《红楼梦》时,并未意识到他的作品对封建制度有所抨击和鞭笞一样,否则,我们这些后人一提哲学的源头不该是西方的先哲先贤,岂不哀哉。

  联想到我们自身,经过临床的历练,潜移默化中也曾略有得失、略有收获、略有感悟,有了感想,不能及时捕捉灵感的'蛛丝马迹,那么,感悟和收获如一缕青烟,随风而逝,你永远站在你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徘徊,留下的是一片唏嘘、一些感慨、一声叹息。如,早在10年前,笔者就写过一篇题为《解磷定胃内给药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观察》发表于《护理学杂志》上,限于当时条件,未作进一步的探讨。2003年,省护理专家来我院考察工作,偶然看到这篇文章,建议设立科研课题,进行网上检索时,被告知此科研由他人于2002年在河北省鉴定。

  与其明日无悔,不如今日无憾,每一个收获都是一条绵延的蛛丝,你可能以此为契机,细细编织你的理想和希望,也可能以此为诱饵,使数不清的污垢和尘埃封存着你的灵魂,由此,印证了哲人们的箴言:真理和谬误,只差一步。

  前赤壁赋读后感3

  这两天气温升高,还没有风。上午九点钟时,出去打网球。活动了两个小时,脸晒得火辣辣的,皮肤紧紧地。虽说坚持了好几天了,但肩膀还是紧涨。读了苏轼的《前赤壁赋》不禁感慨古人对于人生哲理认识的深刻。客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劝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借自然界的水与月来阐明道理。人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即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也会消沉下去。

  自然就是这样,一定会有名人,也一定会有凡人。不要因这一切成为过往烟云而悲叹。

  前赤壁赋读后感4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通过苏子和客人的对话,表达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前赤壁赋》,我觉得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份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因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我们就不用哀叹这短促的人生;假如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那么长江那没有穷尽也是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了!

  既然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学习好知识和本领,为将来打好基础;其次,应该正视挫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不枉度这短暂的人生。而不应该自私自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否则,等待你的也将是像希特勒那样的遗臭万年。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其实,要让自己不浪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不仅仅可以要自己名垂青史,还可以让自己活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之中;正如一个人所说:“有的人他活着,但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我们的一生就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做事,不论你是*还是一个平凡的公民。一生中所做的事只要对百姓有利,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你的一生也就是为人类进步和为百姓谋利的一生,为不愧对人生的一生。

  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永恒。

  前赤壁赋读后感5

  夜读《前赤壁赋》,反复咀嚼,不能入睡,叹服于苏子的见解和境界。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大、久、美”的精神境界而不可得,无奈于生命的短暂,哀叹于人生的虚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昔曹孟德横槊赋诗,何其慷慨?一战败于孔明周郎,何其惨烈?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沮丧和凄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认为,万物都有表象和实质,如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又如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象虽千变万化,而其背后作为本质的“道”却是是永恒无尽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生寿命的长短、功名、富贵也都是相对的,因而短暂虚无,唯有道是绝对的,遵从道、顺应道、享受道才能达到“大、久、美”;另外“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可强求,亦不可贪得,即使强求而苟得,也不可能长久,“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有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故而人生只有淡薄名利,化解执著,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才可享受生命“大、久、美”之至高境界。

  道不孤,必有朋,明人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这样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苏子这篇《前赤壁赋》所见略同,可谓异曲同工,遥相辉映,虽历经千古,苏子之道亦不寂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