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后感

我与地坛600字读后感五篇

2023-08-11 01:38:01 高考在线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我与地坛读后感1

一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伟大作家,一本撼人心田,不被流行掩盖的经典作品——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这本书的理解。

其实,在我还没有真正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无数次的从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和同学口中知道了史铁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他双腿瘫痪,在妈妈和朋友的帮助下乐观而坚强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心中充满了豁达与感激。我本想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必然也是充满深刻难懂的哲学理念,但是,阅读之后我才发现,他的文章通俗亲切,可以把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传达给读者,发人深省而又让人很易接受。下面我就想说一说我看完这本书以后,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通过这部书,我对之前,之后的那一段时光有了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在这本书中,我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插队”什么是“扒火车”,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所特有的紧张,混乱的气息,他们就像放射线一般,从30年前向我射来,告诉我过去的事情,让我反思到当下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或许这就是书籍与阅读的力量和魅力吧,它可以带给我们各种各样自己不曾亲身经历的感受。其次,这部书还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从前城市里乡村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在“八子”“看电影”两篇作品之中,史铁生回顾了自己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闹嬉戏,一起为了手中仅有的两张电影票而想方设法地摆脱一堆“弟弟”的跟随,一起去到“岔道口”看电影,一起模仿电影中反特的情节却最后吓了爷爷一跳……这些生活场景或许都只能存在在那一带孩子的心里,而我真的感到很幸运,能够从书中感受到那个时候孩子们心中的淳朴,天真,以及他们在没有过度电气化的时代里单纯的快乐,还有从兄弟手足之中体会到的温暖亲情。在现在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之中,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整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架起来的无情的高墙,孤独,无助,寂寞,伤感一次次冲刷煎熬着我们的内心,就在这一次次的“洗礼”之中,我们变得冷漠,变得复杂,变得没有人情味,最后变得连道德也没有了。这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可是,那种40,50年代之前的快乐的童年生活,如今肯定难以回来,它们只能存在老人的记忆里,存在平凡人对生活的记载里,如果没有打开这本书,那段时光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心中,我的脑海作文//Www.ZuoWEn8.Com/中,那份愉悦与幸福就永远不会轰击我的心灵,永远不会让我对现实加以反思。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我对史铁生这部作品里对我又很大启发的哲学观点的想法。在他这本书里最能引发我思考和感悟的莫过于《好运设计》这一篇了,他和读者以一种很亲切的语气,一步一步设计出一个“幸运”的人,通过层层推导,得出了人生的意义。他说:“阴影最初就是这样露头的:你能在一场如此称心,如此圆满的爱情和婚姻里饱尝幸福吗?也就是说,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颠和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在成功到来之后还会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或者,这喜悦能到什么程度?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会不会因为顺利而冲淡其魅力?会不会因为圆满而阻塞了渴望,而限制了想象,而丧失了激情。”此外,作者还将人生比作一艘船,它们最后终将会驶入死亡的漩涡,我们我们无法改变,能够做到的就是在过程中享受。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只有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痛苦的体验,呕心沥血的付出和追求,这样的经历才算完美,这样的人生才算精彩,正是因为痛苦和挫折,付出与追求才让结果的意义升值,让它带来的快乐变成无价。关于一个人的出身,我想平凡是最最美丽的幸运,因为我们平凡,所以我们有更多挑战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和勇气去创造成就,创造美丽,想想看来,只有我们最平凡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这种激情澎湃的人生。出身高贵,只会让一个人软弱,安于现状,丧失激情,不是保持现状,就是随波逐流,他所创造的价值总是小于或者等于零!纵观历史,能够教我们学会平凡的人真是寥寥无几,大家往往希望自己出身高贵,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他们却不知,伟大与高贵只是历史河流上闪光的浪花,而平凡是拖起河流的坚实的河床,人类的历史河流可以没有闪光的浪花,但是它不能没有坚实的河床。

除了对好运的设计引发了我的思考,他对妈妈的感激和理解,对友谊的理解,对民歌的赞赏都一次又一次地撼动我的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我的思考。这本书注定成为我一生之中的挚爱,它也成为我所读书之中最喜欢的一本,我想,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我一定会携带着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我自己对这本书的思考,勇往直前。

我与地坛读后感2

第一次看书名时暗自猜想,是一部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与一位名叫“地坛”的人的故事?还是另有他法?

当我合上书页时,不禁被当时的天真给逗笑了。依稀记得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当时看了这本书的引荐语:“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地坛……”。其实这想法也并非大错特错。对于史铁生先生而言,地坛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像是一位朋友,在他处于人生低谷悲痛之时,“他”给予他抚慰,听着他抱怨上帝的吝啬;在他寂寞孤独之时,“他”给予他温暖怀抱;在他对世界绝望时,“他”告诉他自然中蕴藏的壮美之景。于是,史先生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焰,不再悲天悯人,恍惚意思到,在这些白白流动的时间中,是该干些什么了!他拿起笔,开始近乎疯狂的创作,而这,却让他的精神失去自由,当他再走回地坛时,他释放了自己,明白了创作的目的,为活着而写作。

我闭了闭眼,又抬头望向窗外,世间有多少不停忙碌奔波的人,又有多少在不堪压力最终被击垮,而史先生却全力坚持了下来,这其中原因为何?我想,应该是史先生作文//Www.ZuoWEn8.Com/有着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吧,就像王小波曾著一本书,名叫《我的精神家园》,里面阐述了他对精神家园的理解和自己的寄托。于大家,每一个人都在被不同的挑战而挑战,有的人倒了,有的人继续咬力坚持着,惋惜的是,他们却又被下一个挑战给打败了。而这时,真正能让你再次满血复活的,正是你的精神家园!那里有你的信念,有你刻苦铭心的曾经,有你坚持不懈的缘由。在你强大精神的支持下,成功必将会再次属于你。

或许那步着似荒芜又生机勃勃的土地——地坛——是史铁生先生最坚持的精神支柱,或许那个心心念念永远挂在心头上的人,是你勇往直前的动力;或许那段你可以为之上刀山下火海的感情,是你向更完美的自己进发的执念;或许是对国家,对自然的那份拳拳之情,让你忍受了一切苦难献身于世界。这么多的或许,却只为说明一件事,当你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时,一切突如其来的考验最终会因为你的强大而退缩。

我拿起笔,精神抖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爽,想着我最后一年最期盼的成功,翻开了手头的书本。

我与地坛读后感3

我与地坛——原来每样人生,都殊途同归。

扶轮问路,那么好手好脚的人,你们可曾向前方迈出过脚步?

不是想说他对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说他对死有多么透彻的眺望,更不是想说他对命运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挣扎,那些语句太泛、太虚,对每一个曾被上帝无情摆弄的人都适用。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心灵的生生死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每一次复苏,都是对“生命零度”的叩问,叩问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终弥足珍贵的一隅,那是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向上的源头。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着轮椅,也要站起。因着爱,因着情,甚至因着对下一世的“白日梦”,虽然这“白日梦”是我等健康人种所不能苟同的,但正如他所说,“希望”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不是在证明必可达到的前提下才成立呢”?“希望”只是“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但给人安慰,给人愉悦,无须消耗,实是人生之最大精神鸦片。

我并不认为他是多么坚不可摧的“钢铁人物”,你以为谁都是保尔柯察金?现实的刀片一般的人生,就总是要人痛了,流血了,结疤了,又复痛,复流血,复结疤,只要这血还是温的,还能流动,那么便不必在意它会痛,会流出,这样孤勇,直至最后平静接受它的冰冷与枯竭。

正是由于这“写”,这比言语更为私密,更为透彻,更为生生不息的能力,才使得他的这生,在死的对立面上,永远存在。永远无力,但永远坚韧。

人老了,多靠回忆活着。可是还是一种情况.像他这样的情况,因着回忆随时有无可延续的悲哀,才需要这样提前透支回忆,透支情感,透支热情,若无足够幸运,幸运得不被亲友遗弃、淡忘,那么必将是春水东流的万劫不复。

其实这幸运,未尝不是取决于自己。这生,值得死来敬畏。这生,真实得让每一个健康的人震撼,不得不拷问自己:健康的自己,是否向前方也迈出过脚步?

那前方,便是路远山高,人亡马遥的“零度”。

他的勇气,是不畏惧这“回”,是迎向这“回”,拥抱这“回”。

原来每样人生,都殊途同归。

我与地坛读后感4

人生的真谛——读《我与地坛》有感

我要一直活到我能够

历数前生,你能够

与我一同笑看,所以

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题记(史铁生《永在》)

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之间的经历就好似一场场赌博:第一场赢了,四肢健全;第二场赢了,平安生活,以致第三、四、五等全部赌完了,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下赌注了,一切不确定因素都消失了,一生也就该结束了。我们是幸运的,赢得了较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但天知道下一场是输是赢,为了赢,得到更好,我们就会努力,这时我们努力的起点就会比别人高,因为我们之前赢了,但那些输的人呢?他们可能没有健全的四肢、平安的生活,只能加倍努力,前提是他们的意志能承受住失败。承受住且努力,成功;承受不住或不努力,失败。这,就是社会,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就是那些输的人中的一个。他失去了两条腿,就像前面说过的,输了就看意志力,撑不住,就是灵魂的残疾。当输了时,忙碌的生活就会瞬间变的缓慢,慢到你可以看清它每一个细小的瞬间,观察生活时,你会得到铺天盖地的信息,它们躲在你从未注意到的角落,等待你擦去因赌输而疯狂流淌的眼泪,正眼瞧瞧它们。这是一道门槛,当你跨过去之后,你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思考:得到的信息太过深奥,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它们,这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值得思考,生活、经历、曾经的所有,甚至赌输几场的副作用,也就是提前结束赌博——死亡,也会引起你思考的兴致。当你静下心来,你会沉迷于思考,你会失去恐惧,发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生存和得到更好,而是逐渐理解世间万物的内在联系,体会世间真情的前因后果,终于在思考中得到了动力,终于抬起希望的步伐,想走下去了,继续努力了,黑暗才会被你抛在身后,死亡也不再可怕,就像史铁生先生说过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生好似赌博,赢便得到,输便失去。每输一次,明白了一些事情,撑过来继续为赢而努力,偶尔又输,明白后又赢,在这无限的循环中,一次次加深对世界与生活的理解,或许,人生的真谛亦在于此。

我与地坛读后感5

在我的藏书中有一本史铁生的著作《我与地坛》。最初接触史铁生的文字是从《秋天的怀念》开始,他的文章一下子触到了我的泪点,以至于跑了好几家书店,才买到《我与地坛》这本书。幽蓝色书皮包裹的是作者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人生。

腰疾造成史铁生双腿残疾,风华正茂的他,痛不欲生。失去双腿的事实,使得他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焦躁不安,肆意摔砸手边的物件。低沉抑郁,心灵颓废,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看到史铁生每天歇斯底里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他的母亲悄悄在门后流泪。面对一个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不仅要精心照顾他,还要隐忍他的“坏脾气”。史铁生在文章中写道“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直至他母亲去世,史铁生才意识到母亲的艰辛,母亲为他承受的痛,是他无法想象的。他写了一篇散文《合欢树还在,母亲却不在了》以此文缅怀逝去的母亲。

在地坛,他和园子里的树木,墙垣,石阶对话,地坛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写作成为连接生死的一座桥梁,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成为我们捧读在手,久久难以释怀的故事。史铁生笔下的文字质朴通透,只要你细细地品读,反复琢磨,你会发现,最具有强大的治愈功能的还是文字。文字是有力量的。其实最好的文章是不需要过多的华词美句。过多的修辞手法往往是画蛇添足,既费了笔墨,又把整个文章涂抹的面目全非。

《我与地坛》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就是朴实。在史铁生最朴素的字里行间,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在失去行走的能力后,在经历了痛苦的绝望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笔耕不辍,用文字为读者展示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人为何生?人何时死?人为什么想活着?人该如何活?为什么写作?”史铁生所有的文字更多地弥散着哲思的光辉。

史铁生也写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多少没关系,别让大脑野蛮生长。经典之作和经典之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相信你读完《我与地坛》之后,一定会有同感,这便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度,它能启迪一颗蒙尘而浮躁的心灵。还有很多像史铁生这样的身残志坚的人物,比如华罗庚,张海迪,桑兰,他们的故事感动并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的东西也就多,濒临过死亡的人往往最热爱生活,只有经历苦难的人才会加倍珍惜生命,珍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