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对联

春联作文汇编五篇

2023-08-01 00:58:05 高考在线

春联作文 篇1

  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家也不例外。不过对联一般都是大人贴,而今年家却不一样。

  以前,对联都是贴,可今年爸爸却把贴对联的任务交给了。天啊,连哪一句是上联都不知道,怎么贴呀?爸爸说:‘‘古诗绝句的第三、四句是对偶句,讲究平仄对仗,第三句最末一字是仄声,第四句最末一字是平声。对联也一样,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按这个规律去贴就不会错。’’想,贴对联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学问呀!我把对联打开来,我一看第一张“大吉大利迎好运”的‘运’字是仄声,这一句是上联,那么“多财多福庆平安”就是下联了。开始贴吧,等等,上联贴左边还是右边啊?我便又问爸爸,爸爸说:“古人习惯从右到左,所以对联也要从右贴到左。”“哦,我明白了”。我先把胶水均匀地抹在对联反面,然后贴在墙上,不过两边都要一样高。最后贴横批。贴好后我问爸爸:“贴的怎样?”爸爸说:“以后过年贴对联就交给了。我让你贴对联,是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更加了解。”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今年贴对联真是快乐和知识一举两得。我希望每一个节日都充满着快乐,每一个人都从快乐中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春联作文 篇2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大吉”。也不是指宣武门外小市,卖日用旧货的、悄悄换“袁大头”的,越来越多,以致显得有点拥挤;这些背后是下世的光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倒闭破产。没有谁这样做的时候脸上真的有笑容,心里有阳光。要过年了,把一切都提前了总要在守岁的时候给祖宗献上一点供品,给儿孙一顿饱饭吃应该是吃饺子,家里家外总该见点新。

  学校正放寒假。住宿生回家的回家,投亲友的投亲友,校园顿时显得空落落的。本市的走读生却三三两两嘀咕着要干点什么。前面说的那点节日气氛,就从他们这嘀咕中来。

  原来,他们正盘算着买墨汁、买红纸(砚台、毛笔是现成的),借谁家的桌椅,以便在菜市口一带街头,尽快摆起书案,写好第一批喜庆的春联,拉个绳,摆挂起来,等待第一批顾客做点临时性的笔墨小生意。

  于是,过不了一两天,熙熙攘攘的菜市口街头,向阳的一边,就出现了一道新景观:一字儿排着四五个卖春联的小摊贩每隔三五十步就有一个。主人就是这伙年轻的、正读初中二三年级的中学生。

  他们把手放进棉衣的袖管,尽量装得老成、正经。只是那稚嫩的脸、带点奶气的谈吐,和摊主身份有点不大相称。倒是现场写起字来有的是一个大“福”字,有的是四个字:“招财进宝”、“新春大吉”、“恭喜发财”,有的是中楷“阖家欢乐百事遂心……”、“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等等,显得还算老道,有点令人信服。有人竟围观赞叹。生意就这么来了。

  菜市口距离广安门外关厢不远,那一带多有菜农和送煤的,拉粪的、卖水的、拉杂货的,他们推着车、挑着担、赶着毛驴、马车、拉着骆驼进城卸完货,要买年货回家,都对这些学生娃所写所卖的春联大感兴趣。价钱公道,实打实,全看在眼里,所以顾客放心,生意竟不错。时常是,当天写的,当天就卖完了,以致晚上收摊以前,趁着手暖(天气十分寒冷)不得不多写些,以供明天用。

  春节前三五天街上来来往往人多,是春联销售的高潮。摊主们最忙,手脸冻得通红,写了又写,还互相支援。这是些家境贫寒、功课比较好的学生。除夕晚间摊位收场的时候,盘点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笔小小的收入。有的用它补充来年的学费,有的用作春节的零花钱,有的接济家用。心情显然是好的,都有点说不出的自豪感,时或就相互打闹玩笑,那毕竟是生平挣来的第一笔钱啊。

  对于未曾入世的初中生,这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示自己,接触各类人群的一个机会。不过,当时一点也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事后感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非常质朴。从他们所喜欢的春联你会感到,中国老百姓多么渴望世道太平,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如今终是盼到了,尽管不少人还不够富足。再过几年,会富足的,人们确信。一切都不一样了。春联的印制也早已工业化,红纸黑字的,红纸烫金字的,镶着金边的,大的,小的,方的,长的。已无须在年关将近时,受着冻,伏案街头,用手写了。日子开始过得轻松而愉快。十几岁的年轻人,从孩童起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长到这个年纪,大多是应有尽有,有些就竞相奢华,特别是城里的,有的竟以追星、比阔为尚。

  “你不感到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吗”?有点自知的人这样追问。

  少了点什么呢?

  少了的,不是虚荣奢华、浮躁巧取,而是勤和俭,而是踏踏实实下真功夫,学真知,掌握真本领。

  少了的是这种精神,这种行动。

  一个浮躁奢华的家庭社会也一样,是没有后劲的,那富足也是难以指望持久的。

春联作文 篇3

  年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今天已经是大年二十九了,看着别人家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我们家门口却光秃秃的,大家都心急了。爸爸说:“快去买几副贴上吧!”妈妈却摇摇头说:“买来的春联没意思,不如自己写吧?”大家都表示赞同,可是让谁写呢?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最后妈妈说:“王丛嫣,你来写吧。”我急忙推辞,因为虽然我学了三年书法,但俗话说“字怕上墙”。要是写得难看,贴上去还不被人嘲笑?但又赶紧捂住嘴巴,因为家里只有我一直在学书法。没办法我只好接受了任务。

  写什么好呢?我打开电脑,百度搜索春联。啊!跳出来的春联可真多。我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最后选定了两幅。一幅上联是:“喜滋滋迎新春”。下联是:“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因为这幅対得比较工整,又写出了过年人们高兴的样子,还比较短,挺不错!另一幅是:“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这幅春联虽然字数很多,但比较好写。

  接着,我拿出毛笔泡软,把砚洗干净,把墨倒在砚上,拿出老爸裁好的红纸。开始写了,我战战兢兢地拿起笔,在墨水上沾了沾,怕自己写不好,就先在报纸上试了试,觉得自己写得还挺不错,然后才开始写。我先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轻快地写出了一个样子像小帆船,微微上翘的短横,写第二个短横时略有变化,又写了一点一短撇,这两笔都有些向中间靠,又加了一长横,这个长横与短横不同,要慢慢写。先把笔尖按下,一边慢慢向上,一边拉直,到一定长度是顿一顿回锋收笔。接下来写一个“口”字,“口”的横折钩的钩要停顿一下再钩出去,这样才会钩得好看。我写好了第一个“喜”字后看了看,觉得还可以。爸爸在旁边轻轻鼓励道:“不错,挺好。”我听了后,信心更足了,一鼓作气把这两幅春联写好了。

  该把春联贴上去了,我心里紧张极了。妈妈看了看贴好的春联笑眯眯地说:“真不错!三年的书法没白学”奶奶眯着眼睛看了看说:“王丛嫣写得字真好看。”客人到我家听说这些春联是我写的,惊讶极了,纷纷称赞。我听了后心里高兴极了,谦虚地说:“我觉得这字有点写斜了,下次要写得更好。”

春联作文 篇4

  今天一大早,妈妈把我叫起来,说:“起床了,我们要去贴春联了!”

  还在睡梦中的.我,一听到“贴春联”这三个字,就像风一样地穿上衣服、裤子、鞋子,我梳好了头,扎上了发卡,吃完了早餐,和妈妈一起拿上剪刀、透明胶布、“福”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春联了,我们先去门外贴,妈妈踩着椅子把横批放在门上,我便成了妈妈的主人,让妈妈往左边挪挪、往右边挪挪,不一会儿横批就被我和妈妈给“搞定”了,接下来是上联,我便又开始指挥妈妈,往上挪挪、往下挪挪,上联也被我和妈妈这两位“盖世英雄”给“搞定”了,接下来是下联,我妈妈注重平衡,这下,我可不敢疏忽了,认真的指挥妈妈,嘀 嘀 嘀……,几分钟过去了,下联也被我们“收服”了,最重要的是贴“福”字,我和妈妈开始商量了,嘿,到底是倒着贴,还是正着贴呢?妈妈说:“倒着贴吧,这是我们的传统。”可是,我却说:“我们的“福”字上有正着的灯笼,我们应该正着贴。”就为这,我们俩开始了“强烈的战争”,最后,妈妈说不过我了,只好把“福”字正这贴。

  瞧瞧,我家的贴春联,有趣吧!你们家的贴春联有什么趣事呢?快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春联作文 篇5

  今年,妈妈工作的单位发来了一副新春联,我喜出望外,顾不上早饭吃了一半,放下叉子,催外公现在就把新对联贴上。外公大概真的是想把它贴上吧,马上开始准备了。

  我们来到了门口,外公提来了一个比较大的罐子和一把毛刷,肩上还扛着一个大梯子。罐子里装的是什么?不管了不管了,说干就干,不推辞啦,外公拿起那个大罐子,把盖在上面盖子掀开,我把头探过去一看,呵,原来是一罐糨糊。

  外公先把梯子架好,然后提着那个大肚皮儿的家伙和那个除了柄是橙色下面全是毛的东西,爬上了梯子,此时,我的眼睛睁得要多大有多大,明明重心在另一边呀,怎么不会倒呢?外公又拿起那把毛刷,沾了沾糨糊,使糨糊粘在毛刷上,接着把那个盛糨糊的罐递给了我,哟,真不轻啊。我看见外公在门两边的墙壁上来回地刷,那些黏黏的东西,立刻又爬到上面去了。不一会儿,做工灵巧的外公就刷好了,靠近门的两边全都是白白的。我把对联从包装袋中取出来,将折成正方形的对联打开,上方递给外公,我则捏着下方,一对,呀,对联还比刷的地方长出一大段!

  没办法,外公估量了一下这对对联的长度,又重新把不够的部分沾上糨糊,然后再把对联贴上去。

  就这样,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贴上那一边,大功造成了!

  咦,怎么感觉少了什么?哦,横批没贴啊。我刚把横批从包装袋上取出来,外婆就跑来了,“小猴子,吃饭呢又跑去干嘛?早饭还没吃在这贴春联……”我赶紧又跑去厨房了,不然又会听到许多说教,“真可惜,没有看到横批是怎么贴上去的,横批贴的地方比较高,所以……”

  外婆来了,我赶紧闭上了我的嘴巴,往嘴里扒了两口早餐。不管怎么说,贴春联也是有趣的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