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励志书籍《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范文

2023-08-02 21:54:33 高考在线

《相约星期二》是一位不认为生活中有“来不及”的、最后走向死亡的智者说给他的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篇1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最近一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好处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四十岁,人大多已经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透过他的学生,向我们带给了一份人生的答卷。“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书《相约星期二》封面的话,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刻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米奇把他对人生的话题拉了个目录,每周二飞到老莫里身边,听他讲述,其实不能叫讲述,叫两个友人之间谈心更为恰当,直到老莫里离开。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老莫里渐渐影响着米奇,影响着周边的人,我想还有读了这本书的人。

这位叫做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已经成为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齐讨论“生活的好处”,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好处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盼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失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理解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职责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完美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应对整个社会……这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

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着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性的完美。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头,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是读完却让你怅然良久,这就是《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篇2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死亡、恐惧、衰老、婚姻、社会等等,几乎人生所有的命题。每一章都闪烁着莫里这个可爱老人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学。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俗话说的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那种可以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伴一生的朋友更是重要。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

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可这仅仅是个开头。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还有你和他谈论不幸的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变得湿润;你和他开一个哪怕是蹩脚的玩笑时,他的眼睛会笑成一条缝。他随时向你但露他的感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品质。 我想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他能触及到你的内心,看到你需要的东西,然后播撒爱。我想谁会拒绝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篇3

如果明天即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

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这一生无悔。

可惜这只是个假设。也许只有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才能投入全部的爱和赤诚吧。健康着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车那样催促自己下车令人感到无限的慌张。因为没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将面对死亡的真切体验告诉后人。

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难过,终于有一个人,他就生活在于我们相对的那个半球,他把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面对疾病时的无能为力,经历死亡时的亲身体验,以一种严肃的授课方式将给了他的学生,也表达和展现给了所有活的人。这对于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来说,无疑是残忍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生命的脆弱和无奈。但是,这位老者却不这么想,他只是温和地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个星期二都来上这堂关于死亡的生命之课。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一点一滴讲述给学生,以使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如果让你更好地活着。他平和地面对自己的窘态和尴尬,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开玩笑。他在别人的注视下回顾自己的童年,过早失去的母爱,沉默的父亲留下的阴影。继母的关怀,没有同伴的孤独。说到伤心处时,她就像个孩子一样动情地哭泣。一共是四周的课程里,他谈到了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死亡以及人生的意义,他把自己一生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

这是一本最珍贵的人生教科书,是值得每一个人行走在路上的人把它装进旅行败的宝贝。那些正处于迷茫时期的人也许会从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也许看到后会重拾直面困难的勇敢和决心。

总是有人在抱怨生活,和生活作对,然后把自己和生命都搞得筋疲力尽。80后、90后被看做是垮掉的一代,这是二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大家都关注自己内心的世界,渴望陪伴和爱,却不懂得如何给予和分享。

推荐这本书的人还有余秋雨,他为此写了一个锦上添花的序。你或许也能从这本书里寻找到你丢掉的那一部分力量,明白你一直寻找的那种意义。

只有直面死亡,才能好好活。这是一个逝者留给我们的哲言。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篇4

打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相信我它会让你沉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在米奇问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莫里是这样回答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是的,就这样。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个健全的人每天都可以轻易地做到,但大多数的人却不愿意这样做。其实生活很简单,爱也很简单,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记忆。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难。他们不会介意你的厨艺,他们介意的是你有爱他们珍惜他们的心。空闲的时候,累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看看天空,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难。大自然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皱早已被一阵轻旋的风温柔地抚平。快乐或苦闷的时候,尽情的挥动舞姿,不难。不用在意跳的是否优雅,不用在意是否有人嘲笑,尽管把自己的快乐或不快全随着汗水发泄出来,跳的筋疲力尽,再美美的睡个觉。难道这还不是美好的一天吗?

因为病情恶化,莫里失去了自理能力。翻个身,不时的调整他坐着的姿势,喂他吃一些打碎了的食物,甚至是为他擦屁股,都需要家人为他做。他的手抬不过胸部,他的头不能动弹,他全身的肌肉正一点一点地萎缩。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比直接死亡更为可怕。但你猜他怎么着?他把这视作为一种享受,他享受着像回到了婴儿时期,重新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有人给他洗澡,有人抱他,有人替他擦洗。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乐观又这样的带给我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最后,他选择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候停止了呼吸。他走了。走的那样地令人心痛,令人无法说出再见。我相信他是有意这么做的,他不想有凄惨的时刻,不想让人看见他断气的情形从而抹不去这可怕的记忆。他想安宁的离去,就像他安宁地活着。我仍然记得他说的那句话,“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的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而这门课,还在继续……

在这即将入秋的时节,我读完了这本书,也读懂了一个着实让我敬佩的人。当枫叶开始变得火红,随风盘旋的时候,我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像火红的枫叶一样,燃尽了自己不朽的生命,也点燃了我虔诚的心。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篇5

我们人类有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

当我们从中学进入高中,我们就会想“生活的风帆啊”只类的句子;当我们看百岁老人时,就会想“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谈人生,是因为太浅?显然不是。是因为太深,因素也是有一点。但面对于我们人们,历来都有很请的好奇心,就连克隆拜倒捍索克隆之类的研究对象也沸沸扬扬,为什么就为此而寥落至此?

余秋雨说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

那么怎样的人才能谈论人生?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是饱经风霜的旅行家,探险家;还是…我们认为应该是老人。

其实老人离自己生命的终点很近,很近,有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迸发出超常的智慧来阐述人生,虽然是断断续续,却是极其珍贵,人们在挽救他们生命的时候却不知道有更重要的挽救!在许多家庭中,临终的老人所要讲的话是在儿女哭声,喊声中淡漠的,他们没有留下一丝的安静让老人来说出一些不长的人生话语。这是遗憾。莫大的遗憾。

这位老人名叫莫里身患绝症,是社会学的教授,他述说一系列关于死亡,人生,价值的问题,而听讲者就是他的学生米奇。老人在给米奇上一堂人生最后的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题目由此而来。刚拿到这本书,我有些害怕,因为快临死的老人,总会说一些可怕的话以及会说一些他所治病的过程,各肌体病痛等等,也会有可能会装出一副病危状况,我有些胆怯!但是他没有掩饰他的病痛以及无奈。他会幽默地对他学生说:“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萎谢的确很可怕,但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他们谈论世界,自怜,遗憾,死亡等。每当米奇抱着他到睡椅上,就感觉到自己与他的时间不多了。莫里就像在铁轨上,听着死亡列车的汽笛,而他心中所震撼出来的对人生的感慨是超出宇宙空间的。莫里老人知道自己会死,但是也知道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接受了老天赐予他说“再见”的权利。他用戏谐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非常诚恳,犹如在做人生检讨。他每说一句关于死亡的忠告,是强而有利,一针见血,仿佛每一句就刺痛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强大的震撼力,他让我知道:“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莫里老人用他快要死的慧眼为我们揭示了人生中人们不敢正视的问题,这让我了解到我现在活着的无能,无意义!他让我知道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并没有真正体验到世界,而只是为自己该做的事做,那么该做的事又是什么呢?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且是一次性的。“没有死亡,生命就没有价值。”莫里老人说。他们共上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节是葬礼。莫里老人走得很安详,舒坦,葬礼也很简洁,知识几个亲朋好友,正如他所愿。

“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敢接受”这是他临终时说的。

我哭了!是为在这个地球外的人哭。

不是痛,是震撼,是人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