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莫言《蛙》读后感2000字高中范文

2023-08-14 08:07:35 高考在线

    莫言《蛙》读后感2000字

  说到我们国家有什么事是影响深远,大到关乎国运,小到家家户户都有一段记忆属于它。在那个年代,它夹杂着无数的秘密,用沙土掩盖,怕被外人知晓,在往后岁月中,偶被提起,嘴里念叨着,感慨着,哀叹着。随着16年计划生育政策新规的实施,过去那段历史又被人们忆起。

  这部小说,倘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变。姑姑本是一名医者,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身份发生着改变;村民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姑姑的言行发生了改变。

  姑姑是当时村里真正意义上的产科医生,“科学”的化身,她学习妇科知识归来,好似左手扛着把大刀,破旧,挥刀赶走那些接生靠经验、靠蛮力的害人产婆,右手是从观音菩萨那借来的杨柳条,对于产妇和她的家庭来说就是能救苦救难,把产妇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姑姑的形象如同寺庙里供奉着的送子娘娘,甚至被神化到开的一剂药就能改变胎儿的性别,那段日子里,村民们对姑姑是敬重的,信赖的。但随着后来姑姑成为了抓超生的负责人,村民们见她似见瘟疫,躲着、怕着。被她抓着后,骂骂咧咧着,痛恨着。这部小说其中一妙之处就在于,里面的人物所做的事情,你无法仅用一对或错,就给他们拍板定论。这些人物的做法,有很多堆砌起来的因。品读的时候,你的是非观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是错的,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又能理解他们的行为,甚至叹息他们的结局,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悯之处”。

  小说前半部分对“蛙”的提及并不多,以致疑惑这部小说与蛙有什么关联,无非就是“蛙”与“娃”是谐音,“女娲”的“娲”与“蛙”是谐音,到此小说并无太多提及了。直到一个小孩子把一只蛙丢到了姑姑身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姑此时却面如死灰,这件事作为引子,道出了与蛙的故事。人们总笑命运捉弄人。姑姑很喜欢小孩,最爱听初生婴儿的哭声,可是当她退休那晚,在酒精的作用下,那些蛙的叫声好似孩童的哭啼,却让姑姑惊吓得只剩下半条命。或许在抓超生的那几年,姑姑的爱党爱国,让她抓起超生来,义不容辞、铁面无私,不管如何无情的让怀胎数月的妇人拿掉孩子,也都腰杆挺直。但是那晚,她“解甲归田”,此时的她变回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她之前做的所有“狠心事”,一下子变得不可饶恕,她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夺取了无数无辜未出世婴儿的生命,手上沾满了鲜血。都说人在老的时候就会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也悔恨懊恼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作为一个曾经那么喜欢孩子,把许多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产科医生,之后抓超生时所做的一切,无疑是一个刽子手的行为。那些蛙此时无疑就是来索命的婴儿,他们叫的那么凄惨,抓着姑姑的头发,拖着她的腿,在姑姑看来,她要还债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的姑姑内心有多么的惊慌失措与害怕,可想而知。在那一晚,大手的出现,在姑姑眼里简直就是一束圣光,把她从恐惧中解脱了出来,这也就解释了后来姑姑为什么会愿意嫁给外貌平凡无奇的大手。

  那一次过后,姑姑变得精神恍惚,没有了之前的精气神。也彻头彻尾从一个唯物主义者变成了唯心主义者,相信世上有投胎轮回一说。命运更巧合的是,姑姑的丈夫大手是一个捏娃娃高手,捏出来的每个娃娃都神态各异,好似真人。于是姑姑依照自己脑海里想象的每个被她亲手“扼杀”的未出生婴儿的样子,指导着丈夫把他们捏出来,在屋里供奉着。之后,以前被姑姑堕胎的每一家,有新生儿诞生了,姑姑就认为是捏的娃娃终于投胎了。这,是姑姑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姑姑的变,让人唏嘘不已。被迫失去腹中胎儿甚至是搭上自己性命的孕妇,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但谁想过,姑姑这类人在当时也只是一杆枪,同为受害者。

  坊间流传着蛙和人类是同一祖先,在作者描述的蛙养殖场里的池子里,这种说法被“验证”的淋漓尽致,它们的蛙叫声,它们结合的方式,仿佛如果人们对已被科学论证了的人类起源论有了一丝动摇,也不足为奇。当你以为蛙养殖场这段情节只是单纯与“蛙”呼应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是引出小说故事在*下,与“孕”的那些事有关的新篇章——这个蛙养殖场,背后实际上是一家代孕公司。而所描述的代孕流程,与前面蛙池的分类无差,相似得令人咂舌。小说的第一视觉“我”的第二任妻子小狮子,也就是姑姑的手下,也十分喜爱孩子,可是偏偏命运像捉弄人一般,小狮子难以怀孕,体会做母亲的感受,但是她又想弥补“我”的遗憾,想为“我”传宗接代,竟然瞒着“我”跑去找了代孕。而在这个故事里,对于“我”猛地醒悟小狮子找代孕的那一段情节,现实的进行时与记忆的零碎在拼凑,两条线的平行描述,可谓是妙。

  到了小说结尾,命运抓弄人的戏份被推向了高潮,前半生有一半在抓超生的姑姑,成为了代孕的帮凶,亲手接生了这个代孕的孩子,这是多么让人觉得荒唐可笑的事情。

  这部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塑造的十分立体,不是单面性的,每个人都有他(她)的好坏面,有着人性的弱点。小说有很多描写,把旧时候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欲望展露无遗。每个人都有着他们遮遮掩掩不想为人所道的一面,正如姑姑____时期曾是红卫兵的一份子;姑姑的好助手小狮子跟着姑姑抓超生,后来却瞒着大家偷偷跑去找代孕;主人公“我”忠军爱国,正义,时刻谨记自己军人的身份,从不敢做越池半步的事情,但后来传宗接代的想法越发强烈,最终动摇了自己坚定的心,成为了生下非法代孕孩子的帮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在改变,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传宗接代、生男孩的渴望淡了许多。每一段历史都不能被磨灭,那段曾带给人们创伤的岁月,成为一个特别的标记,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莫言《蛙》读后感2000字

  买回莫言全套的书,一半是因为想看,一半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轮到中国人了,得收藏一下。

  看着一箱子的书,不知从哪本开始。最后选了《蛙》,因为据说是描写一个乡村妇科医生的。

  莫言的文字和他本人很象啊,就象网络上有人说他长着一副村长的脸一样,朴实不华,但真实感人。原来不需要华丽的文采也能得到诺贝尔奖呢!

  《蛙 》里面那个姑姑,更象我印象中乡政府计生干部,好像我们当医生的是不需要直接去抓计生对象的,是政府计生干部抓了超生孕妇来让妇产科医生把孩子给打掉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做医生的是很不乐意做这样的事情的,都是迫于政策没有办法才做的,《蛙》里面的姑姑应该是政府计生干部和妇产科医生的综合形象吧。

  《蛙》很真实地描述了那个时候的计划生育,很残忍。

  其实现实比那更残忍。。。最夸张的时候我正在实习,看到那些预产期都要到了,甚至有的孕妇宫缩都有了还要把她孩子打下来——就象小说中说的“只要不出'锅门'就不算孩子”。打下来的孩子有的甚至还会哭,那就往他的心脏里打“氯化钾”。

  同学中有个女生抢着这样难得的机会去练习“心内注射法”,而我虽然极其崇拜医学,但那样的事情却是不敢睁眼去看,并且心中充满了愤怒。在时代政策的大环境下,那个时候的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情绪是否合理,只好经常在心里默默地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来鼓励自己: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寄托予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诺言。

  。。。。。。

  在那场计划生育大潮中,一则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二则因为来自本能的抵触情绪,所以我没有做过任何违背妇女意愿的计划生育手术,甚至还拿希波克拉底誓言来和院长及计划生育干部吵过架。

  现在看这本反省历史又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书,非常庆幸自己虽然至今并未为人类医疗做出什么特殊贡献,但也绝没有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做过任何违心的事。

  现在正看到姑姑最忠于工作的高潮部分,心里感慨万千。接下来应该是姑姑开始恢复医生和人性本能的时候了。

  总之,莫言是伟大的一一敢于写历史的真实面貌,敢于直面社会压力和人性的作家就是伟大的作家,就如鲁迅。 所以,莫言不愧诺贝尔。

  莫言《蛙》读后感2000字

  莫言突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真是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原本以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文学奖,中国以前出过那么多有才的作家都没获得过奖,怎么现在会有人获奖呢?但是莫言还真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一时间莫言火了,这说明他至少是中国近百年来最有成就的几个作家之一。说实话,之前从未看过莫言的小说。虽然他早已出名,但是也并没有一枝独秀,中国现今优秀的作家很多,因此他并不太引人注目。像《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之类的作品也早就听说过,但是对于一年只读一两本小说的我来说,真的很难读到他的作品,如果不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恐怕再过几年也不会去读。

  可是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起,他立刻就火了,他的书在书店脱销,图书馆也全部被借出。经过一阵狂热的炒作之后,气氛渐渐地平静了下来,这才有机会静下心来,拜读一下他的作品。昨天借了一本《蛙》——他最近的作品。从昨晚开始看,今天下午就看完了。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看。

  《蛙》的结构是主人公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加计生干部的人生经历,故事发生在莫言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前面四封信全是以第一人称在叙述姑姑的传奇故事,情节跨越了半个世纪。姑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解放后当了妇产科医生,据她讲,一生中接生了一万个孩子。到后来搞计划生育,据她说流产了2800个孩子。从这部小说里我才得知,计划生育从七十年代毛主席的时候就开始搞了,说不是强制的实际上是强制,只不过允许生两个而已。要不70年代末,妇女生育率也不会降到2点几的水平。

  二胎放环,三胎结扎,那时候由于还没有改革开放,人都在村里呆着,所以人们也没地方可躲,只能任人宰割。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结扎的更多的是男性。因为男的结扎比女的要简单的多,痛苦也小的多。但是不知道后来为什么男的结扎的变少了,虽然对于男的女的来说,这都很恐怖,可是按说男的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痛苦,而不是要女的去。因为女的已经承担了放环、流产这些痛苦了。这么说,男的是有点自私了。

  虽然到今天对于计划生育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对人的摧残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被整死的也不少。因此这项几乎残害过中国所有家庭的制度被所有人所痛恨。大家把所有的痛恨集中到计生委身上,其实计生人员也只是执行者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决策层,制定这项制度的人。

  当然执行者也必须是心狠手辣的人,心地善良有同情心的人是做不了这项工作的。最初的确有为了党,为了国家而坚决执行的人,比如姑姑,他们真的就是以为这项政策利国利民,才做的。她大公无私,自己的亲人也不偏袒。但是依然被乡亲们所厌恶。因为她作为执行者,扒了别人的房,把别人绑去结扎,流产,当然会遭到别人的痛恨。但是她又是一个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又在做着最光荣的事业,东北乡几十年间出生的孩子大都是她接生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纯粹的,即使是最坏的人也会做过好事,反过来,即使最好的人,也有可能做过坏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有好人也会有坏人,他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而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意的人有朝一日也会落魄,落魄的人有一天也会飞黄腾达,而且中国人相信报应,姑姑和小狮子这两个计划生育的坚定执行者,就终生未能生出孩子。

  她们连同那些被结扎被流产的人都是悲剧,成了时代的替罪羊。其实中国人何尝消停过呢。自从解放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反右派、计划生育、强征土地……一直折腾到今。无论到什么时候,最苦的都是百姓。当我看到王仁美被抓去流产大出血死亡的时候,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一对母子就这样被无情的扼杀了生命,她有什么错呢,只是想生个孩子而已。现在我们都知道大月份引产是很危险的,但是那时候谁管这些,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老百姓的命就如同草芥,谁会管老百姓的死活呢?作者贯穿整部小说都有提到王仁美,虽然后来又娶了老婆,而且甚至感觉比第一个还要好。但是陪第二个老婆也是应付的态度,有一天老婆去上班了,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到最后,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竟然想的还是第一个王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