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生活随心的句子文案80句
2023-08-10 03:06:08呵护读后感作文600字五篇
2023-08-04 07:47:28快乐王子阅读心得范文
2023-08-18 09:19:27红舞鞋读书心得中学生范文五篇
2023-08-08 16:21:00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3-08-06 22:59:06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2023-08-18 00:37:47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2023-08-09 09:36:35电影战疫之我是医生观后感五篇
2023-08-08 06:57:37军训被参加的心得样板
2023-08-14 22:22:53虎年新年最新最有年味的说说
2023-08-03 19:12:16战疫观后感范文
2023-08-07 00:46:08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五篇
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几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以下是有关京华烟云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小时候看过赵雅芝版的《京华烟云》,记得那时候每天晚上早早写完作业,守在电视机旁等着潘越云的歌声响起,“最辉煌时总是最沧桑,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当时并不是很懂其中的深意,很多的剧情到如今也已淡忘,唯有剧中姚木兰秀丽端庄、清新脱俗的美好形象在心底定格,以至于我接受不了后来任何的新版。近日用短短三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原著,与书中的木兰相逢,打开书时满眼悲欢,合上书时感慨万千。
《京华烟云》被誉为民国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当时也是因为想要翻译《红楼梦》而未成,便仿其结构写了这部长篇小说,因此这部小说中好多的地方都有《红楼梦》的影子。读《红楼梦》时,我有时在想,黛玉清新自然却过于孤傲,宝钗端庄典雅却心机有点重,探春精明能干有时却失了人情味,她们的优点若是集于一身,该是怎样一种完美!林语堂先生曾说过《红楼梦》中他最喜欢的是探春,他还说过《浮生六记》里的陈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他笔下《京华烟云》里,姚木兰不仅有探春的干练,陈芸的灵动,更是汇集了黛玉的才情,宝钗的懂事,湘云的豪爽,可以说是集中了作者对所有美好女子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世间最理想最完美的女子,读罢,我们和作者一起慨叹,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这部小说以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讲述了曾姚两家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悲欢离合,由两个家族的命运刻画了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那一段历史,全书将道家和儒家的哲学思想贯穿其中,展现出了旧中国的的文化、政治与生活。
故事的开始,在南下逃难途中,木兰与家人失散,被人贩拐卖,颠沛流离,后来被曾老爷所搭救,木兰的聪明博学深得曾老爷喜欢,两家人从此来往频繁,带着报恩的意味,木兰顺理成章与曾家结缘,成就了根深蒂固的婚姻。正如书中所说,“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造的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逃难也罢,搭救也罢,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很多的机缘巧合其实就是命中注定,不是由自己来选择的,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会奠定日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这样的相聚美好与否,都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婚前孔立夫的出现,木兰才发现最美好的情感是精神上的高度默契,这种感觉打破了她内心的宁静。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悔约,而是将这份真爱深埋心底,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只对同样喜欢立夫的妹妹莫愁说了一句“你比我有福气。”她用自己内心的缺憾,换来了两家人的满意与太平,也成就了妹妹莫愁的幸福。婚后,她周旋于大家庭之中,持家主事,孝老爱亲,相夫教子,将复杂的家务打理的有条有理,滴水不漏。她对曾家的每个人都特别的好,对曾家老人的孝顺,对曼娘的爱护,对素云的忍让,对暗香的搭救,得到了曾家上上下下的认可。她是一个嫁给谁都会幸福,也会让周围的人因她而幸福的女子,她对爱情的理智,对婚姻的担当,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才女林徽因,她们都能清醒地将爱情与婚姻划开界线,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事,周全的考虑胜过一时的冲动。事实证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相对于木兰的活泼自由,莫愁的稳重淡定更适合牵制立夫由此避免祸端。书中木兰与立夫在泰山顶上的一番对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之间心有灵犀,彼此默契,深藏心底的相知,超越了时代,给了我们最美的理想和信念。
木兰被丈夫荪亚称为“妙想夫人”,是因为她经常有着奇思妙想,不拘礼法世俗,在那个旧思想为主的时代里独树一职,能将庸常琐碎的日子过得流光溢彩,充满诗情画意。比如说她想当个男孩子,可以出门会客,可以赶考做官,可以到处游览,可以读各式各样的书;她会吹口哨,能唱京戏,爱看电影,精通甲骨文,收集古董能鉴赏;她懂厨艺,能将淡然无味的饭菜发出奇异的香气,她擅于熬药,懂得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性;她读书写字会诗文,喜欢绣花,能品茗赏月,能种花养草;她既能在身处豪门中游刃有余,又能在归隐田园时自得其乐;她沉稳智慧,不动声色地化解婚姻危机,从她写给曹丽华的信中不仅可以看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其宽容和大度实在令人折服。小说的结尾在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她还也不忘伸手去救助那些弱小无依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完美的木兰?我想首先是她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姚思安是天马行空的道家,豁达大度,思想开明,他不让女儿缠足,送女儿们去上学,接受新思想,木兰姐妹的成长环境宽松,她们获得了太多别人难以拥有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他所说的“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这句话成了木兰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母亲对她们极为严格,教给她们传统女人的美德:节俭、勤劳、端庄、知礼、谦让、服从、善理家事、烹饪、剪裁等各项技能。所以在她的身上是传统妇德与进步思想的融合,是道家洒脱与儒家忠孝的融合。其次她的形象和性格有着地域的特征。木兰的老家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杭州,她的骨子里具有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温婉多情,浪漫灵动。而她从小生活在北京城,这里四季分明,每一季都有其极美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城市与园林完美融合,既有崇高华严的气质又有家居生活的舒适。在北京,木兰学到了容忍宽大,学到了亲切和蔼,学到了温文尔雅。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来自于童年时乡土的滋润,来自于故乡的气质会融化在血液中伴随我们的一生。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所描绘的老北京的古老与典雅,那字里行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让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
读京华只为木兰。林语堂先生通过木兰向我们传达了顺天应时的道家思想,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教给我们如何对待爱情,如何对待婚姻,如何对待不可测的世事,夜深人静时细细揣摩让人获益匪浅。小说的结尾与开头呼应,年届不惑的木兰就像小时候一样又行走在逃难的大军之中,也加入了全民族抗日的洪流,她感觉到其雄伟的力量,如同万里长城一样历经千年万载而不朽。这个结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一个民族只要有觉醒的意识,团结的力量,再大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看此书的缘由是因为对改编版电视剧的莫名好感,加之林语堂本就在心中是一个头戴光环般的存在,扪心自问总觉得不看原作着实是一件对不起作品的举动,若是别人问起来“你有没有读过《京华烟云》”我却开始褒贬赵薇的演技,委实不妥。细细咀嚼这本书的过程正伴随着我考前复习雅思的十几天,于是在网上大搜了林先生的英文资料,作为“一箭双雕”的补课。
此书本是英文著成,其英文名则为《Moment in Peking》。细细品来中文的译名虽着眼于短暂的时光,却又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意向。似乎仅是看这名字,便能回想起几十年的一切,那么庞杂繁复,却又那么简洁明快,亘古消失于一瞬,再大的痛苦与欢乐也被滞留于地面,借以后代人高空俯瞰,品其滋味。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态,曼娘,红玉,阿满,素云,都已作古,但唯似音容笑貌犹在。三家之主曾文璞,牛思道,姚思安各自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不同注脚。林语堂讲,小说本就是个“小故事”,但就是这样平实而谦卑的态度,将这作品写成了一本哲学著作,一本人物品鉴,一本宗教浮图,一本历史凝结。
有人说《京华烟云》是《红楼梦》的投影,此言甚是。传说当初林语堂是欲译《红楼梦》之于西方人品读却不成,转而写就此本小说,以达成初衷。然而,当初读巴金先生的《家》的时候,听说过甚者将其归为一本抄袭之作,后人盲目的比较和浮躁地贬低,也就略显偏颇。但我确实认为,林语堂是想以《红楼梦》的形式,以几大家族的浮尘隐喻社会变迁和历史改革,“形”的借鉴却并非“神”的抄袭,过多的对比甚至是人物间的对号入座便大可不必。林语堂的一生都在作为一个“搭桥者”存在,他努力地填补东西方沟通间的障碍,写出《京华烟云》,也像是以一个亲民的故事,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让西方民众可以直观而深刻地品味到这异域特色,以及浓浓亘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
《京华烟云》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在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十年间。本书从一个战争起笔,写姚家举家南迁,又以另一个战争收尾,写木兰携家眷北上。其间穿插了多个历史事件,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系奉系战争,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等等。旧式人物慢慢隐去,新式人物渐渐崛起,西洋文化浸润到中国文化的侧面,新旧的交锋实为残忍却也好看。小说中还不免穿插了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画家齐白石,一生主张旧思想的学者辜鸿铭,他们的出现都让读者心觉饶有趣味。
此书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较之《红楼梦》几百号人浩浩荡荡),也并无过多强烈的戏剧冲突。电视剧版的改变商业化十足,赚足了观众的兴趣点,若是从电视转战书本,不少人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但是书籍本就是个慢热品,当你发现性格特征鲜明的每个人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不同写照之时,电视直观却又不需大脑思考的弱智游戏,就远远不敌这引人丰富联想的书海畅游了。
接下来就说说书中的几个代表人物。
姚家两个小姐姚木兰,姚莫愁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但性格相异。木兰一生以“妙想家”著称,她不拘泥于死板的条条框框,勇于写就个性化的规则。而莫愁则隐忍慎重,贤惠持家,她没有姐姐较强烈的情感起伏,但是大智慧也在平静的外表现显露无疑。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最后一个家庭,牛家。一个存在于整本书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图,马祖婆尖酸刻薄,牛怀瑜卑鄙龌龊,牛素云蛮横无理。唯一拯救了他们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辈子,骄傲着活着骄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兰比上比下出言不逊,离婚后跟哥哥误入歧途,成了当年的白面儿皇后。风光又讽刺。最后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钱,就得做为日本做不正当勾当,谋害同胞。欣慰,庆幸,素云最后的选择为她干过的所有坏事一笔勾销,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更值得庆幸的事情?牛家没落理所应当,也代表了当时的政府官员家里的斗争有多激烈。100个人里不可能全是傀儡,总要有一个黛云!
书里还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妈,一个乡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当我看到她自从儿子丢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号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陈三找到了,可是陈妈却又没了。这一对母子的阴差阳错,让人想起,那时那日的战场,有多少母子生离死别;小小的银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让人相信命运之轮的转动;陈三、环儿、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个人代表的一个世界,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一股强心力!小人物的辉煌造就了整本书的辉煌。林老细腻的笔触没有丢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有生有死,让人欣慰让人安心。
书中有一段说老北京的语句,说的很好: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学生,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战火中依然在茶馆挺细喝茶聊天,生活之计,永不停息!也许就是这种精气神儿,让北京撑到了最后,撑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个同样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没落。唯一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是站在向着未来的大队伍里,带着精神,勇敢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书,荡气回肠,把我带回那年代,感受那时那刻的精彩!
感触颇深,读后感叹,谨以为念。今后重读感悟又将是另一番。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假期再次翻看了《京华烟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般仓促,这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竟然又读出了许多味道……
《京华烟云》虽然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量很大。此种宣传是间接的。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
《京华烟云》中描写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可以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莫愁则适于做母亲: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相信这对于孩子要容易得多。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可以知道,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己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可以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但是在面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同,又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她们的不同——木兰的冲动和理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要说到让我最为佩服的人物,当然是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面对生活的变迁,面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面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心中的理想女子。
《京华烟云》向西洋人介绍了中国社会。细读之,让你有登堂入室之觉,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与里头的人物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或许,除了一句”此书只应天上有“外,再没有更恰当的语言了。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
在图书馆翻到了这一本英文版的《京华烟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好在看过电视剧及中文版,大体能够理解.
林语堂先生一生多用英语来写书向国外介绍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中国人民淳朴的生活。这正是他旅居海外时用娴熟优美的英文完成的巨著,向那些鄙视中国的外国人介绍中国真正的文化。
《京华烟云》主要描写了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恩怨怨。在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的北平城中,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想碰撞和命运选择,展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世界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该书还被视作现代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曾提到:“(该书)重要人物约八九十个,丫头亦室来个。大约依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入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婪,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妈,阿非则远胜宝玉。”
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京华烟云》中描写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的;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可以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www.99zuowen.com,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莫愁则适于做母亲: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相信这对于孩子要容易得多。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可以知道,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己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可以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但是在面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同,又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她们的不同——木兰的冲动和理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是木兰——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女性的优点。她聪明勇敢,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轻松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面对生活的变迁,面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面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命运早有天注定,哪由强弩硬上弓.书中虽未提及命运,但命运的造化随处可见。银屏硬碰硬的抗争,最终葬送了自己。而姚太太的强硬,也没有给她换回什么好下场,最后她的小儿子竟然还是娶了个丫鬟,何其讽刺!红玉的死,是听从了命运还是听从了自己呢?莫愁是个注定了幸福的女人,命运,可能有时候,真的,有薄厚之分每一个人,不论生于安乐还是忧患,谁都不足矣改变整个生活。然而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京华烟云的时代,就是要齐心抗日保家国。一个民族的人只要有觉醒意识,只要团结一致,什么样的强敌都可以战胜!海明威说的好:“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永远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