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电影城南旧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2023-08-14 19:12:45傅雷家书第三辑读书笔记五篇
2023-08-14 22:21:17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十篇
2023-08-10 19:14:25疯狂动物城的观后感范文五篇
2023-08-04 04:49:39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3-08-06 22:59:06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2023-08-18 00:37:47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2023-08-09 09:36:353.14白色情人节告白情话寄语
2023-08-01 03:27:56唐山大地震简介观后感
2023-08-09 02:57:02我心理降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3-08-14 11:59:04电影城南旧事的观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2023-08-14 19:12:45
中学生《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五篇
《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1
《灿烂千阳》也是既《追风筝的人》又一部描述阿富汗故事的小说。想起看《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已经是五年多前了,而这次读《灿烂千阳》是由于薄荷阅读里面有这样一本书,读了英文原著。如果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男人之间友谊情感的书,而这本《灿烂千阳》则是叙述阿富汗女性的书。
故事梗概:
Mariam是一个私生女,是因为父亲Jalil一时兴起玷污的她母亲Nana的悲剧的产物。起初小Mariam并不理解harami的意思,对于母亲一直不愿自己与父亲亲近是有一些疑惑甚至抱怨。而正是这一层情感导致自己有了任性的想法让父亲带她去父亲的电影院以及想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想法。这也是Mariam第一次认识到原来Nana口中父亲是伪君子,不愿意见他不愿意让他进屋以及让下人骗她自己已经出门。
这件事也是Mariam一生悲剧的开始,Nana因此自杀,虽然Mariam短暂的留在了父亲的住宅里面,但一切都没有变好,继母急切的想把她嫁出去来掩饰他父亲之前犯下的过错,而Mariam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顺从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Rasheed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了陌生且余生都要生活在这里的Kabul。起初的生活还是挺美好的,但是一次次的流产磨灭了Rasheed的耐心,开始对Mariam进行冷暴力甚至家暴,而Mariam也因为无法生下孩子而默默忍受着。
与此同时,Laila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也诞生了,但却因为母亲偏爱儿子上战场的儿子而在小时候就被忽视,但父亲却对她给予了希望,希望未来阿富汗有了希望后她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她也有自己的青梅竹马Tariq,守护她陪伴她在最后战乱的时候还想和她结婚带她离开这个混乱的地方,但由于Laila母亲的执着导致他们失去了最好逃离的时机,父母双亡,而她也因为Rasheed的欺骗以及肚中已有Tariq的孩子而被迫和她结婚,也威胁到了Mariam的地位,让Mariam成为了他们的佣人。她们之间的关系起初是紧张的,但是小Aziza的出生改变了这俩个女人的关系,也让她们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一次逃亡让她们三个差点死于Rasheed的魔爪,但好在后来Laila不惜生命的为Rasheed生了儿子Zalmai,一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战乱已经导致一家五口人无法正常的生活,所以Laila被迫将Aziza送到了孤儿院,而Aziza也在里面受到了伤害。但好在Tariq回来了,这才让Rasheed的谎言被识破,也因为如此Mariam才会在Rasheed家暴Laila的时候鼓起勇气杀死了他,而在那一刻Mariam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没有错,为什么需要忍受这些年的折磨,也因此最后受到了合法的处置,结束了她不合法的一生。
Laila因为Mariam的牺牲暂且逃离Kabul和Tariq以及两个孩子暂时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但又由于对家乡的思念,当家乡开始重建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去也顺路来到了Mariam的家乡发现了Jalil给Mariam的电影磁带,信和部分遗产这是作为父亲最后的救赎。
结局Laila成为了孤儿院的老师,也怀了第三个孩子,如果是女儿Laila已经为她取好了名字。
人物对比:
Mariam和Laila,同是阿富汗的女子,小时候同样阳光活泼,也同样受到了Rasheed的家暴,但是家暴中Mariam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但Laila却一直在反抗,就算Rasheed不陪她去孤儿院看望自己的女儿,也要一次次自己冒着危险去,一次次受伤,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坚持与勇敢,才让Mariam在最后在Rasheed即将掐死Laila的时候给了他致命一击,同时也让Laila成为Mariam生命的延续。
Tariq和Rasheed,不同年代的阿富汗男子,Rasheed有着保守男人的外表并要求女子如何如何,但却在自己房间里面藏着色情杂志,间接显示出来他的伪君子的一面。对于Aziza怀疑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事实也是如此),并没有对她有一丝善意。为了满足自己的儿子可以不惜一切,但对于这个女孩却诸多嫌弃。Tariq*的青年,不会因为Laila已经结婚以及有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而嫌弃她,讨厌她,相反更加爱护她尊重她,对于Rasheed的儿子也是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这反映出了时代不同,阿富汗男子观念的改变。
Zalmai和Aziza同样是Laila的子女,却有着不一样的父亲以及待遇,Aziza的异常懂事是建立在Rasheed对她冷漠的态度上,而Zalmai这个被极度宠爱的儿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父亲在不在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是两种态度。从小就很有眼见力,可以说是一个小滑头。
Nana,Jalil,Mullah Faizullah,Zaman这几个配角而讲。
Nana对于Mariam的爱是偏激的,一方面觉得Mariam是自己的耻辱,一方面又想避免Mariam受到Jalil的欺骗而满怀希望,而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至于为什么出走那天Nana会选择自杀,我个人的看法是她害怕Mariam就此消失在自己的生命中而做出的选择。
Jalil表面上的好父亲,其实是害怕自己的丑闻被揭开的伪君子,文中开篇讲述的是他如何对Mariam疼爱以及之后怕Mariam这个harami的身份被公开成为他的污点而做出让他远嫁的举动的反差对比。自私的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放弃自己女儿的幸福,这也是最后Mariam连见都不想见他的原因。虽然之后Jalil有写信阐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悔意,但也无法弥补这对Mariam的伤害。
Mullah Faizullah,Mariam的教父,一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却连Mariam出嫁都没有见上他一面,对于这个人的描述是善良的,一直希望Mariam能够接受高等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也许是他从小的教导,才让Mariami心中有一片自己的净土吧。
Zaman孤儿院的院长,在我看来是个矛盾体因为,能够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建立一个孤儿院,照顾流离失所的孩童,这是件很暖心的事情。但矛盾点,Aziza在孤儿院中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他也没有阻止,也许是根本无法组织吧。就如同《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孤儿院院长,他也只能因为塔利班可以给他食物而被迫看着他们带走儿童作为交换而无动于衷,虽然舍小家为大家,但是这将会给被选中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呢。
当整本书看完之后,心中便有一丝沉重感。
论男女平等:在阿富汗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从小便能够感受到,女性的地位很低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真正的工作。在阿富汗人的眼里女人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就是他们应做的工作。片中Nana有句话说的很对“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比如片尾有个女人和她的情人私奔,被抓住后,男人的矛就指向女人,是因为她勾引才会犯错,而法庭也认可这一说法,这让我不由想起一句话“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论友谊:Mariam和Laila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悲剧命运之中,他们的友谊是互相扶持的,在生活中她们是好伴侣,在精神上她们是彼此的依靠。虽然Mariam已经离世了,但是她的纯洁善良的信念一直存在Laila的心中,给了她不合法的身份一个归属。
论真假家人:同样Laila的两个子女在不同的父亲下的感受,Rasheed对待Aziza的态度极度恶劣,而Tariq对待Zailma却是相当好的,就从Zailma睡觉咳嗽的时候,Tariq是第一时间抱着他拍着他的背。而Zailma从一开始讨厌Tariq从后面慢慢接受他,也能够侧面反映出亲人的感情不是只有血缘那一层关系,有时候没有血缘的人会比家人更加亲近。
论家的归属感:不论在哪里,哪里是安逸的,对于家乡的思念每个人都是一样,当Laila得知阿富汗要重建时,第一时间觉得返乡,第一时间决定要重建自己家园。《追风筝的人》阿米拉的父亲在离开Kabul的时候也放了一点故乡的土在怀表里面,临死前也要吻一下这片土地。这就是一种归属感,埋在人的心底无法动摇。
论幸福感,现在我们一直在攀比每个人的生活,也许生活没有别人的美好就觉得自己不幸福,所以要努力买奢侈品炫耀自己的生活。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没有战乱,没有歧视,没有伤害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就以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做结尾吧。“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追悔莫及的幻想(Lovewas a damaging mistake, and its accomplice, hope, a treacherous illusion)”
《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2
首先,我要感谢胡塞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灿烂千阳》又一次深深触动我。如果不是他,我可能从来无法对阿富汗这个国家有这样的了解,他让我认识了阿富汗,让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经历过的苦难,尽管这苦难或许只是一部分。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很大,一直从玛丽雅姆出生的1959年讲到2003年,期间,充斥着阿富汗的是战争、饥饿、暴力、不平等。在一个动乱的过度,作者通过两个女人的命运讲述着整个阿富汗人们的命运和生活。无论是打着什么旗号而发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都只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故事中两个女人的命运也反映了阿富汗妇女的命运:男人的专制、不断的家庭暴力、被剥夺各种权利等等。玛里雅姆是一个私生女。幼时母亲不厌其烦的“幸福不会降临”既是母亲害怕女儿受到伤害而有意给小玛里雅姆灌输的“人生经验”;又是一种因希望破灭而心怀憎恶的畸形诅咒。玛里雅姆似乎在母亲的教导和死亡中确乎受到了诅咒,所以一生才会悲剧性的如此多舛。终其一生,她只是想得到最简单的家庭温暖,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毁。她青梅竹马的连任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一样时代的悲惨回忆,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以前,为了一个并无良心的丈夫,她们水火不溶;却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
读完小说,真不敢想象在今天的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角落,没有生活在那里,真是我们的幸运,当满大街的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出门还要穿着布卡;我们随时可以出门,而阿富汗女人出门必须要男人陪伴,否则要被惩罚。我们自由恋爱,而阿富汗女孩十五六岁就会被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而且,她可能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老婆。我们在家可以当家作主,而阿富汗妇女在家承担所有家务,还要随时接受抡过来的拳头。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封闭民族,一个饱经战争之苦不能给人安全感的民族。同样是人,与生活在战乱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想要什么,几乎就有什么。如此多吃多占,我们平日里却从未想到要为那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在社会底层,阴暗的角落里,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期望啊!虽然上天不公平,虽然它无数次地摧毁他们的期望,但坚强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反抗。应对动荡的社会,残忍的塔利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自我,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玛丽雅姆一样,有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开端,和无比悲惨的结局。你可能会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但是读完《灿烂千阳》,你就会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我觉得这种幸福的最根本是我们所在国家的和平和稳定。我想到之前微博上有一个事件,前几年新西兰地震,当时有多名中国游客被困,而中国大使馆反应迅速,用直升机将所有持有中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离。就像有新闻标题说的“祖国力max”,这个时候就会为自己是中国公民感到自豪。祖国的和平、安定和富强在这个时候有最深刻的感受,这是一种抛开有毒食品、超高房价……的幸福感。
文章的最后,莱拉还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她是一直就想用自己的行动来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她告诉我们,在这种精神背后,在一片废墟之城上萌生出的希望之光,无论何时,要面带微笑、抬头仰望。
《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3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是诗人赛依伯的诗作《喀布尔》里赞美阿富汗喀布尔这座城市的诗句,从诗句中也能想象出未遭战火蹂躏的阿富汗有多美!书名《灿烂千阳》取自其中。
《灿烂千阳》犹如一部阿富汗民族的血泪史,胡赛尼将阿富汗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最黑暗血腥的几十年,毫无保留地抖露出来,暴露在阳光下。它让全世界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一个积贫孱弱的民族数十年的纷繁动乱与内忧外患;无数平民百姓在历史大河里载沉载浮、无力挣扎;以及阿富汗女性如何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隐忍着伤痛与传统家庭伦理奋勇对抗。
两个普通的阿富汗女性,呈现给我们整个阿富汗女性的悲剧以及阿富汗国家----不安,民不聊生的境况。
玛利亚姆出生在一个被父亲抛弃了的单亲家庭,童年时代活在母亲永无止境的仇恨中,同时也让她一直都幻想着渴望着父爱,没有人教给玛丽雅姆反抗和自由,在被迫嫁给拉希德以后,玛丽雅姆默默地忍受着家暴、羞辱、奴役。
丈夫拉希德形象威严,观念保守,信奉男权至上,并把女性当成生育和做家务的工具。他要求女性为他洗衣做饭、生养男孩;要求凡事服从丈夫,对妻子稍有不满,就拳打脚踢,甚至棍棒相加;他限制女性自由,强迫女性戴面纱穿黑袍,禁止她们在没有自己陪同下出门。她一生战战兢兢地服侍着丈夫,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丈夫的半点尊重,面对丈夫的屈辱,她不是没有不满,只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反抗。
甚至在试图从拉希德的魔爪里救下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也怀着也许拉希德会醒悟的希望,但是当她从拉希德的眼神里只看到了穷凶极恶的魔鬼脸庞而没有看到一丝悔改时,她意识到了自己别无他路可走。忍耐不会让恶魔醒悟,忍耐只会姑息甚至造就恶魔,玛丽雅姆已经忍耐地够久了。
对于她这样隐忍了一辈子的人,她的反抗是杀死了这个她顺从了一辈子但却都不为所动的丈夫。判决那天,玛利亚姆只要想到,莱拉从此将会和她的两个孩子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便觉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她坚定默然地走向死神的那一刻,她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地活着。带着这个世界的偏见,她再也可以不用畏惧了。
在这场暴力家庭下和玛利亚姆相依为命的莱拉,出身于阿富汗中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除却战争,童年度过的算是比较快乐。
但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她的两个哥哥在武装冲突中丧生,她和父母在搬家过程中遭遇流弹,父母双亡,她本人则被玛利亚姆及其修鞋匠丈夫收留。当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为了她和塔里克的孩子,她选择忍受屈辱和痛苦。就这样以一种强悍的神经来支撑她在拉希德眼皮子底下不动声色地瞒天过海。
不像玛利亚姆的隐忍,莱拉在受到屈辱时会反抗,即便这么做会遭受到拉希德的暴打;她会偷偷集资,策划一场不为人知的逃离计划;会在战后选择回到那个可怕的地方,为了参与故乡重建。
就像莱拉的爸爸小时候对莱拉的教导一样: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真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莱拉,没有可能。
面对严酷的社会环境,她们的微弱的个人意志无法和残酷的时代抗衡。无止境的忍耐,是无数个玛丽雅姆们和无数个莱拉被教育着用于自保的方式,她们被驯服或被强迫着一而再而三地低头。可是她们并没有因此就一味的臣服,做一个沉默的弱者,而是以或许温和或许强烈的姿态进行着抗争。
文章最后写道,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死亡、失去和无法想像的悲哀,这让她吃惊不已。然而,她也看到,人们找到了一种苟且偷生、继续生活的办法。
就像,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愿世界和平!
《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4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你和我的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之外,有些人过着另外一种生活。比如,《灿烂千阳》中的人们。阿富汗的人民。
这个美丽的国家也拥有明艳的花朵,葱郁的树木,清冽的泉水,苍翠的远山。但是那里的人民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多少人的命运发生着改变。原本幸福的日子被改写。尤其是,女人。就像玛丽雅姆和莱拉一样。
今天,我把这本书放在太阳之下。书本上的四个字:灿烂千阳,格外耀眼。窗外,冬日的太阳透过玻璃正轻柔地照射在书籍的封面。
一半是黑暗,一半是光明。被太阳照射的地方是灿烂,是希望,是温暖。被遮挡的部分,是黑暗,是忧伤,是绝望。
天空中的那轮太阳时时挂在天上,却并不是时时照在人间。它要穿越云层。光明在人间也就时断时续。
在生命的寒冬,怀抱春天的希望。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心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这个2020年的开头,我们被隔离在家中。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忙碌的人们不得不停止手头的工作隔离在家。
这个时候,仍旧在运转的,而且是让社会向着好的方向运转的人们,是我们人类中的勇士。逆行的英雄。我们之中勇敢的那部分人,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我们遭受的也是如《灿烂千阳》的人们遭遇到的那样,是一种绝望,也是一种向好的奋斗。
《灿烂千阳》心得体会1000字5
早在2014年女儿就向我推荐了美国作家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这本书。那时的我正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心境惨淡。随意翻了几页没有兴趣读完,一直搁浅。今年逛书店的时候女儿又推荐了胡塞尼的另一作品《灿烂千阳》,女儿告诉我,这本书的故事构造和文学意义甚至超过了《追风筝的人》。我试着阅读一下吧。
首先要来科普一下阿富汗这个国家,对阿富汗我了解的非常少,只是从新闻联播上听过这个国家,印象就是一个战争不断的国家。阿富汗位于亚洲中部,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出兵,1989年撤离。90年代阿富汗军阀混战。1997年塔利班占领全国。塔利班政权残暴酷刑,歧视女性,抵制武器以外的所有现代化,仇视一切异教的方针使这个国家之后一直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直至2001年美国911后美国以打击藏匿的本.拉登为由推翻塔利班政权。随后建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1974年到2004年期间的阿富汗。
这本书开篇写的是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妇女。此书描写的是“阿富汗30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及其动人的故事。”书中主要讲叙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的故事,各自的命运。从70年代到90年代长达30年的战乱,各自单独的故事走向、成长经历和后来纠缠在一起,曾经的水火不容,却又缔结友谊,最后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15岁之前,玛利亚姆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父亲每个星期四是来看望她的日子。这一天是她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即便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冷酷的现实撕碎。父亲虚伪自私的面孔被揭露和母亲的自杀。让她从生命中仅有的一点爱中被抛弃。其实看到最后纵观玛丽雅姆的一生,她生命中唯一快乐的时光就是父亲在十五岁之前给予的。父亲的虚伪和自私葬送了玛丽雅姆的一生。虽然父亲后来的忏悔和玛丽雅姆的原谅。是啊,在国家破败不堪,战火纷乱,人民失去家园,人每天都会目睹生离死别的惨况,所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和过错都是可以原谅和不计较的。在生命和生存都没有保障的时候,谁都没有精力去计较。塔利班炸毁了有两千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莱拉,作为知道历史文物的珍贵性,知道毁坏如此珍贵文物所将蒙受的损失,可是她没有精神力去缅怀和遗憾。“当她听到佛像被毁的消息,莱拉无动于衷。自己的生活已然成了一堆尘土,她如何还能关心什么佛像?”人这个时候只有最原始的需求。
作者一开始让我误导了玛丽雅姆的母亲。我觉得娜娜邋遢自私粗俗,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女儿。恶意在女儿面前诋毁他的亲生父亲。而一开始,玛利亚姆,对母亲也是这样的看法。但是读到后来,当父亲那虚伪自私的面纱被揭开。露出血淋淋的真相。这个时候才开始明白娜娜所说的话,都是真的。只是她表达爱的方式比较粗鲁,没有那样细腻的感情,让读者和小玛丽亚姆误会。文中一开始的描写娜娜对扎里勒是充满着嘲弄和不屑的,但是了她内心却是对他是敬慕的。在别人面前他是邋遢自私而又粗鲁。每次扎里勒来看望小玛丽亚姆的那一天,她会把自己打扮的干净整齐说话也会尽量的保持温和。她心里对他是有爱的却不敢爱,知道自己配不上也知道扎里勒对他完全只是一次意外的生理冲动而已。她也看得非常透彻明白扎里勒的虚伪和冷酷自私。但是玛利亚姆却没有看出来,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认为母亲对父亲只是诋毁和不甘。直到父亲的冷酷自私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和母亲的自杀。让玛丽雅姆从她一生唯一有爱的地方堕入地狱。在赫拉特她有法苏拉赫毛拉对她真挚的关心还有碧碧的爱。父亲将她看做耻辱,要把她远远的送走。她离开赫拉特,离开了她能感觉到人生中有一点爱的地方。开始了她噩梦般的一生。
“他掌管人间,它主宰万物,他创造了死与生,得到了他的考验是你的光荣。”《古兰经》。是法苏拉赫毛拉对她的启蒙,开导她对人生的信念。母亲娜娜告诉她,像她们这样的女人,人生当中只有两个字忍耐。娜娜曾对她说,“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间某个悲哀的女人叹出的一口气。所有这些叹息飘到天上,聚成了云层,然后变成细小的雪花。寂静地飘落在地面的人们身上。雪花让人想起我们这样的女人要承受多少苦难,我们多么安静地忍受一切降临在我们身上的灾难。”作为中国读者。我非常不明白娜娜这个人。或许是我对阿富汗的文化我一点都不懂,完全不懂,无法理解。阅读开始我对娜娜这个角色很不认同和不喜欢。但是读到后来我却能感受出她是爱着女儿的。但是又要非常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自杀?因为如果她活着对于玛利亚姆来说,她还会得到一种最原始的幸福。她的自杀将女儿抛向了深渊。被父亲抛弃,嫁给了一个大她30岁的男人,拉希德,一个冷酷暴力的男人,在长达27年的婚姻生活中忍受着他的暴力和虐待。玛丽雅姆一生是悲惨的孤独的。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莱拉是她丈夫的第二位妻子,与莱拉的友谊,从开始对她的敌意,到第一次莱拉护着她,让她感受到在她孤苦的一生中投进来的一缕阳光。从那以后,两个可怜的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和共同的家庭暴力之下,惺惺相惜,互舐伤口。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选择了承担他们杀死拉希德的责任。她成全莱拉牺牲自己,自己却也得到了心灵的幸福。她告诉莱拉,“我小时候所渴望的一切,你们都已经给了我。你和你的两个孩子已经让我感到如此的幸福。”小时候渴望的家庭之爱,父亲亲手撕毁了她童年的梦。而莱拉和她的孩子给了她,需要和被需要,爱和被爱。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家庭幸福感。在她临死之前想到的就是十五岁之前那一段时光,有爸爸妈妈的时光,她曾经恨过他们,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丈夫的虐打,那一段时光却显得那么难能可贵而成为她唯一的念想。
莱拉相对来说比玛丽雅姆幸福多了,她有开通的父母,受过教育,如果不是战争,她还可以上大学,像她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或许能成为律师、医生等。但是战争和塔利班政权歧视女性的条例,使莱拉沦为了牺牲品,被迫嫁给可以做她爷爷的拉希德,一个拥护塔利班政权的男人。但是莱拉比玛丽雅姆有斗志,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一次次反抗拉希德和社会制度,她也遭到了一次次更严重的毒打和虐待。最终在玛丽雅姆的成全下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玛丽雅姆走了,走进莱拉的心里,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的光芒。
故事讲的就是两个阿富汗最底层的妇女的故事,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荡气回肠的气概。只有小人物在战乱不断的大环境之下,悲惨的际遇和苦苦求生、挣扎。人们寻找一种苟且偷生,继续生活的办法。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之下,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是作家胡塞尼的希望,他叙述这个故事,以及他对个人和国家悲剧的敏锐感受力,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读完整本书,我陷入一片哀愁,为阿富汗那样的国家,那样的文化,深处那样环境的阿富汗人民,我感到悲伤和焦虑。读完这本书几天都不能从这种情绪当中走出来。我是一个生于和平年代,成长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时代的人。中国最惨痛的过去我只是从历史中去了解,总感觉它离我很遥远。而我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与我同时代的,而且都是真实的故事背景。我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慌和害怕。结合今年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我有生之年经历的一次影响普通老百姓生计生活的重大事件。武汉封城76天,鄂州封城61天。我从不以为然到恐慌害怕,到接受现实。从一次次希望到一次次失望,终于迎来的疫情的控制和解封。本以为疫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可以恢复到以前一样。不料,事态发展非常严峻,病毒席卷世界,美国、欧洲等等世界大部分国家全部沦陷,这些以前在国人眼里他们自己也标榜的发达国家情况都非常糟糕。“世界乱了”。不管是战争还是疫情,没有一个强大优越的国家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一次让我们都深深的体会了一把*制度的优越性,小时候我们读书只把这句话当作政治题目来背诵。人民有难依靠的只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