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
2023-08-15 01:59:55童年阅读笔记大全五篇
2023-08-13 00:40:15别丢了诚信作文范文五篇
2023-08-12 17:42:16西游记第二回读书心得600字
2023-08-10 16:47:28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3-08-06 22:59:06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2023-08-18 00:37:47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2023-08-09 09:36:35学会控制心理降的心得
2023-08-07 07:38:22看毒品观后感500字作文高中
2023-08-10 16:59:37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
2023-08-15 01:59:55爱情公寓第二季观后感500字
2023-08-15 05:53:19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范文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1
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
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
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又是许多成功的人都有的品德。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遭受到严重挫败。总统林肯大为恼火,往往容易发脾气。有一天,一位受伤的团长从前线回来,向总统请假,去看望生命垂危的妻子。林肯一听到“请假”二字,火冒三丈,训斥了他。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林肯便赶到团长住处道歉,他说:“昨天我对你的态度实在太粗鲁了,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现在请你原谅。”林肯替这位团长向军部请了假,并亲自用车送他到码头。
正是林肯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使得他深受属下的爱戴,廉颇也是如此。虽然他们都因为一时的鲁莽而做错了事,但他们在事后都及时反省改过,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奠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的催化器……学学廉颇,学学林肯,放下你那微不足道的架子,知错就改吧,因为它真的善莫大焉。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2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蔺相如,宁可孤独而痛苦地醒,也不愿再醉生梦死中,失去自己对国家的信仰!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3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谬贤却很少被提及。惊诧之余,感到有点不平。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明白,蔺相如是谬贤推荐给赵王的,没有谬贤,蔺相如恐怕就无缘会见赵王,出使秦国,恐怕也谈不上为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崭露头角,显露才华。诚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愿以“头璧俱碎”,敢于“跪请击缶”,使“完璧归赵”,“华丽而归”,其功可谓大矣。但是此功同谬贤的推荐分不开,可以说“完璧归赵”有蔺相如的一半也有谬贤的一半。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真正“脱颖而出”的能有几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谬贤,哪会有蔺相如?徐元直推荐诸葛亮,一直传为佳话;王亚南之识陈景润,也已成为美谈。而谬贤之举蔺相如,自也应该大赞特赞。俗话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就在于一个“识”字。谬贤确实“别具慧眼”能“识”相如之才,并能“替人才开路”,把蔺相如这个人才推荐给赵王,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劳簿”上的名次有先后之分,那么,我认为,谬贤第一,蔺相如第二。
谬贤第一,不但是因为他能“识”、能“荐”相如,而且还因为他在向赵王推荐之时,能扬相如之长,不避自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这就更加可贵了。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谬贤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短”,敢于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长”对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试想,没有一点为人才铺路、开路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爱才、荐才、用才的强烈意愿,能这样吗?世人都赞扬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这自然有道理。而谬贤的举才不瞒隐私,不避短,那就更难了。要不是谬贤这样极力推荐,赵王能否“召见”蔺相如,那也很难说呢!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4
这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其中的一些片段。对里面的故事如“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已耳熟能详。所以,本文相对其他文言文就好理解多了 。本课的成功之出在于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当分析到廉颇时:白云峰同学说:“廉颇是一个坦率、明辨是非的人。
理由是”廉颇虽然对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满。但廉颇并不是在背后说蔺相如的是非,也不给蔺相如耍手腕,搞阴谋。而是坦率的说了出来。“因此说廉颇是个率性之人。董文强同学又分析到:廉颇不仅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有深谋远虑的智略。根据是在”渑池之会“一节中,廉颇与蔺相如计曰:让赵王出使秦,并在与秦王诀别时的叮嘱都可以说明。他能分析到这点说明董文强同学很细心而且听课非常认真;除此外同学们在”负荆请罪“一节中分析到廉颇是一个鲁莽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但当他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立即能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这表明他是一个爱国之人,可见其对国家的忠心。这样一来大家把廉颇的形象分析的就很透彻了。当然”人 无完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在刚上课介绍作者时,让学生回顾司马迁及其他的创作经历。
同学们张口结舌,竟然没人想起来。这在上学期讲解《鸿门宴》时就曾详细地介绍过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曰:自己为了父亲的遗愿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5
司马迁写《廉颇蔺相如列传》,顺便记录了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故事。赵惠文王任人唯贤就是很值得后人钦佩和效法的。
赵国得了和氏璧,强秦发书欲用十五城易之。在给还是不给正处两难且无人可为合适的`使秦人选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他的舍人蔺相如。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其地位之低下不言而喻。但是赵惠文王在初步了解了缪贤举荐的理由之后,亲自招见了他,经过一番考察,遂决定派其携璧使秦。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任其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身无缚鸡之力的蔺相如蔑视秦国君臣,以牙还牙式地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用“献咸阳为赵王寿”。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自身的勇敢机智,扞卫了国家的尊严。之后赵王更是委以上卿之任,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赵奢为田部吏,官不太大,但他不畏权贵,依法治税,敢跟平原君较劲。当然平原君毕竟也是一代贤人,为赵奢义正辞严的申述而折服,并将其荐与赵王。赵惠文王用其治国赋。秦伐韩,军阏与。惠文王问廉颇,问乐乘,能不能救?都说太远太险,难救。及问赵奢,却说道险就好象两只老鼠斗于穴中,勇者胜。于是惠文王就派赵奢为大将率军出征,结果大破秦军。而有在这次战役中,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因为敢于抗令向赵奢进言并被采纳,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事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并将许历从一个普通军士提拔为国尉。
从这几件事情里头,我们可以发现,赵惠文王用人有几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不看重被举荐人的出身——地位——和资历,而只注重他是否贤与能;且唯贤唯能是用。二是不光听举荐人怎么讲,还得亲自考察一番,通过考察证实了举荐人所言不虚,就大胆使用。三是实践证明了被用之人确属贤能之士,就不断地委以重任,让其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赵国在惠文王时代是当时少有的敢和强秦抗争的国家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到了今天,赵惠文王任人唯贤的故事仍然对我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