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电影读后感1000字范文五篇
2023-08-01 07:13:11学习论语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2023-08-15 21:24:46神秘岛读书心得领悟与感想八篇
2023-08-05 06:15:26水浒传读书读后感三百字五篇
2023-08-16 08:49:49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3-08-06 22:59:06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2023-08-18 00:37:47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2023-08-09 09:36:35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
2023-08-18 09:38:30关于军训的个人版的总结
2023-08-11 20:31:37抗日战争电影读后感1000字范文五篇
2023-08-01 07:13:11学习论语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2023-08-15 21:24:46
认知盈余读后感
篇二
首先自由时间的累积够成了认知盈余。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
自由时间一多,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的寻找相关的内容、爱好、兴趣等去消费自己的时间;同时不自然会通过各种工具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我更想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进一步谈谈个人自由时间的重要性。现在的人很多都把时间填的满满的:天天开会,天天在不停的解决问题;天天在应付着;还有天天刷着手机;
我理解的自由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供自己独处,思考;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身心愉悦,不被外界,商家提供的工具打发时间的工具所裹挟。
如最常见的就是大部分人沉浸在微信,抖音里,不能自抜。作为个体,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分析自己的行为,不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充分有效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可以帮助自己通过自由时间达到自己的目标。
举几个例子,就像巴菲特不让自己的孩子玩平板、推一上肯德基的老板肯定也举动让孩子吃肯德基;抖音是一个好的工具,但如果陷入里面天天漫无目地的刷,最起码是对时间的浪费。
如果不加思索,还会被其中的内容所左右,影响。作为个体,还是提醒自己要保持独处的思考。自由时间由自己撑控。
另一方面想从商家角度谈自由时间,商家在做商品的时候,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谁将人性考虑最充分,谁将赢得市场。现行社会竞争激烈,只要有个新创意,就会有跟上。
如共享单车,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观察,最早的摩拜,OFO,到现在的小蜜蜂,还有很多,还是要看谁更贴近人性,车是不是好骑,是不是有好的付款机制等等。
只要满足某一方面需求,把它作到极致,客户就会为你买单。
篇三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面对现代信息过载的时候,会不断的反思自己,什么才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卸载所有的APP,屏蔽所有的信息呢?还是完全跳进这篇信息的海洋,溺水身亡?
或许今天这本书可以给大家一个答案!他就是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时代的快速更迭,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现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从小时候的报刊杂志到电视媒体,再到现如今的各种互联网的网站,APP等。信息工具的一次次更新,在让我们感到这个时代信息过载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
读完《认知盈余》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学会从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一个参与者,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
曾经南京市民李先生也在一次Live演出中说到;“认真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我觉得对,但不全对,我们真正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认真的创造!
作者克莱·舍基是谁?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思考者,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预言家,同被腾讯掌门人马化腾推崇为互联网思想家的一代媒介传播大师。任教于纽约大学教授互联网新媒体,同时也是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媒体撰稿人。这本书也是马化腾先生亲情推荐而且作序的的一本书。
什么是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现在也成为了现在新闻传播中的新的专业名词。作者克莱·舍基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
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随着我们现代工具的不断升级更新,我们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就造就了我们能够拥有的自由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是我们能享受到的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红利,这些自由时间我个人把他称之为时间盈余。
如何将时间盈余转变为认知盈余?
这个问题是作者克莱·舍基在整本书讨论的问题。反思自己会发现,我们大多数的自由时间,都浪费在了各种社交媒介上,刷微博、刷抖音......没有任何的创造,只是做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但是如果当把自由时间利用起来,去创造新的事物并且分享出去,这时候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也就实现了认知盈余
我们要不要和前辈们一起唱挽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前辈们在抱怨。他们会说这个世界变得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孩子整体只知道看手机,玩游戏,刷抖音。那么我们该不该和前辈们唱挽歌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现在处在的环境就是这样子。在何帆的《变量2》这本书曾经就讲过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代际革命,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都在被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努力让自己更好就行。
对于前辈们的意见我们也应该持有理解的态度,就像这本书里提到过“既定理论诱导的盲区”,他讲到我们对外界事物已有的理念和看法会阻碍我们看清现实,所以,读后感www.simayi.net如果不想也被人所嫌弃,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吧。该过去的都会过去,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在大街上听到摇滚乐,会在咖啡厅对未来高谈阔论,会在生活发现更多的知己。
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免费工作?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就提到了无酬的动机,他讲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动机无非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一种是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让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回报,而外在动机,回报是来自行为之外的补偿。
就好比我分享的这个书评,动机是内在动机,没有任何人给我发一分钱,但是你们的点赞和转发就是我的驱动力,同时他也讲到我们的创作不是为了找到更多的潜在读者,而是为了寻觅更多的同类人。如果你是我的同类人,那给你比个心。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理解到的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的特点有三个:创新、机遇、共享。
为什么创新在第一位,因为互联网的革命首先就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时代的更迭给我们带来的红利。除了新的环境,也有新的内容,根据相关统计,一天内有6700万张照片被上传到Instagram,YouTube上的视频每天被观看50亿次。面对这些数据是不是有些吃惊?
但同时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多的机遇。就像书里讲到的,如今,信息全球可得,并可以被无限复制,然而他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我们每个人都是数字网络时代的参与者。
其次就是共享,共享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红利,他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几乎免费的获得我们想获得的任何知识和乐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该怎么做?
世界之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如此浩大的互联网革命,我们该怎么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知识呢?该如何去打造我们的个人IP,去成为这个时代认真的参与者呢?
篇四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面对现代信息过载的时候,会不断的反思自己,什么才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卸载所有的APP,屏蔽所有的信息呢?还是完全跳进这篇信息的海洋,溺水身亡?
或许今天这本书可以给大家一个答案!他就是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时代的快速更迭,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现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从小时候的报刊杂志到电视媒体,再到现如今的各种互联网的网站,APP等。信息工具的一次次更新,在让我们感到这个时代信息过载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
读完《认知盈余》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学会从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一个参与者,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
曾经南京市民李先生也在一次Live演出中说到;“认真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我觉得对,但不全对,我们真正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认真的创造!
作者克莱·舍基是谁?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思考者,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预言家,同被腾讯掌门人马化腾推崇为互联网思想家的一代媒介传播大师。任教于纽约大学教授互联网新媒体,同时也是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媒体撰稿人。这本书也是马化腾先生亲情推荐而且作序的的一本书。
什么是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现在也成为了现在新闻传播中的新的专业名词。作者克莱·舍基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
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随着我们现代工具的不断升级更新,我们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就造就了我们能够拥有的自由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是我们能享受到的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红利,这些自由时间我个人把他称之为时间盈余。
如何将时间盈余转变为认知盈余?
这个问题是作者克莱·舍基在整本书讨论的问题。反思自己会发现,我们大多数的自由时间,都浪费在了各种社交媒介上,刷微博、刷抖音......没有任何的创造,只是做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但是如果当把自由时间利用起来,去创造新的事物并且分享出去,这时候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也就实现了认知盈余
我们要不要和前辈们一起唱挽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前辈们在抱怨。他们会说这个世界变得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孩子整体只知道看手机,玩游戏,刷抖音。那么我们该不该和前辈们唱挽歌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现在处在的环境就是这样子。在何帆的《变量2》这本书曾经就讲过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代际革命,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都在被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努力让自己更好就行。
对于前辈们的意见我们也应该持有理解的态度,就像这本书里提到过“既定理论诱导的盲区”,他讲到我们对外界事物已有的理念和看法会阻碍我们看清现实,所以,读后感www.simayi.net如果不想也被人所嫌弃,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吧。该过去的都会过去,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在大街上听到摇滚乐,会在咖啡厅对未来高谈阔论,会在生活发现更多的知己。
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免费工作?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就提到了无酬的动机,他讲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动机无非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一种是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让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回报,而外在动机,回报是来自行为之外的补偿。
就好比我分享的这个书评,动机是内在动机,没有任何人给我发一分钱,但是你们的点赞和转发就是我的驱动力,同时他也讲到我们的创作不是为了找到更多的潜在读者,而是为了寻觅更多的同类人。如果你是我的同类人,那给你比个心。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理解到的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的特点有三个:创新、机遇、共享。
为什么创新在第一位,因为互联网的革命首先就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时代的更迭给我们带来的红利。除了新的环境,也有新的内容,根据相关统计,一天内有6700万张照片被上传到Instagram,YouTube上的视频每天被观看50亿次。面对这些数据是不是有些吃惊?
但同时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多的机遇。就像书里讲到的,如今,信息全球可得,并可以被无限复制,然而他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我们每个人都是数字网络时代的参与者。
其次就是共享,共享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红利,他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几乎免费的获得我们想获得的任何知识和乐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该怎么做?
世界之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如此浩大的互联网革命,我们该怎么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知识呢?该如何去打造我们的个人IP,去成为这个时代认真的参与者呢?
篇五
《认知盈余》,作者是克莱·舍基,我只匆匆翻了一遍。书整体偏理论,大致讲的是,克莱·舍基认为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分享,创造巨大的红利。
比如,我抽空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一篇文章,便是将我的“认知盈余”分享在了网上,也许就对读到的人有帮助,这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又比如,在社交软件、平台的分享,都可以认为是创作者的一种“认知盈余”。像是大众点评、饿了么、美团、微博、小红书、知乎、现在的各类短视频,各种小软件论坛等等…… 写写点评和经验分享,说不定就能成为网红,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这样来看,选择好合适的平台组织,坚持某个领域的创作,成为“斜杠青年”(注: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英文:slash,摘自百度百科),通过网络获得变现,似乎是一种美好的可能。
有很多人已经尝试过了。有些人红极一时,后来销声匿迹;有些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收获了短暂的名利、情感,而后继续在某个角落,过着其他的生活。
而一个人,一辈子如果能够在某个地方火一次,收获些什么,在世俗意义上也算成功过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死亡的时候,一生所追求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
随着经历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某种永恒,无论是否出于自身的意志。
就像之前弱传播里提到的概念那样,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传播,而这也可以理解成像是病毒或细胞那般复制的行为。
我现在写下的这些文字,便是一种分享“认知盈余”的形式,也是在进行传播和复制。这样的内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存在着一定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说不定就能引起一波小小的爆炸。
“认知盈余”这个概念,到底怎么变现也好,获利也罢,在我看来,更像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种补充解释。
知道的多了,自然就会明白,怎样去获得自己想追求的东西。将这种本来只存在于脑海中、精神中的模糊的内容,变成自己可以掌握的样子,牢牢地抓在手里。然后,把所知道的分享出来,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认知盈余”的变现。
至于价值什么的,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