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感恩师恩的主题作文600字五篇
2023-08-13 05:04:51感恩主题作文纸条600字五篇
2023-08-07 09:53:34朗读者关于想念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3-08-11 05:57:17亲子阅读有感600字五篇
2023-08-12 00:40:03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3-08-06 22:59:06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2023-08-18 00:37:47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2023-08-09 09:36:35关于史记的500字读后感
2023-08-04 13:04:27护士节文案短句说说
2023-08-15 18:59:22总结展望励志语录
2023-08-18 11:30:47感恩师恩的主题作文600字五篇
2023-08-13 05:04:51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1
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
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2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Rivera说过:“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结尾一家人泪中带笑的相拥。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还有结尾隐隐一现的“青春期”,这终究还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3
这部电影是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少年拉着我一起看的,中间夹带各种吐槽各种乱入所以看完了也并没有泪目。可能那个所谓幻想的朋友已经离我远去太多年,以至于我们俩在讨论剧情的时候我还言之凿凿的说我就没有意淫过BingBong这样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从未如此孤独与无聊过。然而当我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似乎又不那么确定了。
片中有个场景,是那些在废墟里堆着的一个个记忆球,都还会在joy的触碰下熠熠闪光,重现着当年的温度与色彩,然而它们的主人却都已经不记得了。可能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惋惜,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我一直很庆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来,因为遗忘就像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些被我们亲手埋葬掉的并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则是忧愁,苦闷与绝望。如果能让我不记起后者,我心甘情愿将与之相关连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对一个小时候受过欺凌的人来说,可能他的整个中学时期都是晦暗无光的,即使是中间夹杂着的短暂而微小的快乐,他也不愿意无端想起。而对于一段结束得异常狼狈不堪的恋情,也没有人想要一直记得前任当初对自己说过的情话,因为那些甜蜜的耳语远远抵不过最终背叛劈腿所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无法剥离记忆,那就只能选择连根拔起。
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只是自己强迫自己忘记,但等过了几年,就会发现自己是真的什么都记不得了。即使你翻开当时所写的日记,听到曾经单曲循环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当时纷繁复杂的心情。很多记忆就这么在你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虽然快乐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快乐的体验却是可以再现的。就像成年后升职加薪后的雀跃就并不一定比小学春游前的兴奋来的少,下一段恋情的开花结果也会比之前的惨淡收场来的更心满意足。然而如果我们记得太多,就一定不会快乐,不管过去的记忆是好是坏。
所以,还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话,珍惜现在吧,相信这也是这套遗忘机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让现在的自己活的开心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4
首先,能够写出此主题,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一个文明而优秀的文化才能出产这种有水平的作品。自然不是天朝这种不仅是落后土鳖而且整个国家还在因为独裁政权的原因往邪路上走的国度能够产得出来的。
然后再来说说问题。其一,这几个小人与其说是情绪,不如说是几个独立的person——ality,Joy是超级甚至过于乐观的,虽然也有沮丧和恐惧等。Sadness虽然很悲观,但也有坚韧和善良。其他也都大抵如此,一个个都是一个混杂着各种感情的独立完整角色。而且相互之间性格各不相同。他们不是纯粹的情绪。只是各自以其名字为主要性格成分。其二,由于几种情绪(独立小人)在不断影响莱丽,使得整个人像是被几个外星人所操纵的机器人。这难免对应了当年人们以为肉体为躯壳,而大脑里面则有一个小人,在操纵这句肉体之猜想。
其三,几种情绪完成了一切思考,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即使莱丽还小,大脑前页的决策区未成熟,她的想法行为也不完全为情绪所控制,同样起作用的还有直觉、印象和欲望等等。其四,核心记忆的说法,我觉得很可能是有问题的。莱丽的核心记忆丢失后,连冰球都不会打了,这种说法跟我们常见的相反,人的技能记忆更难丢失(会生疏),相反倒是对事件的记忆容易忘记。希望能看到相关材料。关于人的记忆,人的记忆一般不是整段整段录下来,而是把一件事情拆散存储在不同的大脑区域,在提取的时候再进行整合。因此之故,记忆经常出现错误。等等。关于梦的解释也不准确,我更倾向于大脑无意识地对信息流的自动组合和解释构成人的梦。关于潜意识,我不以为trouble都被抛入潜意识这种说法,这分明是弗洛伊德的“压抑说”,这都是什么年代的古老理论了。关于personality岛,大概是说人的特质,但是因为偷一次钱,honesty就消失了,我以为这种说法过于简陋。人的做法,在不同环境下亦有所不同,把personality说得太简化,以至于简陋了。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心得感悟5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