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2023-08-12 21:02:16 高考在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从最初阅读,我就对它充满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渴望自己有更好的阅读能力,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多书。我更幻想自己看完整本书之后,阅读能力马上就能有一个飞跃。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提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可当我试图运用作者总结的方法去阅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很好的运用。

  最初我以为只是对作者总结的15条规则不够熟悉,后来我意识到用作者总归的规则去阅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大减慢了。这和我最初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驰,因为在我之前的观念里,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是成正比的。虽然在阅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我了解到作者范多伦的观点:阅读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阅读速度越快就越好,阅读追求的是质量,是阅读中的思考,是需要带着问题去和作者对话,阅读是一门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理解力的艺术。但是我最终体会到:去明白了解作者的观点到自己内心完全接受并付诸行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作者范多伦的观点,我就觉得是正确的,也是接受的,但在具体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障碍。这正是我当时内心尚未真正完全接受“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去阅读”这个观点,而只是停留在如何更快更多的获得书里的资讯,我内心还是限制在急于追求阅读数量。我开始探索自己的阅读目的。我为什么要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呢?我发现自己会因为阅读完很多本书而沾沾自喜,我开始反省自己。阅读过多少本书对我而言不过只是一个数量,充其量只是我对这些数量的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已。只有当书里的内容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阅读能力。当我自己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能真正达到统一的时候,作者指引的方法才会有效。

  这时我发现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明确:指导阅读者如何进行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就是提高理解的阅读,与一般阅读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主动思考,增进理解力。这时我就愿意放慢阅读速度,去以提升理解力为目的进行阅读。

  作者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的概念帮我们更好的逐步进行阅读训练: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递进的,在高层次的阅读中一定会包含低层次的阅读,每个层次的阅读都是不容或缺的。基础阅读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能顺利阅读本书的基本都达到了基础阅读这一层次。

  检视阅读作为分析阅读的基础,其中包括两个步骤:略读和粗浅的阅读。略读可以使我们了解书的架构。通过阅读书名页、序、目录页、索引、出版者的介绍、摘要说明、最后的两三页以及选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阅读,这些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略读后判段是否需要进入粗浅的阅读。粗浅的阅读,即快速通读,即便有不理解暂时跳过,通读完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整体的了解,这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到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十五个规则。读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带着四个问题去阅读:1、书的主体是什么?2、具体如何描述的?3、真实吗?4、和自己的联系是什么?其实仔细分析这四个问题也是和分析阅读的十五个规则呼应的。通过前四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来回答问题一,了解架构大纲;规则五到八(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可以回答问题二,阐释本书内容;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规则正好回答问题三和问题四,思考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以及和自己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理解力。

  主题阅读作为阅读的最高层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进行主题阅读的书籍不一定需要先进行分析阅读。可以通过检视阅读后挑选出书单,进入到主题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不只是在读一本书,而是读一组书,可以是不同书里的某些相同主题的部分。总之是书为读者所用,而非单纯地从一本书中获得什么,这也是阅读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们阅读的书籍,值得一遍又一遍阅读,或许第一遍第二遍会觉得晦涩难懂,当充分理解并且愿意实践以后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前提是你是一个想要提升理解力的阅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于1940年,目前仍备受推崇。本书的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两位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这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的一本书,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只有你对阅读的渴望足够强烈,才能阅读完本书,寻找到阅读的方法。而方法本身也能在你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加深理解。这有点像你缺少一个解压缩软件,你下载了一个winzip,结果发现他本身就是压缩格式的。

  我们都曾阅读过很多书籍,不论你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自信,但你若没有读过本书,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没有达到最佳。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而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第一次阅读本书时,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所以建议应该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感觉晦涩,理解吃力。但为了掌握阅读方法,提高今后的读书效率,虽间隔多次也硬着头皮了读下来。读到本书最后一章的一句话让我感到这种付出的值得: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学不到东西。

  我目前所做的只是粗浅的翻阅了一遍本书,还远远谈不上理解了(更不要提应用)这本书,我会把这本书作为枕边书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