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2023-08-12 06:37:32 高考在线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据说,1854-1929年期间,自美国东部出发的孤儿列车承载着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孩童前往中西部地区,薇薇安只是其中之一。在薇薇安还不叫薇薇安的章节里,那些惊心触目的文字让我皱眉、让我揪心。薇薇安的遭遇很悲惨,感觉她的童年就是在不安、抛弃、虐待、煎熬与痛苦中度过的,生活越是艰苦越体现出薇薇安超强的自立自强能力。中国有句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薇薇安就是人们口中的穷人家的孩子,被逼着长大、逼着懂事、逼着自己照顾自己还要照顾他人。

  列车,在今天许多人心中是一个与“家乡”联合在一起的物体,它能带你回家,回到那个给予你心灵慰藉的温暖的港湾。但薇薇安所在的那辆孤儿列车,是一个个无家可归孩子的聚集处,等待他们的下一站是无限的未知。

  全文文笔细腻,情感不由自主溢满纸面,带给我丝丝的触动,之所以说是“丝丝”是因为有看到有人的书评说看得泪流满面,我没有那么深的触动,或许是所处时代+个人经历影响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力。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事情的发展,给我了一个深深的疑问:是什么力量使得薇薇安如此的坚强???

  有人说是信念,这是一个很广泛很奇妙的词,书中没有明说,用“信念”来概括也不能说错。是什么信念呢?妹妹生死未卜、孤儿列车上小伙伴的命运不知怎样还是祖母送给她的那条项链?或许是拉森小姐、范妮的善良给了她希望让她看到了曙光?也许不是,也许都是。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阳光明媚,浮云连连,不知道是空气变好,还是一次突然袭来的西北风刮走了雾霾,窗外寒冷却阳光四射。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才想起又忘记了给孩子买礼物。每次回家,女儿都会问“爸爸,你给我买的什么礼物啊?”。我总会拿出在高铁上发放的免费零食给女儿,即使这样,女儿一样非常高兴,还会亲我一下。

  我想起一本书,克里斯蒂娜的《列车孤儿》。孤儿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被父母遗弃,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失去父母。孤儿和可怜的孩子并不一样,可怜但还有人疼,而孤儿却享受不到家庭的父爱母爱,即使有的孤儿很幸运被富人家收养,但他们还是找不到家的感觉,因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可以依靠的大山没有了。

  《孤儿列车》讲述的是战争时期,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变成孤儿的孩子,坐着他们也不知道使向何处的列车上,期待每到一站有人能够收养他们。有人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希望收养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幸运的。有人希望收养一个可以为自己干苦工的孩子,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他们的命运从此不再由自己掌握。主人公薇薇安是其中的一个孤儿,经历了种种磨难幸运的被一个有爱的家庭收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继承了养父的生意而成为有钱人,可是她这一辈子都没有从孤儿阴影中走出来,她将自己的女儿送人,使她的女儿也成为了孤儿,直到91岁的她才发现自己错了,寻找记忆,在另一个孤儿的帮助下走出阴影,得到释怀,这一生的遗憾却永远无法弥补。

  孤儿是可怜的,遗弃孩子的父母也会被痛苦折磨一生。他们一生都希望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一生也在寻找。没有父母的孩子不会强大,因为再强大的人也需要有一个避风港,这个避风港就是家,属于自己的家。记得我每次回家,女儿都会毫无忌惮的骑在我的脖子上,做着各种危险的动作。我的儿子会拉着我的手,让我拥抱,给我唱歌,我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我可以出差很久才回家,但我和孩子的爱却日渐日浓,思念可以让感情一直升华。

  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在城市里闯荡,一年见不了一次,即使见到一次可能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和父母的感情。我在农村快乐的生活着,期待着父母能够回家给我买新的衣服和零食,这种期待是幸福的。所以,我在事业上尽可能全力奋斗,虽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我知道他们会爱我的,而我正做的是希望给孩子们真正的能量。

  我们无法了解孤儿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我们也法安慰孤儿受伤的心,孤儿的心永远被一些情感刺痛,这种痛永远无法弥补。只有等他们真正的明白人生存在的意义,或许他们能走出遗失的世界。

  我会倍加呵护我的孩子,我会成为他们的大山,他们的避风港,他们可以引以为豪的父亲。我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座灯塔,照亮他们未来的路,在他们走错道路的时候可以回家。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小说讲述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莫莉,因一份社区服务认识了一位91岁的老人薇薇安,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孤儿。

  莫莉的打扮很朋克,她有意把自己伪装成这个样子,她不愿意接触任何人,也不想让任何人了解自己。因为她是一个孤儿,我不想过多的解释,我想你会懂的。她经历了很多寄养家庭。有好有坏,大部分都不会太好,这些我也不想多说,你可以自己想像。你是不是会问我,那你还想说点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能写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是随意,随意说,随意写。写给自己,写给懂自己的人。

  莫莉现在寄养家庭的女主人也不太喜欢她。莫莉当然知道,他们只是为了政府拨给的抚养费而已。她常常跟自己说,到了十八岁一切都会好的。我想起了小说里的一句话“长大成人是一种解脱”。莫莉很喜欢《简爱》这本小说,于是在图书馆里她偷了一本最破的《简爱》,结果在一支脚刚刚踏过图书馆的门时就被发现了。为了不去少教所,莫莉选择了朋友介绍的社区服务,为一个老太太整理阁楼物件。

  莫莉对于给一个老太太收拾阁楼起初没多大的兴趣,有时甚至还想如果在这个时间在少教所里兴许也不错。薇薇安看着莫莉每天整理出的每一件东西,这些东西是她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莫莉听薇薇安讲述每一段寄养的故事。慢慢的,她喜欢上了,哦不,也许这时还不是喜欢,那我应该用哪个词呢?共鸣?嗯,总之莫莉开始接受了这个社区服务,是从心里接受了它,接受了这个有故事的老太太。相比之下,薇薇安的过去会比自己要悲惨的多,但是她说不上是同情还是震撼,也许这也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场大火,薇薇安失去父亲,两个双胞胎的弟弟和一个还很小的妹妹梅西,她的妈妈被送进医院。那时是1929年。薇薇安9岁,她永远都记得她的邻居抱着她的妹妹跟她说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从那时起,她便被社会福利机构送上了一列火车,跟她在火车上的还有一些和她一样没有人抚养的孩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孤儿列车。列车向前行驶,每到一站,这些孩子都会按大小个排成一排,等待好心人的收养。很小的孩子被分给大一点的女孩子照顾,当时的薇薇安叫妮芙。管事的夫人也分给她一个还需要人抱着的男孩,他叫卡迈恩。这些孩子里面当然也会有一些调皮的,比如说“德国仔”,后来因为他太难管教了,管事的夫人为了把他和其它男孩分开,让他座在了妮芙旁边。他们也慢慢的熟悉起来,他比她大些,具体大几岁我忘了。火车的第一站,这个“德国仔”和卡迈恩都被收养了,妮芙和几个没有被收养的孩子回到了火车上,等待下一站是否会有好心的人可以收留他们。“德国仔”说过,他想和妮芙有个约定,长大以后一定会找到彼此。妮芙下一站被一对做服装生意的夫妇收留,从此她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收养,还是用寄养或收留比较合适。这对夫妇给她改了名字叫“多萝西”,这个名字也延用到了下一个寄养家庭。在两个寄养家庭里,多罗西过得很不好,吃不好,住不好,每天还要干很多活,第二个家庭答应让她上学,可是环境却远不如第一个。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因为第二个家庭的男主人欺负她的时候,女主人看到了,骂她,叫她滚。于是她真的就这么走了,一路走到学校,很庆幸那天她没有被冻死,对于她来说,只要不冻死,对于她就是一种解脱。老师是一个好心的姑娘,她和房东说好让多萝西先在房东的屋子里住几天,直到福利机构帮她找到下一个合适的家庭。房东太太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因为都是爱尔兰血统,她格外照顾多萝西。最后也是在她的介绍下,多萝西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这次真的是收养,他们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从此给她改名叫薇薇安,这是他们死去的唯一女儿的名字。薇薇安终于可以在爱的包围中慢慢的长大,后来他真的遇上了“德国仔”,他已经是一个钢琴手,他们相遇在一个酒吧。久别后的重逢,什么都不用多说,因为他们彼此都懂。后来他们结了婚,“德国仔”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薇薇安接管了养父母的百货商店。再后来,日本空袭了夏威夷的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德国仔”参了军,很不幸后来牺牲了。当时薇薇安已经怀了孕。为了逃避现实,薇薇安把唯一的女儿送了出去。慢慢的时间会让她淡忘过去。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不是忘,只是淡而已。几年后,她嫁给了“德国仔”的战友。她爱他,但不是对“德国仔”的那种爱。

  生活在2011年的莫莉对于薇薇安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这次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社区服务,她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点。有一天她在网上搜索有关孤儿列车的事,真的有好多,她于时把从薇薇安那听到的名字都搜了一遍。她找到了卡万恩。她也找到了梅西,找到了薇薇安的妹妹,她并没有死,她被当年的邻居收养了,他们骗了她,当时梅西根本没有死。再往下看,发现了一则讣告,梅西已经去世了。莫莉犹豫应不应该告诉薇薇安,失去,得到,再失去,会不会对薇薇安来说是一种打击。在一次与寄养家庭女主人的争吵下,莫莉离开了家,般到了薇薇安那,当天晚上,她告诉了她梅西的事。薇薇安当时是很兴奋的,但在后来得知梅西已去世的消息时,她比莫莉想像的要平静。这是她这个年纪和我这个年纪所参不透的一种平静。莫莉还很好奇薇薇安以后的故事,她却说没有了,只有这么多,以后就很幸福了。过了些日子,薇薇安家里安装了电脑,她终于准备好让莫莉帮她找世上唯一的女儿了。

  小说的结局很好,那一天,她的女儿带着孙女一起来看望她,那种画面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幸福,很幸福,那种幸福是我们体会不到,但是我们一定会祝福他们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失去的(一切)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孤儿列车上的很多孩子可能都曾过着卑微凄惨的生活,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和薇薇安一样,一定会有一种幸福在等待他们的。“我的一生,感觉处处偶然,一次次偶然地失去,一次次偶然的相遇,然而平生第一次,我感觉眼前仿佛是宿命”。是啊,我们也会经常抱怨失败,抱怨不公平,抱怨别人,抱怨环境,可是当我们经历过这些,获得成功,快乐,理解,幸福时,我们一定会感谢宿命。感谢宿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从去年七月就开始读英国作家克兰的《孤儿列车》,断断续续最近终于读完了。每当读完一个长长的故事,就感觉完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次抵达。写读后感的时候,回首那些个深夜翻动手机屏幕的片段,也成了难忘的、甜蜜的瞬间。

  薇薇安吃了很多苦。第一次她在被收养的家里吃不饱,睡在过道里,但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女工人。在第二个家里她险些被男主人侵犯,幸好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生活啊,总是在很绝望的时候给薇薇安一点希望。生活教会了她察言观色、隐忍坚强,也让她懂得知足。在第三个家里,她凭着自己的聪慧与灵敏,振兴起了养父母的商店。她决定余生就在明苏里达州安静地度过,即使她的导师建议她可以修读其他州更好的大学。

  文中曾提到《简·爱》一书,故事中的莫莉和简·爱多么相像,不想屈服命运的安排,永远追求着爱、理解与自由,即使生活迫使她们有时不得不妥协。莫莉在薇薇安的影响下,开始认真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一点点改变,卸掉了自己的朋克妆,摘掉了鼻环。她挣裂了强硬的外壳,以一颗纯净的内心扬帆启程!

  孤儿列车读后感500字

  《孤儿列车》是由英国作家克里斯提娜•贝克•克兰所写的长篇小说,文章通过少女茉莉的生活和老人薇薇安的回忆展现出一段命运的悲欢以及感人至深的友情。向我们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的那一段心酸孤儿列车。两位坚强少女的成长历程,同时照亮了美国历史迷幻却被遗忘的一个章。让我们感悟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以爱与勇气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虽然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生活总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与你。

  故事背景:在18世纪有很多被抛弃的孩子住在纽约大街上,当地政府为这些流落街头的孩子建起了孤儿院。但是在纽约弃儿数量增长过快,因此政府必须找出相应的对策——纽约市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中西地带的农场去,孩子们于是搭上了去往得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内布拉斯加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火车——这就是所谓的“孤儿火车”。此后,1861年4月12日到1865年4月9日的美国南北战争,仅仅士兵死亡就达75万之多,9万人成为孤儿。一样的悲剧在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时重演了,自杀率飙升了3倍,每年十多万人非正常死亡留下了很多孤儿。于是无数辆“孤儿列车”出现了,将这些孩子送到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和农庄。火车每到一站,就会有人来选走几个孩子。有些孩子受到很好的照顾,找到了安全的家,还有爱;另一部分则不然,充其量只是从一个悲惨的处境,换到另一个。

  1854到1929年间,自美国东部出发的孤儿列车承载着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孩童前往中西部地区,他们在沿途各站任人挑选,未来命运如何全凭运气决定。9岁的薇薇安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好运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对她而言,登上孤儿列车只是悲伤的延续。如今的薇薇安91岁了,漫长的人生让她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多到不敢回忆。

  薇薇安的性格特别坚强,当自己的亲人因为火灾而丧命时,她没有被厄运击倒,而是坚强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怀着希望踏上了孤儿列车。她也特别善良,91岁时认识了因为闯祸而需要进行社会服务的莫利,莫利也是一个孤儿,人们纷纷躲着她,觉得莫利是个“不良分子”。只有薇薇安帮助了她,给她社会服务工作“将功补过”。薇薇安也是个倔强的人,但她性格中的倔强和她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因为薇薇安从小就失去了亲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养成了她不依靠任何人,独立承担任何决定的行事风格,渐渐地薇薇安就变得有些倔强,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故事最终,两位孤儿成了朋友,莫莉做事不再乖张,薇薇安开始接受现代科技文明,并利用网络,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与女儿。

  “两位主角坚强又勇敢,故事感动人心又难以忘怀。揭示追求归属、追求家庭、追求肯定都是人共同拥有的渴望,也是我们势必要踏上的旅程和追寻的目标。”著名作家凯瑟琳·肯特是这样评价的。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同样巨大,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命运在一个人身上所呈现出的悲欢离合,也让我们感悟到对待人生应有的信念,以爱与勇气去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悲欢。看完这本书,我不由自主的想像,如果我是文中的薇薇安,我会怎么样做呢?我能像她一样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吗?虽然不是孤儿,但我们同样在命运的列车上,怀揣着自己独一无二又无法明说的孤独和憧憬,不知道下一站究竟驶向何方,命运究竟要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