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巴金《家》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2023-08-03 04:46:03 高考在线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巴金《家》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金《家》读书心得1

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那一条无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条款。”我一直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终坚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来改变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为“人定胜天。”

《家》这本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描述了高公关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写作这篇小说,一是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二是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由于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的诚挚热爱,作者通过《家》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家》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达了这种不屈于命运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创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挑战,处处有激流,也许有人说:“我们应该随遇而安。”这不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平静安稳。但我想问:“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我们生活来做什么?”难道就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吗?罗曼罗兰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的不错。

生活的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间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怀有一颗战斗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不知道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但自信,充满战斗力是我们应时刻保持的态度,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吸取一些教训,总结一些经验,为下一站的到来做准备。即使面对挫折,也应该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谢失败,是它们,让我们成熟与成长。

山中的激流不会因为一瞬间的阻碍而停止动荡,它们会竭尽全力创造出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那面对生活的激流,我们又该如何呢?难道是将自己与世隔绝,任激流在周围澎湃吗?任生活所左右吗?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那生活不也是吗?面对生活,我们应将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时光的磨砺中学会生存,在生活的激流中学会成长

巴金《家》读书心得2

有人说:"《家》是一个近代版的红楼梦。"我想他只看了一半的《家》,家不仅仅是描写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崩溃,作者更主要的描写是在于新旧两个时期的冲突与矛盾,有一个很著名的场景,原文如下:"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从这一幕里就是最鲜明的时代的冲突,祖父象征着旧时代的封建礼教,顽固,保守,而觉慧代表着*的"叛逆者",在本应该温馨的家庭中却好似敌人一样敌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黑暗无耻的旧社会,压迫了无数的人民,造成了无数场悲剧。而这个封建家族在新旧两个时代的对抗中,谁都没有胜利,而是两败俱伤,最终家破人亡。

作者巴金自己也写到,他写这本书是为了控诉,为了控诉那个还依旧残余着一些的旧社会,残余的封建制度。如果说巴金是为了控诉的话,那么我从这本书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种对自由的呼唤,对人性尊严的渴望,对幸福的渴望。

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人权与神权的冲突,就如家中*与旧时代的冲突,但是正如文艺复兴最终人权颠覆神权一样,*最终颠覆了旧时代,人们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尊严,得到了幸福。

在巴金那朴实而深刻的文字中,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封建家族在时代的浪潮下分崩离析的悲剧。也令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的美好,更加珍惜自由,更加维护尊严,更加珍惜幸福,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且,我们要敢于反抗,反抗一切罪恶,反抗一切压迫,为自由而战!为幸福而歌!

巴金《家》读书心得3

家,是身心的归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亲情联系到了一块,温馨而真切。“家”这字总让人遐想,一种对互亲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这也难怪,当时处于“五四”运动后动荡社会的背景下一个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搞公管,有着封建专制思想的阻碍和新文化思想的抗争,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礼教制度和黎明时科学民主大旗的较量因而这个家是动荡的,必然会制造很多悲剧。

高老太爷是最可恨的,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完全十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临终前的饶恕和教诲,却也是其丰富性格的表现。

与此鲜明的对比,是那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勇敢的抗争果让人钦佩:反抗封建专制,蔑视长辈权威;打破封建等级观念,大胆爱上婢女鸣凤;支持觉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于顶撞三叔陈姨太,揭穿其“捉鬼”的丑剧;他冲出家庭,大声呼喊:我是要做一个叛徒。鲜明贯彻了反抗,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固然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但其间觉得放封建态度促使他离家出走,争取自由的斗争。觉慧是真正的五四新人,是铁铮铮的勇汉。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重性格”觉新。他一方面是高公馆的大少爷,一方面又是社会上有个性的思想解放青年。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委曲求全,向封建势力妥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宗法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决心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孝为第一准则,释道作为补充,以忍为主,因而他心理上也取得了平衡。但社会中却许多这样懦弱的青年,复杂矛盾不利于社会进步。

而至于觉民,琴等其他青年一代叛逆者和冯乐山,高老太爷等老一代封建卫道者的斗争冲突,以及梅芳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强烈解释了这个金箍家庭的矛盾。作者以此宣泄积郁的悲愤,探索青春的价值意义。

这个封建爪牙下的家庭,宗法立交阴影下的人们,却抽打出了一个反抗陈旧道德的新思想文明。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探索了。像觉慧,静悄悄地登上了驶向上海的航船。

我本以为巴金所叙述的家应是一家人团结奋进的局面,或是和乐融融的场景,但这样也着实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应是最美的地方。或许时代背景不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们思想灵魂麻痹。闭关自守,中就赶不上时代文明的脚步。

而放眼今日,家在*时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当今是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家也变得更舒适漂亮,没有封建与文明的抗争,理应是真正的身心归宿。

尽管如此,但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变得冷清孤独来了。父母虽不像高老太爷独横,却也在两代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代沟,因而家庭很多时候变得凄清。现在很多人都是独自居住,逐步放弃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

何况,现代的家庭悲剧也并不少,他们也可直接反映社会方面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家庭好像都很自私,也有些虚伪,这也不奇怪,毕竟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在此想想自己的家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影响一下子富了起来,生活更完善,这本应快乐。但我却感觉家没有以前那么快乐温馨了。物质方面进步了精神方面却退步了。我怀念小时候在父母怀里的情景,心里很温暖。而随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逐渐形成了一层隔膜,我更多不愿与他们交流,家庭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这虽是正常的,却不是好现象。家,需要一起守候。我们都应对自己的家庭尽自己的责任。

人们常常将国与家联系到一块,有句话说得好: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国就是个大家庭

巴金《家》读书心得4

这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在那“家”中,专制的老太爷,整天只知道闲聊打牌的太太们,以及一些被生活所迫的青年们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使这个日渐腐朽的家继续运转。其中最痛苦的,无疑是那些青年们,因为他们心中仍留有的热情,使他们在这冷如冰窖的“家”中深受煎熬。

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了那个时代中的三种不同的态度。这三个人都在理论上接受了新思潮,新概念。可是觉新“长房长孙”的身份使得他不得不去应付封建大家庭中的各种礼数和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在重重压力下,他只能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来武装自己,希望可以在弟弟们的新思想和家庭的封建专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可是最后却受到封建大家长们的指责和弟弟们的不谅解。不得不说,觉新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很多,他甚至放弃了他所爱的女子,去娶了另一位女子为妻。他爱他的妻子,却迫于家长们的压力在妻子临产时将她送离(尽管他并不愿那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他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离开了她,连她的最后一面也没看到。可以说,觉新这个角色值得同情,但也应该批判。在封建旧势力前委曲求全,非但没有什么帮助,反而给自己带来无比的痛苦。

相比之下,觉民就要幸福的多。他没有身为“长房长孙”的压力,他有他的追求,他要守护他的爱情。他虽然对新运动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但他的内心深处却种下了新思潮的.种子。在他的爱情将要走上和他哥哥相同的毁灭之路时,他选择了私奔,这对这个专制统治着的大家庭无疑是种挑战。然而,他胜利了,他战胜了那个封建统治着的家,他走上了和他哥哥不同的路!他的反抗,给他带来了幸福的曙光。

和觉民比起来,觉慧多了份冲劲也多了份稚气。他对新运动充满热情,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虽然有时会有一些天真的想法但在经过一些事件的洗练后,他渐渐认清了那个“家”的本质。于是他开始成长,他渐渐的能独当一面,尽管前途未知,仍然勇往直前,全身心的投入到新运动中去。他犹如离开牢笼的鸟儿,去闯荡,去开拓他的一片天!他离开了保护他“家”却为他的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这三个人不同的态度,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命运。觉新的痛苦,觉民和觉慧的幸福和希望,只能说是各人选择而得的结果。虽然这么说对觉新有些不公平,因为如果没有觉新的牺牲,觉民和觉慧也不可能那么自由,但是幸福是要自己追求的。有一颗勇于追求幸福的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让我们怀着对未来期盼,勇敢的走向未来的精彩!

巴金《家》读书心得5

今天为大家分享巴金的《家》,对于巴金,我们如果没读过他的作品,可能也不太了解。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很少接触到巴金,差不多是一笔带过。知道他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已。我在读《家》之前对巴金也没有什么了解,在读了巴金的作品后才开始有点了解巴金。

巴金的作品有点战斗性,让人读的时候有点亢奋。但是文字又很优美,很婉约,给人以很柔的感觉。巴金在书中情节转换方面做的不错,人物情感描绘方面非常的细致,善于用很多表达情感的词汇。

“他看见她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怜交织着的感情猛然来袭他的心。”

这是觉新和梅表姐的遇见让觉新生出这样的感情来,追悔他是有的,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去和梅表姐在一起。同情和爱怜也是有的,梅表姐现在悲惨的现状让她非常怜惜。

巴金描写人物感情方面所用的词语不多,但都会引起读者的认同感,抓住读者的心,并且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这样的故事中。

这本书讲的是五四运动后成都高家公馆大家族的故事。主人公是三兄弟:觉新、觉民和觉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刚开始是很讨厌觉新,因为他奉行“作揖主义”,很懦弱,不敢去反驳老太爷所说的话,一直这样唯唯诺诺。书中有点篇幅是讲他的过去的。他是大哥,又是长房的长孙,从小受到大家的赞美。在他中学时期是过得比较快乐的,他梦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也喜欢着表妹。但是随着母亲的去世,毕业后,他的梦碎了。他被家里安排婚事,终止了学业开始工作。他很绝望,很痛苦,但是父亲的去世让他更受打击。他要挑起家里的重担,无形的压力让他对生活失去了斗志和希望。只有他的孩子能够去给他点安慰。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帮他完成他想要完成的。

在这个封建家庭里面,觉新是顺服的,他就是旧社会的一份子,但是在有着新思想的两个弟弟面前,他又像是一个新青年。但是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新青年,家庭的环境、责任让他无法去改变自己。其实读到后面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同情他,他为这个家庭牺牲了很多,放弃了自己所爱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只为了去维护这个家庭。最后他又得到了什么呢,妻子被封建制度所害,梅表姐也死得凄惨,只留下两个孩子。看到后面,我对觉新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讨厌。

觉民和觉慧都是接受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他们厌恶这个封建大家庭。但是觉民没有觉慧那么激进,稍微好一点。觉民更多的是和琴在一起,当然他们彼此互生情愫,不顾家族的反对,最后在一起。觉慧着实是一个激进的青年,不能说他是个敢爱的人,因为有时候他都忽略了鸣凤,但他绝对是个敢恨的人,对家族的规矩,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在书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他与家族中的人格格不入,他不止一次的说到不会去走大哥走过的路,他和别的朋友一起办报,讨论时事,传播进步的思想。他和鸣凤是相爱的,鸣凤知道她只是丫鬟,不能和被称为三少爷的觉慧走在一起的,所以她只希望自己能够陪伴在他身边。殊不知鸣凤的命运早就注定,她被许给一家人做小老婆,这让她怎么去面对,最后她带着对觉慧的爱投河自尽。这着实悲惨,当然觉慧是有责任的,但从大的方面来看,是这个社会,封建的制度害死了鸣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