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五篇

2023-08-04 22:42:01 高考在线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探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4、启发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图,并贴在方框中。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20以内数字进行顺序排列,帮助幼儿进一步对20以内的顺向唱数顺序进行认知和熟悉。2、帮助幼儿理解顺序排序中数字间的增减关系。活动准备:在进行此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挂图,引导幼儿复习情境主题“糖果店”的相关内容,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三组不同的数字序列(例如:2→3→□→5→6→7 ;11→□→13→14→15→□;□→16→□→18→□→20),每组序列中选若干个数字位置留空。

(2)把1~20数字卡贴在黑板右下角。

(3)《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幼儿用书大班下学期(一)p10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用小故事导入情境,并出示小动物形像:“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宝宝兔),大家高兴不高兴?”

2、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序列,并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第1个序列。

教师:“今天宝宝兔给我们带来了数学王国的数字宝宝,你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都是好朋友,它们手拉手来到这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哪个数字没有和它的好朋友拉手阿?”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那个数字后面的数字是几。

活动说明:在这个环节重点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字前后之间的关系,理解前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少1,后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多1。鼓励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表达出来。

3、“宝宝兔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忙,谁愿意从这些数字里把它的好朋友找出来?”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进行操作,从右下角1~20的数字中找到相应的数字,并把它贴在数列空白的位置上。

4、以同样的游戏玩法进行后两个序列的操作,帮助幼儿巩固顺序唱数、点数、以及对20以内序数的经验。

5、翻开儿童用书第10页,引出书上的练习题。

按照活动规则,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第1个序列的练习,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说明:在进行最后一个序列时,由于本序列第一个数字空缺,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先从题目已经写出来的数字开始作答。如:10前面的数字是几?后面的那个数字是几?13前面的数字是几?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加强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数字的唱数顺序和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的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中共用边。

活动准备:

1、《趣味拼搭》教学具。

2、火柴若干、卡纸、记录单和彩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变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

教师:仔细看一看老师的幻灯片中有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火柴棒拼搭成,一共6条边。

(4)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拿掉一根火柴棒,还剩下几个火柴棒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火柴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一起开动脑筋来想想吧?

(5)请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讲解“公用边”。

(1)教师:我们用了5根火柴棒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火柴棒,而现在只需要5根火柴棒呢?为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

教师:原来这条边即使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

3、幼儿操作。

(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

(2)第一次操作:用6根火柴棒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取出6根火柴棒在卡纸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拼搭的?原来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原来拼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一个需要几根火柴棒样?现在我们只需要6根火柴棒就可以拼搭好。那请你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还有和这个不一样的方法吗?请你们分别找出他们的公共边在哪里。6个火柴棒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四条边都是这个两个图形的公共边。还想不想玩变魔术的游戏呀?

(3)第二次操作:用7根火柴帮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一根火柴棒。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再取出1根火柴棒在卡纸上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请小朋友来演示一下你们的拼搭结果。说一说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老师还发现有人是竖着搭。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竖着搭的公共边在哪里?这些边是谁的公用边? 你们想不想在在继续闯过呀?

(4)第三次操作:拼一拼、画一画、记一记。

教师:什么是拼一拼呢?就再重新搭一搭,搭五个正方形。什么是画一画,就在记录单上将你拼搭出来的五个正方形画在记录单上。什么是记一记表示什么意思呢?记一记多少根?记一记,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棒,将数量记录在记录单上。

(5)教师小结题目要求:第一要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火柴搭出5个正方形。第二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在记录单上。第三再记一记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棒?

教师:请你说一说你有了几根火柴棒?数一数你拼搭了几个正方形?有没有比他用的要更少的火柴棒?原来5个正方形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火柴棒拼搭出来。这两种方法,那个方法是最棒呢?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4、结束活动。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搭成功了,那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 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 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 ◆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 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 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方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教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学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 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实物二等分)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看有哪些?(豆腐、豆干、纸片、珠子、米、)等会请你们将这些东西每一样分成两份,两份大小要一样。比如说将一块豆腐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块豆干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珠子分成两份,两份的数量一样多;米也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米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多;这里的纸片,你可以任选一张,将一张纸片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大。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旁边的一些操作工具来分,好现在请小朋友去选一种材料分一分。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操作过程和结果

a.提问:① 珠子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② 苹果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③ 米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④ 纸片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b.引导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出事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请你们看这是刚才小朋友将一张圆形纸片分出来的一半,这是原来的一张,你们看是分出来的大还是原来的大?分出来的正好是原来的什么?(一半)

小结:像这样将这些东西分成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1、提出要求:选另一种材料分,想想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验证新的分法

a.提问:谁有新的分法,你怎么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分好的两份一样?(共同验证)

三、教师总结

⑴ 师:你们今天真聪明,想出了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还知道了分出来的一半肯定比原来的?(小)

⑵总结:分出来的二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一份。

四、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分,比如说这里有一碗水,你怎么将碗里的水分成相等的两份?那除了二等分,可不可以四等分,八等分?我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