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安全出行公开信
2023-08-10 22:26:04车间主任竞聘书范本
2023-08-12 01:19:56养殖业改革工作意见例文
2023-08-06 23:07:30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2023-08-03 11:02:49中小学生守则和*核心价值观
2023-08-01 21:46:03*向特朗普发出访华邀请
2023-08-02 21:48:08外商投资企业章程范本「中英文」
2023-08-05 14:21:56运动会宣传稿六篇
2023-08-18 12:15:39防灾救灾应急演练动员部署讲话稿
2023-08-10 10:58:46安全出行公开信
2023-08-10 22:26:04大学生学期末的述职报告
2023-08-02 09:57:11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20**年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子项目,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商科人才“四育四联”培养模式,20**年获得江苏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在“四联(政行企校联合)”方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年12月承担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工作,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在2个年级3个专业开办了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现代学徒制管理系列制度,重构了课程体系,明确了岗位标准,修订了部分课程标准,界定了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深化了实岗育人,有效提升了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联合研究,形成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
该校专门成立项目研究组,加强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和探索,形成“123456”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双元育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院教师教授,学生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综合技能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实行校企协同、联合培养。签订三方协议。由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学院与学生分别签署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协议、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学生企业化管理协议,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契约体系。实现四个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融合。做好五个落实。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企业落实其工作岗位、工龄计算、学徒工资、社保费用、奖学金(创业)基金。实施六个共同。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二、校企联合招生,奠定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
在高考招生工作中,学院与合作企业——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在招生录取政策范围内,以学院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后备片区经理、储备店长的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了2014年度**0名招生招工计划,用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双方成立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院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校企共同研究制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施方案”和工作时间表。通过学院招生宣传和企业招工宣传渠道,对社会和考生公布招生章程,接受考生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面试,共同发放录取通知书。学院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企业做好学生相关福利待遇的落实: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由企业录用,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三年)计算企业员工工龄;学徒在企业工作期间领取学徒工资,学生毕业后企业分批发放录用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工龄工资;学生毕业后,企业为录用毕业生补缴学习期间的社保费用;优秀学生每年享受企业颁发的奖学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学生,企业对其提供帮助和扶持。
三、校企联合设计,形成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
学校通过与合作企业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的充分沟通和协商,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两个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制订了既具一定差异性,又有较大同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更为清晰明确。两个现代学徒制班级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到行业,就业岗位明确到合作企业的具体岗位。
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更具职业性和同步性。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课程教学任务分配,双方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企业对就业人才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学生学业成绩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考核,学院考核采取考试、提交项目完成报告、面谈汇报等方式,对专业理论与专业课程强调过程考核,同时关注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企业师傅传授的课程采取“通关”方式考核,企业师傅的教学效果与奖惩直接挂钩,促使其尽心竭力地带好每个学徒。学生需取得品类管理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中的任意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探索了现代学徒制下商科人才的培养方式。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六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四、校企联合建设,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为切实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
一是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班级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有机对接,形成师资组合力量。建立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到企业管理岗位挂职学习,组织学院教师与企业高级技师、技术能手结对子,参与企业生产、技改、研发等活动;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企业项目研究和实践以及研讨课等形式,提升企业师傅的执教水平和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研究创新能力。校企共同制订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情况、项目联合研究情况、学生技能成绩等。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17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修订工作,部分由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教学的一体化课程,以及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所需的'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标准,正由校企双方共同完善。
三是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合作企业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浙江等地约600家门店中认真筛选出近**0个门店,供20**级92名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
五、校企联合管理,塑造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认同,帮助学生适应“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积极探索将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中,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学生企业化管理办法,推行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推行角色、制度、管理、文化“四个衔接”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感知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员工角色意识,培养企业认同感,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是打造符合企业要求的学徒形象。现代学徒制班建班以来,根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要求,学院制定了学徒形象标准和礼仪规范。
二是制定渗透企管元素的班级制度。现代学徒制班在班级管理制度上大胆尝试,先后制定了考勤管理办法、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办法、部门经理聘任与考核制度等。
三是实施模拟企业运行的班级管理。现代学徒制班推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了企业人员作为“企业班主任”。班级以模拟公司的形式管理运行,实行企业化职位设置,由企划部、营销部、学习型组织建设部、财务部等8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经理竞争上岗,负责该部门工作。每一名学徒都是该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并按《员工手册》规范自身行为。班级在总经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的带领和各个部门经理的配合下运行,实现建设目标并完成工作任务。
四是营造融合企业文化的班级氛围。现代学徒制班均有固定教室,将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制度、形象店照片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学徒的企业归属感。
教育工作简报二:
高素质的校长是提升南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关键。宁波教育援疆在做好点上教师支教的同时,助推库车强化校长队伍这个“关键少数”建设。3月28日起,在宁波和库车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库车县150名中小学校长分三批在宁波教育学院接受为期各1个月的培训。参训校长普遍认为,这次跨越万里的培训改变了学校管理的原有认识,对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心也愈加坚定。
一、聚焦校长队伍,深化教育援疆
深化教育援疆,必须把握中央有要求、当地有需求、宁波有能力三者的结合点,把有限的援疆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抓关键少数。学校管理靠队伍,队伍建设看校长。宁波在这些年的教育援疆中体会到,要让教育援疆在库车生根开花,必须抓住校长这个关键。结合南疆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要求,宁波将帮助提升库车县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水平作为2016年教育援疆的重点。二是抓全员轮训。在援疆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宁波优先考虑校长轮训项目,安排了**0万元援疆资金。库车县也很重视,相应配套了80万元资金,确保实现全员覆盖。三是抓奖励配套。安排援疆资金37.2万元,实施库车县教育质量提升激励项目,对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检测中表现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评选表彰名校长,并予以重奖。
二、精心安排课程,确保学以致用
针对参训校长大部分来自农村、80%为少数民族同志的情况,宁波教育学院注重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着重在可学可用可复制上下功夫。一是灵活多样开展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案例评析、校长论坛等5种形式开展培训,力求载体丰富、针对性强。同时,安排23位宁波市名校长、名师、一线优秀农村中小学校长组成讲师团,确保课程质量。二是深度组织教育实践。安排88课时教育实践课程,广泛开展教育文化考察、现场教学和实践反思等活动。先后组织参训校长到宁波外国语学校、江北实验小学等15所宁波县(市)区优质特色中小学现场教学,并安排结对导师,推动参训校长深度参与、学习宁波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对学校管理的认识。三是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安排教育法规与政策、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道德等24课时通识课程,帮助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安排40课时专业课程,重点研讨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提升、教育管理学、中小学教育热点等问题,推动理论知识和教育管理实践的应用转化。
三、注重主动学习,三大收获明显
库车中小学校长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长到沿海地区学习的机会较少,校长们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赴宁波培训机会,学习认真,探讨深入,收获颇丰。一是开阔了视野。参训校长初步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掌握了教育科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新知识。库车四中副校长殷青元在结业仪式上表示:“这次培训为我们提升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脉搏的跳动。”二是改变了观念。一个月的系统培训让校长们充分理解了“教育的发展看学校,学校的发展看校长”理念,共撰写各学校管理改进计划50篇。伊西哈拉镇中学校长热合曼·克然木一回到库车,立即在学校开展“素质提升”、“优化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3项改革。库车县第六中学校长艾合买提江·司地克认为,“这次培训帮我理清了思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三是增进了友谊。根据浙新两省区“千校手拉手”活动安排,参训校长与宁波结对学校同行面对面交流。乌恰镇教育办主任阿不力卡斯木·阿不拉说:“宁波结对学校是真心帮助我们,我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培训期间,参训校长实地考察了宁波中学等3所承办内高班的学校。校长们表示,孩子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很好,感谢宁波,感谢伟大的祖国。
四、优化服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
宁波市把这次培训作为民族团结工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管理业务培训。一是领导重视。培训工作得到了浙新两省区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教育厅丁天乐副厅长、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孙琦副厅长专程赶赴宁波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为参训校长加油打气。培训期间,宁波市各级领导先后到学校了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二是管理规范。为确保培训有序开展,专门制定《学员须知》、《管理办法》、《班委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实行班主任—领队—小组长三级负责制,做好学习考勤、跟岗学习和生活管理等工作。三是服务周到。宁波教育学院专门开设了清真餐厅,根据校长们的饮食习惯安排餐饮。考虑到甬库两地气候差异大,学院免费开放校医务室,提供日常药物和诊治。学院还为每位校长购买了短期意外保险,租用公共自行车,方便生活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