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跨过鸭绿江上甘岭观后感作文
2023-08-08 23:18:45大国崛起电视剧观后感作文
2023-08-05 11:40:42小欢喜观后感范文
2023-08-13 02:45:05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
2023-08-09 21:51:06700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观后感五篇
2023-08-10 13:31:1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
2023-08-13 16:20:28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
2023-08-18 05:00:22初中生海伦凯勒读书心得
2023-08-11 10:22:17关于难过的伤感说说
2023-08-07 08:57:26适合中考励志句子大全80句
2023-08-08 03:41:38我的朋友作文400字范文8篇
2023-08-10 19:23:35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1
张艺谋拍摄了那部帮他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拿回最佳影片银熊奖的《我的父亲母亲》,十多年后,又一部同名电视剧在北京卫视播出,虽然电影和电视剧的时代背景相差了20年(电影为上世纪50年代,电视剧为上世纪70年代),但两部作品叙事口吻相似,男女主角性格定位相似,核心故事讲得都是乡村姑娘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以及爱情在蒙昧主义下所散发的本质气息。
在第一集的故事里,《我的父亲母亲》就急匆匆地塑造了“母亲”张翠花的形象,她在乡村小道上拦住了下乡知青陈志,心直口快地问“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不?咱俩好吧……”,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姑娘也太生猛了些,在提完问题后,紧接着送上了强吻以及定情信物鞋垫,三分钟不用完成了她的爱情攻势,陈志像那个时代的一些老实青年一样,就这样被“爱情”打动了心思。
不得不说,开始几集的剧情进展的有些快,在没有任何篇幅描述张翠花与陈志的爱情生活的时候,陈志受张翠花的'父亲即村支书的鼓励,去大学里“致青春”了,随即出现的文艺女青年叶秀萝牵动了他的关注,于是,校园里纯真懵懂浪漫的爱情,遭遇到了乡村单纯勇敢朴素的爱情……这类电视剧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肯定是乡村爱情走到了最后,那么,作为电视剧,狠劲地在剧情里表现城市爱情的细腻唯美生动,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折磨么?
两种爱情方式的同步进行,不可能不给观众带来揪心的冲突,一方面,观众期望看到痴心和孝心俱佳的张翠花能与陈志白发相守,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陈志与叶秀萝的爱情更接近于现代爱情价值观……编剧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这是个烫手山芋,它裹挟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形成的婚恋观念,包括:结发夫妻不可弃,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爱情是不能勉强的……当这些观念一股脑涌上来的时候,真的无法简单地评判这部剧里孰对孰错,只能感叹在时代与命运的手掌下,渺小的人只能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张翠花爱上陈志,严格地说更多地是爱上他“看书的样子都好看”,爱上他来自城里、有文化,陈志身上的一切,对这个姑娘而言,都是一种光芒,在各种爱情催化剂的发酵下,姑娘晕了,她无法把爱寄托在离她而去上大学的陈志身上,就把爱转移到了他的父母身上。而在陈志眼里,漂亮好看的叶秀萝,父亲曾是副省长的叶秀萝,身上何曾又不是带着光芒呢?真正的爱情,是在光芒散去之后,仍能保持初心,《我的父亲母亲》描述的就是这种初心,陈志对张翠花的爱,带有感恩、责任,这是中国男人身上卸不下来的两座大山,让男人沉重,也让男人踏实,在情感抉择出现时,许多男人摆脱不了传统与惯性栓系在他们身上的重量。
在评价张艺谋版《我的父亲母亲》时,有人形容是“女性执着的胜利”,而让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显得特别执着的原因,无非是爱情的蒙昧主义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原始的、本真的、纯朴的感情中,包括着可以击穿身份界别的仰慕,而仰慕是男女之情最为恒定的一种,它通常比浪漫之情更禁得起时间考验。不知道年轻观众喜不喜欢看现在的这部电视剧,父亲母亲的爱情在子女那里一向是神秘的、令人难解的,但他们的故事里,肯定有着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成分,那是一种深沉的、无法去用什么标尺来衡量的东西。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2
连着几天,终于看完了这部剧,38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这是一部很朴实的爱情故事,一部很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习惯性的,写点东西,趁着总有一些想法萦绕在心,记录下这词句。
故事讲述了知识分子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两个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志趣完全不一样的人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30年间,二人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在儿子的劝说下,最终坦然面对感情,选择了和平分手。陈志那份淡定的隐忍,特定历史年代的无奈,如春风细雨,无声无息,浸润、积淀,展现了“鸟儿飞过 风唱歌”的浪漫情怀。
剧情不多写了,辛柏青版的陈志,温文尔雅,低调做人,对于翠花的无理取闹,总是隐忍着,有修养,有时明明是翠花的不对,他总是说“是我的错”。陈志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太窝囊了,不过这样的男人挺难得,也太压抑了。所以我支持他们分手。电视剧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个分手不是陈志提出来的,而是翠花提出来的;这表示翠花的觉醒和文明程度的增长,是她的进步。
电视剧的结尾部分,在儿女的说服下,翠花主动提出离婚,她找到了自己爱的人,可以一块儿做买卖的人,她跟陈志说,咱们得为自己活着。此时的翠花已经不是陈志的累赘了,她不靠陈志养活,她自己开饭店当老板了,有尊严了,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她还感谢陈志让她知道人怎么活着,嘱咐陈志也去找自己爱的人去。翠花还提出,咱们不是因为恨离的婚,而是因为爱离的婚,咱们要大操大办,举办仪式,宣告婚姻的结束。因此他们请来了至爱亲朋,公开宣布将带着记忆留恋,告别过去,寻找新的幸福。
陈志和翠花,一直在为自己的'家庭努力,他们之间也有值得留恋的好日子;因为特殊年代特殊的结合,他们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终于解脱了,好事!他们两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们未来各自的日子都幸福!
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爱情不是靠感恩或一厢情愿,而是要靠二人心心相通,靠感情联系,没有共同的语言很难走到一起,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说不到一块。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要互相信任,彼此互相坦诚,互相留有自己的空间,多给对方一些自由,朋友往来,多一些理解,而不是猜疑。心中狭小,就光想着怨恨,最终会分道扬镳的。
我觉得,电视剧的这种结尾,能把编导的思想最终展现给观众--通过离婚让几对人重组家庭--所有人内心隐藏的梦想及无奈,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大胆与超时代的构想,也可能是如此优秀的剧目不能进入央视首播的主要原因。我喜欢这样的进步!喜欢这样的结尾,让我们懂得,人应该有尊严、有爱的活着……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3
爱情,是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像太阳一样的热烈,也可以像月亮一样的宁静。无论拥有哪种爱情,只要是能细水长流,我想就是幸运的吧!
都说爱情最美好的是暧昧的时候。那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美!那时候情犊初开,会因为爱情红了脸!那时候没有太多奢望,只要远远看着对方就会心满意足!那时候明知彼此心中都只有对方,却还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当前的关系!这或许就是那种像月亮似的爱情吧!前不久看过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这里面则把这种月亮似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在看到父亲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她清楚的知道这辈子就是父亲的人。父亲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母亲,而母亲为了父亲,每天用同一个碗装不一样的好吃的东西去送饭,只为父亲能吃上一口她亲手做的饭;为了父亲她还不惜绕远路去挑水,只为能经过学校听听父亲的教书声;更是为了多看父亲一眼,一直在父亲送学生回家的路上远远观望着父亲。而父亲是明白母亲的,自己心里也是爱母亲的,所以教室里的红布他一直没舍得换,只因为那是母亲亲手织的......
故事的情节很平凡,但却能感受到主人公深深的爱恋。在我看来,母亲的形象是有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影子的,她们都是单纯的倔强的,对待爱情都是痴情的,始终如一的,她们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有着一种乡下人的纯朴气质的,那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是急于早点戳穿那层窗户纸的,或许这是因为受现代快生活的影响,心中总是不免容易急躁,所以不喜欢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也或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是很难再遇到这样的爱情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电影中的爱情才更能让人向往,勾起人们对纯朴的真情的怀念!这或许也正是这部电影重要的现代意义吧!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再热烈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平凡,生活本就是在平凡的过日子。我想能和相爱的人厮守一生便是爱情最美好的结局吧!记得影片中有句话是说:自从父亲再次回来后,他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母亲!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能诠释爱情的一句话!
而每一段爱情都有主人公的专属记忆,也都有终结的时候,但那不是爱情的终结,而仅仅是生命的终结。母亲在遇上父亲后是幸福的,让她伤心的时候不过是父亲第一次被带回城,没能如期而至;还有一个就是父亲去世......在那条通往县城的路上,有母亲的守望与期盼,也有母亲去寻找父亲的脚印。为了找父亲,母亲差点死在那条路上,但为了母亲,父亲也偷偷从这条路跑回来看母亲。这条路见证了母亲和父亲的相识,相恋,相思!所以这条唯一通往县城的路是母亲和父亲的独家记忆。在父亲死后,母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要抬父亲回来,为的只是和父亲再走一遍那条路......这不是母亲太过固执,而恰恰正是母亲对爱情的坚守。正如翠翠在爷爷死后,她就一直坚守着爷爷的职业,并愿意一直等待着傩送归来一样!哪怕那可能会成为永远没有结果的等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父亲离开了,但他永远不会从母亲心中消失。影片是以一种倒叙的方式来呈现的,在看完父母亲的爱情史以后,是难免会感叹时光的无情而暗自唏嘘的。人生不过几十年,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遗憾了。看完这部影片,我心中最大的希冀便是母亲和父亲能早点认识,早点在一起,能多在一起几年就好了!但细细一想,美妙的爱情有时也会因为时光的短暂而更让人难忘。
我们不能像祝英台和梁山伯一样在死后还能幻化成蝶,双宿双栖!我们有的只有一辈子的时间去珍惜身边人,那么就更不该辜负这段感情。无论社会环境多么喧嚣繁杂,也该为爱情留一方净土!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4
《我的父亲母亲》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出场,就是暗沉寒冷的天气,一丝寒意从心底慢慢渗透每道骨头。黑白的画面,穿着厚棉袄的人们,纯朴厚实的气息从画面上吹落下来,沉积在我的内心里。
父亲死了,儿子赶回来为父亲办丧事,而母亲,年老了,仍固执地亲自把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抬回来。
这黑白暗沉的色彩一转,回忆兜兜转转而来,明朗欢快俏皮的绿色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
四十多年前的偏僻小村庄,贫瘠落后,但是孩子们向往知识,姑娘们向往感情,村民们期望下一代有出息,于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城里男人出此刻这座村庄里。他是坐一辆马车来的。下车后,无数的村民们翘首仰望这个象征着知识和礼貌的男人。笔挺的中山装,短短的盖分头,干净的笑容。他回过头去,一个女孩清亮的眸子紧紧追随着他的身影。那是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第一眼看到父亲,便喜欢上了。
父亲在乡村唯一的一所学校教书,吃的饭是村民们弄得。而母亲为了让父亲吃上她煮的饭菜,每次都用同一个白底青花纹的碗,并在不远处窥视父亲是否吃了她煮的饭。
那样等待心爱的男人的场面,那样纯朴执著的感情,它们像一根线,牵引着画面不断变换。
母亲开始了每一天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因为那口井靠近村小学,能够看见父亲的身影。母亲不停踮足回望,而父亲,也带着有点傻的笑容望向母亲。没有剩余的话语,只有柔情脉脉的眼神。
章子怡美得几乎让人不敢呼吸。太清纯的美,太清亮的眸子,似乎不存在这个世界上。
世外桃源的平原,微微倾斜的山坡,一向蜿蜒着,起起伏伏,百折曲回。父亲送学生回家,母亲守候在父亲必经之路,一看到父亲的身影,立即提起篮子,开始了追逐父亲的行程。最后,有一天,他们应对面相遇了,父亲对母亲简单说了几句话,母亲就欢喜得忘掉了整个世界,篮子丢落在地。她跑回去,对父亲一笑,像一只小鹿一样欢快地奔跑在山坡上。
这并不是影片的高潮,却让我感动至极。怀着爱慕的情绪,忐忑不安地在路边守候心爱的人,这样的场景,或许我们每一个初恋的人都经历过。或许,张艺谋也是这样诉说着初恋的情怀。
一天父亲跑到母亲的家门前,他拘束地立在栅栏外,说,我要走了。母亲的欢喜顿时烟消云散,父亲又说,过两天,我会回来的,必须会回来的。并送母亲一个红色的发夹。母亲呆了,回到屋里时,看到一碗饺子还没给父亲,她快速包好饺子,追赶父亲。但是父亲已坐上马车走远了。母亲就抄近路,几次看到马车就在前面了,追赶再追赶,爱的力量,超越了疲劳,超越了恐惧。很多次,跌倒在地上,很多次,爬起来。当再一次跌倒时,摔得那么重,碗也摔破了。连同母亲的心,也一齐破碎。然而,更让母亲悲哀的是,父亲送的发夹不见了。她就一向找,一连几天,最后最后在家门口找到。那只摔破的碗,母亲请人缝补好了。
父亲要回来的那几天,母亲都早早出发,到村路口等父亲。漫天漫地的大雪,凛冽的大风。冰天雪地里,母亲一向张望,冻得感冒了,晕倒了。而父亲最后回来了。
回忆的大门渐渐闭合,明亮宽阔的平原,金黄色的田野。舒缓而略带感伤的音乐。
父亲的葬礼简单,但又隆重无比。很多很多他的学生都赶来了,长长的人群,灰暗的色彩。
一如既往,这部影片获得柏林电影节的大奖。没有浮华尘世的艳丽和空虚,或者复杂到百折迂回的情节。平淡,朴实在那里得到升华。资料是如此建简单,画面是如此极致。单纯的艺术,单纯的人性。发夹和青花瓷碗成了这部影片的重要道具,多简单的道具啊!但是,谁又能说得出这简单下的深深情意!
电影里音乐一向不断,三宝的音乐确实让影片增色不少。音乐是电影里一种清越的灵魂。因为有音乐,我们的心才会一丝一丝的疼,然后慢慢沉静下来。
隐约之中,总觉得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女性的形象总是很明亮,以至于掩盖了男性的光芒。18岁的章子怡有着柔顺浓密的长发,漆黑明亮的眸子,清纯明媚的笑容,小鹿一样轻快娇憨的行走。但是,即使是这样清纯质朴的少女,却有着野性的桀骜不顺,倔强的执著。明确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为之坚持不懈。
我觉得《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式的含蓄感情,并且,是人们对于知识和完美感情的象征。极少的话语,极多的音乐。村庄纯净的空气,迂回的山坡,广阔的平原,让人的心哗的一声沉静下来。
艺术性和人性在这部影片发挥得淋漓尽致。张艺谋把个人的风格融入到作品当中,例如金光闪闪的麦浪,大片的青绿,借助了大自然的美。欣赏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心里传递,而另一方面,一种惆怅也悄悄滋生。那样的感情,如今还存在吗?那样的一个山里姑娘,还存在于某一个遥远的村庄吗?是否有男子,正为寻找这样一个姑娘而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观后感5
有一种感情叫做坚守,它爱如鸿毛,重如泰山,使天地化作一渺,让时光化为一顺。当神创造感情这种东西,就将人类的两个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齐。那什么是感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感情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在富士山樱花散落时,爱是家庭;在香榭丽舍的灯红酒绿中,爱是浪漫;在曼哈顿的车水马龙间,爱是自由;而在这片漫天飞雪的黄土地上,爱则是坚守。
每次看《我的父亲母亲》,总会想起那个编着马尾辫身着红棉袄在山坡上等待爱人的山乡姑娘形象。没有只言片语的浪漫,没有山盟海誓的誓言,也没有与君相绝的治死不渝,张艺谋向观众诠释的是一个不折不扣中国式的含蓄感情,就连它发生的背景也是如此纯美的山村田园——村庄纯净的空气,迂回的山坡,广阔的平原,让人的心瞬间得到沉静。主人公的感情也就在这“水天相接”处播种滋养。
18岁,在这个青春盛开的刹那,初恋如昙花般绽放,但纯真的爱,却像着“先生”来时的路那般绵长不断。随着这蜿蜒的小路,总能看到那位母亲急切盼望的眼神,那是一份执着的坚定的纯洁的爱。那条蜿蜒的回家之路,似乎也证明这段感情的艰辛,这份平凡的相濡以沫的幸福。我自己很喜欢故事中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能够说正是这朴实的声音一次次将平淡地情节推向高潮,而又在华丽之极归于平淡,情浓到极处,便是一片纯然天机,质朴无华。这也正体现了整部影片所歌颂的“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感情。
天长地久,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感情的定义,这个定义已经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了五千年,前人不曾怀疑。但当这些古老礼貌被现代观念冲击时,这种传统感情观却被这天的中国人所不屑。有人说中国的故事很少能感动中国观众,尤其是张艺谋的乡村感情影片,原因只有一个——土。18世纪中国有强烈的排外思想,也许是世事轮回,21世纪中国有出现了更加强烈的排内浪潮,尤其在感情方面。中国的青年们开始追求法国式的浪漫,美国式的自由,却摒弃了众多的中国式感情观。我们已经很少提起什么朝朝暮暮,什么地久天长,甚至很少提起婚姻家庭,更不要说那种40年的感情长跑。所以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感情观,很多人也许仅仅是感动或者一笑置之,毕竟地老天荒这种爱像梦般可望而不可及。
坚守,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如此的厚重,以至于今人不曾理解和探求他的精要。学习西方,中国人似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复着这样的思想,把它叫做文化入侵也好,礼貌殖民也好。总之,中国的年轻人已逐渐成为了西方礼貌的附庸,人权思想,金钱至上甚至于感情家庭。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当这些人在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浪漫,追求那片刻的幸福安逸时忽略了一点,他们忘了东西方的文化鸿沟。西方有女权主义,中国没有;西方有弗罗依德,中国没有;西方有浪潮般的性解放运动,中国更是没有。我们想让自己看上去很现代,很时尚,却掉进了虚伪礼貌的陷阱。我们想让我们的爱变得潇洒,却没想到原先最洒脱的感情深埋在中国五千年的地下。
我不想高谈阔论般讲述感情如何,这样只能让自己更显无知,因为本就没人明白感情究竟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然而,爱却隐藏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你爸上课的声音我听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听够”,主人公的这句话让一切对爱的华丽词藻黯然失色。没有什么能够跨越40年,能够跨越生死,只有感情。
影片最后在结尾处,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感情的定义——那个场景至今让我难忘,在破旧的乡村教室里,穿越时空的声音又一次出现,读书声再一次在梁柱间回荡。顿时,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叠化,在她眼前,又出现年轻盈巧的招娣穿着碎花红袄雀跃在让她走不完初恋的那一条小路上。在那条父亲来时的路上,也是父亲回家的路上。这条路的尽头是深情双眸中望穿的秋水。似乎每个人都在教室外的寒风中无声的流泪,心中却交响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老去的容颜,不曾老去的感情。